韋應物《滁州西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韋應物《滁州西澗》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注釋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澗:在滁州城西,俗稱“上馬河”。
獨憐:唯獨喜歡。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深:《才調集》作“遠”。
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橫:指隨意飄浮。
韋應物《滁州西澗》作者簡介
韋應物(約737—約791),唐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十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十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后世以其與柳宗元并稱為韋柳。有《韋蘇州集》。
韋應物《滁州西澗》譯文
我獨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樹蔭深處傳來黃鸝誘人的叫聲。
春潮伴著夜雨急急地涌來,郊野的渡口空無一人,只有那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著。
韋應物《滁州西澗》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詩人春游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后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詩的前二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蔭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獨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
后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一只渡船橫泊河里。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引人思索。末兩句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物的變化,表現了自己希望在急劇變化的社會潮流中尋找一點自由和寧靜。
韋應物《滁州西澗》知識鏈接
一般認為《滁州西澗》這首詩是韋應物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任滁州刺史時所作。韋應物生性高潔,愛幽靜,好詩文,篤信佛教,鮮食寡欲,所居每日必焚香掃地而坐。他時常獨步郊外,最喜愛欣賞西澗清幽的景色。一天,他行至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后來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