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詞鑒賞中考題
已訝①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 深知雪重,時聞折竹②聲。
①訝:驚訝。
②折竹:竹子折斷。
從睡夢中凍醒,驚訝地發現蓋在身上的被子如此冰冷。抬眼望去,只見窗戶被映得明亮亮的。這才知道夜 間下了一場大雪,積雪太重,不時聽到院里的竹子在雪壓下折斷的聲音。
【古樸之美】
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這就是一首典型的白體詩。詩中沒有色彩,也不作姿態的描摹。細細品味,會發現它清新淡雅。古人詠雪,歷代不乏佳作。有“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忽如一夜 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氣象壯大的句子。白居易的這首小詩只說“夜 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說出了雪沉沉的感覺,就像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凝重古樸。
【賞析】
這首詩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除此之外,我們還 有味覺、嗅覺等寫作角度。當你要寫一件事物又感到詞窮的時候,想一想這些方面是否都照顧到了。
【啟示】
很多人都想做最耀眼的花,成績要是第一名,舞蹈要跳得最好,衣服要穿得最貴,獎狀要拿得最多。其實,做一朵普通的小花也不錯,就像白居易的這首小詩,你能說它就不美么?每一樣東西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每一個人更是無可替代。不要在和別人的比較中看輕了自己,做真正的自己就好。
白居易詩詞鑒賞中考題【篇2】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的意思及賞析
賦得1古原草送別
離離2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3侵古道,晴翠4接荒城。
又送王孫5去,萋萋6滿別情。
1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按慣例要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
2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3遠芳:草香遠播。
4晴翠:陽光下翠綠的野草。
5王孫:本指貴族后代,這里指離家遠游的友人。
6萋萋:青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生長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啊,它每年一次枯萎又每年一次新生。即使是漫天的野火也不能將它燒盡,等到來年,春風吹過它又重新破土而生。這時,草香無邊,彌漫著古老的道路,陽光普照下,無邊綠色連接著遠處荒城。在這美好的春光里我又要送別朋友去遠方,那茂盛的春草好像也滿含離別之情。
【頑強之美】
白居易的這首詩是以古原上的小草為對象,向我們展示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其實,歷來人們賦予小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無論身在何處,它都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便會很快蔓延原野。雖然野火燎原,非常可怕,瞬息可以把大片枯草燒得精光。但是來年小草會生長得更青。
【賞析】
白居易這首詩之所以名聲大噪、流傳千古而不衰,與他寫作時一貫的遣詞造句有關。比如,這詩中三四句“侵”、“接”二字用得生動形象,十分精當。“侵”、“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小草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強者野草的形象。另外,借芳草寫送別在古詩詞中經常出現,請你查找相關詩句,仔細品味,為以后寫作小草積累素材。比如蔡邕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啟示】
小草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是非常頑強的。如果拿詩人描寫小草的精神來比喻人生就再恰當不過了。小草的生命是極其短暫的,“一歲一枯榮”是最好的寫照。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注定要有這樣一個枯榮過程,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無從選擇,這就是人生。我們唯一可以掌握與選擇的是,面對困難時選擇頑強還 是懦弱,我們如何對待人與事,如何活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詩人告訴我們,要懷有一種奮斗不息的信念,一種頑強拼搏的精神,不虛度年華。
白居易詩詞鑒賞中考題【篇3】
琵琶行(節選)
輕攏慢捻抹復挑①,初為霓裳后六幺②。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③。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④。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⑤,四弦一聲如裂帛。
①攏、捻、抹、挑:都是彈琵琶的指法。
②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簡稱。六么:本名《錄要》,即樂工將曲的要點錄出成譜,皆為當年京城流行的曲調。
③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細的弦。
④冰下難:泉流冰下阻塞難通,形容樂聲由流暢變為冷澀。
⑤曲終:樂曲結束;撥:奏彈弦樂時所用的拔子;當心畫: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劃過四弦,是一曲結束時經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輕攏慢捻、又抹又挑,開頭彈《霓裳》,接著是《六幺》。粗弦嘈嘈像驟雨急風,細弦切切像兒女閑談。嘈嘈切切錯雜一片,猶如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入玉盤。一會兒像花底的黃鶯叫得流利,一會兒又像冰下的泉水流得艱難。流水成冰,也凍結了琵琶的琴弦,琴弦凝固,樂聲也暫時停止。一種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愁恨在這寂靜中流溢而出,這時雖沒有聲音,卻比有聲音時更打動人心。
樂聲又起,像突然爆破的銀瓶,其中的水漿奔流而下,如同殺出一隊鐵騎,刀槍轟鳴。一曲彈完,藝妓收回撥子,揮手從琴弦中劃過,四弦同發一聲,如同撕裂了綢緞。
【琴聲之美】
《琵琶行》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長篇詩歌,這里節選了他描寫琵琶之聲的一段。音樂人類遠走高飛的幻想,但是它轉瞬即逝、難以捉摸,更難以描繪出來,白居易卻用文字將一場精彩的琵琶演奏記錄下來。這里他主要是運用了自然中的聲音來模擬琴聲,“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畢樣突破了擬聲詞的有限性,將自然之聲也融入音樂當中,讓這場表演精彩紛呈。
【賞析】
白居易的這一段描寫能夠流傳千古,得益于他形象的比喻,同時也得益于他對音樂節奏的把握。讀這一段我們也能體會到樂曲中有急有緩,有爆發也有收斂。寫文章如同演奏音樂,也要把握好節奏,不能緊湊得喘不過來氣的,也不能一直是松散、讓人昏昏欲睡的。
【啟示】
琵琶女生活不幸,詩人自己在宦途也受到打擊,“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并不是說進入了某一個行業、上升到某一個位置,人生就不會有煩惱了。少年有少年的煩惱,中年有中年的負擔,所以我們遇到心靈的困惑時,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未來的職業和發展上,而要學會面對,培養一顆堅強、勇敢的心靈。
白居易詩詞鑒賞中考題【篇4】
白居易《長恨歌》(節選)
長恨歌(節選)
漢皇1重色思傾國2,御宇3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4無顏色。
1漢皇:不直接明說是唐朝的皇帝,就借漢皇來暗指唐明皇。
2傾國:形容美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3御宇:統治、執行。
4粉黛:暗指后宮的嬪妃。
唐明皇喜歡女色,尤其是傾國傾城的美人,他尋找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沒有結果。楊家有一個女子剛剛長大,養在深宅大院中沒有人知道。她天生麗質,不加以利用實在可惜,就進入了后宮,侍奉在皇帝的身邊。只要她回頭微微一笑,整個后宮的三千佳麗都黯然失色。
【紅顏之美】
作為安史之亂的主要誘因,楊貴妃究竟美到了什么程度,讓皇帝連江山都不要了呢?白居易就寫了一首《長恨歌》,別具一格地從愛情的角度來說歷史,想象了楊玉環的美貌。說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這是從數量上來證明她的美。一般的女子若能嫵媚,就已經很動人了,但是楊玉環只要微微一笑,竟能“百媚生”,后宮三千佳麗也花容失色,這樣的紅顏,難怪讓唐明皇從此不早朝。
【賞析】
有一首寫佳人的詩說:北方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后來用“傾國傾城”來形容女子貌美,這里白居易說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后來用“回眸一笑”、“千嬌百媚”等來形容女子的美態。哪一種說法更讓你覺得有女性的美感呢?為什么?
【啟示】
作為一個君王,唐明皇晚年是不稱職的,但是作為一個與女子相愛的普通人,他又是真情真意的。白居易寫《長恨歌》,或多或少為唐明皇贏得了一些同情分,畢竟他也是常人,常人就會犯錯誤,而他犯的是一個關系到江山穩固的錯誤。不同的人對歷史有不同的解讀方法,而人事本來就是復雜的,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道理。所以我們判斷事物的時候,不要一概而論,也不要簡單地貼上標簽。
白居易詩詞鑒賞中考題【篇5】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
萋萋滿別情。
【古詩今譯 】
茂盛的野草長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將它燒盡,春風吹過它又重新獲生命。草香無邊彌漫古老道路,一片綠色連接遠處荒城。又要送別朋友去遠游,春草茂盛好像滿含深情。
【名句賞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是白居易十六歲的作品,也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他歷來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無所寄托的作品,在這詩中詩人將春草和送別有機地結合起來,表達了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緊扣題目,寫出眼前景色,同時又交待出送別時的特定環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進一步寫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長規律,暗寓深長的感嘆。三、四兩句由上句生發開來,歌頌了春草頑強的生命力。野火雖燒而“不盡”,春風吹過則“又生”,野火之貌似強大,春風之溫潤強勁,春草之頑強堅韌,作者僅用十個字就精煉地表現了出來,從而使這兩句詩成為寓意深刻、極富哲理的名句。五、六兩句進一步描寫春草的勃勃生機:生機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陽光下的綠色一望無際,遠遠連接著荒涼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動形象,十分精當。最后兩句補足“送別”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傷,是意味深長的絕好結尾。
【注詞釋義】
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按慣例要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枯:枯萎。
榮:茂盛。
遠芳:草香遠播。
晴翠:陽光下翠綠的野草。
王孫:本指貴族后代,這里指離定遠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長得茂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