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著名詩的詩意及賞析
奉和圣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臚卿歸安西應制
唐·王維
上卿增命服,都護揚歸旆。
雜虜盡朝周,諸胡皆自鄶。
鳴笳瀚海曲,按節陽關外。
落日下河源,寒山靜秋塞。
萬方氛祲息,六合乾坤大。
無戰是天心,天心同覆載。
【注釋】
不(fǒu)蒙:復姓,即夫蒙。據《通鑒》、《唐方鎮年表》卷八載,夫蒙靈眢自開元二十九年至天寶六載任安西節度使,本詩即作于此期間。
都護:官名,始置于漢。唐初先后設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每府置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唐玄宗時置安西節度使,治所在龜茲(今新疆庫車);當時安西節度使例兼任安西都護,故又稱節度使為都護。
鴻臚卿:唐鴻肪寺置卿一人,從三品。
上卿:古時卿分為上中下三等。此處泛指卿。
命服:周代官秩,自一命至于九命,分為九等,各等官的衣服,都有一定之制,故謂之命服。
飾:雜色鑲邊的旗子。
雜虜盡朝周:用周成王在周公建成王城后,大會諸侯及四夷事,見《逸周書·王會解》。
自鄰:《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載,吳公子札觀樂,“自鄶以下無譏焉”。“鄶”亦作“檜”,即《詩經》中的《檜風》。部以下有曹,皆小國。此取其意,謂諸胡微細,不足置論。
茄:古管樂器,漢時即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帶。
瀚海:泛指沙漠。
按節:徐行。
河源:黃河之源。
氛祲( jin):妖氣,兇氣。
六合:天地四方。
乾坤:天地,天下。
大:全詩校:“一作泰。”
天心:指天子之心。
覆載:指天地。
【賞析】
夫蒙靈眢自開元二十九年至天寶六載任安西節度使,本詩即作于此期間。
白居易著名詩的詩意及賞析【篇2】
《鹿柴》是唐朝大詩人王維后期的山水詩代表作——五絕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這首詩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充滿了繪畫的境界,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官場的厭倦。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注釋】
鹿柴(zhà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但:只。
聞:聽見。
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
照:照耀(著)。
【詩意】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到人,
只能聽到人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余輝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賞析】
此詩妙在給人一種“詩中有畫”的感覺,這也是蘇軾對王維詩作的評價之一。
詩的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則側重于表現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緊接一句“但聞人語響”,境界頓出。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現在這一切都杳無聲息,只是偶而傳來一陣人語聲。這實際上是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空谷傳音,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歸于萬籟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見陽光。寂靜與幽暗,雖分別訴之于聽覺與視覺,但幽與靜往往連類而及。按照常情,寫深林的幽暗,應該著力描繪它不見陽光,這兩句卻特意寫返景射入深林,照映在青苔上。猛然一看,會覺得這一抹斜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一線光亮,給林間青苔帶來一絲暖意,或者說給整個深林帶來一點生意。
細加體味,就會感到,無論就作者的主觀意圖或作品的客觀效果來看,都恰與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時反倒使人不覺其幽暗,而當一抹余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駁駁的樹影照映在樹下的青苔上時,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全詩用反襯手法。前兩句描寫山的空寂,卻給深山加進了隱隱約約的人語之聲,讓它打破空山之靜,這神秘的不知來處的人語聲,愈發襯托得山林寂靜。后兩句寫深林幽暗,反而給林中投射一束夕陽的余輝。這束冷淡的陽光艱難地透過密林的重重遮擋斜射進來,散成微弱的金黃光斑,灑落在冷得發青的斑駁青苔上,劃破深林中的陰暗,但隨著夕陽的沉沒,這一點亮光也將最終消失。這樣,密林的幽暗就愈發可感。這樣的境界,這樣的寫法,可謂開前人所未有,顯示了王維寫景的驚人才能。
白居易著名詩的詩意及賞析【篇3】
《酬諸公見過(時官未出,在輞川莊)》這首詩的坐著是唐代大詩人王維,這首詩作于天寶九、十年間居母喪,有朋友來輞川看望他的時候。
酬諸公見過(時官未出,在輞川莊)
唐·王維
嗟予未喪,哀此孤生。
屏居藍田,薄地躬耕。
歲晏輸稅,以奉粢盛。
晨往東皋,草露未晞。
暮看煙火,負擔來歸。
我聞有客,足掃荊扉。
簞食伊何,疈瓜抓棗。
仰廁群賢,皤然一老。
愧無莞簟,班荊席藁。
泛泛登陂,折彼荷花。
靜觀素鮪,俯映白沙。
山鳥群飛,日隱輕霞。
登車上馬,倏忽云散。
雀噪荒村,雞鳴空館。
還復幽獨,重欷累嘆。
【注釋】
見過:過訪自己。
官出:指離職。此二字全詩原作“官未出”,據靜嘉堂本等改。
輞川:在陜西藍田縣南輞谷內,是沿惘水(惘谷水)兩旁天然形成的一道山中平川,王維有別業在此。
未喪:謂母、妻皆喪獨己尚在。
孤生:孤獨的生活。
屏(bǐng)居:隱居。
奉:供給。
粢盛(zī chéng ):指盛在祭器內供祭祀用的谷物。
晞:干。
足掃:充分地打掃。
簞(dān):盛食物的一種竹器。伊:助詞。
疈( pì)瓜:剖開的瓜。
抓棗:打下的棗。抓:全詩原作“抓”,據靜嘉堂本等改。
莞:蒲席。簟:竹席。
泛泛:舟浮貌。
雨散:喻離散。“雨”全詩原作“云”,據宋蜀本等改。
【賞析】
《酬諸公見過》這首詩是詩人在居母喪時,有朋友來輞川看望他而作的。“酬諸公見過”的意思就是感謝朋友們來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