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詩詞名篇代表
一、《水龍吟·登健康賞心亭》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這首詞寫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此時,辛棄疾在時任建康留守葉衡的幕府中當參議官。
辛棄疾本是懷著報國之志,從金國統治區跋涉千萬里來投奔南宋朝廷,然而他卻一直得不到重用,內心的憤懣可想而知。因此,辛棄疾借登臨賞心亭之際,寫下了這首詞,抒發英雄失意、壯志難酬的抑郁之情。
詞的上闋寫景。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江水奔流,直到天邊。詞人登亭遠望,目光極處,遠山層層疊疊,有的像美人頭上的玉簪,有的像美人頭上的發髻,煞是好看。然而,一想到還有一半山河淪陷敵手,眼前的山河反而引起了詞人內心無限的愁恨。
落日掛在樓頭,鴻雁發出悲鳴,他這個客居江面的游子,看遍了手中的寶劍,拍遍了亭上的欄桿,一腔憤懣無處訴說,沒有人理解他內心的一腔熱血。
詞的下闋,連勝張翰、許汜、桓溫三人的典故,傳達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無限傷感之情。
詞人不想像張翰那樣,因為思念家鄉菜,便辭官歸家,也不想像許汜那樣,身處亂世,家國破碎,卻只知求田問舍,連劉備都看不起他。詞人的內心,一直懷著收復失地的壯志,然而時光一天天逝去,他卻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當年桓溫北征,看到曾經種在瑯琊的樹苗,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不禁感慨地說:“樹猶如此,人何以堪。“而現在,詞人看著亭外的樹,他就像那些樹,還能經受多少風吹雨打呢?
詞的最后說,想要請求一二紅顏知己,擦拭自己傷心的淚水,都找不到。再次強化了詞人無人理解的孤獨處境。
辛棄疾書法《去國帖》
二、《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這首詞寫于淳熙二、三年(1175、1176)間,此時,辛棄疾調任江西提點刑獄。造口,在今江西萬安縣西南。北宋覆滅之時,金兵追拿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逃亡之里,曾經過造口,因此經過造口時,觸景生情,在石壁上題寫了這首詞。
郁孤臺下,江水東流,江水之中,不知蘊含著多少行人的淚水。行人,指的就是逃亡的隆裕太后?;氐浆F實,詞人舉頭望向西北,想看到北宋故都開封,但視線被無數高山遮擋。
青山遮不住江水,江水最終還是東流入海,但卻遮住了詞人的視線,遮住了南宋萬民,他們都回到了北國了。日暮,詞人站在江邊,內心充滿悲愁,只聽到深山中鷓鴣的叫聲。
清人陳廷焯《云韶集》中評:“血淚淋漓,古今讓其獨步。結二語號呼痛哭,音節之悲,至今隱隱在耳。”
三、《摸魚兒》
摸魚兒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從詞前的小序可知,這首詞這首詞寫于淳熙六年(1179),這時辛棄疾由湖此轉運副使調任湖南轉運副使,他的同僚王正之在小山亭設宴為他餞行,辛棄疾在宴席上寫下了。
辛棄疾的字
這首詞采用傳統的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來諷喻時事,感慨個人命運。
詞的上闋寫惜春,以春去花殘喻時光流逝、理想破滅。時節已是暮春,還能經得起幾次風雨吹打呢?因為惜春,經常擔心花開得太早,因為開得早也落得早,更何況現在已經落紅滿地。春天?。≌埬阃O履愕哪_步,那春草已經鋪到天邊,遮斷了歸路。然而春天一句話也不說就已離去,只有那屋檐下的蜘蛛,為了留住春天,殷勤地結網,網住那些飛離的柳絮。
下闋用漢武帝時陳皇后失寵的典故,來寫詞人內心的失意。居住在長門宮中的陳皇后,曾經也是讓人嫉妒在對象,后來卻只能幽居冷宮,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期盼著與漢武帝相會的佳期,又一次又一次地失望??v然她能用千金買得司馬相如為她寫《長門賦》,但她內心的感情,能向誰傾訴呢?
接下來,詞人用楊玉環、趙飛燕的故事,警告那引起跳梁小丑,說你們不要太得意,你沒看到楊玉環趙飛燕,最終都死于非命、化為塵土了嗎?
詞的最后,回到眼前,詞人滿懷愁緒,但卻自勸,不要登高遠望,因為那快要落山的夕陽,正照著那被迷霧籠罩的楊柳,遠遠望去,一片迷茫,更令人斷腸。
這首詞的形式是婉約的,內容卻是熱烈的,在含蓄婉約的外衣之下,包裹著一顆火熱的心。夏承燾先生評價其為“肝腸似火,色貌如花”。
四、《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宋淳熙八年(1081)冬,辛棄疾被御史王藺彈劾,說他“奸貪兇暴”、“肆厥貪求”,他因此丟官,在帶湖賦閑十年。閑居期間,辛棄疾經常到博山瀏覽,一次瀏覽之余,詩興大發,他在路旁的石壁上題下了這首詞。
詞的上闋寫,少年之時,根本不懂什么是愁,但卻喜歡登樓望遠,為賦新詞,強作有愁。上闋四句,是為了襯托下闋。
下闋起句“而今識盡愁滋味”,按照讀者的心理預期,接下來應該寫真正的“愁”是怎樣的,然而辛棄疾卻重復了兩句“欲說還休”,最后以一句淡語“卻道天涼好個秋”結束全篇,讓讀者的心理預期全部落空,但當我們仔細品味,卻又能詞人那復雜的“愁滋味”。這就是不寫之寫,高妙無比。
五、《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的詞,風格多種多樣,他不僅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婉約含蓄的詞作。這首《青玉案·元夕》,就是他婉約詞風的代表名篇。
趙樸初書《青玉案·元夕》
這首詞是寫元宵佳節之際,詞人在繁華的街市上,尋找佳人知己。
上闋寫元宵佳節繁華喧鬧的街市。元宵之夜,處處張燈結彩,仿佛確是風中開滿了鮮花,滿天飄蕩的煙花,就像天上的星星被春風吹落下來了,大街上,到處是華美的馬車,馬車時還不時傳出陣陣香氣。
鳳簫吹奏著動人的樂曲,整個夜晚,到處飛舞著漂亮的魚龍花燈。
下闋寫詞人追尋佳人知己。一群身著漂亮衣物、散發著香氣的美女,語笑嫣然地從詞人身旁走過,詞人卻沒有看到自己要找的人。詞人在喧囂的人群中,千百次地尋找,渴望見到那個心中的身影,可是卻怎么也找不到。
夜已將盡,燈火已經稀疏,正當詞人失望之際,一回頭,她就站在那稀疏的燈火之下。
在這繁華喧鬧的世上,一個獨處于煙火清冷之地的人,必有他人那及的胸襟懷抱,這樣的人,才能成為辛棄疾的知己。
六、《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陳同甫即陳亮,是辛棄疾志同道合的摯友,兩人都主張抗金,因此都受到了南宋朝廷的打壓。這首寫給陳亮的詞,便是抒寫兩人心中共同的抗金志向。
醉意之中,詞人挑亮燈光,反復地看自己的寶劍,睡夢中,詞人回到了號角聲不斷的軍營之中,在軍營里,將士們一起烤牛肉,聽塞外的音樂,在秋日的戰場上檢閱軍隊。
戰場上的馬,像的盧馬那樣飛快,弓弦像雷聲一樣響。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在戰場上為君王實現統一天下的事業,贏得身前死后的盛名,可是這一切卻只能在夢中實現,現實中,我們都成為了無所作為的白發老人。
七、《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祝鹭傡粝?,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詞寫于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此時,主戰派的韓侂胄主政,積極籌劃北伐,六十六歲的辛棄疾被起用,擔任鎮江知府。然而,韓侂冑輕敵冒進,與辛棄疾在戰略上多有不合,不久,辛棄疾就被調離了鎮江。
這首《永遇樂》,辛棄疾通過鎮江之地的歷史典故,暗諷韓侂胄輕敵冒進的行為,表達自己雖已老邁,但仍有殺敵報國的決心。
江山流轉,現在已經找不到當年的英雄孫權的遺跡,無論是繁華的亭臺樓閣,還是英雄的流風余韻,都在風吹雨打中消散。那夕陽下的荒草野樹之中,那平常街巷的房舍里,曾是南朝宋武帝劉裕居住過的地方。想當所,劉裕率領著強大的軍隊北伐,氣吞萬里,是多么的威武雄壯。
然而,劉裕的兒子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聽信臣子封狼居胥的豪言,草率北代,結果慘敗,被北方追來的敵人嚇得倉皇失措。
抬頭遠望,回想起自己四十三年前從北地生擒叛押到南方來,那時揚州的道路上,到處是抗金的戰火,而現在,老百姓卻把佛貍祠當成供奉神祗的地方,完全忘了這里曾是異族皇帝拓拔燾的行宮。自己的愛國之心老而不衰,多尷尬有誰能像當年趙王詢問廉頗能不能吃飯那樣,來關注自己的才華與志向呢?
八、《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斗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
這首詞寫于紹熙四年(1193),辛棄疾時任福建安撫使,他在經過南劍州時,登上了歷史上有名的雙溪樓,寫下了這首詞。
南劍州,在今福建延平?!稌x書·張華傳》記載:張華見斗、牛兩個星宿之間有紫氣,問雷煥,雷煥說是寶劍的精氣,上徹于天。后來,雷煥在豐城挖到了兩柄寶劍,他把一柄送給張華,一柄自佩,雷煥死后,其子雷華攜劍過延平,寶劍突然跳出入水,化面為龍。辛棄疾的這首詞,就是有感于這個故事而寫。
抬頭遠望,西北的天空,浮云滾滾,要掃蕩浮云,就要倚靠鋒利的寶劍。浮云當然就是暗指金國。人們說,這里深夜之時,常常能看到斗牛之間,有光芒和劍氣顯現,于是詞人想到晉代雷華落入水中的寶劍,他想尋到寶劍,助他實現掃蕩浮去的理想。
但詞人只感到群山高聳,潭水冰冷,月光明亮而星光暗淡,根本沒有看到所謂的氣沖斗牛。他想點燃犀牛角,下到潭水里尋找寶劍,但剛靠近欄干,又害怕風云突變,魚龍慘叫。
兩岸高山夾峙而立,雙溪江水流過高樓,想要奔騰飛涌,卻最終收斂平緩。詞人雖然想像三國時陳元龍那樣匡扶世事,救濟萬民,但他現在已經“老了”,不如就喝涼水,睡涼席,自在退隱吧。歷史的千古興亡,人世的百年悲笑,在登攬之時,竟一起涌上心頭。低頭一看,斜陽下,是何人卸下船帆,將船系在岸邊。
清人陳廷焯在《云韶集》中評此詞說:“詞直氣盛,寶光焰焰,筆陣橫掃千軍。雄奇之景,非此雄奇之筆,不能寫得如此精神?!痹凇对~則·放歌集》中又說:“雄奇兀奡,真令江山生色?!?/p>
九、《賀新郎》
賀新郎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厥捉?、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這首詞寫于辛棄疾閑居瓢泉期間,辛棄疾瓢泉的別墅中,建有一座停云亭,由停云亭想到陶淵明的《停云》詩,于是寫下此詞。
詞中寫道,詞人現在已經年邁體衰了,想起平生知交,大多零落,讓人無限悵惘?,F在詞人已是滿頭白發,人間萬事,一笑而過,還有什么能讓感到真正的快樂呢?
人世滄桑巨變,惟有青山依然嫵媚,詞人與青山,不論情懷還是樣貌,都那么相似,想來青山見到詞人,也會認為詞人很嫵媚吧。
把酒一樽,倚窗吟詩,想當年陶淵明寫《停云》詩時,也應該是這樣的怡然彼得吧。南朝時的那些名士,只把醉酒狂妄當成求名的手段,他們哪里真正懂得酒的真趣。酒酣之際,在翻飛的云氣中朗吟長嘯,真是暢快。我不遺憾不能見到古代那些疏狂名士,只遺憾古人不能看到我的疏狂。在這個世界上,能理解我的人,只有那兩三個朋友。
十、《沁園春》
沁園春
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人間鴆毒猜。況怨無小大,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須來?!?/p>
這是一首戒酒詞,辛棄疾想要戒酒,特意寫下了這一首詞,來表達自己的決心。詞中將酒杯擬人化,以詞人與酒杯的對話作為詞的主體,寫得十分有趣,讀來不禁想笑。
詞的開篇,以怒氣沖沖的口吻,叫酒杯上前,喝斥道:老子現一查身體,發現經??诳?,喉嚨十燥,愛嗜睡,打鼾,這些都是你的過錯。
灑杯說:酒徒就應該像劉伶那樣,有酒就開懷暢飲,醉死了就就地埋掉了事,這樣才算是真正達觀的人。
聽了酒杯的回答,詞人的語氣軟了許多,他說酒杯真是薄情,卻又稱呼酒杯為知己。
下闋詞人語氣又轉,他表明自己戒酒的決心,說:酒以歌舞為媒,取悅人類,傷害人的身體,大約可以算是毒品。何況愛極生怨,事物再好,過了頭就會成為災禍。表面上振振有詞,實際等于承認自己對于酒是愛極生怨,酒對于自己是美過成災。接著詞人與酒杯約定,我還有力氣摔碎你,請你速速離去。
酒杯則俏皮地答道:揮之即去,招之即來。他仿佛猜透了主人的心思,你戒不了多久的。
辛棄疾的這首詞,讓我們看到了他幽默的一面。人生總有不如意之事,不過要是能像辛棄疾這樣調侃人生,人生就會變得有趣許多。
辛棄疾的詩詞有哪些特點
辛棄疾的豪放詞內容豐富,思想深刻,風格多樣,技法高超,特色鮮明。
一、意境宏大,氣勢雄壯,風格慷慨豪的。把堅定的抗戰決心,熾熱的愛國熱情,頑強的斗爭精神,豪邁的英雄氣概,熔鑄在宏大的意境中,構成了他愛國詞最突出的基調。如〈破陣子〉中,先聽其聲“夢回吹角連營”;“馬作的盧飛快”等等,再看其勢“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真正是磅礴氣勢,氣吞山河,威勢凜然,將蘇軾以來的豪放詞風推向了高峰。
二、善于運用奇特的想象,夸張和比興寄托手法,表現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偉壯美的理想。如“青山欲共高人語,聯翩萬騎來無數”這種浪漫主義筆調,不僅給他的詞增添了雄奇瑰麗的色彩,而且使詞人在現實的憤懣中獲得了精神上的慰藉與解放,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三、善于運用具有特色的語言和各種不同的手法,打破詞固有的傳統形式和格律束縛,表現出大膽的創新精神,繼承了蘇軾“以詩為詞”的革新精神,使詞的藝術形式更加解放,更加豐富多采。這種創新精神,突出表現在語言個謀篇布局上。如“些底子,誤人哪,不成真個不思家”。
四、善于博采眾家之長,表現出風格的多樣化,使婉約詞與豪放詞有機結合成為一體,渾然無痕。如〈摸魚兒〉
總之辛棄疾筆下沒有不可描繪的事物,沒有不可表達的意境,沒有不可運用的手法,他以大膽創新的精神賦予了詞抒情,狀物,記事,議論的多種功能,使詞這種文學樣式獲得了空前的藝術力量,從而使辛詞成為雄視詞壇的典范。
我心中的辛棄疾
風雨飄搖的南宋,有你揮筆著就的不休篇章;金戈鐵馬的一生,有你揮劍刻下的傳奇印跡。
你自幼習武,立誓殺盡天下奸賊,此后風風雨雨幾十年,從未向惡勢力低過頭。自古英雄出少年,當你劍指貪官時,就注定了中國英雄史又一頁的翻開。
英雄夢,夢英雄。你渴望做馳騁沙場的將軍,卻只落得把欄桿拍遍,嘆無人,會登臨意。
千里數騎闖敵營,斬張國安于馬下,名滿天下,“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然你在南宋那幫毫無骨氣的小人掣肘下,終無法如愿赴沙場斬敵將。
你沒有絕望,在湖南安撫使的任上,沖破重重阻力建“飛虎軍”,鐵甲烈馬,親選精兵,威震一方。本想為光復南宋建一只戰斗力強的精兵,卻不料南宋小朝廷疑你想作亂一方,解散了“飛虎軍”。我想,你該是不甘。不甘自己的一番心血付水東流,不甘自己的報國熱情被誤為妄圖造反。
《九議》與《美芹十論》在今天的人們眼中仍有極高的軍事價值,卻被統治者束之高閣。你一次次奮筆疾書,卻一次次石沉大海。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淚常啼血”。你該是有多么頑強的毅力,多么忘我的愛國,才能力主抗金直至終老而不息。每當讀到放翁的“淚濺龍床請北征”,我總會想起你,多么相似,你怕是也寧愿犧牲自己而催動北征的大軍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亡國土之痛煎熬了你一輩子,可憐白發生。
算來,詞也只能是你的一項副業,但你卻此名揚千古。人道:“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我猜不到,當你聽到這句話時,是喜,是悲。
悲壯是你,挑燈看劍,西風塞馬,百戰身名裂;婉約是你,怨春不語,煙柳斷腸,問脈脈此情誰訴。
仍記你,悲壯吶喊,“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可憐白發生”;仍記你,哽咽夢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比绾尾拍軐懕M你,稼軒,我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