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經典古詩詞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唐代河東郡人,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世人稱之為“柳河東”、“河東先生”。是我國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柳宗元經典古詩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柳宗元經典古詩詞16篇
1.《飲酒》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
舉觴酹先酒,為我驅憂煩。
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
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
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
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
盡醉無復辭,偃臥有芳蓀。
彼哉晉楚富,此道未必存。
2.《跂烏詞》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城上日出群烏飛,鴉鴉爭赴朝陽枝。
刷毛伸翼和且樂,爾獨落魄今何為。
無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爾令爾疾。
無乃饑啼走道旁,貪鮮攫肉人所傷。
翹肖獨足下叢薄,口銜低枝始能躍。
還顧泥涂備螻蟻,仰看棟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利如刀,踴身失勢不得高。
支離無趾猶自免,努力低飛逃后患。
3.《種術》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守閑事服餌,采術東山阿。
東山幽且阻,疲苶煩經過。
戒徒劚靈根,封植閟天和。
違爾澗底石,徹我庭中莎。
土膏滋玄液,松露墜繁柯。
南東自成畝,繚繞紛相羅。
晨步佳色媚,夜眠幽氣多。
離憂茍可怡,孰能知其他。
爨竹茹芳葉,寧慮瘵與瘥。
留連樹蕙辭,婉娩采薇歌。
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
單豹且理內,高門復如何。
4.《梅雨》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
海霧連南極,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
5.《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
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
6.《南澗中題》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秋氣集南澗,獨游亭午時。
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去國魂已遠,懷人淚空垂。
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誰為后來者,當與此心期。
7.《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行行便濯纓。
8.《界圍巖水簾》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界圍匯湘曲,青壁環澄流。
懸泉粲成簾,羅注無時休。
韻磬叩凝碧,鏘鏘徹巖幽。
丹霞冠其巔,想像凌虛游。
靈境不可狀,鬼工諒難求。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今我始北旋,新詔釋縲囚。
采真誠眷戀,許國無淹留。
再來寄幽夢,遺貯催行舟。
9.《初秋夜坐贈吳武陵》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稍稍雨侵竹,翻翻鵲驚叢。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風。
積霧杳難極,滄波浩無窮。
相思豈云遠,即席莫與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顥,泛滟凌長空。
自得本無作,天成諒非功。
希聲閟大樸,聾俗何由聰。
10.《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1.《漁翁》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12.《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曉日明村塢。
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
予心適無事,偶此成賓主。
13.《早梅》
唐,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14.《溪居》
唐,柳宗元
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15.《重別夢得》
唐,柳宗元
二十年來萬事同,
今朝岐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
晚歲當為鄰舍翁。
16.《南澗中題》
柳宗元
秋氣集南澗,獨游亭午時。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去國魂已游,懷人淚空垂。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誰為后來者,當與此心期。
哲學思想
柳宗元是一個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運動。他的哲學思想,是同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相適應的。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杰出的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在這些論著中,柳宗元的哲學論著中,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他反對天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柳宗元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系,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
柳宗元所寫的一些關于社會政治的論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是他參與政治斗爭的一種手段。柳宗元認為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的必然趨勢。他的言論從折衷調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和的解說。
人物紀念
柳宗元紀念館位于廣西柳州市柳侯公園內,主要由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組成。柳侯祠原名羅池廟,于公元822年始建。1995年12月,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柳侯祠正門門額上“柳侯祠”由郭沫若所題,門柱上的對聯“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根據唐代文豪韓愈《柳州羅池廟碑》一文集煉而成,表達了柳州人對柳宗元的思念之情。
人物評價
蘇軾:“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
歐陽修:“天于生子厚,稟予獨艱哉。超凌驟拔擢,過盛輒傷摧。苦其危慮心,常使鳴心哀。投以空曠地,縱橫放天才。山窮與水險,上下極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語多崔嵬。”
嚴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
毛澤東:“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見之于他的《天說》,這篇哲學論著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的論點反對天命論。劉禹錫發展了這種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