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經典散文作品
情感的經典散文作品篇1:暮然回首已是滄海桑田
久的我都有些記不清了!天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我的人生也要落幕了。
世界是如此的大,大的讓人難以想象;世界是如此的小,小的遙遙可及。
一路默默走來,不知彼倦,不知心痛,不知憂傷,不知樂悲......浮夢人生,人生浮夢!愛了一路,恨了一路,也痛了一路。當生命終結的時候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是空的,當你死后什么都帶不走......
或許有人說只要享受就可以了,可是你在享受這些又有誰想過:當你暮年老去之時,你所喜愛的你所鐘愛的人,事,物。你對他們沒有半分不舍與留戀?!
站在山顛之處,遙望!一切盡在眼前,可卻又是那么遙遠!風吹過,烏黑的發(fā)絲早已蒼白,卻掩蓋不住那絕美的容顏,高歌不斷,暮鼓已成終。再美的景色也有敗頹的時候。
靜靜地回首,回首那些過往,快樂,愛情,眼淚,歡笑,恍如一場戲!望著戲中容顏,那樣的平凡卻又那么樣的痛苦與不甘。無力改變,卻也無法改變什么。只當是一場夢,夢醒后就會忘記,再也不會心痛......
曾想再走一次走過的路,可早已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記憶中的人和事早已在歲月中千回百轉,不知在何方......
日已落,也已到了盡頭。我也終將變成一堆黃土,在那清風中飛舞......
回首,恍如隔世!凄涼無人問津,獨守空憶......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憶已成夢,空空如也......
秋瑟瑟,月涼涼,風輕輕
青澀年華,逝去的是誰的年華又是誰的墨淚
沁涼的又是誰的心,秋色寒涼,莫忘陌世
情感的經典散文作品篇2:霜降后,最憶拐棗情
霜降后,是吃拐棗的最佳時間。
這時候的拐棗,熟得香甜,味如棗,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點像葡萄干!
《詩經.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詩句。據(jù)《辭源》解釋:“枸即枳椇(拐棗的學名),南山謂之秦嶺”。《陸疏》中說:“枸樹山木,其狀如櫨,高大如白楊,枝柯不直,子著枝端,大如指,長數(shù)寸,啖之甘美如飴,八九月熟。今官園種之,謂之木蜜”。古語云:“枳枸來巢,言其味甘,故飛鳥慕而巢之”。歷史悠久的拐棗,從詩經走入生活,是何其的美妙?
總是接觸這些酸酸澀澀的文字,半懂不懂的樣子,那是骨子里還有著一些窮酸在作祟。
真正接觸拐棗,是很小的時候。村里有一戶人家,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拐棗樹,缺乏水果滋養(yǎng)的孩提時代,三三兩兩拿著竹竿去墻外偷偷敲打,等到主人發(fā)現(xiàn),早已溜之大吉。其實,那個時候也沒品嘗出拐棗到底有多么美味,因為很少吃到熟透了的拐棗。
記得那戶主人,一個小腳的老太太,追出來就破口大罵:"誰家沒教養(yǎng)的死妮子?害人精……"
鉆進靠墻晾曬的玉米桿里,藏起來,捂著嘴偷笑,心還有點懼怕。萬一,惹惱了老太太,沒準會找上家門,那可就慘了。
很久以前的故事,依然清晰。只是那個小腳的老太太早已故去多年,她家的子孫也修建了小洋樓,卻不知道拐棗樹還在不?人,總是很忙,忙得即便回趟老家,也是匆匆而去,匆匆而歸,怕是沒有閑情逸致去尋找兒時的回憶。日子久了,很多事情就被儲藏了。
前幾日,有學生給我拿了一些拐棗,說是自家樹上結的。當真稀有!多年不曾嘗到的美味了,我毫不吝嗇地大吃起來,果然味道甘甜。
一般,我們所吃的拐棗并非它的果實,而是它肥厚的果柄。其真正的果實很小,圓球形,大如豌豆,堅硬而干燥,有三條縱溝,為黃褐色瘦果。如把果實剖開,其內三個小室,每室內鑲著一粒種子。果柄膨大為肉質,肥大,曲扭,黃褐色或青黃色,味甜,稍帶澀味,酒香撲鼻。別說,吃這玩意挺麻煩,得搖一搖,周圍密布的小籽粒簌簌落下,剩下就是香甜的”果實“了。拐棗“果實”在“霜降”前后成熟,經霜后的拐棗“果實”,肉質鮮嫩,甘甜如飴,澀味消失,令人回味無窮。它其貌不揚,沒有美麗的色澤,也無苗條的外形,而是棕灰色的,像彎彎曲曲的棒狀物,有如筷子般粗細。沒吃過它的人決不認為它竟可以吃,甚至不屑一顧。
我吃的時候,皆因這份情意,不然怕是也不會如此精致地侍弄。一顆籽,一顆籽,摘掉,小心翼翼。
辦公桌上放一些拐棗,用紅線線系著莖,像一枝花,開得老成,開得晚氣。閑來沒事,喜愛串門的同事,捏幾片果柄,塞進嘴里,少不得對我”羨慕“一番,仿佛吃的不是拐棗,而是濃濃的師生情。
這拐棗和以往的柿子一樣,也要占掉我一些時間,怎么說也難辭三言兩語的”客串“。我落字不做花,僅,因心中難以擱置的情。
聽說拐棗可以泡酒,民間常用拐棗酒泡藥或直接用于醫(yī)治風濕麻木和跌打損傷等癥。在中醫(yī)上,其種子、木質入藥,有清熱、利尿、解酒毒之功效。古書中對其解酒毒,有很多趣聞記載。陸璣《疏義》云:“……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誤落一片入酒甕中,酒化為水也”。
我沒有見過如何釀造拐棗酒,只就拐棗的甜美來判斷,必定可口宜人。特別是冬天做客的時候,主人家捧出來一碗拐棗酒,提神暖身。
老家的小腳老太太沒有釀過拐棗酒,所以不曾品嘗到。怕是舌尖的這份誘惑只能在夢里去尋找,一遍遍,不嫌累。
這么好的果子,在市場上并不是暢銷的水果。那形狀,幾乎沒幾個孩子喜歡。自是山野村夫,民間名醫(yī),再藥到病除,也沒幾個人可信。喜極拐棗,滿滿的香甜在心中開出一束束的花,是拐棗果子的形狀。做人,是否該如這其貌不揚的拐棗?窮鄉(xiāng)僻壤,也掩飾不住內心的繁華,寂靜生長,無需刻意栽培,長成自己的樣,厚實的果子自然落成。
喜歡這樣的果子,自是有一股煙火味,在煙氣熏染的農家院子里,結出一股香甜味。
猶記得,爬上墻壁,去敲打人家拐棗的情景。那時候,姑娘家混在小子中間,笑聲爽朗。
如今,各色水果擺滿了茶幾,挑三揀四的女兒,根本無一點驚奇。她不吃拐棗,說是灰溜溜的樣子,咽不下去。而我,摘下果柄,細細品味,直入心脾。
拐棗年年熟,歲月漸走漸遠,那群偷拐棗的孩子們恰似一幅永久的圖畫,定格在記憶里。不忘,終生不忘。
重新撩動的情思,在繁瑣的生活中安置下來,一束拐棗,一份情意,暖了冬夜的心。
霜降后,最憶還是拐棗情。
情感的經典散文作品篇3:楓葉無霜,飄落在心底
南方,北方。這是我深愛的四個字眼,一轉眼,馬上迎來了在北國的第四個冬天。不知不覺,已經走過了今年的前十個月,迎來的是全新的十一月,而秋也接近尾聲。突然想起11月的第一天在自己微博里發(fā)的一條狀態(tài):光棍,破殼日,圣誕,元旦→回家:春節(jié),元宵又是情人節(jié),貌似這節(jié)奏伴隨著這些大大小小的節(jié)日顯得很緊湊。一切變得那么順理成章,而時光就是這樣,伴隨著這些節(jié)日在四季輪回中流逝。
秋風吹落了一地黃葉,一個人漫步于校園中,不知不覺,路上已是鋪滿一層金黃色,廣播里放著天后王菲得《匆匆那年》:如果再見不能紅著眼,是否還會紅著臉?思緒就這么順理成章的回到了去年這個時候,去年11月,也是秋風掃了一路的落葉。你從成都給我寄來了一封長達十頁的信,夾在里面的還有一枚楓葉,剛好跟你名字里那個“峰”字是諧音,記得信里面你寫了這樣一句話:“樹葉的離去,是因為它對風的離去,還是對樹的不挽留。”然后我用我學的專業(yè)知識親手給你做了一個有機玻璃,我跑到海邊百里挑一的選到一個中意的小貝殼,被封在了它的正中心,因為整個過程是一個不能有水進入的懸浮聚合反應,做的不是太成功,剛好一周的時間它終于出爐了,我從青島給你寄去,我說那是世界上最丑的人工琥珀,你說你要一輩子珍藏,就這樣我們說著最后的再見。至今,你給我寄來的那枚楓葉跟那封長長的信被我收藏在小盒子里從來沒有打開過。
我們的相遇是偶然還是必然?你是四川人,我是云南人,你是80后,我是90后。所以在我們認識一段時間以后我總是會故意逗你說:咱們怎么就認識了呢?你是不是故意穿越千山萬水找到了我。2009年,你高中畢業(yè)選擇了部隊于是就被分到了云南,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認識了。我比你小,你總是叫我“小丫頭”,我也學著你的朋友叫你“瘋子”。我們之間的稱呼是:小丫頭,瘋子,小丫頭,瘋子。
2011年,你終于從部隊考上了你心目中一直想去的軍校,當然我也考上了大學,我說我終于不再是小丫頭了,只是從此以后我們隔得更遠了,你在南方,我在北方,你不在故里,我也不在家鄉(xiāng),我們隔著2000多公里的距離,40多小時的火車,2個半小時的飛機。你成了戰(zhàn)友加同學眼中的大哥哥,成了他們的班長,后來你叫我丫頭,我叫你班長,以后我們之間的稱呼變成了:丫頭,班長,丫頭,班長。我們依然沒有正式交往,因為你一直覺得沒能在我身邊照顧我,怕對我太過于虧欠,其實某種程度上我們是在一起的,因為你的戰(zhàn)友都知道我,我的朋友也知道你。大一大二那兩年里,我們一年只見兩次面,你不可以像我一樣有40多天的寒暑假,你會大年初三接到一個電話就匆匆趕回學校,你暑假要下基層學習,我們僅僅靠手機網絡來維持聯(lián)系,我們不能看到對方的說話時的表情,感受不到對方的心跳,你說如果我們畢業(yè)了都沒有男女朋友的話就在一起,我也答應了。
2013年4月,雅安地震,你被派去救援。我們三天沒有聯(lián)系上,那三天里我發(fā)瘋似地打你的電話,傳來的永遠是你所撥打的電話已關機,后來才知道你怕我擔心并沒有告訴我你去災區(qū)了,我是從你戰(zhàn)友那里得知的。那個時候我才知道我有多擔心你,你在我心里的份量原來如此厚重。終于我接到了你的電話,當時就哭了,我還看到你們救援時的那些照片,心真的就疼了好幾下,然后我很鄭重地在電話里說:“瘋子,我們在一起吧!”電話那端是一陣沉默,我知道你肯定也流淚了,后來你說:“丫頭,對不起,讓你擔心了。”記得那天你說了很多很多話,我只是聽著。最終我們還是沒有名正言順地在一起。
看過“情感的經典散文作品”的人還看:
1.關于感情方面的散文
2.關于感情散文
3.感情迷茫的散文
4.個人情感的散文
5.勵志情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