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感人的經(jīng)典散文
中國最感人的經(jīng)典散文篇1:餅中秋憶
不知不覺中秋節(jié)又來了。
我特意到商場買了個大月餅,那是有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瓜子仁、冰糖、姜絲加工成餡的八寸盤大小的老式月餅。
中秋賞月食餅是古來的風俗。要說此時南北月亮同明,可吃月餅的方式不盡一樣。周作人《中秋的月亮》記述:“江南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涼”。而我記憶中的中秋之夜食餅是另幅圖景。
奶奶特意把戶牖的簾子往兩邊巴拉開,讓月光盡量從欞隙間透進來;著塊抹布抹凈那方老桌的漆面,小心翼翼地把紙包著的月餅上的紙繩解開,信手再把那方印著油墨“中秋月餅”字樣的紅色方簽拿去,展平包裝月餅的黃色草紙,露出一個油烘油黃的大圓餅來;手持菜刀米字形四刃下去,便分出八瓣餅牙兒。我姊妹六人每人分一牙兒,給母親一牙兒,父親往往不吃,總說“吃過了”,推拗不過,爺爺那一牙兒分開讓父親嘗下;奶奶呢,則把包餅的草紙對角一折,散落的月餅渣便歸攏一起,掂起來順勢倒入口中咀嚼,也算是嘗了鮮。我是長孫,實在看不下去,執(zhí)意讓奶奶吃我那一分,奶奶卻是用牙輕輕砧一點,微笑著夸獎:“好孩子,去看月奶奶吧”!
記得唐朝詩人王建有句詩寫得特好:“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在誰家呢?我說千家萬戶全融入一個“情”字之中。
我的童年,家里生活比較拮據(jù),人多勞力少。父親在外工作,只有爺爺和母親干活,奶奶要照料我們姊妹六個孩子。如今想來,不知當年老人們是如何煎熬的。逢中秋節(jié),爺爺去集市上買個大月餅,記不得是多少錢一個,老人家從不會告訴孩子們,臆想也就是塊兒八角,可那時節(jié)就是家里一筆大支出啦!這個月餅就是全家中秋的盛宴。如今回味,分我那牙兒月餅是那么香甜。說“吃”實在是用詞奢侈,我是一點點吮品,把“月奶奶”從柳梢頭一直給“吮”到南屋頂上。
時光荏苒,爺爺、奶奶在期望中走了。父母另住,我回家探望,給他們買了一兜甜、咸、肉松、鴨蛋、無糖的多式月餅??桃赓I個老式月餅讓孩子們憶苦思甜。誰知切成牙兒后,他們要么啃一點,要么吃了不說好,我慢慢咀嚼,著極力尋找當年的感覺,月亮還是當年的月亮,人卻是再也回不去了!
臧克家曾文 《人好月嬋娟》,說“當空皓月,舉頭共仰,她給人歡樂,給人光明,給人佳興,給人幽思”。當下民安物阜,皓月更明。我在庭院信步,“舉頭望明月”,“千里共嬋娟”,悠緒綿綿,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中國最感人的經(jīng)典散文篇2:秋天,適合離別
你站過的方向吹過來的風,不僅是暖的,還有淡淡的香味。
--題記
一直以來,對這個秋天始終無文字可寫,與這個秋始終沒有話題可聊。于是,這個秋天里,默然,再默然,甚至忘記了這個秋天的存在。
夜,寂靜的說不出話.。還好,有一個我,與夜相依相偎,平添溫暖些許。如果哪一天,夜消失了,或者我悄然離去,誰會流淚?誰會心傷?誰,又可憶起那些曾經(jīng)?
有人說,友情,不需要那么多,不需要那么濃烈,不需要那么甘甜,也不需要那么時時刻刻,甚至有時可以用年,十年,半個世紀,給它計時。它是那么少,那么真,那么久長。很多年后,你一回頭,他還在……
友人說,人生無需繁華,只需平淡就夠。平淡到,晨起執(zhí)子之手,看暖陽從東方緩緩升起;平淡到,晚歸相依相偎,與西墜的夕陽揮手告別;平淡到,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水的日子靜靜流淌,泛不起絲絲漣漪。此樣歲月,未嘗不是一種奢求?
也有人說,縱使人生荒涼,也要內(nèi)心繁華。杜甫的一生,用犀利的筆墨,忠實地描繪出時代的面貌和自己內(nèi)心的悲涼,使詩歌深入地走向現(xiàn)實生活,走向人民。潦倒的晚年生活,并沒有磨滅詩人的意志,卻留下萬千詩歌,放出耀眼的光芒。李清照,前半生的繁華生活,卻迎來后半生的荒涼歲月,親情愛情遠離,盡管如此,詞人依然用文字,綻放出內(nèi)心的精彩。究竟,何為繁華,何為荒涼,誰說的清楚?
擁有完美的結(jié)局,是所有邂逅者的奢求。誰,不想歲月繁華?又有誰,不想人生完美?
如水的夜色,緩緩流動;未眠的過客,寂寞無語。任憑,時光悄然離去,惋惜?卻,無處可覓?
輪回的四季,可否,有輪回的親情,輪回的愛情?終究,在遠去的歲月里,流失了曾經(jīng),也流逝了那些美好的記憶。
此年,斯人故地重來,伊人卻已不在,空余如夢往昔。天,依然那么藍;樓,依然那么高;路,依然那么闊。而伊人何方?陽光下,只有記憶幻化成的影子,若隱若現(xiàn),迷離著斯人的雙眸。倚秋而立,舊地竟然如此荒涼!
此時,飄零的梧桐葉,遍地飛舞,似無根的浮萍,也如無疆的思緒,無法攔截,在秋日的朗空中,任性而為。
此刻,跨江而立的虎門橋,依然車水馬龍,橋下的江水,依然潺潺流動。陽光斜射在水面上,磷光閃閃,世界依然這樣平和!昔日,也是陽光明媚的秋日,執(zhí)子之手,憑欄遠眺,愜意萬千:小橋流水,夕陽海風,還有那撩起的發(fā)絲,也竟是如此的綿長!戲水的海鷗,歡快地唱起秋日戀曲。愛,原來可以如此的浪漫!情,原來可以如此的美麗!
是的,伊人在水一方,斯人愿逆流而上,依偎她身旁。
中國最感人的經(jīng)典散文篇3:莫嘆西風欺柳老
莫嘆西風欺柳老,且聽高雁破霜天。我認為,很多付出與幸福,都是今天留給明天知道的,現(xiàn)在留予將來明白的。沒有哪朵花,不歷經(jīng)破蕊及凋敗的疼痛;也沒有一個人,不面對風雨和入土的悲哀;亦沒有一件事,會未經(jīng)用心就可慰帖利落至溫暖;更沒有一腳步,不待磨礪就能造就堅韌和通透。這世間,自始是現(xiàn)實而又薄情的存在。
固某天,當我們醒來,發(fā)現(xiàn)世界竟是荒涼且貧瘠,都無須驚訝,也無須怔忡。因已是徒勞,也已是狼藉。誰教,我們終是始作俑者?我們唯是把握好當下,感恩手上所擁有,才能笑對生活,笑對傷痛,在一粥一飯,一草一木間,凌駕干癟,凌駕灰暗。
雖然,自己現(xiàn)在或許僅是一根小小的火柴,但如果,我不燃燒,我不過就是一根等待發(fā)潮的廢柴。所以,我們都得尋找自我拼發(fā)的源點,也得尋找潛在發(fā)亮的力量,找到自身在世的位置,亦找到自我行走的價值。
當然,如是說,并非人人都蘊藏著多么驚人的意志和能耐,也非我懷揣有多大的狂妄或抱負。我只是覺得,生而為人,縱不能封侯拜相,縱未可四馬香車,也不能隨心所欲,亦未可收放自若,那也當認清,如何堅定的走,才不負這俗世人間走一趟;怎樣揮淚含笑,方未枉沿途荊棘與鮮花同生的歷驗。
話說到此,不妨來說說我自己吧。不管,你中不中聽;也不論,你感興趣抑或未感興趣。
半生燈火他鄉(xiāng)客,一世風雪夜歸人。這么些年,我一個人背負顛簸籬落的心事,走在人潮熙攘的紅塵,踩著從不流血的影子,路過花開娉婷,踏過飛沙漫天,到今天,當所有理想和眾望被現(xiàn)實鏤空橫尸門前,而余生,粗糙貧瘠得僅剩一個蒼涼的手勢,我說,一切經(jīng)已無須再度思量,曾因何故哭紅了眼,亦為何事慌亂了心。因手中凜而攥著的光陰,終有一天,會于時光漫逝里,冽然短過腳下的土地。
固,風起不見來時路,雨落未知夢歸處,我仍愿選擇在世情倥傯里,懷抱暗香用心地活著,感恩生命贈予的一切,更感恩生命攜帶的厚重。關(guān)乎所有飛觴和凌烈,也只踏著三千繁蕪,從流鶯笙歌寫意處,涉過無盡炎涼,走過延綿苦澀,掠殺四野蒼茫。
等到重樓煙鎖,長風作響,唯愿,濁浪滔天,繁華謝盡,還可悠品粗茗安坐紅塵古道之上,看鶯飛人來,觀云過無傷,爾后,待回過頭來,仍可莞然一笑對自己說:幸得心還在!
道源于心,而歸于塵;理源于和,而終于愛。世付我嚴考,我回之以從容;世付痛吻我,我敬之以高歌;世付我蒼莽,我報之以微笑。任霜降露凝,雨打歸舟;也任世兀自桃紅或柳綠。我只一路走,一路尋;一路收割,一路跌撞。無嗔無怨,亦無所畏懼。
看過“中國最感人的經(jīng)典散文”的人還看:
1.散文大家汪曾祺經(jīng)典散文推薦
2.經(jīng)典唯美散文集
3.丁立梅最經(jīng)典散文
4.經(jīng)典散文
5.張抗抗經(jīng)典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