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樹葉的散文
撿起了樹葉,卻撿不起流年。關于撿樹葉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撿樹葉的散文篇,歡迎大家閱讀。
撿樹葉的散文篇1:撿樹葉
秋天到了,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樹葉漸漸的變黃,被風一吹紛紛地飄落到地上。
一天放學后,我和爸爸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發現一塊草坪上全是枯黃的樹葉,爸爸說:“我們把樹葉撿起來吧?”我不高興地說:“撿樹葉多臟呀!”“小草也很愛干凈呀!”爸爸指了指小草說,“樹葉遮住了陽光,小草就長不大了。”我看著小草仔細想了想,抬起頭揮揮手說:“好吧!看誰撿的多。”話音未落,我已經跑進草地,蹲下把樹葉一片一片地撿起來,放在手中,等放不下的時候,我就站起來,跑到樹旁,扔下手中的葉子,回來再繼續撿。突然,我感到手指很疼,仔細一看,手指被小樹枝劃破了。爸爸趕快跑過來說:“疼嗎?我們還是回家吧?”我堅決地說:“不,我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完!”說完又繼續撿了起來。
通過這件事情,我更加熱愛大自然了。
撿樹葉的散文篇2:撿拾一片落葉的情懷
連續多日的陰雨天氣,給原本秋涼的季節,增添了幾多蕭瑟的感覺。不覺間,秋天已入暮,風蕭蕭易水寒,出門亦是衣衫單。
走在道路的兩旁,遍地都是枯黃的落葉,在臺階、在水洼、在行色匆匆的腳步下,沒有人在意它的落寞,更不會有人停下來傾聽它的哀嘆。是啊!誰會在乎一片落葉的感受,那不過是千千萬萬樹葉的其中一個,春生秋落,自然輪回,命運早在開天辟地萬物初生的時期埋下了四季的伏筆,經過日月朝暮,風霜雪雨的世紀更迭形成了一個經久不變的規律。
一路走一路思緒蹁躚,萬物各有定數,存在的前提是要遵循自然的法則,而后在生命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價值。一片葉子,沐浴了陽光雨露也飽受過風霜欺凌,最終回歸了土地,如同一個人生的命運,從出生到老去,其中的過程不也如此嗎?有誰可以說:這一生回首不曾風雨兼程過?
人,一生下來,就要擔負著活著的重任,承載著各種的責任,親情、愛情、 友情,不同年齡階段,所擔負的責任也不一樣。讀過余華的《活著》,作者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述的語言,講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歡和起落盛衰,同時,向讀者展示了人生的真諦,人生沒有純粹的喜和悲,活著是一個生命的過程,終究有一天要走到盡頭,悲喜雜劇的過程和所擔負的責任是時光對生命的最好記錄。
比如,年幼的孩童,在父母的庇護下,總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用考慮生活的瑣碎和艱難,總是天真的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當無情的歲月在父輩人的臉龐悄悄劃下一道道深深地痕跡,躁動少年在父母暖心的安撫下慢慢長大時。突然地才明白,那些曾經不以為然的柴米油鹽,那些為了生計苦累奔波的腳步, 那些念念叨叨的生活瑣事,原來都背負著堅持不懈,厚重的責任感。于是,世代輪回,生活的零零碎碎開始在下一輩人身上流轉,為了一份責任和生命的價值,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萬物不管哪一種,不論偉大還是渺小,只要在這個世間真實的存在著,就各有各的價值和責任。看似一片微不足道的樹葉,不僅能為樹干提供充足的養分 促進樹木生長,而且還可為路人擋風遮陽,帶給人們綠蔭清涼。從春到秋,初生、繁盛、枯萎、凋零,完成了一段生命的歷程和使命,直到枯黃的枝杈承載不住它寬大的葉體,隨著一陣秋風緩緩而下,生命雖然短暫但卻在有限的生命中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每個人的一生也各有不同,葉落有葉落的凄美,人生有人生的精彩,想必,人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一些歡喜悲憂的事,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會了隱藏,藏 在一首歌曲里,一段文字里,一杯苦澀的酒里,或者一片枯黃的落葉里!荏苒歲月,萬事萬物不會因為某種原因 而停駐匆忙的腳步,人生一世,既然選擇了生活,就要不懈努力的活下去,哪怕風雪披肩,泥濘裹腿,就算世界再糟糕,也要努力堅持讓生活一點一滴慢慢變美好。
雨停了,太陽露出了久違的臉龐,秋去了,冬天緩緩推開季節的門扉,葉落了,來年是否會以另一種嶄新方式生長?俯身,小心翼翼地撿拾幾片落葉,放于手掌輕輕撫摸,那曾經的蔥碎和豐滿,如今變得斑斑落痕,那清晰的脈絡,分明在訴說著一段流年往事。時光一路走,我一路撿拾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不畏風雨,不慕天晴……
回到住所, 打開喜愛的書頁將片片黃葉安放于中,那是一本張曉風的散文,張開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段:“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秋去冬來,一切順其自然,一切都剛剛好!
撿樹葉的散文篇3:一片流浪的樹葉
對一片樹葉而言,當它從枝頭飄然而逝的時候,就開始了流浪。
它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詩人筆下那第一枚落葉,也不知道自己從枝頭飄然落下的那一刻起,秋就來了。它只知道,自己在離開枝頭那一剎那,心中是那樣不舍,那種依戀之情,讓它墜落時劃出的軌跡,竟是如此凄涼。
它根本不想充當那絢爛詩篇里最為抒情的詩句,它只想與其他伙伴一起,呆在那高高的枝頭,在秋風里,金黃著、殷紅著,舉起一面迎風招展的旗幟。
它還是悄無聲息地從枝頭滑落下來,像其他葉片一樣,在一個晴朗的秋日里,飄飛在明媚的陽光下,如一只折翅的彩蝶,描繪出一幅凄美的畫面。然后,靜靜地,與其他伙伴一起,鋪展在秋天的土地上。這是它們回歸大地或者離開母體最為盛大、最為隆重的典禮。從此,它將獨自面對一切,融入泥土或者輾轉流浪。
曾經是那么熱鬧團結的一個集體,大家擁擠在一個大樹上,櫛風沐雨,鑒賞明月,咀嚼陽光,依偎在母親的懷抱。是那樣坦然,那樣快樂。從抽芽到綻放,從翠綠到金黃,像一首清新的詩,像一曲明快的旋律,抒情在枝頭,嘹亮在大地。它知道自己不會一生一世都這樣無憂無慮,一生都溫暖在母親的懷抱。可當獨立的日子來臨的時候,它還是一片茫然,自從從枝頭墜落時起,它的身體已然飄了,心,也空了。
它是一片葉子,它的后半生,注定會去流浪。
它在空中飄飛著,它看見天空是那么藍,陽光是那樣燦爛。然而,這一切今后不再屬于我了。這片樹葉一邊在空中無目的地飄飛著,一邊傷心地想著。它無法控制自己輕飄飄的身體,被秋風吹著,陽光照著,悠悠地飄著。它是一片離了枝頭的葉子,一片身不由己的葉子,一片不知不知流浪到何處的葉子。
風停了,它覺得自己猛然下墜。它知道,這里可能就是自己的歸宿了。
這是一片荒原,四周沒有什么樹木,原本生長在這里的蒿草,還沒有枯萎,就被日夜不息的山風刮得干干凈凈。放眼望去,滿目荒涼。一片樹葉的到來,讓這過早荒蕪的高原有了那么一點點溫情,一點點生動。
一群羊漫過來,像一股慢慢滲透的流水,緩慢地,一點點地漫過來,不放過哪怕是一個淺淺的洼地。羊們顯得有些瘦弱、灰暗。它們齊刷刷地低著頭,啃噬著地上的荒草和枯葉,像是一臺臺拾草機,撿拾著地上一切可以用來果腹充饑的東西,哪怕是一葉草,一片枯葉。流浪的樹葉靜臥在一個小小的土坑里,秋天里的陽光毫無遮擋地照著,明媚而親切。陽光是不會挑選什么地方的,只要它能照射的地方,它都會毫無保留地光臨。樹葉感覺到了無比的溫暖,它似乎覺得自從離開母體以來,這是最為舒適、安靜的時刻了。它安靜地躺在明媚的陽光底下,盡情享受陽光的撫慰。它感覺到了羊群的逼近,如一股滔滔的濁流,向它的頭頂壓下來。它想:這樣的歸宿也許不錯,它安靜地閉上了眼睛。
它的身體猛烈地旋起來,劇烈地飄蕩。“這就是所謂的死嗎”?它緊閉著眼睛,在心里這樣問自己。它并不畏懼死,可沒有想到死竟然如此美妙。它有些茫然,死既然并不痛苦,人們為什么那樣害怕死亡呢?
它的身體猛然一顫,一陣劇烈的疼痛讓它叫出聲來。它睜開眼睛一看,發現自己仍然躺在這個莽莽荒原上,而此刻,自己就躺在一堆散亂的碎石里。它四下里張望,那群羊早已不知去向。它不由在心底暗暗嘆息,原來剛才所經歷的并非是死亡的快樂,看來這死亡還是充滿了未知與恐懼的。
一位老婦人走過來,快速將它拾進了筐子里。它甚至沒有來得及發出一聲驚訝的叫聲,只是瞥見了一綹垂下的白發。這是一個很大的筐子,筐子里裝滿了可以用來作燃料的東西,有發黃的蒿草、干枯的樹枝、牛糞、羊糞、當然還有被秋風吹來的樹葉等。筐子背在老婦人的背上,一顫一顫地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看見了一個小山村,躲藏在大山里。十幾戶人家的村子在大山的深處,靜靜地安臥著,像是掛在墻上的一幅畫,散發出一種靜謐的美。然而,這種靜謐卻讓人感覺到了一種憂傷。老婦人徑直走進了一個破敗的院落,推開透風的木門,進了黑洞洞的屋子里。她把筐子從背上放下來,坐在屋子里一個長條凳上,伸開兩條腿,用一只手輕輕捶打,另一只手攏起滿頭白發。歇息了一會兒,老婦人把筐子里的柴火倒在灶前,然后,又舀了幾瓢水倒進鍋里,就坐在灶前,往灶里填柴火。
那片到處流浪的樹葉也同其他柴火一起被塞進了灶膛里,在火中燃燒起來。它覺得自己在熊熊的烈焰中,有一種涅盤的感覺。在燃燒的瞬間,它看見了老婦人被灶火映紅了的臉。一臉的慈祥,一臉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