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有關(guān)的唯美散文推薦
橋有關(guān)的唯美散文推薦篇1:古橋歲月
興濟橋是一座七孔石橋,修建于明萬歷十三年,距今
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經(jīng)過漫長歲月風雨的侵蝕,這座石橋依然靜立在清溪河上,顯得那么偉岸、蒼勁,饒有興致的向過往的路人訴說著漫長歷史變遷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興濟橋是出東城門,去下清溪、三羊墩要過的橋,站在橋上可以遠看白牙塔、清溪塔。走過石橋是一望無際的,長滿湖草的濕地,每到春天,湖濱濕地到處長滿野菜:馬蘭、開著黃花的木心菜、地兒菜,還有下雨后的早上,湖場的草地上遍地的菇子,綠綠的、滑滑的,傳說是天上王母娘娘的鼻涕灑在人間。其實那就是一種草地上的苔菌。正是這些野菜、野菌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讓不少人熬過了饑荒。
如今古橋通向的,不再是茫茫的湖灘,眼前是高樓林立的匯景國際花園、麗陽蘭庭、新城明珠。景色宜人的清溪河公園,那荒蕪的湖灘,已經(jīng)成了美麗的濕地公園,綠草如茵,荷葉蓮蓮。一群群白鷺在平天湖的晚霞里蹁蹁起舞!
早年的古橋邊,綠樹簇擁著一座古寺,記得我八歲那年外婆曾帶我到廟里燒過香,古廟的大殿里煙霧迷漫,彌勒佛笑容滿面的望著我;兇神惡煞的十八羅漢也緊緊盯著我,感到好恐怖,不敢抬眼看,低著頭跪在蒲團上······直到外婆燒好香牽著我離開那座古廟,我才敢抬起頭。這座古廟后來毀于一場大火,火災后只剩下遍地瓦礫,如今恐怕連知道它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滄海桑田的漫長歲月,擺布著人間萬物。
透過飄渺的煙雨,在古橋下那棵香樟樹下徘徊,依稀看見古橋在清溪映月時的靜謐,月明星稀,清溪河在古橋下流淌。看見落日時分,夕陽晚照下的古寺,橋欄邊聽暮鼓蟬鳴。歲月總在不經(jīng)意中上演著光怪陸離的故事。讓人們?nèi)ピu讀去回味!而追憶逝去的碎影,在心靈卻蕩起綿綿的漣漪。
早春二月的煙雨江南,在古橋下“一覽亭”里,看處處春色。柳葉漸萌,露出幾顆嫩黃的小芽,幾棵桃樹綻出點點纓紅的花蕾,遠望百牙塔在綠茵簇擁中,正俯瞰著流過它身邊的清溪河!它與古橋在歷史的變遷中,共同經(jīng)歷了歲月的風雨。
古橋下,這條美麗的清溪河,流淌著陽光、幸福和無盡的往事!在那漣漪的波光中,李白乘舟去釣魚臺垂釣;在那“沾衣欲濕杏花,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村道上,杜牧尋找著杏花村中的酒肆;岳飛的戰(zhàn)馬在齊山下嘶鳴,“特特尋芳上翠微”,作征戰(zhàn)中短暫停留;包公的身影來往于街巷之中,體察民間疾苦,包公井那清涼的井水和清溪河流在了一起。
人,許多時候是懷舊的。一座山,一條河,一座橋,便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便有無數(shù)心事在心中擱淺,繁華過后,化為煙塵,沉落在心,永不消逝。,我把對古橋的回憶裝點成美麗的彩鈴,懸掛在心靈的窗前,看煙雨江南古橋的靜美。它穿越歷史,穿越歲月,卻永遠定格在心靈,讓記憶的腳步常在那里徜徉!
橋有關(guān)的唯美散文推薦篇2:外婆橋
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每當我唱起這首歌謠,會想起外婆門前的橋;啊!外婆,您過得好嗎?能聽見我在呼喚你嗎?!
別人都說外婆有老花眼,戴上眼鏡又不好在農(nóng)田里干活。所以過河,她便倍加小心。過年,大家都合力建了一座橋,取名叫“外婆橋”。這樣,外婆過河就不走小路,方便多了。
然而,我一出生,外婆便放下農(nóng)活來照顧我和媽媽。
過不了一陣,外婆頭上的銀絲兒一個勁兒地長,她卻毫不在意,仍然照顧我上幼兒園,天天都是她來接我,忙得不可開交。
當外婆回到農(nóng)田時,村民們都說外婆變了,白發(fā)多了,皺紋也多了。外婆總是開玩笑:“唉,都是勞碌命。”
一次,我從城里回鄉(xiāng)下時,沒想過這是和外婆最后的告別。
我喜歡摘外婆橋邊上的蘋果,那時我太矮了,夠不著,一跳便栽進了小河。我嚇得叫不出聲來,我不會游泳,以為快要死了。這時一雙溫暖的大手把我抱了起來。啊!是外婆。那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她把我抱上岸,卻再也沒有力氣爬上來···我哭著喊:“別離開我,外婆!”
村民們急忙打了120,可都沒有用,水流太急,找不到外婆。
我哭了三天三夜,因為我知道是外婆救起落湯雞的我,而我又救不了外婆的性命。
每當我來到外婆橋時,就會迷迷糊糊看見外婆忙碌而急促的身影。外婆她永遠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我唱著:“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仿佛外婆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橋有關(guān)的唯美散文推薦篇3:小商橋
小商橋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黃帝廟鄉(xiāng)小商橋南潁河故道上為我國境內(nèi)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拱橋,風格古樸雅致,文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很高,享有天下第一橋的美譽。
券面石浮雕有天馬,獅子,蓮花和幾何圖案,拱之上端雕的是饕餮(傳說中的一種吸水猛獸),伸出橋身。據(jù)地方史志記載,小商橋始建于隋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現(xiàn)橋主體結(jié)構(gòu)屬北宋建筑風格,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
靖康之恥后,陳橋驛上建立的北宋王朝在金人金戈鐵馬的呼嘯聲中飛灰湮滅,一個帝國的榮耀,崢嶸,繁盛,在此刻跌落破碎,被一卷史書輕輕合上。那個愛好書畫琴棋,舞弄風雅的徽宗,一夜之間成了階下之囚。天子威嚴,廟堂社稷一朝被辱,然而那些碎瓦頹墻,顛沛流離,皚皚白骨,才是歷史不可補救的一道深深地疤痕。
1440年,時隔13年,趙構(gòu)的南宋王朝在杭州的煙雨樓臺中已暫得一時之安。名將岳飛在河南郾城縣進行了史上著名的郾城大戰(zhàn),重創(chuàng)金軍。不久,又轉(zhuǎn)戰(zhàn)到小商橋地區(qū),其手下名將楊再興前至小商橋遭金兀術(shù)的金軍合圍,浴血奮戰(zhàn),終因寡眾懸殊,再興及其所部300人并皆戰(zhàn)死。及獲再興尸體,焚化,得箭鏃2升之多,時年36歲。英雄悲壯,山河為之含黛。楊再興戰(zhàn)死,令岳飛大為哀慟,舉軍為其送行,葬于小商橋。奈何長槍破空,英雄氣短,龍案高桌,已被江南煙雨泡的疏軟迷醉,盡情于西湖歌舞了。不久,精忠報國的岳飛被12道金牌調(diào)回,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于風波亭。可嘆,臨了還有“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無限遺憾。然而,一切,都在此無情的結(jié)束了。
今日,再來小商橋,往昔繁華已去。千年前的那場硝煙,至今仍在心頭彌漫。從商橋考古發(fā)現(xiàn)的箭鏃戈矛,我們依然能透過這些物象,感受那種千古長存的浩然正氣,那些戰(zhàn)馬嘶鳴,鐵甲冷凝,令這河水,也微微泛起那些冷兵器特有的金屬的光澤。
小商橋亦是楊再興的英雄碑,細雨霏霏的清明,一株桃花,幾柱檀香,寄去人們的懷念與哀思。我見過一些小學生來為楊再興掃墓,只是,希望他們知道這段歷史,銘記這個為家國而戰(zhàn)的英雄,傳承這種浩然之氣。見過寫楊再興的一首詩:
河流向東南,界斷郾城路。
鑿石作危橋,來往無辛苦。
橋邊有戰(zhàn)坊,故事在前史。
金人寇我邊,躬御侮。
斷首數(shù)千人,功建義而死。
岳帥雖痛惜,宋主竟如此。
我欲問流水,滔滔去無語。
英雄楊再興,無愧宋。
贏得沙場死,千秋慕英名。
小商橋旁邊,便是楊再興的墓。但見灰瓦紅墻,古樹婆娑,徘徊于深院長廊之際,看那些鑿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料想英雄在此千年,,死后仍北望南師,魂魄常在。而最終,南宋王朝在茍延之下也未能逃過歷史的宿命,被蒙古帝國的鐵蹄踏破。想想,又不禁令人苦笑。只有這座小商橋,守候在這里千年,供人來人往,車馬喧鬧。
看過“橋有關(guān)的唯美散文推薦”的人還看:
1.描寫橋的散文
2.優(yōu)美散文橋
3.有關(guān)橋的散文詩
4.寫橋抒情散文
5.描述古橋的優(yōu)美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