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的性格的散文
關于我的性格的散文篇1:我是一個性格恬淡的人
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性格恬淡的人。
雖然有時偏執的近乎可憐,但是自始而終、我一直覺得我要得其實并不多,并不難。
可惜的是,似乎現實就是這樣,對于似我這般有著平凡理想的人,總是會不遺余力的去肆意蹂躪一番。
這世界誘惑太多,紛繁復雜。許許多多的那誘惑,讓我們一次次義無反顧地向前,然后便是撞到南墻,灰頭土臉,甚至頭破血流。
久而久之,我不知道你會不會有想要逃去的念頭。
曾經想過去旅行,去青海湖,有鳥、有遍地的油菜花,淡黃的一大片,蔓延開去。
去西藏,神圣又神秘,令人無限向往的地方。書上說,那是最為接近天堂的地方,其實我真的想去看看天堂是什么模樣。不過,僅僅看看而已。
我想我會摸著有歲月斑駁的痕跡的墻壁,走進布達拉宮,焚香、祈禱、叩首。這時候,我會默念倉央嘉措的幾句無比才情的詩來,緩緩走過。
我想會有一位得道高僧,三言兩語即可,消散我所有塵世間的煩悶憂愁。
繼而背著包,開始踽踽獨行在寂寞的旅途。逃離燈紅酒綠和車水馬龍,一個人流浪到遠方。
我也曾這樣想過,倘若我是一名自閉癥、孤獨癥的孩子,會不會活得比現在開心許多?
記得大二的時候,我曾作為志愿者,參加過一次關于救助自閉癥、孤獨癥的孩子的慈善晚會。對于自閉癥、孤獨癥的了解,便是源于彼時。
我知道,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雖然與現實近在咫尺,卻又格格不入。
他們有空靈的眼神,空洞的聲音。他們看蝴蝶的色彩,聽鳥兒的歌聲。他們聽雨哭,看風兒跑,和花兒聊天。
現實的喧囂,在他們面前關閉和沉寂。一個孩子,一顆星星,一個世界,冰冷且孤寂,在深不可測的寂寞里,獨自閃爍。
其實,我也想有那樣一個世界,回到自己的世界,不喜不怒,不悲不歡,簡單生活。固然寂寞深不可測,好過現實喧囂復雜。
我想我的淡然處之不是因為我有著與世無爭的高尚,只是習慣了把自己藏起來。
我想,不爭奪是不是就不會失去,這就是我的信仰。
關于我的性格的散文篇2: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心中沒有偶像,沒有楷模。因為我不是傀儡,不是木偶。我是一個獨立的人,有我的思想,我的靈魂,我的性格。
我就是我,曾感受到人生的快樂,也品嘗過生活的曲折。我愿意奉獻,也希望得到,我崇尚奉公,也承認自私。我欣賞謙虛,但更偏愛傲骨的性格。
我就是我,一個七情六欲的我,我愛,我慕,但不嫉妒。我怒,我恨,但不悲嘆。我哭,我笑,但不過敏。我忍,我讓,但不懦弱。
我就是我,一個瀟灑的我,不畏人言,不畏邪惡。我想干,就拼命地干。我想玩,就盡情地玩。我高興時,灑下一串銀鈴般的笑聲。我痛苦時,也能引頸縱聲悲歌!
我就是我,一個醉心大自然,酷愛新生活的我。我敬佩梅花的剛強,我崇拜青松的挺拔,我動情垂柳的依戀,我傾心紅豆的相思。我渴望愛,但決不乞求愛。我期待理解,但決不乞求理解!
我就是我!我強調自我,但不唯我獨尊。我強調自信,但不自傲。我崇尚剛強,但不粗暴。我追求自由,但不任性。
我就是我!一個自信的我,一個真實的我,一個瀟灑的我,一個執著追求的我!
關于我的性格的散文篇3:做有個性的自己
在這個紛繁復雜,激流勇進的社會,如何才能做一個率真而又有個性的自己?
————題記
我們總是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說法和看法,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太在乎別人怎么想,怎么說,別人如何衡量你,關鍵是在于你如何衡量你自己。別人怎么說,我們控制不了;別人怎么做,我們也強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別人看我是荒謬,我看自己是絕倫,只有這樣才能做好自己。如果你一直活在別人的言語里,那你這輩子也就完了。
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好自己,是因為我們總想著做別人。總以為別人才是完美的,最后的結果就像邯鄲學步一樣,不僅學別人沒學好,可能連自己原本擁有的個性都丟失了。何苦呢?只做第一個我,不做第二個誰。有什么不好嗎?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
踩著別人的腳印走,永遠不可能留下自己的腳印,也永遠不會成為與眾不同的人。在這個社會,你要想與眾不同,就要另辟蹊徑,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趨。既然做,就做有個性的自己,而不是他人的復制品。
我們可以有個性,但不能太張揚,我們可以有共性,但不能太隨和。可是,對于其中的尺度我們應該如何把握?有的時候,覺得人在矛盾中生活著。你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如今的社會,把人逼的想保持本性都難。你隨波逐流,人家說你趨炎附勢,你潔身自好,人家說你裝純。哎,人活著真難。但不管怎么樣,都要盡心盡力的去做好自己,保持自己應有的個性。不要因為什么而去輕易的改變。只要你自己不改變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改變你。
世界上最累人的事,莫過于虛偽的過日子。所以,還是過充實的人生,做真實的自我吧!做一個有個性,不失本色的自己。就像但丁說的一樣:一心隨著你的道路走,讓人家隨便怎么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