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童真童年的散文
關于童真童年的散文篇1:童真可愛
在人的一生中,孩提時代是最為純潔的,是沒有私心雜念的一段人生時光。天真無邪的孩童能及時表達出內心世界的真實容顏,喜怒哀樂一吐為快,讓人一覽無余。這份童真是極其可愛的,也是最為值得稱贊的人生亮點。
孩提時代是人生中最為幸福的一段美好時光,沒有隱私,沒有思想包袱,一切隨意愿行事,凡事有人包容,衣食無憂,……看這個世界充滿了陽光,魅力四射,未來人生的誘惑力是相當強大的。面對絢麗多彩的世界,好奇心,驅使著孩提們的言行,無約無束,自由暢游在人生的海洋中,十分的愜意,情感世界異常精彩紛呈,這段人生無限美好,但愿這段美好時光永遠留存在身邊,留存在心中。
孩子的真情感動人,感動天地,更值得歌頌。小孫女如意,今年三周歲,聰明而靦腆,羞羞答答,確實是個女孩的性格。母女二人一直陪伴兒子在外地居住,一年能回來一兩次,平時很少見面的。由此,祖孫之間親密接觸的時間相對少一些的。今年,兒子所在單位在西藏有鐵路建設工程施工,已經走了半年時間。西藏那邊道路遠,通訊條件相對差,就是想打電話都很難接通,一家人兩地生活,形成生活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母女二人搬回故鄉,就近租賃了一套樓房起居生活。這樣一家人可以彼此生活上相互關照點,對母女來講也提供了生活便利條件。
可是,小孫女與其父親突然分手這么長時間,非常的想念,不時撥打電話,或者問其母親,爸爸怎么不回來,有時哭叫鬧著要找爸爸。面對孩子的這份真摯情感表達,大人心中也難免酸酸的,不是滋味。作為家長的只能是哄,只能是用善意的謊言來欺騙孩子幼小的純潔心靈。這種感受讓人無奈,更無法詮釋。兒子的容貌酷似父親,孫女看見祖父后,這讓孩子更加想念父親了,思念的情感更加濃郁。自從搬回來后,每次見面,孩子大聲哭泣,要找其父親。本想上前抱起孫女好好哄一哄,結果,孫女哭泣的更加傷心,更加厲害,面對這場景,面對孩子內心世界的真實容顏,老人心里不知如何應對。人心是肉長的,這話一點不假,平時父女那樣的親密,不論工作多么的勞累,回到家中,第一要務就是把孩子抱起親熱一番,這份真情留存在孩子的心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突然的分離,造成這份情感的缺陷,孩子的空虛心靈,無法填充。兒子遠在西藏,不管如何的忙碌,同樣是想念妻子女兒的。工作忙碌外,在夜深人靜時,這種思念的情懷更加濃郁,倍受情感世界的煎熬,思鄉的心切尤為明顯。這就是人生中的真摯情感世界的寫照。人并非草木,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時間越久,這種積淀的情感越沉重,甚至壓的人無法喘息。為了事業,為了兒女快樂成長,為家庭的穩定發展,人還是要犧牲一些個人的情感,服務于大局。兒子今天就是面臨這樣的考驗,這樣的磨難。
記得,大孫女小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類似的表現。那時,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長孫女如掌上明珠,一家人都喜愛。不管多么忙碌,回到家中,總是先逗孫女玩耍一會,再去做其他事物。這樣長期生活祖孫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情感,相互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分手一段時間,彼此都感到缺少一種精神支柱般的難受。孫女五歲那年,我被某單位返聘外出工作一段時間。結果,孫女茶飯不思,而且伴有低燒的癥狀,打針輸液均不見效果。最后,老伴帶著長孫女來到我工作的地方,見面后,長孫女異常的興奮,高興的不知如何是好。過去的所有不適癥狀一下全部消失,這讓大家無法想象。原來,孫女是想祖父而引發內分泌失調而產生了的負面癥狀。孩子的真情讓所有的人感動不已,更讓人贊嘆。人間有真情存在,孩子們的真摯情感尤為讓人稱贊。真正是天真無邪的純潔的情感,沒有任何雜念相摻其間。愛就愛的真切,那樣淋漓暢快;不高興,就大哭大叫,把內心世界的容顏全部展現。常言道,童言無忌,直言不諱,這是千真萬確的。
人到一定年齡段后,隨著歲月的熏染,情感世界漸漸地改變,逐漸地隱藏起個人的真實情感,不予以表達,或者深藏不露,情感世界相繼醞釀了虛假的成分表現出來了。
人生中還是童年好。孩提時代,人是純潔的,天真爛漫的,正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真實寫照。童真可愛,童年永遠讓人向往的時代,這是人生最為幸福的時光。
關于童真童年的散文篇2:童真,生命里的那份感動
說起露天電影,你一定會想到那寬熒幕,放映機,還有男女老少搬個凳子圍在屏幕前聚精會神看電影的樣子。還有的帶上幾根黃瓜,看完一卷啊嚓咔嚓吃上幾口,既解渴又解困。另外有調皮的孩子在換卷時跑到屏幕前玩手勢。。。我今天也想講一講我關于小的時候看電影的那些事。。。
大約那年我有六七歲吧,母親領我去村外的大石橋邊看電影。因為第一次看“電影”,我很是好奇。我抱著小板凳,緊緊的跟在母親的身后。那天天很黑,月亮沒出來,偶爾蹦出幾個星星眨著睡眼。我怕被落下,跑了起來,不小心被石子絆倒了,趴在了地上。我怕大人們看見,慌忙地爬起來,又重新抱起小板凳故作鎮靜的跟在母親的身后,好像什么事情沒有發生似的。其實自己知道我那時的心跳多么厲害。那一天,看電影的人很多,我和母親找了個合適的地方坐下,電影不大一會開放了。我就覺得膝蓋發涼,茲拉茲拉的疼了起來。我用手一摸,粘糊糊的,我無心再看電影,只盼著電影早點演完。電影演的什么戲,咿呀咿呀的唱了大約兩個鐘頭。我也不知何時疼著疼著就倒在母親的懷里睡著了,等我醒來時已在床上。母親指著我蹭破了已凝了血塊的膝蓋和臟兮兮的小手問我怎么回事,我不得我實話實說。母親很是心疼,怪我走路不小心,摔了又不知聲。那時的我嘻嘻一笑,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
傷口用我的藍紗巾包了起來,我的好奇心又來了。我天天的盼著傷口愈合。兩天沒到就揭開瞧,剛要愈合的傷口被揭破了,滋啦啦的疼,我趕緊又包上。過了幾天,又犯了同樣的錯誤。三番五次,傷口好像怕人瞧似的,不但不愈合,還留起來黃色的膿水。后來我不在管它了,由它去了。說來也怪,傷口不知何時奇跡般的好了,遺憾的是落下了傷疤,也給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苦澀的回憶。。。
苦澀的傷疤似乎在我的童年看來算不得什么,它也沒有影響我的電影夢。第二次可就沒那么聽話了。沒和大人商量,我就偷偷跑了出去。順便還“拐走”了鄰居家的曉珊和燕子。我們手拉著手一路跑著,跳著,像快樂的小鳥。我們飛奔馬路,來到一片樹林前。那天夜晚,樹林,靜極了,偶爾有樹葉飄落,也無聲息。聽大人們,那個樹林很恐怖,偶爾有怪獸出沒。我壯著膽子打頭在前面跑,她倆緊緊在后面追。小步“噠噠噠”打破了夜的寧靜。終于,我們不到十分鐘就跑出了樹林,曉珊累得直喘粗氣,燕子也捂上了肚子,走路踉踉蹌蹌要摔跟頭。我還好,不過也是滿頭大汗。我們慢慢停下了腳步,聽了聽動靜,一切依舊那么沉靜,月兒也依舊那么亮。哪有什么怪獸呀,我們戰勝了恐懼,互相摟著脖子開心的笑了。
關于童真童年的散文篇3:致那份漸行漸遠的童真
如果說童年是純凈的天空,成長則是漸被污染的空氣。
《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誠然,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生活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所差別了。
但不管如何差別,比起人生初時的純凈,人總免不了要偏離善道的,只是偏離的尺度、危害的程度不同罷了。比如,我們在成長中免不了惡口、妄語、兩舌、貪婪、邪淫、偏見、高傲、冷漠……這些都不在“善”的范疇。更甚者做起了“惡”來。比如,貪贓枉法、殺人越貨、偷雞摸狗之類;大逆不道之徒,竟然虐待老人、打罵父母,甚至干起了分裂國家之禽獸行徑……
一個不爭的現實是:我們與童真漸行漸遠了!
已在社會摸爬滾打多年的我,難免被時氣傳染,心中煩惱漸生,許是在失去時才會特別覺得珍貴,今年六一兒童節,忽然想起了兩年前在我宿舍西側住著一個和樂融融的家庭。
這種幸福的氛圍,更在一個小生命的誕生后增添了幾分濃濃的生機。我剛搬來時,那嬰孩才降生不久,每天都能或清晰或隱約地聽到他的哭啼聲——一種極具穿透力的、充滿希望的聲音。
有時候三更半夜被吵醒,卻不覺得惱人,還倍感親切,往往帶著憧憬之心,插上回憶的翅膀,想起了幸福的童年時光。
那時候,我們可以親切地躲在爸媽懷里,對他們撒嬌:“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父母在倍感欣慰之余,也不忘回饋給我們最真誠、最原始的獎勵:“我們也愛你,小寶貝!”。
那時候,我們可以天真爛漫地哭著鬧著向爸媽要玩具,而當自己的要求得到實現時,那種莫大的滿足感與那些成年人整天圍著升官發財打轉而獲得的所謂的滿足感,不可同日而語。殊不知,小小的年紀竟把“知足常樂”之哲理詮釋得淋漓盡致。對此,那些成天為金錢、名利所累的所謂成功人士,應該感到汗顏無比。
那時候,我們可以疑惑地指著天上的星星問爸爸:“爸爸,星星有多高呀?你能不能把它們摘下來?”或者不解地對著天上的月亮問媽媽:“媽媽,天上那掛著的光盤怎么會時圓時缺?是不是有人在上面為它更換著形狀?”
那時候,我們可以小鳥依人地挽著父母的手一起來到浩瀚的大海,聽著海風,逐著海浪,放聲大笑,隨意歌唱……讓自己完全沉浸在毫無瑕疵的歡樂海洋中,不虛偽,也不顧慮。
那時候,我們可以天真地指著熒幕中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大喊“太帥了”,崇拜的雙眼透露著理想之光,并立志長大后也像齊天大圣那樣神通廣大。
那時候,我們可以“真正”暢所欲言,比如,乘坐宇宙飛船到太空控險,變成一只豪放的雄鷹在高空翱翔……雖難免偏離了現實,但往往因為這些奇思妙想卻成就了未來的宇航員、科學家。
那時候,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地追著花叢中的蝴蝶跑,偶爾不小心被前方的石頭絆倒了,在一場嚎啕大哭之后,勇敢地爬了起來,繼續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