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田園的散文
關于田園的散文篇1:田園風
這句經典的話誰都會說,誰都明白。可是,真正持之以恒天天運動的,卻少之又少。特別是中青年,能堅持天天鍛煉的更是鳳毛麟角。因為,總是有許多冠冕堂皇的借口在等著他們。工作忙沒時間這句話隨有幾分事實也是搪塞之語。最主要的原因是對自己的身體不重視。
就本人而言,要不是因為這次感冒,一個多了還沒完全康復,也不會把自己的健康擺在第一位上去的。這次感冒是今生最為嚴重的一次。由于,喉嚨里有炎癥阻礙了呼吸,所以,夜里睡眠不好,幾乎是整夜靠在床頭上盼著天亮。這樣連續有15天之久,也點滴了15天的抗生素,才慢慢有了好轉。嗓子卻一直不舒服,伴有咳嗽。拖拖拉拉一個多月了還沒完全恢復,心情也一直在低谷徘徊。這一天在仙河鎮吧群里,看到有約伴去萬畝槐林徒步的群友,心想去跟他們徒步活動活動也許會回復的快些。
愉快的槐林徒步歸來,不禁被大自然冬季蒼勁的樹木感染,再加上清新空氣的熏陶心情大好。徒步中群友豬豬說,她鍛煉的目的主要是想明年去泰山祈福,祈福要圍繞泰山步行一周,不鍛煉怕走不下來。
鍛煉?!在這鍛煉的過程中身體強健了,身體好才是萬福之源。原來,在準備祈福的時候,福已經悄悄地降臨了。古語俗話中其實也都深藏著玄機的。
徒步去----
探索一下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身體的舒適會激發愉悅的中樞神經,讓身心興奮起來。
一路走來,冬季貌似寂靜的田野里, 我們的腳步不時驚起路邊草叢中靜養的鳥兒,撲棱棱猛地飛起嚇我們一跳。用手搖動一下蘆葦毛茸茸的葦穗,粒粒絨球蒲公英般 飄飛,頓時似有局部大雪飄飄了。
在野外居住的人家散養的雞鴨狗等,在孤零零的房前屋后覓食嬉戲,看到有陌生人狂叫的“中華田園犬”,攪擾了冬眠中大地的酣夢。被放牧而歸的羊群,把牧人甩在后面,一路狂奔著往羊圈方向跑來,莫非通人性的羊兒知道它們的老主人已經在家等候多時了?也許只是出于某種本能吧?在坑坑洼洼的路面疾馳而過,西斜的陽光 把匆匆的身影拉得老長老長。
屋后,溝坡上覓食的“中華田園雞”,看到我們伸長了脖子,驚恐的歪著頭看我們。大概是誤以為是來買他們去吃肉的劊子手了吧?
關于田園的散文篇2:我的田園
對于七十年代出身于農村的我,小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跳出農村,不再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因為那時的農村生活太辛苦。家母在世的時候規定我們兄妹四個每天早上上山砍一擔柴吃早飯,再上學。下午放學回來砍一擔柴回來吃晚 飯。 當我們逐漸對砍柴失去了新鮮感的時候,這項任務便讓我對母親產生了怨恨,我時常抱怨母親太苛刻。母親卻總是冷冷地說:“你想輕松就讀好書來,跳出農村去吧。”我之所以最后離開了農村,也許從那時就開始有了跳出農門的愿望了。
但是,當我跳出農門在縣城里呆了十幾年后,卻一天天地感到心靈的空虛,那些喧囂的市井聲響常常讓我煩躁不安,眩目的燈光也日漸地讓視覺疲憊。總是覺得過得太枯燥太沒意思。于是開始想著去鄉下游玩,驚奇地發現,同事之間只要有人提議去鄉下玩,都興高彩烈地贊同;朋友們說到某飯店吃個飯什么的,應者寥寥,倘有人說到鄉下去吃個飯,都攜妻帶兒地趕著要去。那些曾經像我一樣“農村包圍城市”的鄉下人看來都擁有同一個鄉村情結。
也許人本來就是泥土捏成的骨肉 ,與泥土的緣份是與生俱來的。而鄉村,那散發著泥土芬芳的田園正是孕育著人類靈性的本源。于是我常常出神地回想起我的田園。
我的家鄉是一座山環水繞的小村莊,那里有二十幾戶人家,一溜溜整齊的青磚黛瓦。村莊后面就是一座挺秀麗的小山,剛好摟著村子,山頂渾圓而厚實,披著郁郁蔥蔥的樹,一年四季都溢著秀色,五顏六色的花朵從樹叢中探出來裝扮著小山,俏皮而活潑,那時的我們就常常跑到小山上摘些野花來玩,紅的杜鵑、白的梔子花,黃的野菊花、吊宮燈,黃白之間的百合,紫色的薰衣草、柴油藤蘿等,大把地捋下來卻很快被我們糟蹋得面目全非,現在想來,頗有點暴殄天物的行為。村子偎依在小山里,顯得安詳而寧靜。村子在山腳下有一口水井,甘洌清甜,那是全村人的飲用水井,水井從不枯竭,亦不盈溢,始終保持在那道手即將夠著的地方。于是那些女人們在每天的早上就彎下腰,把扁擔和木桶向下一掖就提起了滿盈盈的一擔水,搖搖閃閃地走進了各自的廚房。村子就總是在這時開始了它的一天。門前的池塘卻一年四季都清澈如許、波瀾不驚。陽光和月亮就總是在小面上端詳自己的容顏,偶爾有微風拂過,那岸邊的幾棵弱柳便撩起一圈圈漣漪,水面便碎成萬道紋線,投在門前的墻上,搖曳出無限風情。岸邊總是簇擁著一簇簇黑亮如蠶豆大小的蝌蚪,顫顫地生動著。而從早到晚熱鬧著的,就是那些綠色的青蛙,它們忽地從岸邊的草叢里倐地竄進水里,只露出尖尖的腦袋,用圓溜溜的眼睛瞪著水上的天空,發出呱呱的叫聲,此起彼伏地挑逗著。
村子除了后面是山,三面都圍著農田。隨著季節的推移,農田的顏色便一茬一茬地變化,綠了黃,黃了又綠地循環著。因為農田繞著村莊,所以干農活就只是在家門口了。家里人做好了飯,就到村口對著農田拉長了音喊一句,正在干活的就抬起頭拉長了音調“哎——”,這樣一呼一應,幸福便蕩漾在整個村子的上空。
其實我們那里田少,干農活的時間是不多的,三兩下就完成了任務,村民們的很多時間便顯得悠閑。扛把鍬巡視在田埂上,便是男人們常見的形象,與其說是干農活,不如說是享受田園的風光,那些禾苗撥節的聲響常常讓他們迷戀,而望著那些沉甸甸的金黃的稻穗就更是讓他們喜不自禁。那些男人們便非常地樂意行走在這片田園里。扛著鍬的男人們相互見了面,不需要邀請便一起坐在田埂上,掏出煙絲,卷起了煙,一袋煙就這樣輪著你一支我一支地吸著,憧憬隨著煙霧一起升騰。他們高聲地談著那些不關任何人痛癢的事,不吸煙的便撿起田埂上的稻草,咬在嘴里,稻草便活蹦亂跳地在嘴邊跳起了舞蹈,沉浸在一絲絲稻草的甜味里,目光都不自覺地望向這片田地。坐在一起的男人們直到家里人在村口高聲喊回家吃飯,才站起來,拍拍屁股上的泥土,扛起鍬,滿足地回去。在他們的眼中,這就是生活,清閑而充實。
關于田園的散文篇3:向往田園
前幾天,去桃花潯,山澗邊,幾間土坯瓦房,半間牛舍,一戶人家,引我注意。
只見柴扉半掩,綠蔭半遮。矮墻籬笆外,蔬菜蔥綠。青蔥圓錐形梗上,開著球形絨花。篷篷勃勃的蘿卜秧,白花如雪,晶熒明亮。胡蘿卜開著網狀的紫紅花一片,香霧彌漫,似紫錦緋霞。
幾只紅白黃色的柴雞,邁著八字步,在草叢中覓食,怡然相歡。一只小狗蹦跳在樹籬間,攆小貓撒歡。房舍周圍,楊柳桃梨高低不一的綠枝上,小鳥啁啾不歇,好像興高采烈地交談什么事情。“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一幅淡然,恬靜,悠閑的田園風光,令我心動不已。
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有鬧鐘,對他們用處并不大。他們隨著農忙而忙,隨著農閑而閑。一年四季,沐浴著陽光和風霜雨露,與作物相伴,與花木為侶,與土地相親。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獲。隨不富裕,但心靈充實。他們的與來客的笑容,樸素動人。除了的稅員警官,和花季的訪客,很少有人來打擾他們。不像城里人,眉頭頻蹙,難得開心一笑。雖然物質很豐富,身心戚惶得乞丐似的。
前幾年,我曾寫過“背靠青山,面向江水,在青翠的林間幽居,朝聽鳥兒高鳴,夕看霞霧飄飛“.......《幽居》一詩”。雖然,這里并不完全符合我詩里寫的,但田園風味似乎更濃些。何況,完全按我想像的,恐怕天堂也難尋到。
我本農家子弟。少時也學過農耕,蒔過果蔬。長大后,為功名利祿,家國情懷,滿世間打拚,將一顆純樸的心,折騰得滄桑疲憊。如今年過半百,望峰息心,看淡名利,也不什么奢望友情知己。只希望把一顆千瘡百孔的心,安放大自然和山水間,得到撫藉和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