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嵇康的散文(2)
曠達不羈,傲世狂放的嵇康,先隱居山陽后轉(zhuǎn)到洛陽城外以打鐵為生倒安然自若,但因才華出眾、名氣盛大還是不得自若。鐘會,官二代,可他倒不像如今有的官二代,不學無術,而是少年早成。年少就寫出很有名的《四本論》。對嵇康景仰的他,想把《四本論》拿給嵇康閱讀并希望他點撥、斧正,又怕他不接納,于是 “于戶外遙擲,便回怠走”。現(xiàn)已是朝廷重臣尚書郎的他,聽說嵇康在城外打鐵,于是帶上鞍前馬后一行人很隆重前去拜訪。弄得這么排場,可能出于對嵇康的尊敬,也可能向嵇康顯示點什么,但嵇康一看卻非常抵拒。掃了一眼,連招呼也不打,還是埋頭打鐵。這下可把鐘會推到了尷尬的境地,只能悻悻地注視著嵇康不緊不慢地干活。看了很久,嵇康仍然沒有交談的意思,于是向賓從揚了揚手,回去!剛走幾步,嵇康卻開口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鐘會一驚,立即作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問答都簡潔而精妙,但意含卻豐富。這次見面也為嵇康之后的災難埋下了伏筆。
嵇康也與阮籍一樣,上山拜訪隱士孫登大師。大師不喜言語,但一顰一笑、一嘆一語都蘊含深意。阮籍善嘯(吹口哨),嘯音洪亮悠婉,嘯的遠近聞名。上山拜見孫登大師,大師沒搭理,于是阮籍嘯了起來,許久,大師才瞇著眼笑了,再往下,相對還是無語。無趣,阮籍趾高氣揚下山,走到半山腰,山間蕩出悠揚的嘯聲,他知道這只能是大師嘯的,比他好上百倍、千倍。頓悟,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嵇康倒與大師相處了一段不短的時間,不喜言語的大師在嵇康下山時還是明確告誡:你性格剛烈,而才貌出眾,能避免禍事嗎?大師的告誡他不以為然。話說回來,若以為然那就不是放蕩狂傲的嵇康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況且嵇康信念上“非湯武而薄周孔”,極端逆忤了統(tǒng)治者權威、是個威脅。鐘會被羞辱后,耿耿于懷,于是找準機會對司馬昭進言:嵇康,臥龍也。我只想提醒您稍稍提防嵇康這樣傲世的名士。這一提醒讓司馬昭不寒而栗。是啊,嵇康連湯武周孔都不放在眼里,還會在乎我嗎?不除掉定是禍患!
行刑當日,刑場周圍人山人海,黑壓壓一片,其中就有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愿,請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讓嵇康來太學做老師。這些太學生太單純、太天真了,無知其政治的殘酷性,可想這要求決不會被同意。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大義凜然。他顧看了日影,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從前袁孝尼(袁準)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現(xiàn)在不彈奏,真要失傳了。說完,從容就戮,這年他39歲。
靈魂仙化乘云而去,而《廣陵散》卻依然在天空經(jīng)久回蕩……
關于嵇康的散文篇3:絕響的嵇康
中國人善于制造圣人,往往賦予其傳奇的色彩。孔子、姜子牙等等無不打上了神話的烙印。嵇康既然也被尊為圣賢,那他也毫不例外。據(jù)說: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這樣的夜晚要么是鬼怪出沒要么是神仙顯靈,而對于圣人自然出現(xiàn)的是神仙了。那夜,嵇康“燈下彈琴,忽有一人長丈余,著黑衣革帶,熟視之。”就這樣,在那個幽靜的夜晚,在遠離塵囂的月華亭下,一位神秘的仙人將一曲妙音傳給了嵇康,并囑咐他不得外傳。
神話般的傳奇給了后人無限的遐想。
我依然斜依在沙發(fā)上,彌漫在煙霧中,我朦朧地感覺嵇康翩翩然從遠古走來了。他駕祥云、騎白鹿,臉上呈現(xiàn)的那種俊逸、那種超拔、那種冷傲,讓我油然生出無限敬意,原來,歷史和現(xiàn)實竟然通過一張光碟可以輪回。
嵇康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勵志勤學,文學、玄學、音樂等無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稱“嵇中散”。嵇康是因拒絕與司馬氏集團的合作,被司馬昭下令處死的,而更為戲劇性的導火索卻是為呂安鳴不平,遭讒言而命赴黃泉。“太學生三千人”為嵇康請愿,司馬昭竟漠然置之,事后雖后悔不已,但也只是未曾泯滅的一點良知和惻隱之心。他怎么也不會想到,一位被押上斷頭臺的刑徒,面對生命的終結,居然能如此沉著、如此冷靜、如此從容。《世說新語》那則不足百字的《廣陵散絕》,生動地浮雕出嵇康顧視日影、手揮五弦的超邁神姿,讓人悵然惜之,慕其風烈:“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讀后,實在令人驚心動魄、蕩氣回腸!
嵇康去了,他的音樂也隨之而去,他的氣度也隨之消亡,雖然后人不斷模仿,但畢竟如畫虎畫骨,畫竹畫葉一般,始終難得他指下演繹的輕靈逸氣、酣暢灑脫的名士氣韻。可以直白地說,真正的融會了嵇康神韻和精神魅力的《廣陵散》從此絕跡了。
絕跡了的古調(diào),竟然又在今人的指下復生,也算是嵇康的生命由一種輝煌而寧靜的極致進入了另外的永恒。今人能夠演繹此曲,也是對他精神的追慕,也是對他人格魅力的激賞!在經(jīng)濟變革的今天必然對每個人的心靈產(chǎn)生巨大的震顫!我不知為之應該高興,還是應該嘆惋。不知何故,我竟然竊喜了,然而,畢竟淡淡的笑容里卻有了一絲苦澀、一絲無奈。
獨處的時候,我喜歡欣賞古曲,多少次,我曾幻想過嵇康的《廣陵散》在裊裊琴音中再現(xiàn)。這種再現(xiàn)是他內(nèi)在的、本真的生命復原,而不是作秀。如今,面對這個近在咫尺的夢想,我的內(nèi)心卻如此復雜……我怕敢繼續(xù)欣賞下去了,我不想讓一段美好的、虛幻的記憶的湖面被不經(jīng)意的玩石激碎。我關了音響,房間死寂般寧靜,我的內(nèi)心世界反而翻起了波瀾。我知道,今夜我該失眠了,為一個古人。“半夜讀《三國》,替古人擔憂。”此時的我就是這種心態(tài)。
刑場是冰冷的,雖然是八月的天氣,但那冰冷卻是從肅殺的劊子手的屠刀下隱隱散射開來,讓在同樣處于八月的我也不禁打了個寒噤。悠揚的琴聲在刑場上緩緩響起……琴音嗚咽,生命也在悄悄飛逝。然而,嵇康的心中有一片澄澈的湖水,臉上映現(xiàn)著無限祥和。 我突然想起了梭羅的《瓦爾登湖》,那是一面多么寧靜、多么哲學的湖水呀!二者雖然沒有任何的可比性,但我卻在此時想起了梭羅的湖水。松濤滾滾而來、碧波輕漾湖面,大地為之仰止,高山為之折服!梭羅用寧靜、恬淡、充滿智慧的語言向受眾傳遞的卻是他對現(xiàn)代習俗的批判。而嵇康又是一個骨子里充滿叛逆、傲氣、不受禮法約束的斗士,他必然與當時社會難以融合,于是,隱居鄉(xiāng)野竹林,潛心音律,閑暇時在門前的柳樹下鍛鐵為生,也鍛鑄著他狂放不羈的性格。他與司馬氏集團的不合作必然導致他悲劇的下場。即使他不死,他的精神也會受到壓抑。然而,面對死亡,嵇康真真正正演繹出一段千古絕響和人間的風流佳話。嵇康一下一下重重地搏擊著琴弦,他是用靈魂搏擊靈魂,用生命搏擊為人的剛正與尊嚴、處世的灑脫與練達。從他的指間,奔涌出的是勢不可擋的急流,是萬馬奔騰的嘶鳴。于是,猙獰的死亡便被這沉靜凄婉的琴音擊碎了,隨風散落于無盡的深淵,直至最后留下一抹遠望的凝視。忽然,琴音低回,靜如處子,怨恨凄感,你需要屏蔽呼吸,用心靈去感悟,用生命去諦聽。當最后一個泛音消逝在天際,“嘭”地一聲,琴弦斷了。一個智者的生命也隨著這一聲斷裂而終結了。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是古琴曲中唯一具有戈矛殺伐戰(zhàn)斗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我有時在想,嵇康為什么在刑場會彈撥《廣陵散》,難道這支曲子敘述的故事暗合了他的人生軌跡嗎?
在生命的邊緣,嵇康以一曲琴音喚醒了一代又一代麻木或近于麻木的人們,讓豐滿而生動的生命綻放出五彩的光環(huán),并不斷輝映后人。嵇康的生命去了,但他的廣陵散不絕,風流不絕。
看了“關于嵇康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最新有關團圓的抒情散文
2.精選關于竹子的散文隨筆
3.文學家嵇康的生平事跡
4.放低自己的散文日記3篇
5.有關竹子的優(yōu)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