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有哪些規矩
中元節有哪些規矩
1、夜晚不要獨自外出
傳統民俗認為“鬼節”這一天晚上不要獨自出門,太陽落山之后陽氣漸退,陰氣增加,深夜獨自外出會被陰氣騷擾。
從安全方面考慮,立秋過后,白晝時間變短,深夜獨自外出很可能會遇到各種危險,如果實在要深夜出門最好有人陪伴,避免危險的發生。
2、不辦喜事不搬家
在“鬼節”這一天,最好不要辦喜事或者搬家喬遷等,民間多認為在這一天辦喜事不吉利。
3、不要說“鬼”字
道教中認為中元節這一天地獄之門大開,各種鬼魂飄蕩在人間。受道教思想影響,人們認為在這一天說“鬼”,很容易被“鬼”勾住。
其實不止在這一天,在平日里也應注意謹言慎行,避免招惹是非。
4、不要熬夜
人們認為人的魂聚居于天靈處,人在活動時天靈臺是打開的狀態。如果熬夜不睡,就會導致天靈臺一直打開,陰氣就會進入。
在平常我們也應注意睡覺時間不要超過晚上十一點,熬夜會耗損一個人的肝氣元氣,長此以往得不償失。
5、吃飯時筷子不要插中間
把筷子插在碗的中間,形狀似香爐,是祭拜時擺法。在“鬼節”這一天吃飯這樣擺,人們認為會引起回家吃飯祖先的誤解,導致祖先不滿。
把筷子插在碗中間,本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不論是鬼節還是平時都應注意,要遵守餐桌禮儀。
6、不要亂踩紙錢
“鬼節”這一天,為祭祖很多人都會燒紙錢,以此寄托哀思。但在這一天不要亂踩紙錢,紙錢本是給祖先及逝去親人的祭品,踩踏紙錢會讓祖先生氣,從而逝去好運氣。
7、晚上不要晾衣服
很多地方都有鬼節晚上不晾衣服,把衣服收回去的傳統習俗。人們認為如果在陰氣重的夜晚晾衣服很容易沾染上不潔之物,因而要在晚上把白天晾的衣服收回去。
其實,立秋之后,夜晚氣溫降低,露水可能會讓曬在外面的衣服沾上塵埃。
8、不要輕易回頭
有人說在“鬼節”這一天,在人煙稀少的地方聽到別人叫你的名字,千萬別回頭,可能是“孤魂野鬼”在喊你,如果你回頭,就可能會被他們勾走了魂。
不論是不是“鬼節”,在荒郊野外的地方都要保持高度警惕,提高安全意識,注意自身安全。
9、不要掛風鈴擺榕樹
在“鬼節”這一天,不要在床頭掛風鈴,因為風鈴招陰。也不要在家中擺榕樹盆栽,因為榕樹也是聚陰的植物。
10、不要下水
人們說“鬼節”這一天不要去危險水域游泳,否則會被“水鬼”拉住。
天氣炎熱,孩子們還未開學,很多人喜歡去水邊玩耍。水火無情,很容易發生危險,玩水要選擇正規的泳池或海水浴場,家長也要盡到監管責任,做好預防急救措施。
中元節是紀念誰的節日
佛教:紀念目連救母
七月十五日,也是佛教的“盂蘭盆節”,盂蘭盆節起源于民間故事《目蓮救母》,據佛教《盂蘭盆經》記載,釋迦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蓮尊者被地藏王渡化后,其母卻肆意胡為,毆僧罵道,閻王一怒之下把她打入地獄受苦。某日目蓮神游地獄,見母親化為餓鬼,不勝悲哀,于是送飯給母親吃,沒想到飯還沒送到母親口中,就化為火焰。
目蓮無計可施,請教于佛祖,佛祖說:“你母生前罪孽太深,以你一人之力無法化解,必須仰賴十方僧眾,在七月十五日,備百味五果,置于盆中,共同祭祀,供養十方鬼靈,超渡眾餓鬼,才能解救你母的危難。”于是目蓮依佛祖旨意行事,蓮母才能脫離鬼道,升入天堂。后來的盂蘭盆會就是因目蓮救母之事而來的。
據《盂蘭盆經》所載,眾僧在四月十五日“結制”于廟中持誦經咒,一共過了九十天,到七月十五日“解制”。七月十五日是眾僧功德圓滿之期,相傳在這天修供,其福報可百倍。
佛教民眾在七月十五日做“盂蘭盆會”,以百味五果供養僧伽,以所得福報來為在生父母植福,也為去世父母超渡。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道教:紀念地官誕辰
在道教之中,中元節是宣揚孝道為主,旨在勸善教化。七月十五日中元為地官誕辰日,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名舜帝,是黃帝的八代孫,因生母死,父再娶,繼母后來生了兒子象,其父、繼母及象常害舜,但舜事奉父母,相待幼弟,仍恭敬如一。在歷山耕作,在雷澤網魚,在河濱制陶,他所居住的地方人民相攜來聚,兩年成村邑,三年成都市,二十歲時以孝舉聞名天下,所以,中元節又叫“孝子節”,此節一到,家家戶戶殺雞宰豬,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同時普施陰公,孝祭祖先,繼而普度游魂野鬼,稱“中元普渡”。
中元節的由來簡介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后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這一天。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中元節是農歷7月14還是7月15
鬼節是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農歷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有些地方,尤其是華南地區,鬼節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
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獲,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
燒紙
中元節日中,民間俗信行為中,最為突出的是燒紙。據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無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舍,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門外焚香燃炮,同時“燒包”(也叫“薦包”)。
吃鴨
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在七月半吃鴨子,因鴨在水中游,取其河燈普渡祈禱之涵意。也有說法是“鴨”就是“壓”,是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魂靈”,這說法有點牽強,因為很多地方“鴨”與“壓”不同音。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