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陋室銘有感
《陋室銘》全篇僅81字,但其藝術魅力與歷史魅力在經歷了1200年后仍不見其衰頹之勢,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絡收集整理的讀陋室銘有感。
讀陋室銘有感一
金錢,一個誘人的字眼。然而,大千世界擁有它的人并不多。那么,當它不屬于你的時候,你應當用一種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呢?《陋室銘》很清楚地告訴了我這一點。
人對物質的欲望是很難得到滿足的,難道你就愿把這短暫的一生耗費在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上,最終沾得滿身的銅臭味,以致身心疲憊嗎?只有不貪慕虛榮,不奢求,安貧樂道,生活中才會有恬適的心情,盡管只有“陋室”,但是“談笑有鴻儒”,“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種閑雅和怡然,正是金錢所難買的。因為那些在物質上十分富足的達官貴人,很難成為精神上的富有者。
記得曾經讀到一段話: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娛樂”,但買不到“愉快”;錢可以買到“諂媚”,但買不到“尊敬”。只相信金錢的“拜金者”,最終會成為“敗金者”。
透過這些,我看到了一種境界,看到了一種我所推崇的精神——在現代這個商品經濟的世界里所需要的精神——淡泊。
淡泊,并非沒有欲望。屬于你的,當仁不讓,否則你會失去良好的機遇;不屬于你的,不要刻意追求,否則你會付出太多的代價。千里馬若不珍惜與伯樂相遇的良機,那么它永遠只會是一匹馱糧用的凡馬。
淡泊,能讓置身于紛擾中的你在心中開辟一方凈土,宛如一面明鏡,折射出人間萬象,令你保持清醒。花花世界中有太多的誘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也就有了因滿足不了欲望而產生的太多不滿。一個人若想從容處世,就必須以淡泊為伴。
淡泊,不是不思進取,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無所追求,而是以脫俗的心靈對待人生。有人說過:“唯有那些不注意物質缺憾的人,才可以集中力量去追求精神上更可貴的東西。”正所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那么,就讓我們帶著淡泊的心境,在大千世界中努力成就自己的一份事業吧!
讀陋室銘有感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這首流傳千古的《陋室銘》,據說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從五品)時所作。根據當時規定:通判應住三間居房,而和州知縣媚上欺下,見他是被貶的官,故意在住房上橫加刁難,最初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心安理得的住了下來,并且還撰寫了一幅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知縣見了這副對聯大為惱火,認為劉禹錫對貶官不服,就故意將劉的住所由城南遷到城北,并將原有的三間居室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迎風,溪水流淌,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首詩:“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依然悠游自在,吟詩作賦,便變本加厲地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這次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最后只有這一小間斗室,他氣憤這七品芝麻小縣官欺人太甚,于是便憤然命筆寫下了《陋室銘》。
《陋室銘》堪稱佳作,整篇文字淋漓盡致,妙趣橫生;揚清激濁,諷刺權貴;讀后令人感到情景相融,描述細致,礪世磨鈍,無與倫比。不知此室何陋?但覺風流儒雅,景物鮮明,“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仿佛一幅丹青盡收眼底。“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真是春風沂水,賓客盈門。“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更是瑤草奇葩,心曠神怡;這首不朽名篇終于流傳千古。
但這篇《陋室銘》,唐代時無論在劉禹錫自編的詩文集里還是別人給他編輯的集子里,都沒見到,最早則出自宋人所編的《古文集成》一書中。因此,一直以來關于《陋室銘》是否劉禹錫所作頗有爭議,質疑系浙江文人假劉禹錫之名而作。
不論《陋室銘》是否劉禹錫所寫,但此文確是一首名篇佳作。當今之世,阿諛奉承之輩,媚上欺下之徒,亦不罕見,感慨之余特賦七律一首以志之。
讀陋室銘有感三
夜來無事,隨手撿出以前的老書翻看,偶看到劉禹錫的《陋 室 銘》一文覺得很有意思,不覺多讀幾遍,每讀一次,感受就不一樣,為文中的哲理所折服,尤其是處在這個改革開放物欲橫流的時代,許多人為了物資享受不惜以身犯法最終失去人身自由,才想起自由身的快樂和重要,為時已晚唉!它卻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物資享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山不在有多高,只要有神仙,他就會出名,終南山由于是道家的發源地,雖然不高,但他卻非常有名,慕名參觀的人很多,都想從那取得真經,修煉成有道之士。帝王都想到此獲得長生不老之術。
水不在有多深,只要有龍就會靈驗,沱沱河只不過是千萬條雪山融融雪水沖刷會流形成的小溪流,由于他是長江的發源地,一路會聚千百條河流而成中華民族的象征河——長江,他變得神秘起來,吸引了一代代勇敢的人們去揭開他的面紗,又有多少人為了看清他的面目而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他?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陋室雖陋,但只要有德,他的聲名就會象香氣一樣傳播很遠。陋室在鄉間,臺階布滿碧綠的青苔,出門就是青青的小草,小河繞門前過,沒有都市的喧嘩和富麗,不是堂皇的宮殿。陋室雖陋,但博學之士都來這里聚會暢談,往來者都是有知識之士,撫琴吟誦,對酒當歌,感慨萬端。深居陋室好修身,沒有紙醉金迷的誘惑,沒有官文的干擾,就像諸葛的茅廬,人在陋室深知三分天下之真味,三顧而天下定。井岡山上的八角樓還留有毛主席的氣息,在這陋室里,他老人家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引我們紅軍進行武裝割據,從一小塊紅色政權到新中國的成立,從此走向世界,這就如孔子說的“君子居住的地方有什么簡陋呢” ?
現在我們黨很多高級干部,住在裝修得像宮殿的房子里,整日周旋在美味佳肴及美貌如花的情人之間還不滿足,還要貪污、受賄、索賄,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這樣的房子究竟算什么呢?
在這金錢世界及享樂主義盛行的時代,我們如何做才不會迷失方向掉進泥污中泥?只有學習陋室銘的名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以德傳播,香飄萬里,在陋室里聚斂才華,貯備知識,以備國家之用,一語定天下。報效國家才是我們的美德,不要只向國家講條件,要待遇,不講報效,最后走向犯罪之路,變成人民和國家的罪人,那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