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散文女人
梁實秋深受東西方文化的影響 ,其散文體現(xiàn)出中西合璧、雅致閑適的文化品位 ,既滲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儒家倫理觀念,自然、隨緣的道家之風(fēng) ,又透出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和價值觀 ,自由文明的紳士風(fēng)。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梁實秋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梁實秋散文一:女人
有人說女人喜歡說謊;假如女人所捏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稅,便容易致富。這問題在什么叫說謊。若是運用小小的機(jī)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小小的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說謊,那么,女人確是比較地富于說謊的天才。有具體的例證。你沒有陪過女人買東西嗎?尤其是買衣料,她從不干干脆脆地說要做什么衣,要買什么料,準(zhǔn)備出多少錢。她必定要東挑西揀,翻天覆地,同時口中念念有詞,不是嫌這匹料子太薄,就是怪那匹料子花樣太舊,這個不禁洗,那個不禁曬,這個縮頭大,那個門面窄,批評得人家一文不值。其實,滿不是這么一回事,她只是嫌價碼太貴而已!如果價錢便宜,其他的缺點全都不成問題,而且本來不要買的也要購儲起來。一個女人若是因為炭貴而不生炭盆,她必定對人解釋說:“冬天生炭盆最不衛(wèi)生,到春天容易喉嚨痛!”屋頂滲漏,塌下盆大的灰泥,在未修補(bǔ)之前,女人便會向人這樣解釋:“我預(yù)備在這地方裝安電燈。”自己上街買菜的女人,常常只承認(rèn)散步和呼吸新鮮空氣是她上市的唯一理由。艷羨汽車的女人常常表示她最厭惡汽油的臭味。坐在中排看戲的女人常常說前排的頭等座位最不舒適。一個女人饋贈別人,必說:“實在買不到什么好的……”其實這東西根本不是她買的,是別人送給她的。一個女人表示愿意陪你去上街走走,其實是她順便要買東西。總之,女人總喜歡拐彎抹角的放一個小小的煙幕,無傷大雅,頗占體面。這也是藝術(shù),王爾德不是說過“藝術(shù)即是說謊”么?這些例證還只是一些并無版權(quán)的謊話而已。
女人善變,多少總有些哈姆雷特式,拿不定主意;問題大者如離婚結(jié)婚,問題小者如換衣?lián)Q鞋,都往往在心中經(jīng)過一讀二讀三讀,決議之後再復(fù)議,復(fù)議之后再否決,女人決定一件事之后,還能隨時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做出那與決定完全相反的事,使人無法追隨。因為變得急速,所以容易給人以“脆弱”的印象,沙士比亞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這脆弱,并不永遠(yuǎn)使女人吃虧。越是柔韌的東西越不易摧折。女人不僅在決斷上善變,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別針位置也常變,午前在領(lǐng)扣上,午后就許移到了頭發(fā)上。三張沙發(fā),能擺出若干陣勢;幾根頭發(fā),能梳出無數(shù)花頭。講到服裝,其變化之多,常達(dá)到荒謬的程度。外國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雞毛,可以是半只鐵鍋,或是一個畚箕。中國女人的袍子,變化也就夠多,領(lǐng)子高的時候可以使她像一只長頸鹿,袖短的時候恨不得使兩腋生風(fēng),至于鈕扣盤花,滾邊鑲繡,則更加是變幻莫測。“上帝給她一張臉,她能另造一張出來。”“女人是水做的”,是活水,不是止水。
女人善哭。從一方面看,哭常是女人的武器,很少人能抵抗她這淚的洗禮。俗語說:“一哭二睡三上吊”,這一哭確實其勢難當(dāng)。但從另一方面看,哭也常是女人的內(nèi)心的“安全瓣”。女人的忍耐的力量是偉大的,她為了男人,為了小孩,能忍受難堪的委曲。女人對于自己的享受方面,總是屬于“斯多亞派”的居多。男人不在家時,她能立刻變成為素食主義者,火爐里能爬出老鼠,開電燈怕費電,再關(guān)上又怕費開關(guān)。平素既已極端刻苦,一旦精神上再受刺激,便忍無可忍,一腔悲怨天然的化做一把把的鼻涕眼淚,從“安全瓣”中汩汩而出,騰出空虛的心房,再來接受更多的委曲。女人很少破口罵人(罵街便成潑婦,其實甚少),很少揎袖揮拳,但淚腺就比較發(fā)達(dá)。善哭的也就常常善笑,迷迷的笑,吃吃的笑,格格的笑,哈哈的笑,笑是常駐在女人臉上的,這笑臉常常成為最有效的護(hù)照。女人最像小孩,她能為了一個滑稽的姿態(tài)而笑得前仰后合,肚皮痛,淌眼淚,以至于翻筋斗!哀與樂都像是常川有備,一觸即發(fā)。
女人的嘴,大概是用在說話方面的時候多,女孩子從小就往往口齒伶俐,就是學(xué)外國語也容易瑯瑯上口,不像嘴里含著一個大舌頭。等到長大之后,三五成群,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dāng)?shù)煤脦撞抗拇?等到年事再長,萬一墮入“長舌”型,則東家長,西家短,飛短流長,搬弄多少是非,惹出無數(shù)口舌;萬一墮入“噴壺”型,則瑣碎繁雜,絮聒嘮叨,一件事要說多少回,一句話要說多少遍,如噴壺下注,萬流齊發(fā),當(dāng)者披靡,不可向邇!一個人給他的妻子買一件皮大衣,朋友問他“你是為使她舒適嗎?”那人回答說:“不是,為使她少說些話!”
女人膽小,看見一只老鼠而當(dāng)場昏厥,在外國不算是聞。中國女人膽小不至如此,但是一聲霹雷使得她拉緊兩個老媽子的手而仍戰(zhàn)栗不止,倒是確有其事。這并不是做作,并不是故意在男人面前做態(tài),使他有機(jī)會挺起胸脯說:“不要怕,有我在!”她是真怕。在黑暗中或荒僻處,沒有人,她怕;萬一有人,她更怕!屠牛宰羊,固然不是女人的事,殺雞宰魚,也不是不費手腳,膽小的緣故,大概主要的是體力不濟(jì),女人的體溫似乎較低一些。有許多女人怕發(fā)胖而食無求飽,營養(yǎng)不足,再加上怕臃腫而衣裳單薄,到冬天瑟瑟打戰(zhàn),襪薄如蟬翼,把小腿凍得作“漿米藕”色,兩只腳放在被里一夜也暖不過來,雙手捧熱水袋,從八月捧起,捧到明年五月,還不忍釋手,抵抗饑寒之不暇,焉能望其膽大。
女人的聰明,有許多不可及處,一根棉線,一下子就能穿入針孔,然后一下子就能在線的盡頭處打上一個結(jié)子,然后扯直了線在牙齒上砰砰兩聲,針尖在頭發(fā)上擦抹兩下,便能開始解決許多在人生中并不算小的苦惱,例如縫上襯衣的扣子,補(bǔ)上襪子的破洞之類。至于幾根篾棍,一上一下的編出多少樣物事,更是令人叫絕。有學(xué)問的女人,創(chuàng)辟“沙龍”,對任何問題能繼續(xù)談?wù)撝涟胄r以上,不但不令人入睡,而且令人疑心她是內(nèi)行。
梁實秋散文二:男人
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臟!當(dāng)然,男人當(dāng)中亦不乏刷洗干凈潔身自好的,甚至還有油頭粉面衣裳楚楚的,但大體講來,男人消耗肥皂和水的數(shù)量要比較少些。某一男校,對于學(xué)生洗澡是強(qiáng)迫的,入浴簽名,每周計核,對于不曾入浴的初步懲罰是宣布姓名,最后的斷然處置是定期強(qiáng)迫入浴,并派員監(jiān)視;然而日久玩生,簽名簿中尚不無浮冒情事。有些男人,西裝褲盡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種麥!襪子手絹不知隨時洗滌,常常日積月累,到處塞藏,等到無可使用時,再從那一堆污垢存貨中揀選比較干凈的去應(yīng)急。有些男人的手絹拿出來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團(tuán),而且內(nèi)容豐富。男人的一雙腳,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謂“濯足萬里流”是有道理的,小小的一盆水確是無濟(jì)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卻連這一盆水都吝而不用,怕傷元氣。兩腳既然如此之臟,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腳上藏垢納污之處往復(fù)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為樂!多少男人洗臉都是專洗本部,邊疆一概不理,洗臉完畢,手背可以不濕,有的男人是在結(jié)婚后才開使刷牙。“捫虱而談”的是男人。還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當(dāng)眾搔背,結(jié)果是從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除了不可挽救的臟相之外,男人的臟大概是由于懶。
對了!男人懶。他可以懶洋洋坐在旋椅上,五官四肢,連同他的腦筋(假如有),一概停止活動,像呆鳥一般;“不聞夫博弈者乎……”那段話是專門對男人說的。他若是上街買東西,很少時候能令他的妻子滿意,他總是不肯多問幾家,怕跑腿,怕費話,怕講價錢;什么事他都嫌麻煩,除了指使別人替他做的事之外。他像殘廢人一樣對于什么事都愿坐享其成,而名之曰“室家之樂”。他提前養(yǎng)老,至少提前三二十年。
緊毗連著“懶”的是“饞”。男人大概有好胃口的居多。他的嘴,用在吃的方面的時候多。他吃飯時總要在菜碟里發(fā)現(xiàn)至少一英寸見方的半英寸厚的肉,才能算是沒有吃素。幾天不見肉,他就喊“嘴里要淡出鳥兒來!”若真?zhèn)€三月不知肉味,怕不要淡出毒蛇猛獸來!有一個人半年沒有吃雞,看見了雞毛帚就流涎三尺。一餐盛饌之后,他的人生觀都能改變,對于什么都樂觀起來。一個男人在吃一頓好飯的時候,他臉上的表情硬是感謝上天待人不薄;他飯后銜著一根牙簽,紅光滿面,硬是覺得可以驕人。主中饋的是女人,修食譜的是男人。
男子多半自私。他的人生觀中有一基本認(rèn)識,即宇宙一切均是為了他的舒適而安排下來的。除了在做事賺錢的時候不得不忍氣吞聲的向人奴顏婢膝外,他總是要做出一副老爺相。他的家是他的國度,他在家里稱王。他除了為賺錢而吃苦努力外,他是一個“伊比鳩派”,他要享受。他高興的時候,孩子可以騎在他的頸上,他引頸受騎;他可以像狗似的滿地爬;他不高興時,他看著誰都不順眼;在外面受了悶氣,回到家里來加倍的發(fā)作。他不知道女人的苦處。女人對于他的殷勤委曲,在他看來,就如同犬守戶雞司晨一樣稀松平常,都是自然現(xiàn)象。他說他愛女人,其實他不是愛,他是享受女人。他不問他給了別人多少,但是他要在別人身上盡量榨取。他覺得他對女人最大的恩惠,便是把賺來的錢全部或一部拿回家來,但是當(dāng)他把一卷卷的鈔票從衣袋里掏出來的時候,他的臉上的表情是驕傲的成分多,親愛的成分少,好像是在說:“看我!你行么?我這樣待你,你多幸運!”他若是感覺到這里不復(fù)是他的樂園,他便有多樣的借口不回到家里來。他到處云游,他另辟樂園。他有聚餐會,他有酒會,他有橋會,他有書社畫會棋會,他有夜會,最不濟(jì)的還有個茶館。他的享樂的方法太多。假如輪回之說不假,下世僥幸依然投胎為人,很少男人情愿下世做女人的。他總覺得這一世生為男身,而享受未足,下一世要繼續(xù)努力。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原是人的通病,但是言談的內(nèi)容,卻男女有別。女人談的往往是“我們家的小妹又病了!”“你們家每月開銷多少?”之類,男人的是另一套。普通的方式,男人的談話,最后不談到女人身上便不會散場。這一個題目對男人最有興味。如果有一個桃色案他們唯恐其和解得太快。他們好議論人家的陰私,好批評別人的妻子的性格相貌。“長舌男”是到處有的,不知為什么這名詞尚不甚流行。
梁實秋散文三:寂寞
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里,焚起一爐香,裊裊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里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著那條煙線發(fā)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還帶著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后是撞擊著枝干的磕碰聲,最后是落到空階上的拍打聲。這時節(jié),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并不太易得,與環(huán)境有關(guān),更與心境有關(guān)。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澤里去尋求,只要內(nèi)心清凈,隨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yuǎn)地自偏”是也。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同游。所以我說,寂寞是一種清福。
在禮拜堂里我也有過同樣的經(jīng)驗。在偉大莊嚴(yán)的教堂里,從彩色玻璃窗透進(jìn)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線,沉重的琴聲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這渺小的感覺便是我意識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證。因為平常連這一點點渺小之感都不會有的!
我的朋友肖麗先生卜居在廣濟(jì)寺里,據(jù)他告訴我,在最近一個夜晚,月光皎潔,天空如洗,他獨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寶殿的石階上,翹首四望,月色是那樣的晶明,蓊郁的樹是那樣的靜止,寺院是那樣的肅穆,他忽然頓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個人常有這樣的經(jīng)驗,他的胸襟自然豁達(dá)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長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間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東西不時的提醒我們,提醒我們一件煞風(fēng)景的事實:我們的兩只腳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蒼蠅撞在玻璃窗上掙扎不出去,一聲“老爺太太可憐可憐我這個瞎子吧”,都可以使我們從寂寞中間一頭栽出去,栽到苦惱煩躁的漩渦里去。至于“催租吏”一類的東西打上門來,或是“石壕吏”之類的東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敗興生氣,就更不待言了。這還是外界的感觸,如果自己的內(nèi)心先六根不凈,隨時都意馬心猿,則雖處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團(tuán),六神無主,暴跳如雷,他永遠(yuǎn)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說來,所謂寂寞不即是一種唯心論,一種逃避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嗎?也可以說是。一個高韜隱遁的人,在從前的社會里還可以存在,而且還頗受人敬重,在現(xiàn)在的社會里是絕對的不可能。現(xiàn)在似乎只有兩種類型的人了,一是在現(xiàn)實的泥溷中打轉(zhuǎn)的人,一是偶然也從泥溷中昂起頭來喘口氣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幾口新空氣。喘幾口氣之后還得耐心地低頭鉆進(jìn)泥溷里去。所以我對于能夠昂首物外的舉動并不愿再多苛責(zé)。逃避現(xiàn)實,如果現(xiàn)實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過靜坐經(jīng)驗的人該知道,最初努力把握著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難的事!那是強(qiáng)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謂參禪入定完全屬于此類。我所贊美的寂寞,稍異于是。我所謂的寂寞,是隨緣偶得,無需強(qiáng)求,一剎間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悵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大抵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方能永以為好。交朋友也講究門當(dāng)戶對,縱不像九品中正那么嚴(yán)格,也自然有個界線。“同學(xué)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于“自輕肥”之余還能對著往日的舊游而不把眼睛移到眉毛上邊去么?漢光武容許嚴(yán)子陵把他的大腿壓在自己的肚子上,固然是雅量可風(fēng),但是嚴(yán)子陵之毅然決然地歸隱于富春山,則尤為知趣。朱洪武寫信給他的一位朋友說:“朱元璋作了皇帝,朱元璋還是朱元璋……”話自管說得很漂亮,看看他后來之誅戮功臣,也就不免令人心悸。人的身心構(gòu)造原是一樣的,但是一入宦途,可能發(fā)生突變。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我想一來只是指品學(xué)而言,二來只是說不要結(jié)交比自己壞的,并沒有說一定要我們?nèi)ジ吲省S颜x需要兩造,假如雙方都想結(jié)交比自己好的,那就永遠(yuǎn)交不起來。
好像是王爾德說過,“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之間是不可能有友誼存在的。”就一般而論,這話是對的,因為如有深厚的友誼,那友誼容易變質(zhì),如果不是心心相印,那又算不得是友誼。過猶不及,那分際是很難把握的。忘年交倒是可能的。彌衡年未二十,孔融年已五十,便相交友,這樣的例子史不絕書。但似乎以同性為限。并且以我所知,忘年交之形成固有賴于興趣之相近與互相之器賞,但年長的一方面多少需要保持一點童心,年幼的一方面多少需要顯著幾分老成。老氣橫秋則令人望而生畏,輕薄儇佻則人且避之若浼。單身的人容易交朋友,因為他的情感無所寄托,漂泊流離之中最需要一個一傾積愫的對象,可是等他有紅袖添香稚子候門的時候,心境就不同了。
“君子之交淡若水”,因為淡所以不膩,才能持久。“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的親昵。不過“狎而敬之”是很難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誼不可透支,總要保留幾分。Mark Twain說:“神圣的友誼之情,其性質(zhì)是如此的甜蜜、穩(wěn)定、忠實、持久。可以終身不渝,如果不開口向你借錢。”這真是慨而言之。朋友本有通財之誼,但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難望的事是借出去的錢,一般人為最倒霉的事幼莫過于還錢。一牽涉到錢,恩怨便很難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長中的友誼都被這阿堵物所戕害!
規(guī)勸乃是朋友中間應(yīng)有之義,但是談何容易。名利場中,沆瀣一氣,自己都難以明辨是非,哪有余力規(guī)勸別人?而在對方則又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誰又愿意別人批他的逆鱗?規(guī)勸不可當(dāng)著第三者的面前行之,以免傷他的顏面,不可在他情緒不寧時行之,以免逢彼之怒。孔子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我總以為勸善規(guī)過是友誼的消極的作用。友誼之樂是積極的。只有神仙和野獸才喜歡孤獨,人是要朋友的。“假如一個人獨自升天,看見宇宙的大觀,群星的美麗,他并不能感到快樂,他必要找到一個人向他述說他所見的奇景,他才能快樂。”共享快樂,比共受患難,應(yīng)該是更正常的友誼中的趣味。
看過“梁實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