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落葉》讀后感
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既是長篇巨匠,也是短篇高手。他的散文《落葉》全文不足千字,卻尺水興波,抑揚開合,有尺幅萬里之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賈平凹《落葉》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賈平凹《落葉》讀后感篇1:讀賈平凹的《落葉》有感
文/翰子
粗讀賈平凹的《落葉》時,并不覺得它有特別之處,但細細品讀后,才明白作者揭示了一個有關生命的哲理和規律:“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著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它的存在。”
這篇文章共分為七個自然段,而每個自然段有中心意思和關鍵詞,如:第一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描寫“我”家窗前一棵法桐葉子的顏色、姿態、形狀,關鍵詞是“豐滿、嬌嫩而端莊。”文章開頭詳細介紹了法桐的模樣和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從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冬天,就像人生四季——春天是法桐的青年時期,夏天是法桐的中年時期,而秋天和冬天則是法桐的老年時期。生命就在這樣循環往返中運動、成長、衰落。在文章的中間部分,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筆調抒發了對秋天落葉的惆悵、傷感和憐愛之情,同時對春天充滿生機的綠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和關愛……文章的結尾作者順理成章地點題:“我”敬仰法桐、祝福法桐,法桐年年落葉,年年新生,永不停滯。“而目標在天地空間里長大成才了。”干凈利落,寓意深長。
《落葉》的語言樸實、優美、婉轉。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并采用遞進式結構,層層深入,最后悟出了“落葉”的內在含義,它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如樹木,生命的目標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去舊迎新,不要哀嘆衰老,那是世間萬物的規律,無人能違背。
這個看似簡理平凡的道理卻讓人回味無窮!
賈平凹《落葉》讀后感篇2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落葉是秋的象征。自古關于落葉的文章也不可勝數。而賈平凹的《落葉》,不僅為寂寂凋落的落葉發出了嘆息,更是詮釋了生命的真諦。
雖說落葉,但文章卻大多把文筆用在了法桐的綠上。它綠著來到世上,在風的吹拂下,鳥的陪伴中,盡顯生命的活力。然而,這樣充滿生機的法桐,終究也是逃不過自然的規律,葉落歸根。作者也免不了一聲嘆息,嘆息生命的殘酷。但是來春,風吹葉起。在春風的沐浴中,法桐得到了新生!它依舊是綠著來到了這個世界,這就是生命!“歡樂時須盡歡樂”,想必這就是賈平凹此時最大的感觸吧。
是的,生命正如這法桐,精神抖擻的來,在自然的規律中消逝。無論是人,還是葉,都無法避免這種規律。既然如此,何不歡樂而來,歡樂而去呢?
賈平凹《落葉》讀后感篇3
生命,每個人都可以脫口而出的話??捎姓l真正理解過生命呢?上帝每天都在給與我們生命的理解,可又有誰真正發現過呢?
當我讀過《落葉》這一篇文章之后,讓我對于生命又多了一份理解和珍惜。其實每一個人就像文章中的那片落葉。當一棵小樹苗長出嫩芽時,我們是稚嫩的小孩;當小苗長成一片翠綠的葉子時,我們是風華正茂的青少年;當小苗成為一片落葉時,我們已是滿頭白發的老人家,等待著生命枯萎的那一刻。時間是上帝用來懲罰我們這些不懂得利用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的催化劑。希望我們可以反省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價值是什么?在懂得生命的人的眼中,它是比鉆石還昂貴,比任何金山、銀山還富有的財富。在不懂得生命的人的眼中,它只是一個不能變錢的聚寶盆,毫無用處。
落葉雖然有枯萎的那一刻,但它用自己對生命的熱情,任新吸取它的點點滴滴,從而開始它生命的再現。人生命的延續有兩種,第一是子女,第二卻是精神。司馬遷用自己13年的時間撰寫了《史記》,每當人們重翻那本歷史的著作時,人們看到了司馬遷忍辱負重,堅持不懈的精神。那是司馬遷生命的延續??茖W家們說人是一種高級動物,可是人卻沒有動物那么珍惜自己的寶貴時間,當人們還在睡大覺時,蜜蜂很早就開始辛勤地采花蜜來積攢食物;當人們還在用時間喝咖啡時,螞蟻還在起早貪黑地搬運食物,準備過冬的口糧……人們有聰明的大腦,卻不像動物們那么珍惜生命的每一分
每一秒,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美好的生活。
是啊!即使它只是一片小小的落葉,卻有著人類所沒有的精神。它不僅向大自然獻上生命的色彩,還向人們展現出生命的哲理。
看過“賈平凹《落葉》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