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散文詩遠和近
《遠和近》是顧城著名的散文詩。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顧城散文詩 遠和近的內容,歡迎閱讀!
顧城散文詩 遠和近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云。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云時很近。
顧城散文詩 遠和近鑒賞一:
《遠和近》一詩,是詩人對不正常生活的本質發現。此詩初發表時,被視為難懂的怪詩。按照當時僵化的閱讀方式,人們已被習慣鈍化的思維模式,此詩確實難于解讀。因為在目光可視之間,你與我的距離不可能遠于你與云的距離。可詩人為什么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呢?原因是詩人所寫的是一種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種被扭曲了的人際關系。在這扭曲了的關系中,一切都顛倒了。本應相親相近的人與人的關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遠了,顯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為人際關系的疏遠,人與自然反而拉近了距離,顯得十分親近。也許,正是由于人與自然的親切可近,更進一步顯示出人的孤寂;也許,正是這孤寂,常使顧城想到夢的天國。可顧城應該知道,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上,夢的天國是不存在的。
顧城散文詩 遠和近鑒賞二:
《遠和近》雖只有短短的六句,卻容納了對歷史反思的豐富內涵。“遠”、“近”:是物理距離概念,這是客觀存在,有科學的衡量標準。但在情感作用下產生的心理距離卻不同,“遠”可以變“近”,“近”可以變“遠”。詩中用“你”、“我”、“云”心理距離的變換,曲折地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戒備以及詩人對和諧、融洽的理想人際關系的向往、追求。
詩中的“你”、“我”、“云”三個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你”、“我”都生活在客觀現實中、同屬于社會的組成人員,“云”則象征著美麗淳樸的大自然。“你看我時很遠”,這是地近心遠,“咫尺天涯”:“你看云時很近”,這是地遠心近,“天涯若比鄰”。詩人這種“人遠天涯近”的辯證感情方式已成為人審美理想的發展的方式,即“由客體的真實,趨向主體的真實,由被動的反映,趨向主觀的創造。”
這首詩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運,給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矯飾。
顧城散文詩 遠和近鑒賞三:
這首詩是朦朧詩里非常著名的詩篇,是被許多人傳誦的詩歌。
在詩歌中顧城表達了人對于遠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關系。
這種關系充滿了一種辨證的距離、一種美和對愛的得失的痛苦。近處的愛人卻是遠在天邊,天上的云卻在心靈近處。愛人可近卻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離在遠方卻在愛人的心旁。
詩歌里表現出一種透明的美、純凈的美、神奇變幻的美,帶有一種痛苦的思辯地憂傷。
顧城說他想“用心中的純銀,鑄一把鑰匙,去開啟那天國的門,向著人類。”可是“時間的馬,累倒了。”即使在他最好的美麗詩篇里,他的悲傷和失望也淡淡地透露出來。
以上的幾種賞析,雖然比較抽象,但如果去細品的話,還是會有許多收獲,讓我們對人生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快樂!
我們知道:顧城是朦朧詩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詩其實是有許多不同的解讀的!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如我之前在某篇文章中所說的那樣:這是因為我們在賞析前人的作品時,融入了自己的經歷,自己的體會,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夢想的結果。(我們在賞析其它詩詞時其實也是如此!)下面我也想用自己的理解進行比較通俗易懂的解讀,與感興趣的朋友共同分享!個人覺得:這首詩理解的難點是“你”,關于“你”,我有如下幾點理解。
其一,“你”就是你,“我”也就是我,“云”是一個人的名字,這其實是一場三角戀,我覺得“你”很偏心,對“云”比對我要好,看TA時也比看我時要深情!顧城的原意肯定不會是這樣,但是,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有情愛糾纏的癡情男女卻可以套用這首詩來發發牢騷。
其二,“你”是指上帝(上天),“云”是指身邊的現實,“我”是指“我”內心深處純真的理想,“我”用這首詩來表明“我”的理想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
其三,“你”是指太陽,顧城的童年是在__中度過的,相信大家都知道__“太陽”代表著什么!如果這樣理解的話,則會與他寫的《一代人》有某些微妙的聯系。
其四,“你”是指時光,年年歲歲云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光讓我們變化了許多,自然界的一切卻還是風清云淡。如果這樣理解,相信大家對人生會有許多新的感悟!
總之,讀顧城的詩:讀的是純真,感受的是哲理,品味的是憂傷!
顧城經典語錄:
1) 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為什么,我沒有領到蠟筆,沒有得到一個彩色的時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創痛只有撕碎那一張張心愛的白紙,讓它們去尋找蝴蝶,讓它們從今天消失。我是一個孩子,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
2)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
3) 野花,星星,點點,想遺失的紐扣,撒在路邊。它沒有秋菊,卷曲的金發,也沒有牡丹,嬌艷的容顏,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枝葉,把淡淡的芬芳溶進美好的春天。我的詩,象無名的小花,隨著季節的風雨,悄悄地開放在寂寞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