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治高考必背知識點
個人收入的分配
(1)我國的分配制度
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此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
⑴按勞分配的含義: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⑵地位: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因為公有制是我國經濟的主體,在公有制經濟中就業的勞動者占多數。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⑴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
①含義:個體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收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從而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
②特點: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不僅要付出勞動,謀劃發展,還要承擔經營風險,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
⑵按生產要素分配
①含義: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
②具體形式: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
意義:
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公平的含義:這里說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只有提高經濟效率,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才能實
現社會公平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
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③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正確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
高考政治必背知識點
財政與稅收
(1)國家財政
財政及其作用
國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
集中力量辦大事
⑴國家財政支持基礎設施和工程的建設,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而財政就是實現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原因:國家基礎設施,基礎工業以及高科技研究開發等是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礎和保障。這些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設周期長,技術要求高,難以獲得較高利潤,甚至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國家財政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⑵國家可以通過財政收支的調控促進經濟增長(.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緊縮性財政政策)。⑶國家通過財政收支方向,可以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與優化。
財政收入與支出
財政收入: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就是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包括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簡而言之:稅、利、債、費的收入。其中,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
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國家的職能才得以實現,也就是說財政支出是政府實現職能的物質條件,財政支出的狀況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2)征稅和納稅
稅收及其種類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其政治權力,依法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稅收的基本特征: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征。這些特征是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志。
我國稅收和種類:⑴根據征稅對象劃分,目前我國稅收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和行為稅五大類,共二十多種。
⑵增值稅和個人所得是影響很大的兩個稅種。
依法納稅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⑴在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會主義稅收與資本主義稅收的主要區別)。⑵在我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國家各項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各種稅收作為物質基礎。因此,每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⑶四種違反稅法的表現:
①偷稅,指納稅人有意違反稅法規定,用欺騙、隱瞞等方式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②欠稅,指納稅人超過稅務機關規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而拖欠稅款的行為;③騙稅,指納稅人用欺騙手段獲得國家稅收優惠的行為;
④抗稅,指納稅人以暴力、威脅等手段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
⑷公民要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和征管和使用。公民應積極行使納稅人的權利。公民要增強自己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稅收的征管和使用,對貪污和浪費國家資源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高考政治必背知識點匯總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配置資源
市場調節
市場和計劃
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市場配置資源
⑴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⑵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途徑)及優點。
①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通過供求、價格、競爭等來實現的。
②市場能夠及時、準確、靈活地反映出市場供求變化,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③市場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能夠很好地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市場秩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⑵市場調節存在固有的弊端:
①市場調節的自發性②盲目性③滯后性。
⑶市場調節弊端的后果:
①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
②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擴大,甚至導致兩級分化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屬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
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特征: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加強宏觀調控
⑴必要性:
加強宏觀調控不僅是因為市場的局限性,而且取決于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指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標)。
⑵宏觀調控的含義,主要目標及手段。
①含義: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②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③手段:
A經濟手段
含義:指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表現:經濟手段的內容十分廣泛,如最常用的調控政策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意義:有利于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B法律手段
含義:是指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作用:通過立法,調整社會經濟關系,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和市場秩序,保證經濟正常運行。過經濟司法活動,保障經濟秩序協調發展。
C行政手段:
是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⑶國家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