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城南舊事讀后感
暑假城南舊事讀后感(篇1)
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本好書,可以凈化一個人的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這本書就是《城南舊事》。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看完書后,古城的殘片、大樹的幾根垂落枝條、臨街老店被涂蓋的字號、半扇院門的插閂以及那些美好的回憶都一幕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后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讀著《城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里,看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惠安館、胡同的井、鬧市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井邊的小伙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著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
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幫助他們母女重縫,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鉆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此刻,我不禁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著她在成長吧!讀著讀著,我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松自在。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真的心靈,正是因為她有這樣的一顆心,她的童年才那么快樂。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
《城南舊事》絕不僅是一本回憶錄,它還是名篇佳作,它以它獨特的特點,洗滌人的自私心,讓人受到教育。這本書,的確讓人沉醉,它像一位繪畫大師,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為我呈現了一出精彩絕倫的演出。合上此書,房間里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
暑假城南舊事讀后感(篇2)
這學期,我讀了著名作家林海音寫的。這本書講的是,林海音從七歲到十三歲在北京城南的生活背景為主。
它描寫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著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它從主角英子的童眼,向人們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和,有一種說不出的天真,但卻說到了盡人世復雜的感情!
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回憶童年,有許多夢一樣的故事.六歲的小姑娘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胡同里.經常看見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識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結識,后來大學生被警察抓走,英子很同情秀貞,因為秀貞生下和英子差不多大的孩子,可是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一開始秀貞認為英子就是自己的女兒。英子得知自己的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因為小桂子身上有一個胎跡,剛好妞兒也有.最后發現妞兒是秀貞真正的女兒!
我非常喜愛這本書,大家也來讀一讀吧~
暑假城南舊事讀后感(篇3)
《城南舊事》是作家林海因所著的一部小說,記錄了風雨飄搖年代里北平城南的舊事。初讀這本書,緣于我上小學時老師提供的書單。那時的我,所喜愛的是古典文學,而不是現代文學,所以在讀的時候并沒有太多的想法。
如今,當翻開第一章“惠安館”的時候,我默默地讀著,當看到書中“宋媽說:‘你不怕惠安館的瘋子?’”,我的心有一瞬的疼痛,或許是因為我那個平凡而坎坷的過去,我更能理解到這些人的痛苦。尤其是看到文中“惠安館的瘋子我看見好幾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門口,宋媽或者媽就趕快捏緊我的手,輕輕說:‘瘋子!’我們就擦著墻邊走過去,我如果要回頭再張望一下時,她們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其實那瘋子還不就是一個梳著油松大辮子的大姑娘,像張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樣!她總是倚著門墻站著,看來來往往過路的人。”
或許在當時的大人眼中,這種瘋子也是一種危險而低賤的存在,而身為孩童的作者,并未用有色的眼睛去看待,卻也不能真正理解,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中,尤其是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作者對于這些童年的經歷,或許在記錄時也有過思考吧!
當我看見“‘小桂子她媽?’宋媽哈哈大笑,‘你也瘋啦?哪兒來的小桂子她媽呀?’我也哈哈笑了,我知道誰是小桂子她媽呀!”時,我的眼淚順著臉頰緩緩滑落,浸在書籍之上。或許是因為經歷得太少,卻想得太多,我的心異常敏感,每當看到小孩與大人產生不理解,我就會無比的怨恨,但這里我要談的是書籍而非我自己。
總而言之,我曾在導讀中看見,“從英子的童年中,你或許能看到自己童年的天真浪漫、無憂無慮,以及難以言喻的細小心思,那時你雖然對世界一知半解,卻常用獨特而純潔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事、物,剔除了偏見;……”在這一段的最后寫道,“……這是一場靈魂穿越的時空旅行,行程短短幾萬字,而思緒卻會在你合上書頁以后,繼續遨游。”是的,我的思緒即是如此,只因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我有一種淡淡的悲哀與凄涼,或許是因為太過純真,所以才會一次次地被傷害,或許又是因為純真,那些本應刻入心底的疼痛會隨著毫不在意的時光成為回憶。
如每個人一般,或許回首遙望,我會發現人生已走過幾分之幾,當我閱讀《城南舊事》后不得不說,如果作者這些經歷是由我經歷的,或許我不會像作者一樣,只把她們當成一個故事,而是真正的去理解這些人,雖然人與人之間的完全理解是不存在的,《城南舊事》最重要的記錄平凡卻又觸動人的心靈,因為這是最真實的生活,不帶任何情感的描寫,卻透露出無盡的情感,盡管作者的字里行間沒有太多的描寫。
人生或許就是如此,英子經歷了很多人的人生,她們只是英子生命中的過客,而英子同樣是她們生命中的過客,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場作者回憶往事,帶領讀者跨越時空,穿越其間的時間之旅,而是一場人生交錯的冷暖戲。
每個地方的每時每刻都會有不同的事情,每個人的經歷都神秘而又平凡,有各種只有自己方能體會的苦楚,也有擺在明面上的歡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然而在這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每個人都是對方的過客,客終究是客,逝去了只能是一個回憶,憶起時那些真正能入你心底的人也會浮現。
文中“不管是六年,是一個多月,秀貞跟我一樣的算不清楚。”當我讀到此處,我覺得也許人生就是這般,那些夢魘在你走不出的時候,將困擾著你,黑暗的深淵永遠都不在前方或后方,它就在你的腳下,安然的存在是為了指引光明的方向。你可以選擇溫暖,也可以選擇冰寒,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溫暖,也并不是每個人都厭惡冰寒。
所謂陰陽,所謂乾坤,或許只是鐘擺看似有無數可能中的兩個極點,看似有無限可能,可實際上唯有兩個可能。當一切浮現眼前,當人物躍然紙上,也許你讀過,也許像我讀過很多遍,每一遍都有著不同的滋味,去體味字里行間那人物躍然紙上,而情緒卻由你的心境而成,或許你會笑,或許你會哭,或許你會在人情冷暖中迷茫,或許你會淡漠而對。
其實人生總是不停變換的,局外人看得清,卻無法拯救局中人,因為那樣自己也會入局;局中人再明朗,也無法成為局外人,因為局早已定。只能在無盡的深淵中陷入泥潭,也許會在泥潭中得到光束而化為凄涼。
每個人的人生會引起熟悉之人長吁短嘆,但終究那只屬于自己。書中的英子記錄出許多人的一段人生,可她們真正能夠造成現狀和選擇如此,還是她們自己,人生的故事因此會展開。風雨飄搖的北平,和如今的一樣,路上的每個人都有一段平凡而坎坷的經歷,或許當你回首過往,就覺得那不算什么,當你身陷其中,便知道無助不是不可能,你的面前只有兩條路,第一是死,第二是無助,相信許多人都會選擇活著,童年的創傷將隨時間而流逝,或者在時光的洗禮后徹底爆發。這就是為什么我對秀貞有同理心的原因,因為她的那般正是我的過去,從希望到失望,又而相認,再到最后的失望。也許“惠安館”中從前的事都過去了,英子會慢慢忘記,我的心卻是憤怒的。
滾滾紅塵幾多人,從作者能夠記起童年往事來看,這些回憶依然刻在心底,也許不是痛,而是思念。正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當你回首過往,都會有一個想念的人,也許沒有,但總會有記得的,也許無關情感只因血源,也許無關血源只因情感。在這個世間,相似的人很多,匆忙一瞥,心中會有一絲迷惑,但很快也不會記得。
“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這是英子喜歡念的《我們看海去》。
這里,《我們看海去》講述了“厚嘴唇”的故事,但其中有一句,“去,去,回家要錢去,教人要錢,這老頭真壞!我心里想著,便走開了。”當我讀到此處,我覺得這位老頭也許為生計所迫,才是如此。只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易,不能因為體諒別人就殘忍地對待自己。如今的世界,不是戰亂的你死我活,因為每個生命都一樣,只是平常的人會把一件事當作笑談,而心思細膩的人或許就被嚇得因此死亡。想太多又如何,如若不想又怎能明白。
總之,《城南舊事》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情節跌宕而起伏,“厚嘴唇”、“瘋子”、宋媽、蘭姨娘這些人,讓我覺得諷刺,也讓我覺得心酸,卻并未投入太多情感,因為勾起情感的,是自己的回憶,而沉浸在回憶中,只是因為依戀,而現在我并不想依戀。
或許,當你翻開這本書時,你也許會有與我一樣的心情,或許有著不同的感受,但也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一樣的——隨著跌宕起伏的情節穿越其中,開展一場奇妙的時光之旅。
暑假城南舊事讀后感(篇4)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在是小孩子。故事結束了。
小英子也告別了她的童年生活,合上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城南舊事的每一個故事情節深深的打動著我。這本書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寫的一本自傳小說。主人公英子跟隨爸爸媽媽從臺灣漂洋過海來到了古老的北京城,那一年她剛好七歲,住在北京城南的一個老胡同里,故事就這樣開始了,老北京的一切東西都讓英子為之著迷,有半瘋不傻的秀貞、遍體鱗傷的好伙伴妞兒、躲在草從里的厚嘴唇小偷、嘮叨婆宋媽、愛打扮愛笑的蘭姨娘、最疼愛英子的父親,書中的一個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眼前,他們都曾是英子童年記憶里深刻的人物,都和英子有著深厚的感情,都陪英子玩耍過,談笑過,但他們最終都在英子童年匆匆地腳步聲中離去了、消失了。故事對我印象極深的要屬惠安館里的瘋子秀貞了,大字不識的她為了她的丈夫和失散多年的女兒小桂子而變得瘋瘋顛顛、骨瘦璘殉,巷子里的街坊鄰居都對她避而遠之,而只有英子很同情秀貞,后來居然和秀貞成了好朋友,剛開始,我還為英子捏了把汗,怕瘋子秀貞會傷到她,讀著讀著,我發現我的擔心太多余了,我被秀貞偉大的母愛所震撼了,其實她并沒有瘋,只是太想念她的孩子而導致的神經錯亂她會把所有孩子都當成她的小桂子,甚至墻壁上的胖娃娃貼畫,小英子也不例外,大人們都不理解她,沒人聽她嘮嘮叨叨的訴說,只有小英子是她忠實的傾后來,看到英子的好伙伴妞兒居然就是秀貞失散六年的小桂子時,不禁淚如雨下。可是老天太會捉弄人了,她們母女剛剛團聚,秀貞就死在了火車輪下。老天真是太不公了。
我很佩服書中的小英子。她小小年紀的英子就懂的了關愛、友誼,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是因為她有一顆純潔、善良、樸實的心。相對來說我還算有點自私,我不會想小英子那樣去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但是有一點我們是想同的,那就是我的童年和英子那樣開心,快樂。所以,我們要珍惜童年,讓童年更加多姿多彩。
暑假城南舊事讀后感(篇5)
讀了《竊讀記》這篇課文,讓我“認識”了林海音婆婆,這位著名的女作家。而在寒假里讀了《城南舊事》這本書,更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林海音婆婆寫的書。
《城南舊事》這本書是林海音婆婆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為素材而創造的經典“懷鄉”作品。這部作品由: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五個篇章組成。
在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館那一章。
秀貞是英子(林海音的小名)搬到新家認識的新朋友。
秀貞天天念叨著小桂子之類的話,使英子很好奇,于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館和秀貞玩,聽她講小桂子的事。
可是胡同里誰都說秀貞是個瘋子,不許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館。
直到有一次,她無意中聽到了宋媽說的話,才知道秀貞為什么會變瘋的。
原來,秀貞和一個借宿在惠安館的學生相愛,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須得回家一趟,回家后卻被他媽媽扣在了家里不讓出門,一走就是六年。
在這六年中,秀貞生下來一個女孩,卻被她媽丟到了齊化門城根下,她從那時開始就瘋了。
小英子從秀貞口中知道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還告訴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后面有一塊青疤,拜托英子幫忙找到小桂子。
秀貞的眼睛下面有兩個淚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兒也有兩個淚坑,英子經常把妞兒和小桂子混在一起。
直到有一天,妞兒和英子哭著說她不是她爸媽親生的,說要回齊化門找她的親生父母時,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開妞兒的頭發,卻發現妞兒的脖子后面真的有一塊青疤。
英子想讓秀貞帶著妞兒回惠安找妞兒的爸爸,于是趁媽媽不在家偷出媽媽心愛的金手鐲,帶著妞兒跑去找秀貞了。
秀貞連夜整理好行李,帶著妞兒去搭火車。
可是英子不舍得妞兒,便使勁跑去追趕妞兒。
那天夜里,又下著大雨,英子還發著燒,但她最后還是頂不住了,暈倒在了馬路上。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小英子的真善美深深感動了我,在她的身上,我知道了什么是人間的溫暖。她懷著一顆純真的心,為我們寫下了一首童年的“愛之歌”。
暑假城南舊事讀后感(篇6)
這是一個很久以前發生在北京的故事,它講的是一個叫英子的小女孩,一天英子的爸爸、媽媽帶英子去看駱駝隊,打頭的駱駝,總會有一個鈴鐺,英子問爸爸:“為什么打頭的駱駝都會有一個鈴鐺呢?”爸爸說:“要是駱駝們碰見遠處的狼,鈴鐺在響,狼就知道是有人在保護著駱駝呢。”英子說:“不對,爸爸,是因為打頭的駱駝太寂寞了,所以才用鈴鐺的。”
一天,她們家的奶媽--宋媽要去買菜,英子跟著一起去了。走到惠安館,她們看見了一個瘋子。這個瘋子是個女的,她總是站在門口整理她的麻花辮,她的名字叫秀貞。秀貞是因為她的孩子小桂子丟了,才瘋的。英子看呆了,瘋子招手叫她過去,她就順著瘋子的手勢,慢慢地過去。這時宋媽說:“孩子,快走啊!”說著,就拉起了英子的手。走到一口井邊,她看見一個叫妞兒的小朋友,她剛打完水,一些壞孩子說:“唱個歌,才讓你走。”妞兒哭了,英子忍不住大叫:“你們為什么要欺負她?”從此以后,妞兒和英子成了好朋友。一天,妞兒告訴她:“我的爸媽都不是親的,他們老是打我。”
妞兒一笑,總是有一個淚坑,英子看見秀貞臉上也有一個淚坑,她懷疑妞兒是不是秀貞的孩子。有一次,妞兒走到橫胡同,后面跟著高高的男人,那是妞兒的爸爸啦,英子看見妞兒來,她很高興,可是妞兒并不高興。她還拿手把英子推走。第二天,妞兒到她家,撩起褲腿,給英子看她爸爸給她打的傷,妞兒的肩膀也被她爸爸打腫了。一天,英子偷偷溜出門,到惠安館去找秀貞,秀貞拿了一件還沒縫完的衣服,在英子的身上左比右比,還托英子幫她找齊化門的小桂子。英子最后幫她找到了妞兒,原來妞兒就是小桂子。
英子生病住院了,剛可以下床,她爸爸就把她接回新家了。英子就上學了。有天,她爸爸睡著了,劉平他們在墻上踢球,踢的乒乒乓乓響,英子的媽媽說:“英子,下去讓他們到空房子那邊踢,告訴他們你爸爸在睡覺。”劉平他們把球踢到了草叢里,他們請英子去撿球,英子沒說話,只是撥開草,往草叢里走去。英子左翻右翻都翻不到,她在草叢里發現了一堆東西,后來她知道這些東西是一個小偷的。這個小偷跟她是好朋友,有一天,剛下完雨,她到草叢里去看那里的東西還在不在,她看到那個人還在那里,可始那個人低著頭,仿佛沒有看見英子一樣,英子走過來,他才看見。那個人說:“我不能在這兒長呆了,你快回家吧。”后來,那個人被抓住了。英子很傷心,她抱在媽媽懷里,想哭一通。
英子是六年級的同學了,今天她該畢業了。是她代表大家去領畢業證書,英子想請爸爸去參加。可是,叔叔被日本人害死了,爸爸急得吐了血,住在醫院不能下床。領了畢業證書,她興沖沖地跑回家,她看見夾竹桃都謝了,幾個妹妹在玩土,她就說:“是誰把爸爸的花都給摘下來了?我要告訴爸爸。”這時,老高過來說:“英子,你快去醫院吧,去安慰安慰你媽媽。你爸爸他。”說到這兒,他再也說不下去了。英子從來沒有這么鎮定過,她說:“好,我去醫院。爸爸的花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暑假城南舊事讀后感(篇7)
每當一縷縷清風拂過我的面龐,穿過樹叢尋找花開的方向,我便想起了那本使我難以忘懷的《城南舊事》。它講述了作者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童年時的一系列悲歡離合,從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子變成了一個自強自立的女子的故事。
書中,小英子結識了一群敢愛敢恨的人:癡情天真的瘋女人秀珍、渴望得到關愛的妞兒、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偷東西的偷兒、朝夕相伴的宋媽、敢于反對封建社會的蘭姨娘……這些人,陪伴她走過了一整個童年。書中一幕幕生動的情景在我眼前上演,猶如一出出戲。那是一個一塵不染的年代,孩子快樂,純真的生活著。純樸的語言之間,又夾著一絲絲憂傷。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偷兒,她為了能讓弟弟去上學,不得已的才去偷各種小玩意兒。其實他的本性并不壞,只不過是被生活所迫、走投無路了。當他被警察抓走時,他整個人沉默無語,并沒有一句話,但周邊的人群全都在唾罵他活該。從他那深沉的表情中有著文字難以形容的心情:羞愧、失落、無奈!他低著頭,仿佛再說:你可千萬不能像我這樣啊!但是英子的媽媽卻說:“你看見那個人了沒有,你不是愛寫文章嘛,你就把這個壞人怎么做小偷,最后落的個怎么樣的下場的寫出來。”看到這里我特別想沖進去,把偷兒給救出來,告訴所有的人:“他雖然偷了很多東西,可是他并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他弟弟才這么做的,并不是為了他自己啊!”我一想,難道小英子不害怕偷兒嗎?當所有人都對這個偷兒避之則吉,恨不得躲的遠遠的,而小英子卻很喜歡跟他在一起玩。所以,這就是童年的可貴啊!
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最為珍貴的東西,一樣是稍縱即逝的青春,還有的一樣就是無憂無慮的童年了。童年是天空中的繁星,一眨一眨的,眨出一個個神秘的故事;童年是沙灘上的海螺,一傳,傳出一陣陣動聽的歌聲;童年是一只船槳,一晃,晃出一個個美麗動人的童話。我想躺在屬于自己的小床上看滿天的星星想著今天發生的事情,在寂靜的夜晚慢慢入睡。我羨慕童年時的生活,那樣的無憂無慮、悠閑自在。長大之后,時光一閃而過,曇花一現。我要在自己的童年里增添不一樣色彩。
這本神奇的書,呈現出了一幕幕精彩絕倫的演出。讀了它之后,我終于知道,童年是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