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必背文言文知識點
而
1、連詞,表轉折。
⑴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⑵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⑷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⑸惑而不從師。
⑹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⑻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窮。
⑿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⒀小學而大遺。
2、連詞,表修飾。
⑴吾嘗終日而思矣。
⑵吾嘗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順風而呼。
⑸則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連詞,表遞進。
⑴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⑵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連詞,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⑶侶魚蝦而友麋鹿。
5、連詞,表承接。
⑴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從而師之。
⑷擇師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⑹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⑺臥而夢。
⑻覺而起,起而歸。
⑼自遠而至。
6、連詞,表因果。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7、連詞,表條件。窮山之高而止。
8、與“已”連用,表陳述語氣。如是而已。
高考語文必背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通假字?
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③秦伯說(同“悅”)?
④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
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②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
③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⑤越國以鄙遠(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
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用法,使……滅亡)?
⑦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
古今異義?
①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
②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
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
A.以其無禮于晉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鄭伯
(2)省略句?
A.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
C.敢以(之)煩執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
(3)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
一詞多義
1.制
①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齊桓晉文之事》制作、縫制
②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后漢書?張衡傳》制造、制作
③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壓制、控制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過秦論》
⑤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論》統率、指揮
⑥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養足以事父母《齊桓晉文之事》規定、制定
⑦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岳陽樓記》規模
2.亡
①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逃跑、逃脫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丟失、失去
③燕雖小國而后亡《六國論》滅亡、消亡
④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赤壁之戰》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萬《過秦論》逃兵、逃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通“無”,沒有
⑦吞二周而亡諸侯《過秦論》使動用法,使……滅亡
3.固
①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過秦論》牢固、堅固(的地勢)
②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孟子》鞏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堅持、堅決
④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肅公翱事》一定、必
⑤吾固知公子之還也《信陵君竊符救趙》本來、原來
⑥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既、已
⑦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固執、頑固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報任安書》固然、誠然
4.利
①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銳利、鋒利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快
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有利、條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過秦論》有利的形勢
⑤有蔣士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利益、好處
⑥商人重利輕別離《琵琶行》利潤
⑦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孫子?謀攻》勝利
⑧火器利襲遠,技擊利巷戰《馮婉貞》有利于
5.遺
①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候已困矣《過秦論》丟失
②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封神演義》丟失的東西
③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遺漏、忽略
④此三者,吾遺恨也《伶官傳序》死去的人遺留下來的
⑤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給予,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