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900字
讀后感的內(nèi)容可以包括對作者的評價、對主題的理解以及閱讀過程中的收獲等。什么樣的《論語》讀后感900字才算是優(yōu)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論語》讀后感900字,方便大家學習。
《論語》讀后感900字篇1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nèi)容豐富.《論語》中的一些經(jīng)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quot;……我比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煉的語言中卻已經(jīng)蘊藏著很多的道理在里面,這本書中每句話后面都配上了譯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評點,讓讀者更容易接近孔子從中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為人處世.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guī)范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君將不君;國將不國……孝,悌,忠,信,是孔子經(jīng)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并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xiàn)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guī)范,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guān)系問題上,所強調(diào)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xiàn)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yǎng).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jié)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于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為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們強調(diào)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先引其炎而后從之."則交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于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所帶給我們后人的啟迪和價值時說不盡的,有空休閑時真該拿出來讀一讀.
《論語》讀后感900字篇2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訴我一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因為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經(jīng)與財務(wù)經(jīng)理說過,不能因為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合同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chǎn)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yīng)商也采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為本,這樣企業(yè)才能做得長久啊!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yīng)盡量寬容。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盡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曾經(jīng)我在內(nèi)心暗暗發(fā)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fù),但隨著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diào)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nèi)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xiàn)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zhí)著一份情節(jié),,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fā)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現(xiàn)在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基礎(chǔ)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于總結(jié)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曾經(jīng)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nèi)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xiàn)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fā)展著自己的事業(yè),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快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
《論語》讀后感900字篇3
現(xiàn)代的社會里,處處都應(yīng)存在著誠信。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對于一個企業(yè)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yè)之本。對于每個公民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論語》這本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在這本經(jīng)典著作里,蘊含著古代燦爛的文化歷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華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處在21世紀的新社會,《論語》仍在文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lǐng)著人民朝著未來、文明,跨步前進。
《論語》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最讓我刻苦銘心。從中,可見孔子對誠信的重視。在孔子看來,誠信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疇,取得人們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個月包退,兩個月包換,終身維修。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訂購吧!”在許多電視頻道中,經(jīng)常看到這排山倒海的場面,聽到這聲嘶力竭的呼喊的電視購物廣告。多功能手機,褪黑儀,增高鞋,這一個個廣告里的產(chǎn)品難道真的擁有那神奇的魔力嗎?其實不然。在前幾個星期,新聞里就揭開了電視廣告背后的神秘面紗。主持人帶著大家,一齊總結(jié)了電視廣告的種種特點,拍攝電視廣告的招招秘訣。其中主持人舉出了一個典型事例。廣告里介紹的一個號稱“排毒基”的洗腳盆,聲稱只要你把腳放進去,并撒上一點鹽,就可以把你體內(nèi)各個部位的毒素統(tǒng)統(tǒng)地排出來。從電視屏幕上,觀眾分明親眼目睹了那黑黃相間的毒素排出來。然而,買回洗腳盆的消費者發(fā)現(xiàn),不只是放腳,即使放其他的物品,這水還是會變得渾濁不堪。看來,這毒素根本不是人體里排放出來的。記者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原來,洗腳水變色是由于洗腳盆里能量泵中的電極和溶于水后的精鹽發(fā)生電解反應(yīng)所產(chǎn)生的。
無論是在生活、社會的哪一個角落,都應(yīng)保留著最為珍貴的誠信,才能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失去誠信,就相當于一個健全的人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對翅膀。沒有了誠信,宏偉的企業(yè)項目將面臨失敗!沒有了誠信,人與人之間將不再存在著由信任搭建起的橋梁!沒有了誠信,世界將充滿著灰暗與欺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這《論語》中的名言,教給我們:誠信,是我們的為人之本!是世間最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
《論語》讀后感900字篇4
《論語》一書,如一盞指路明燈,能讓我們在黑暗中找回正確方向;如一杯香濃的咖啡,讓我們理解細細品味人生百態(tài),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鋒利的箭,讓我們懂得“良藥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張啟迪著我們,熏陶著我們……
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xiàn)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lián)系心靈的橋梁。大家都希望人與人的相處應(yīng)該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復(fù)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為,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里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于是我們之間有了“墻”,于是你苦惱,我也苦惱。可是,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尸”的結(jié)局;達爾文在說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峰經(jīng)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捍衛(wèi)真理?他們最初不被接受,是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xiàn)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可以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yīng)來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yōu)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知道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并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
《論語》讀后感900字篇5
暑假伊始,我偶然看到一個由美國留學生拍攝發(fā)布的視頻,了解了美國文學課(相當于中國的語文課),得知了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閱讀世界名著。所以,一向疲于閱讀書籍的我,萌生了前所未有的,伴著隱隱期待的閱讀的念頭。
恰巧,語文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三本書,就這樣,我讀了第一本書——《論語譯注》。
相比于另外的兩本書,《論語譯注》更像是一本工具書,但又不同于新華字典之類的專業(yè)性較強的工具書。《論語譯注》的譯文與注釋有些古文言文的影子,讓人不禁有種閱覽古書的滋味。《論語譯注》能讓我們對《論語》中相對晦澀難懂的語句了解得更準確。
《論語》,千百年來一直被廣為流傳,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為國人知曉。大到中國與別國的外交,小到街頭巷尾的世俗小事無不體現(xiàn)著《論語》中的儒家思想和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道理。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此話揭露了社會上一部分人花言巧語,表里不一的面貌,也提出了自身(也代表著大多數(shù)人)對此類人的看法。偽善的容貌,十足的恭順,內(nèi)心藏著怨恨,表面上卻同他要好,以如此的態(tài)度存活于世,不僅自己在寂寥無人時會覺得身心疲累,難以偽裝下去,而且他人也認為其虛偽可恥,不屑與此人有所往來。人生在世,莫不如活得真實自在,活得坦率自然。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此所謂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也曾聽說過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智者,每天都有人排著隊向智者請求指點。某日,一位母親千里迢迢來請求智者勸導兒子不要吃糖,智者令母子倆一月后再前來,一月后,母子倆如期而至,智者只簡單說:以后莫要再吃糖。母親疑惑問道:為何一月前不直接勸導兒子?智者神秘一笑:一月前,我未曾戒掉食糖。這個故事亦是同樣的道理,在端正了自身的行為之前,你又如何有資格去使別人端正自己呢?而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么困難呢?因此,正人先正己,自古以來都是為官、為長者應(yīng)有的品德。
《論語》的思想內(nèi)涵豐富,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此不過列舉一二,論語值得學生乃至成年人去深究,而《論語譯注》是你閱讀論語時極佳的伴侶。
《論語》讀后感900字篇6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實現(xiàn)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jīng)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fā),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人們的收獲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才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么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里,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可以干很多你沒時間干的事情。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禰彌補,但這是無濟于事的。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現(xiàn)在你就要珍惜時間。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時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與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頭一邊等一邊在紙上寫著,雨淋濕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來了滿懷歉意的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卻興奮地說:“我非常有意義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為在這些時候我又想起了一個出色的想法。”時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歷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個生銹的日歷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論語》讀后感900字篇7
《論語》是一部舉世聞名的國學經(jīng)典,許多人崇尚它“和為貴”的處世哲學,而我,則更迷戀它對理想的追隨。
確實,整部《論語》都隱約的從禮儀、為政、學習等方面體現(xiàn)著對理想的追求。在《論語》里,有一大段還特別描述了它。子路、曾皙、冉求、公西華和老師——孔子在談理想。子路搶先一步,急忙道出了自己的理想:給我一個很大的國家,但兵荒馬亂、禮樂崩壞,我用三五年的時間,就能把敵人趕走,而且人人都舉止高尚,成為一個禮儀之邦。冉求在老師叫他之后慢慢地說道:給我三五十里地,那里也有戰(zhàn)爭,給我三年時間,我就能把國家重歸和平,但我可不敢把它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變成禮儀之邦。他們的態(tài)度可謂一個比一個謙遜,到了公西華,他說他只想做一個幫助實行禮儀的道士。最后,孔子叫到了一直在專心彈琴的曾皙,只聽琴聲漸輕,“當”一聲,樂曲結(jié)束,曾皙坐了起來,說道:在萬物復(fù)蘇的春季,我?guī)吓笥选⑵拮舆€有一群孩子,到剛開凍的河里去洗澡,然后去唱歌跳舞,之后,就唱著歌回家。這時,一直不發(fā)話的老師說:“我同意曾皙的觀點。”老師私下里又對曾皙說:“他們?nèi)齻€人的理想太不切實際:子路如此性急,肯定治理不好一個禮儀之邦;冉求雖說是三五十里地,但也是一個國家,有人民群眾,有政府;公西華只是想做一個道士,但禮儀的事太大太重要了,非君子不能做呀。而曾皙的理想,不宏大但最接近人生的起點,最重要的是,他傾聽了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是啊,我記得蘋果之父——喬布斯說過: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追隨人的內(nèi)心心靈和直覺的勇氣,因為心靈會告訴你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現(xiàn)在,許多人很忙碌,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們都在為別人而活。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有多少人感受著四季的更替?有多少人會去傾聽花開的聲音?所以,我們不應(yīng)該只活在鋼筋水泥的森林里,不應(yīng)該只有一顆冰冷的心。那么,就多去看看大自然吧,這時,你會全身上下都充滿了能量。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你會很快樂。所以,就請你停下疾行的腳步,等一等落在后面的那份純真、那份快樂,去尋找真正的理想吧!
《論語》讀后感900字篇8
聰明的,你曾告訴我,看看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智慧的結(jié)晶《論語》吧!說實話,我還沒有能力把《論語》都看下來,可是以下兩句就讓我受益匪淺。
子路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為人光明磊落,勇敢正直。他很尊敬老師,但是孔子的課,他聽不明白的'就會向孔子提出,有疑問的甚至敢當著同學們向孔子質(zhì)疑。所以《論語》中這樣說:“子曰:‘由。誨女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認為子路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實際上是一種智慧啊!孔子的這句話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可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是這樣做呢?
在班里老師說完一旦數(shù)學題總會問:“懂了嗎?”大多數(shù)時間,只要大多數(shù)人說懂,小部分不懂的也跟著叫“懂了”。這常常讓我內(nèi)疚。我有時是那個大多數(shù),有時是那個小部分,但是每當我不懂時,我總會猶豫片刻,開始“天使”和“魔鬼”的斗爭。“天使”總讓我,說實際情況,而“魔鬼”總是不顧一切讓我喊“懂”或沉默不語。有時“天使”似乎勝利,可當我連“不”的口型都做好時,只要同座輕松地說:“太簡單了,早就懂了!”我就乖乖地閉上了嘴。我就沒有子路這樣的智慧,因此我的學習總是讓人不安一。
學習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學習上的誠信。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誠信。有人為了交朋友,明明喜歡深藍色,見朋友喜歡暖色,就也說自己也喜歡暖色。我有一個朋友胖胖的,很可愛,我很佩服她的誠實。一次老師在垃圾桶邊發(fā)現(xiàn)7個吃過的口香糖,“誰吐的?”沒人回答,只見她站起來說:“我吃了2個,一個紅的,一個黃的是我吐的。”她的臉因羞澀變得很紅,可是她是唯一誠實回答的人。子曰:“人而無信,不其可也。打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得真對。一個人如果連說話都沒有誠信,我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是可以的。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們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兩小兒辯日》中的孔子面對兩個小孩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絕不不懂裝懂,絕不糊弄孩子。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讀書能夠懂道理,更為了好好做事情。最后一個學期看我的吧!
《論語》讀后感900字篇9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實現(xiàn)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jīng)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fā),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人們的收獲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才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么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里,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可以干很多你沒時間干的事情。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禰彌補,但這是無濟于事的。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現(xiàn)在你就要珍惜時間。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時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與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頭一邊等一邊在紙上寫著,雨淋濕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來了滿懷歉意的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卻興奮地說:“我非常有意義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為在這些時候我又想起了一個出色的想法。”時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歷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個生銹的日歷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論語》讀后感900字篇10
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典籍不計其數(shù),他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論語》就是對人們影響最深的書籍之一。
學習《論語》內(nèi)容,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是每一位華夏子孫的本分。本學期我們的教材中就列出了《論語》十句經(jīng)典,讓我感慨最深的就是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這一句是孔圣人在河流邊感嘆的,他告誡我們:時間就像河水一樣不停的流逝,要珍惜寶貴的時間。是啊!時間飛速流逝,一去不復(fù)返。有一句名言:請珍惜時間吧!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只有抓住了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我們才會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讓生命在有限的時間里延長,出彩。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許多青少年沉迷于網(wǎng)絡(luò)游戲,崇拜“游戲英雄”,整天抑郁不振,導致學業(yè)荒廢,這是非常可惜的。如此美妙的花樣年華,卻被白白浪費在虛擬的游戲中,被白白浪費在渾渾噩噩中。年輕時代,時間不能太隨性去支配,要讓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過得踏踏實實。
我國現(xiàn)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時間就像是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魯迅的成功,有一個重要的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確實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魯迅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魯迅在他56歲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自然、社會科學的許多領(lǐng)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后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縱觀古今,沒有哪一位對國家,對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偉人不是珍惜時間,忘我勤奮的楷模。時下,不少中學生缺乏的就是時間觀念,他們沒有人生理想,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一上課就萎靡不振,無心聽講。基本的學習時間都不能保證,更談不上用業(yè)余時間讓自己有所作為。長此以往,豈不是毀了自己的一生。
年輕的朋友們,為了自己光明的未來,為了自己充實的人生,讓我們攜手,一起珍惜時間,一道務(wù)實奮進。來展現(xiàn)自己靚麗的青春,實現(xiàn)自己成功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