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感悟200字
通過寫讀后感,你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和感受表達出來,這樣可以幫助別人更好地了解原文的內容和思想。好的讀論語感悟200字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讀論語感悟200字,供大家參考。
讀論語感悟200字篇1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一本書,共二十篇。
它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記錄了一條條充滿智慧、發人深省的語錄。《論語》集中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內涵:首先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其次是人格的塑造即自我修養;再次是學習;最后是先進的教育理念。《論語》中的思想博大精深,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它用簡潔的語言將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些朗朗上口的至理名言吧!
讀論語感悟200字篇2
讀了這本書之后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增加了不少見識。
子日:“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句話告訴我們:“李密自幼好學,勤奮,在地方負有名望,多次下詔要他現任要職。這時他的祖母已96歲了,李密珍惜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美好日子,不忍心遠離祖母。文章讀來催人淚下,感動了皇上,同意他暫緩征詔,還讓當地官員提供贍養他祖母的生活費用,待他祖母去世,又特準他在家服喪后,再出來做官。”
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孝敬老人。
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是讀書,卻從不認真讀書,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孔子真是一個大學問家,我們應該向他學習,記住他的教悔。
讀論語感悟200字篇3
孔子主張勤儉而愛人。勤儉愛人體現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張輕徭薄稅,弟子冉求幫助季氏聚斂財富,他憤然宣稱:“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節儉,即使“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在其中矣”(《論語·述而》)。
他主張治理國家“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的這些思想,為后世所繼承,在中國封建社會為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讀論語感悟200字篇4
昨日,我讀了《論語》。
我讀的是論語里面的《里仁第四》:子曰:參乎,無道一以貫知。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曽子曰:父子之道,中束,而一已。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那里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這一段。他們的意思我說一下:父母不在身邊,就不能到很遠的地方,想到一個地方必須有一個固定的地點,以便父母能找到你。
讀論語感悟200字篇5
孔子的學習觀,我十分欣賞。他提倡學習不僅限于書本,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和做事,強調在實踐中學習。
這與當今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是很一致的。
如今的孩子,不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注重能力和人際交往的培養。
而這些,孔子在許多許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經典格言告訴了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讀論語感悟200字篇6
論語這本書,是由孔子的弟子所寫,里面寫的是孔子的話。
孔子有非常多弟子,七十二位弟子精通六藝,他們被稱為七十二賢。在古代,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才施教”,以及“仁”。能夠實現恭敬、寬容、信用、勤敏、慈惠,加上克服自己、合乎禮節,這時,恭喜你,你已經成為“仁”了。
我認為孔子對國家有巨大的貢獻,是一位偉大的人。
讀論語感悟200字篇7
讀完這個故事,使我深受啟發,使我想起了我親身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我寫完作業,去玩,不料剛出家門,就聽到媽媽喊我:“柯潤,再去看看乘法口訣吧,熟悉熟悉可能有新的認識。”
我極不情愿的去背了。沒想到,第二天老師教乘法加或減,我一看到這個,不由自主想起了乘法口訣,立馬解決了。
讀論語感悟200字篇8
五年級這一年,白老師讓我們背誦了《論語》這本世界的瑰寶,里面有許多條,值得我們小學生學的。
在這里我懂得了要尊敬長輩,愛護同學,還有老師,因為這里面孔子寫的特別好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還有,“巧言令色,鮮亦仁。”等。
總之這本論語我一定要堅持背下來,那樣做什么事就不會小雞肚腸、埋怨別人了。
讀論語感悟200字篇9
再看一看曾經作為批判孔子的理由的一段話: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耶?”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如果不看前后文,孤立地看“無違”二字,很容易將孔子對孝的解釋誤解為盲從。其實,略微注意一下后文很容易發現,這里的“無違”講的是“無違禮”。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說到這里,應該把“聯系整體,聯系生活地把握”這個原則說得比較清楚了。下面該回到前面沒說完的話題上去。前面講到《論語》有注意把握矛盾平衡點的特點。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應該再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讀論語感悟200字篇10
這天老師教我們論語十則,我沒一邊讀老師又讓有的同學說意思,尤其是讀到這一句讓我深受感悟。
讀到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意思:溫習學過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憑借這一點就能夠當別人的老師了。我感受到:只要學習學過的知識你就比別人學的多了,做別的事也要這樣做,你就懂這方面的知識了,就比別人學的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