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者在接觸某篇文章或書籍后,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下對文章或書籍的總結和評價。寫好人生的讀后感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人生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人生的讀后感篇1
偶然間,翻開路遙的《人生》,被一行行淳樸的文字所吸引。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從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生經歷,我看到了他的跌宕起伏與無奈。從教師到農民角色的轉換,使他難以面對現實,痛不欲生,而在這期間,她卻收獲了一份最純真而美好的愛情,陪伴他度過最低谷的時期。而沒過多久,這個農民走進了城市,由于信念的不堅定,使他放棄了單純善良的農村姑娘,選擇了高中同學黃亞平。誰又能想到,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使他重返農村。他的一生,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后得到而又失去,正如小說中路遙所說:“生活啊,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成夢想。”
什么是人生呢?我認為人生就是在你這一生中面對的種種選擇,以及作出選擇之后,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所承擔的后果,選擇或對或錯,后果或成功或失敗,但這都無可厚非,因為都是自己的選擇,也正是在種種選擇中,才有了感悟人生,收獲經驗的機會。
誰也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眼前,活在當下,知足,方能長樂。愿我們在作出選擇時能不忘初心、滿懷理性與道德。也希望在多年之后回望自己的人生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愿老去之后,有一個嘴角上揚的青春。
人生的讀后感篇2
失眠
這天夜里十四歲的我第一次嘗到了失眠的滋味,是一種夜色,也有重量、形狀和氣味的滋味,像沒睡在床鋪上,是睡在黑色空氣上,睡在目不暇接紛亂和狂熱的思緒里。這些思緒互相仇恨,穿著黑衣圍攻我,讓我雖然一動不動卻累得不行,好像血液的流動需要齒輪轉動才能帶動。每一次,我徒勞又努力地緊閉雙眼,卻總能清晰地看見黑夜像一面無處不在的鏡子在窺視我,在討厭地看守我,不準我逃離。
羞愧
鏡子里經常出現一個神秘的身影,這哪是解圍?這是雪上加霜,痛打落水狗。我更加羞愧,雖有一百個念頭,有千言萬語想講,想打人······卻沒有選擇,只是一聲不吭,縮著身子、垂落著頭,灰溜溜地走了。我感到,背上背負千條目光,兩條細腿撐不住、在打戰。我第一次認識到羞愧是有重量的。
哭
四處沒有開燈,我從月光里走過去,什么也看不到,一片烏黑,那嗚咽聲仿佛也變得烏黑,像在哭。他的聲音我似曾相識,又像被黑夜包裹著,使我無法辨識。只有一點很清晰,很奇怪,就是:他好似不會哭好似不敢哭,不肯哭,哭得亂七八糟的,時而嗚嗚咽咽,泣不成聲,時而哼哼哧哧,怒氣沖沖。
廢
就這樣,上校亦步亦趨跟著父親,拉著腦袋,佝著腰,僵手僵腳的,深一腳淺一腳的,停停走走,向大門移去,挪去。出門時他雙腳連門檻都邁不過,差點被門檻絆倒。他像一下子變成比爺爺還要老邁的老頭子,像發生的事情把他迅速報廢了。
描寫對爺爺的感情
風從門縫里一縷縷切進來,身上已經有些涼意。椅子上搭著一條棉毛薄毯,爺爺有老寒服,空常拿它捂膝蓋和小腿,毯子上附著爺爺的體味和腳氣。我是在爺的腳氣中長大的,小時候我總要抱著爺爺的腳才睡得著,現抱著毯子,感覺又抱著爺爺的腳,昏昏欲睡,又不忍睡去,
告別
一切都是命,這話爺爺以往多回講過。那天,我十分后悔回家沒有和爺爺告個別,我猜他一定為我的無情無義傷心死了。這大概是他的命,對我好言好待十六年,卻沒有得到我分鐘的話別,爺爺講過,一分鐘的和好扺得過一輩子的仇恨,我和他正好反過來。想到這點我忍不住大聲哭起來。那時船正好起航,陣陣輪機聲把我的哭聲吞沒得連我自己都聽不見一絲毫。
放不下仇恨
報紙紙上說,人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饒人的善良,也是饒自己的智慧。我這一生許多事都放下了,但有些事又怎么放得下。在鞋廠給皮鞋釘了六年扣子、深知個道理,扣子不是鞋可以脫下,扣子釘上去后就跟鞋子長在一起,脫不下的;有些事長進血肉里。只有死才能放下。我已經等了二十二年。一切都是為了回來。象一個人不能把自己拎起來一樣,我放不下回來的念想。我活著就是為了回來。
內心的痛
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我覺得自己經歷的一些事,像烙鐵烙穿肉、傷到筋的疤,不但消不失,還會在陰雨天隱隱疼。
哪里埋著你親人的尸骨,哪里就是你的故鄉。
多年以后,年齡和成功贈予我豁達和寬容之心,讓我和命運達成諒解協議,對小瞎子生出同情心,一年又一年,同情心像樹的年輪最后長成善心義舉,真心幫助過他。但在一九九一年對他只有恨,恨之入骨!
愛
你太可愛了,就是這樣對他猛沖猛打,什么都不顧忌,狂熱,什么姑娘的面子、尊嚴,都放下,只要他一個字:愛!我親人都死光了,孤獨了,太需要個人來愛我,而天下哪里去找他這樣的好人?:英俊、能干、英勇、幽默,只要他答應愛我,我為他死的心都有,這種心情你可能很難理解的。
人生海海總知道吧,就這意思。”十七歲的鄉下傻小子,付得出死的勇氣,卻拿不出活的底。當時我連“人生海海”也不知什么意思。她撲哧一下笑了,我這是一句閩南話,是形容人生復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說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記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難怪你能活著回來,是她替你死了。”是我替她在活,但話到嘴邊被我咬住,不想說。父親的冷漠和自私讓我覺得對不起前妻,而我寧可對不起自己也不能對不起她,她是藏在我心中最深的痛。
愛是人是一種像體力一樣的能力,有些人天生在這方面肌肉萎縮。看到這句話時我腦海里首先跳出的形象是父親,然后是上校:上校是父親的反面,天生在愛人這方面肌肉發達。兩人是相反類型的人,也許正因此才互相吸引,能做好兄弟。我這輩子沒交到上校這樣的好兄弟,但兩任妻子都屬于上校型的了。報紙上說,這世上最好的朋友是錢、我一人賺兩頭,更夠了。
人生的讀后感篇3
文章主要寫主人公高加林命運的曲折,也形象的反映了當今社會走后門,靠關系的腐敗,以至于才華橫溢,胸懷大志的高加林幾經波折,卻也因此遇見了心地善良,美麗,樸實心像金子一樣的農村姑娘巧珍,并相愛,可又一次命運的轉機讓他遇見了高中時愛慕的同學黃亞萍在權衡自己的未來和愛情的時候,他放棄了后者選擇了自認為的前程拋棄了巧珍,和身世背景都好的的亞萍走到了一起,當再一次晴天霹靂的打擊落到他頭上時,仿佛做了一場夢,終究要回到現實!可回頭才發現那金子早已不在!
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總是感覺生活在給我開玩笑其實不是生活開我們的玩笑而有時恰恰是我們在開生活的玩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不管以后我們在哪什么處境什么地位都應該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不能忘本。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杯無價的咖啡并且是只能喝一次的!所以呢我們要細細品嘗。慢慢回味!
人生的讀后感篇4
人生路漫漫,我們選擇宏偉的目標,毅然奮進。在前進中我們披兩肩霜花,灑一路豪歌,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優美的樂章。選擇,我們愿選擇美麗的人生。花兒面對更替變換的四季選擇綠意盎然的春天,青松面對遼闊的大地選擇峻峭懸崖,臘梅面對大地選擇了冰天雪地的北國,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與眾不同的精靈們都有著與眾不同的選擇。
智者信仰著真理選擇桀驁不馴,勇者渴望超越選擇了奮斗不息,善者祈禱和平選擇了舍生取義。是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選擇,但無論是什么選擇,我們都要讓它成為我們的驕傲。
擇一顆熾熱的心,可廣交天下之友;擇一顆平和的心,可以享受“采菊東籬下”的悠閑;擇一顆博愛的心,可挑起萬家憂樂的重任;擇一顆不凡的心,可以作出驚世的創舉。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選擇了歸園田居,享受著“飛鳥相與還”的樂趣;孟子面對生與義,主張“舍生取義”,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正義觀。今天不少的大學畢業生,一走出校門便選擇了落后的西北地區,這是他們的有價值的選擇,是無悔的青春心!
雄鷹搏擊藍天,海燕喝退驚雷,只要放飛自己,無愧于心地選擇,我們就是雄鷹,我們就是海燕。
人生的讀后感篇5
這個假期我的枕邊多了一本書,那就是《人生哲理枕邊書》,正如書名一樣,是一本適合夜深人靜時靠著枕頭慢慢品味的書,在閱讀中沉思入睡,感覺何等美妙。《人生哲理枕邊書》通過故事形式,讓我理解最深的人生哲理。我把書放在枕邊,在閑暇無聊或苦悶彷徨的時候,打開她,使我在輕松中得到有益的啟迪,不管我是淺嘗,還是深味,她都會給我指導,給我安慰,給我鼓舞,給我力量!一個個短篇故事,一句句人生箴言,構成了書的格調。沒有絮絮叨叨的說教,沒有深奧難懂的哲理,平實恬淡如生活本身。
“成功的人不是從未被擊倒過的人,而是在被擊倒后,還能夠積極地往成功之路不斷邁進的人”、“只要你不屈服,不向命運低頭,就能夠把握命運,戰勝一切障礙”、“聰明人會從失敗中學到教訓。而失敗者卻常常是重復同樣的錯誤,卻不會從中獲得任何經驗”這一些哲理深深地打動著我。
是啊,當我們真正感到困惑、受傷、甚至痛苦時,我們會從柔弱中產生力量,喚起不可預知無比威力的憤慨之情。人立命于世,首先要自尊自重,遭到歧視,決不低頭,在強大的勢力面前不卑不亢,這樣就會贏得別人的敬重。我們應當消除自身的自卑感,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充滿信心地進行努力應對。書中麗莎陷入自卑的沼澤中,看不到自己在新環境中生存的價值等一系列的心理反差,使她自己感到不如別人,感到非常自卑,后來她聽了心理醫生的指導,調整了自己的心態,看到了自己面對的問題許多人也正面對著,看到了自己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使她漸漸地重拾了自信。
《要做自己的主人》中,通過一個小故事,我懂得了,要做自己的主人。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彷徨時,總不知道該怎么辦。于是我們停下來,猶豫再三,去請教有經驗的人,在心里權衡,甚至去拜神求仙,卻從來不問問自己,我究竟想要怎樣的生活。是呀,當我們彷徨猶豫時,可以在自己的心靈花園里靜靜地走一走,捫心自問,我在做什么,做了我不后悔嗎?然后就一如既往地去做,不管成功與否,自己盡力了就不要后悔。
《把行動和空想結合起來》中,愛默生曾經很欣賞一個青年詩人,在他給愛默生寄的信中,愛默生看到了他的才華橫溢,于是力薦他寫詩歌。但這個青年人只是有理想,或者說總在幻想中成功,但從不去努力實現,最后他銷聲匿跡了。愛默生告誡我們:“當一個人年輕時,誰沒有空想過?誰沒有幻想過?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標志。但是,朋友們,請記住,人總歸是要長大的。天地如此廣闊,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們的不僅僅是需要一對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雙踏踏實實的腳!”對呀,我也曾在午后的陽光下,瞇起眼睛,做過黃粱一夢。但真正把理想負著于現實的卻很少。看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要根據自身,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詳細的計劃,去一步步努力實現每一個小的目標,最后爭取最終的成功。
《不失希望就有作為》中,瓊斯曾經是一個身體健康、工作努力的農民,突然有一天,厄運降臨到他身上,他患上了全身麻痹癥,臥床不起,而他已是晚年,幾乎失去了生活能力。當人們幾乎對他不抱有任何希望之時,他自己卻對自己抱有希望,雖然身體上不能動,但他的大腦卻還可以思考,他不斷思考,最后發明了一種香腸,這種香腸成為了人們最喜歡的食品。人們常用“心有余而力不足”來為自己不愿努力來開脫,其實世上沒有什么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人。積極的思想幾乎能夠戰勝世間一切障礙,所以,不要對自己沒有信心,要相信自己,自己可以做好。
隨手翻開一頁,都可以成為閱讀的起點,因為每個短小的故事都是一盞啟迪人生的`明燈。書中的故事有真人真事,有傳說寓言,每個故事后面都告訴我們一句人生哲理,讓我們明白故事中所蘊藏的內涵。這是一本你可以隨手拿來看,又能隨時獲取智慧的書。
這本書里講的很多都是真實的故事,有風雨坎坷的經歷,有燦若夏花的人生,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每一次的成功必定需要許多的勇氣和時間,他們堅持了下來,并且有了很好的結果,是啊,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好的結果。世界對思考著的人來說,是一出喜劇,而對憑感覺的人看來,只是一出悲劇。
書中經常會提到遇到怎樣怎樣巨大的困難,其實,并不是它們很困難,而是你畏畏縮縮,不敢面對,所以困難變得越來越大,而如果你一開始就勇敢面對困難,那么困難則會越來越小,最后,就戰勝了它。對于一只漫無目標的穿來說,不論什么方向的風都是逆風。曾經,那些名人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也會碰壁,那是什么使他們成功了呢?毫無疑問,當然是勇氣、決心、堅持和適當的時機,所以,如果我遇到了困難也應該像他們一樣,知難而進,而不是知難而退。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會如塵土一般落到我們頭上,要想從這苦難的枯井里脫身逃出來,走向人生的成功與輝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將它們統統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腳下。因為,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困難,每一次失敗,其實都是人生歷程中的一塊墊腳石。
生活中會遇到各種煩惱,如果你擺脫不了它,那它就會如影隨形地伴隨在你左右,生活就成了一副沉重的擔子。“一覺醒來又是新的一天,太陽不是每日都照常升起嗎?”放下煩惱和憂愁,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簡單。有個年輕人在腳踏車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部有毛病的腳踏車,年輕人除了將車修好,還把車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學徒笑他多此一舉。后來車主將腳踏車領回去的第二天,年輕人被挖到那位車主的公司上班了。——原來要獲得機會很簡單,勤勞一點就可以了。有幾個小孩都很想成為一位智者的學生,智者給他們一人一個燭臺,叫他們要保持光亮,結果好多天過去了,智者都沒來,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燭臺。有一天智者突然到來,大家的燭臺都蒙上厚厚的灰塵,只有一個被大家叫做“小笨蛋”的小孩,雖然智者沒來,他也每天都擦拭,結果這個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學生。——原來想實現理想很簡單,只要實實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人生如同賽跑,你必須知道終點在哪里,還要知道如何才能一直沿著最短的跑道不斷沖刺。”這本書為我成功奔向理想、輕松瀟灑地生活指明了一條捷徑。這本書可能沒有一些名著那樣有魅力,但就是這么一個個簡短的故事,有的只是只言片語也會帶給我獨到的理解和思考,總是在不經意間,讓我心弦為之一顫,讓我在某一個瞬間打開心門,領悟生命的真諦。它所帶給我的精神和生活上的愉悅和頓悟,細細品位,總有全新的感覺。如果你想領略枕邊的人生哲理,那么,請你把這本書放在你床頭!
耳畔一席溫存話語的問候,枕邊一本哲理小書的陪伴,給我忙碌的生活帶來片刻的輕松和寧靜,一百多篇哲理故事伴我笑看朝花夕陽,平凡中的偉大,普通中的經典,《人生哲理枕邊書》陪我共走漫漫人生路。
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
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
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可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心;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
人生的讀后感篇6
打破平靜生活的事情是高加林的叔叔被調回了縣城工作,叔叔的下屬為了討好這個新上任的上司提前幫高加林安排了到縣委通訊組做通訊員。
從教師到失業做農民,再從農民突然到做通訊員的正式干部,小人物的命運被玩弄于鼓掌之中,如果沒有自己長久以來秉持的原則,那么注定了隨波逐流,而這對于高加林來說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開始。
幸運的是高加林非常勝任這個工作,他不僅文筆好而且積極向上,很快便嶄露頭角,但對于年輕的高加林來說,對于這突然而來的幸運也免不了的飄飄然。
曾經的同班同學黃亞萍在高中的時候就對高加林有好感,只是工作的原因便沒有繼續發展,而現在高加林也在縣城工作,高加林寫的很多通訊稿都是由在廣播站工作的黃亞萍來讀的。
兩人的接觸便也多了起來,黃亞萍確定了高加林對自己也有好感之后便跟相處了幾年的男朋友張克男分手了,高加林面對來看望自己的巧珍,最大的借口就是:我們沒有共同語言。
對此巧珍還能說什么呢?傷心欲絕的巧珍,知道即便是再愛高加林,可也是勉強不了的,很快便答應鄰村馬栓的求親。
高加林與黃亞萍兩個人沉浸在愛河之中,完全不顧小小的縣城有多少人的眼睛都盯著他們,他們高調示愛絲毫不在乎。
人生的讀后感篇7
拋得開的人有幸福,拋不開的人沒有。有云:放得下,就可以立地成佛。可是世上有多少人放得下的?放不下,是為了什么?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
拋開或放下,其實,全在自己。外來的壓力,在一個有決心的人來說,是不會起到什么作用的。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難道真還有什么力量可以在實際上制裁追求愛情的男女?可以說沒有了,就算有,也不過是所謂“輿論”的“道德觀”而已,但那是可以全然不加理會,也拿人無可奈何的。
然而,為什么還有放不下,拋不開的情形呢?那全然是在自己,自己不想放下,不想拋開,旁人有什么辦法?想幫忙也幫不上,就像想阻攔也阻攔不來一樣。所以,不必責怪任何人,責怪自己好了,自己想怎樣做就可以怎么做的,偏偏不去做,那怪得誰來?真正的阻礙,是在自己的心底深處!
有人說,每一人,都用自己的思想,筑成一個囚籠,把自己囚禁起來,但是卻又拚命想脫出這個囚籠,這是永遠不會有結果的事。
怎么決定?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阻你!
人生的讀后感篇8
近來閱讀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一書,頗多感觸,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華1850年寫的《附錄和補遺》中的一部分。叔本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他的作品蘊含著豐富而偉大的哲學思想,但早期的作品并不受到同行們應有的歡迎和理解,當然也不會得到世人認可和贊許。金子總是會發光,在去世的前幾年,叔本華終于獲得了他早應獲得的名聲。
書中講述了,決定人生命運的根本區別在于三項內容:人的自身,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和人向其他人所顯示的樣子。人的自身對于造成人們的幸福抑或不幸福會產生根本和徹底的影響,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氣質、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潛在發展。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財產和其他占有物,對人的幸福的影響僅次于人的自身。人向其他人所顯示的樣子,是指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現的樣子,亦即人們對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為名譽、地位和名聲。這些對人的幸福所發揮的作用是最微弱的。
我們應該愛護,培養和發展我們的自身,因為它是我們得到幸福的關鍵,對我們的幸福起決定性的作用。最直接帶給我們幸福的莫過于輕松、愉快的感官,因為他所帶來的好處是即時呈現的。一個人如果他能時刻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那么幸福就會想他招著手走過來。所以樂天派是幸福的,他們總能找到高興的理由,擁有輕松、愉快的心情。我們的幸福取決于愉快的情緒,而愉快的情緒取決于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健康的體魄,會使我們精力充沛,干勁十足,專注于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沒有人會愿意像病人一樣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輪椅上度過他的一生,因為健康的乞丐比染病的君王幸運。叔本華認為最大的愚蠢就是為了諸如金錢、晉職、學問、名聲。
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而我們就生活在這兩者之間。當距離痛苦越遠的時候,我們離無聊就越近,反之亦然。生活的艱辛和匱乏產生痛苦,而無聊來自豐裕和安定。普通民眾為了溫飽和免于饑餓,和痛苦進行著曠日持久的戰爭。富人卻不得不面對無聊連續不斷的襲擊。
金錢之于人其實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人們總是夸大了金錢的作用,以至于為了得到更多的金錢,使用了一些卑鄙下流的伎倆。這樣做的后果是幸福離他們越來越遠,因為傷害了自身,與高貴的人格是背道而馳的,也損害了自己的名譽,盡管名譽對于我們的幸福沒有我們的自身和擁有的身外之物更有優勢。人們希望得到足夠多的錢,好讓他們的后半輩子免于因為錢而造成的不幸,然后瘋狂地追逐金錢,當賺到的錢能讓他們安享晚年的時候,他們又有了新念頭要讓下一代能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于是又開始追逐金錢的行動。財富猶如海水:一個人喝的海水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人追求財富的欲望,總是難以滿足,因為他們追求財富的欲望總是在不斷地膨脹。金錢可以為我們解決吃飯、穿衣、住房的問題,還可以為我們生病時提供醫藥費和一些意外事故的花費。這也是金錢的真正意義。至于購買華麗的服裝,閃著耀眼光芒的珠寶首飾,名貴的跑車,還有結婚祝壽宴請時鋪張排場,都是浪費金錢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對于我們的幸福并沒有多么大的好處。
地位、名譽、名聲對我們人而言都是奢侈品,我們不應該過分地追求,更不要將它們視為生命的支柱。上述三者都是別人賦予我們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而且可能隨時被別人收回去。其實得到名譽并不難,只要恪守本分,兢兢業業,它自然就會來到你的身邊,因為名譽的要求就是做好你該做的事情。一旦你沒做好一件事情,或者沒去做一件本該有你去做的事情,那么名譽就會從你身邊溜走,而且一去不復返。名聲被視為名譽的孿生兄弟,名譽會死,而名聲卻永恒的存在。正因為得到后可以永恒的存在,所以得到名聲是很艱難的,在得到它之前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貝蒂在《吟游詩人》中寫道:高傲的名聲殿堂閃耀在陡峭的山上,要爬上去是多么的艱難!顯而易見,要得到這一奢侈品并非易事。很多做出過非凡成就,寫出過卓越作品的人,在獲得了他們應有的名聲之前,就已經悄悄地離開了人世。在他們做出非凡成就和寫出卓越作品的年代,這世上并沒有比他們偉大智慧和思想稍微差一點的評論家,更沒有和一樣擁有偉大智慧和思想的頭腦。直到后世,誕生了天才,他們智慧和思想才開始被大眾所知道了解,并且名聲大噪。本書的作者還是幸運的,在他永遠地閉上眼之前,世人就將顯赫的名聲贈予了他,盡管此刻他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已經無力承受月桂花環。
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也非常樂意使用和維護這種權利。但如何才能利用好這種權利,讓我們從這權利中受益呢?這是擺在每個人面前不可逃避的問題。從我做起,從人的自身開始,培養我們良好的道德品格,發展我們豐富精神思想,鍛煉出我們健康的身體。錢不要太多,但不需能保證我們的正常生活不因錢的缺乏而受到干擾。地位、名譽、名聲,我們不必強求,做好本職工作,熱衷于自己的事業。做到了這些,你會發現,幸福的翅膀長在自己的身上。
人生的讀后感篇9
人生是什么?我應該怎樣對待人生?不同的我會告訴我不同的答案。
當我受到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我彷徨,我苦悶,我眼前的世界仿偟,我苦悶,我眼前的世界仿佛也陷入了悲哀。只有痛苦和悲傷……當我獲得成功,我興奮,我欣喜,我眼前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這時的我會告訴自己,人生充滿了樂趣,應該去拼搏,去奮斗……當自私與貪欲的魔爪抓住我的時候,我懶惰,我斤斤計較,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活得“舒坦”。這時的我會告訴自己:“人生就是享樂,就是為自己而存在……”當我在國歌聲中用目光擁抱五星紅旗的時候,崇高的理想會占據我的心靈,我心潮激蕩。這時,我會對自己大聲說:“人生就是奉獻,為了著鮮艷的紅旗,可以獻出自己的一切!”
啊,人生究竟是什么?我觀察,我思考。
我看到:100多年來,我們偉大的,不屈的民族,為了解放,百折不屈的斗爭著……
人生,絕不能被自私自利,貪欲所控制,所支配!
人生,就像那個偉人所說:“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應碌碌無為而羞愧!”
人生的讀后感篇10
時隔多年,當人生再次步入十字路口,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厚重的著作,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夢想的痕跡。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部《人生》,盡管沒有了高加林,現實生活中的90后大學生們又何嘗不是新時代的楊加林、武加林、薛加林。你以為你考上了大學,學習了經濟、檢驗、護理似乎就真的可以為祖國的衛生事業及金融行業貢獻你當初的宏偉大志,你以為這個社會就應該是尊重知識、崇尚自由、注重公平,實則既不是知識欺騙了你,也不是時代辜負了你,其實我們不得不如同高加林面對黃土地一樣,對待自己現在的生活,只有真正將自己的根在黃土地中扎穩扎牢,你才能在自己澆灌的樹頂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小說通過高加林的幾起幾落,及其與黃亞平、劉巧珍的愛情糾葛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它所反映的絕不僅僅是小說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是對當時陜北農村現狀及變化的情景再現,是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沉痛思考,是對國家未來的隱隱擔憂。
“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死狗了”(德順給高加林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小說中類似的論述不勝枚舉,無論是通過人物對話還是穿插于篇章之中的對理想、對青年、對人性的闡述無不字字珠璣,讀來如夢初醒、當頭一棒。無論你身處何地、心在何方,更無論你年長年青、事從何業,一本《人生》都能讓你不再感念生活的艱辛,不再模糊心中的理想,不再荒廢流逝的時光。
從現在起改變不容撼動的習慣,停止刷動抖音的手指,戒掉想要吃雞的沖動,不要再讓手機擠占你本不寬裕的時間。時間不等人,青春在流逝,活在當下,人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對得起曾經的十年寒窗,對得起自己曾經的初心和理想,是《人生》給了我新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