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讀后感感悟
讀后感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來說就是看完書后的感觸。我是貓讀后感感悟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我是貓讀后感感悟,方便大家學習。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1
作者長篇小說書中隱含著,夏目漱石自身的種種痛苦與積郁。作為敘述者的貓,所有的故事都要從背后結合夏目漱石的個人經歷。
以無名無姓的貓講述自己主人及周遭的朋友,較有諷刺幽默的意味,諷刺死板的教師主人迂腐頑固不化,諷刺企業家金田世故圓滑、貪得無厭,諷刺美學家迷亭滿口胡言,諷刺裝腔作勢、虛情假意、世態炎涼;每個角色都被刻畫的那么細致。
敘述的不僅僅只有諷刺,它對種種世相吐露絕妙評語,甚至對自己的主人也毫不客氣極盡調侃,又可謂是世間少見的刻薄之貓,因為被知識分子收養,它也成了貓中的知識分子,說這只貓博覽群書一點也不過分,學者貓先后引用過莎士比亞、尼采、雨果、帕拉圖、巴爾扎克等中外人士名言。
起初看并未深入感受,但看完卻有不舍、意猶未盡的感觸。
我懷疑人類是自己說的那樣深情,那樣富于同情的動物,更多還是生成了是個人,流幾滴眼淚或是裝裝同情,不過是一種義務,為了交際才不得不做做樣子罷了。
沒有人比承認自己愚蠢更高尚的了,在自知之明前,一切自命不凡的人都要低下頭。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2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笑,笑一定帶有各式各樣的感情。——題記
不同于多麗絲·萊辛所寫的《特別的貓》,這是一本完完全全以貓的視角來寫的小說。《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作也是使其贏得不朽聲名的作品之一。
初讀這本書,一時半會兒會找不到感覺,會認為這本書是索然無味的。其實不然,這里的每一篇章,都有無盡的笑意。這里的笑,并不是單純的快樂的笑,種種復雜的笑的要素都滲入其中:有對自己人的調笑和嘲謔,也有對厭惡對象發出的冷笑和譏諷。
我鐘愛這本書,是在于這部作品的藝術構想——以窮教師家里的貓為整個情節的敘述者。我喜歡這只貓,這是一只被巧妙擬人化了的"靈貓",也是一只善思索、有見識、喜議論、好調侃并且賦予正義感的貓——雖然他不能講話。
從貓的眼中看這些自命清高、憤世嫉俗的知識分子,會有不同的感覺。這些人在對待現實的態度上各有不同:苦彌殺對現實十分執著,遇到事情就打動肝火;迷亭玩世不恭;寒月講究情趣,遇到事情無所沾滯;獨仙十分消極;東風喜歡粉紅色的唯美世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讓他們走到一起,那就是重視知識,熱愛學問,厭惡榮華利祿。
對于貓的世界,說不上有多了解。但是,自從看了這本小說,我每次看到奶奶家的那只貓蹲坐在我面前,就會覺得它正在用它那雙閃亮亮的眼睛看著我。我看不懂那種那種眼神,或是鄙夷,或是嘲諷,或是不屑…驀然發現,自己的一切都早已暴露在這只貓的面前。我在猜測,眼前的這只貓會不會也有話對我講。
親身的感受,更讓我深刻體會到《我是貓》的意義所在,那種以第三者來看透人心的敘述,更加能走進人心。
最后那只聰慧的貓因為好奇而死去,但它那活靈活現的形象依舊在我心中。
讀了此文,或許收獲的并不多,但給我的感觸卻有許多許多。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3
《我是貓》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小說的主角是一只貓,故事由貓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講述,沒有完整的線索,在看似不經意的貓的所見所聞所感的表述中,嚴肅的主題卻鮮明地顯示了出來。
貓的主人叫苦沙彌,是一個中學教員,喜歡清靜,常常在家用功。他興趣廣泛,但卻一事無成。主人常和自我的朋友們——“美學家”迷亭、“理學士”寒月、“藝術家”東風、“哲學家”獨仙在一起談古論今、吟詩弄文,打發時日。一天,資本家金田的老婆為女兒的婚事上門請苦沙彌幫忙。苦沙彌認為寒月會愛上金田家的小姐簡直是笑話,又和迷亭一起把她嘲弄一番。從此,主人家招來了不少的麻煩。先是車夫老婆傳播流言蜚語又哄鬧辱罵主人;后是主人的老同學鈴木上門規勸要主人少惹事;再是中學生們被唆使在主人家門喧嘩吵鬧,使主人肝火大旺。貓來到金田家,聽到了金田夫婦的商量,明白這一切都是他們在整主人。
主人仍與迷亭、寒月等一班朋友聚會,在高談闊論嬉笑怒罵中攻擊世道、痛斥資本家的可惡和偵探走狗們的可鄙。主人有個學生三平,要和金田小姐結婚了。他來邀請主人參加婚禮,主人斷然拒絕。貓在主人家也覺得沉悶。“人類最后的命運不外乎自殺”,主人的說法大概不錯。醉酒的貓想著,不慎掉進水缸,在掙扎中死去。
這篇小說的獨特之處就在于,作者從貓的角度來觀察著這個世界,描述這個世界。貓的議論看似東拉西扯,實則形散神不散。貓既起敘述的作用,又起評論的作用,還起串連故事的作用,獨特的構思構成奇特的魅力。透過貓的視角,敘述了發生在它身邊的一些事,生活在它身邊的一些人,以及這些人的悲喜,離合,或許這些人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他們確確實實存在過,不管這些人最終是歸于沉寂,還是化為塵泥。
死是為了永生,這是我們每個人最終的歸宿。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4
《我是貓》中并沒有氣勢恢宏的重大場面,也沒有覆雨翻云的歷史人物,有的只是一只貪吃花貓,在街頭巷尾的垃圾桶邊,破落殘缺的屋瓦墻頭,廚房案頭的碗碟旁,觀望世間百態的瑣碎路徑。
書中可以看出,夏目漱石飽讀詩書,卻沒有站在哲學價值或歷史政治的高度,表達自己對人性、對社會的深刻思考,而是從一只貓的獨特觀察角度,零距離、接地氣的刻畫出人物性格,正所謂窺一管而知全豹。初讀輕松幽默,進而是撲面而來的陰暗壓抑情緒,最后引起讀者的`自省與思考,這是閱讀本書的感受,后面細說原因。
一是貓眼看盡人性卑劣弱點。
書中形形色色的眾生相,具有代表性的是不諳世事、浮躁虛榮、附庸風雅的“茅房教師”,貓在書中說到,“假如能像平常那樣讀得進去,還算令人佩服,但是過了五分鐘,他便將書使勁扔在矮桌上了”、“他不論干什么,都沒長性”,他詩詞歌畫貪多求全,只是裝模作樣為了出名;嘩眾取寵、信口開河、形骸放浪的“美學家”迷亭,他對教師說“因為我有時候開個玩笑,人們就把它當真,引發極大的滑稽美感”;沽名釣譽、表里不一的“博士”寒月,來教師家做客幾次,頭頭是道講解著“自縊力學”和“磨玻璃球”,讓人啞然失笑;裝腔作勢的“獨仙”八木,自詡消極淡泊,勘破生死,卻在遭受威脅時嚇得屁滾尿流;還有趨炎附勢的鈴木藤、頤指氣使的“鼻子夫人”等等。尼采說過,你若凝視深淵,深淵也向你回望。
書中通篇一以貫之,血淋淋的展現著人性的丑惡嘴臉,眾多人物漏洞百出的說辭讓人揭穿還要強顏鎮定,相互之間比較踐踏來獲得安全感、存在感和成就感,心為物役的“三無戰術”等負能量比比皆是,充斥全書讓讀者呼吸困難,同時,作者用生活瑣事來揭示人性,真實貼近又讓讀者像照鏡子一般,忍不住對號入座暗自羞赧。能體會到這種感覺,正是夏目漱石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自身要深刻對照反思的。
二是作者對社會的悲觀絕望。
夏目漱石以花貓醉酒掉入水缸淹亡作為結尾,表達出他對人性,對當時社會現狀是持悲觀絕望態度的,花貓代表的是他從自我主體中抽離出來的客觀思考者,卻以一個貪戀欲望的主體方式死亡,頗具諷刺意味,是對自我的否定,也是對社會的否定,與同時代的太宰治,芥川龍之介等日本作家有著一脈相承的獨特氣質,書中寫到,“一言以蔽之,不論是主人,寒月還是迷亭,都是些太平盛世的逸民,盡管他們像絲瓜一樣隨風搖弋,卻又裝得超然外物,其實,他們既有凡心,又有貪欲,競爭之心,好強之心,即使在他們的日常談笑中,也隱約可見其端倪,在我們貓眼里,他們與那些被他們平時痛罵的俗骨凡胎本屬一丘之貉,真是可悲極了。”
在貓的眼中,我看到了丑陋的自己。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5
《我是貓》是一部諷刺小說,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作品。
我是貓》,不知可否說是大和民族在明治時期精神反饋的“冥思錄”之一。《貓》所處的時代恰是明治維新以后。一方面,資本主義思潮興起,人們學習西方,尋找個性,呼喚自由,自我意識和市場觀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東方固有的價值觀、文化觀與風尚習俗,包容著陳腐與優異,在抗議中沉沒,在沉沒中掙扎。一群窮酸潦倒的知識分子面臨新思潮,既順應,又嘲笑;既貶斥,又無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插科打諢、玩世不恭來消磨難捱的時光。他們時刻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卻又時刻遭受命運與時代的捉弄與嘲笑。主人公是貓。以貓的眼睛看世界,這在當時,在創作手法上有一定的突破。今天常有作品以外星人的視覺看地球人,同樣反映了人間積習,沒一副超越現實的視角就看不透徹。他也說過哲學,例如:“世人褒貶,因時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樣變化多端。我的眼珠不過忽大忽小,而人間的評說卻在顛倒黑白,顛倒黑白也無妨,因為事物本來就有兩面和兩頭。只要抓住兩頭,對同一事物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這是人類通權達變的拿手好戲。”
我國目前也正處觀念轉換時期,說不定貓公的觀察,對我們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得任人評說了。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6
《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目簌石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獨特形式的批判現實主義的小說。全文以一只貓的視角觀察明治維新后的日本社會,并對陰暗腐朽的社會和庸俗無聊的小說人物進行戲虐和批判,透過一系列冷嘲熱諷否定了封建落后的舊事物,對日本資本主義現代化所帶來的諸如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弊端深表不滿。
貓公剛出生時,因為太丑被人唾棄,撿得一命,最終找到了安身立命之處——一位窮教師家。它很善于詞辯,如“世人褒貶,因時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樣變化多端,我的眼珠不過忽大忽小,而人間的評說卻在顛倒黑白,顛倒黑白也無妨,因為事物本身就有兩面和兩頭,只要抓住兩頭,對同一事物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這也是人類通權達變的拿手好戲。”
它還博學多才,通曉天文古今,它還很有自由平等的觀念,敢于蔑視權貴,鼓勵創新。可是它也很俗很蠢,愛自作聰明。它不知道吃年糕會粘牙,甚至不知道酒桶能淹死貓,最終丟了性命。
我覺得貓公最后的命運也是在告誡我們:不要自作聰明!也許最后,我們會栽在自己手里。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裝著一個世界,沒有一個相同。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心情體會著他人的喜怒哀樂,不要抱怨世界如何對你,腳踏實地,總能活出精彩來。
“月兒栽西,銀光如練,但已瘦削,宛如半裁信紙”。
吾輩是貓,但還沒有名字!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7
1871年,日本開始史上最大刀闊斧的改革,明治維新,經濟大步發展的同時,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各種矛盾日益尖銳,36年后的1905年,時年38歲的夏目漱石以《我是貓》一舉成名,獲得廣厚贊譽,更是被認為豎起了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豐碑,在日本,享有“國民作家”的美譽。
在明治維新100年后,中國也進行了被譽為“世界史上最大規模減貧行動”的改革開放,從1978年開始至今,剛剛好是第三十年,正如鳳凰衛視“騰飛中國”的廣告宣傳語所說,激蕩三十年。一個事實是肯定的了,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的三十年,也同樣是社會問題此起彼伏如一只怎么斬也斬不完的九頭怪,在這時候,重讀夏目漱石先生的《我是貓》,尤其是最后一章,無異于一劑強心針。
小說的前面十章,無論結構或者所講的道理均類似于雜文,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事無巨細描摹得都異常鮮活,讀來嬉笑怒罵自成一體,文字品格妙趣橫生。唯獨最后的第十一章,老先生幾乎是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說得神乎其神,專講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且讓我們看看先生都寫了哪些玄妙之語。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8
讀完夏目漱石的《我是貓》之后,我最喜歡的是大黑。
大黑是一只寄居在車夫家卻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肥黑貓。大黑認為車夫和教師這兩種職業相比較的話,“肯定是車夫了不起”,理由是車夫比教師長的壯實。這么個理由估計全人類都要不同意了。“咱家”對它的態度是“敷衍”的“恭敬”,真是好一只世故的貓頭!但這只吹牛的黑貓也是相當可愛的。“只要在他的威風面前表示心悅誠服,喉嚨里呼嚕嚕地打響,表示洗耳恭聽,他就成了個最好擺弄的貓。”這黑貓明顯的受到車夫主人的影響。但即便是這么俗不可耐、欺軟怕硬、不學無術的貓也有著不贊同主人的說法:“再怎么賣力氣捉老鼠,能像人那樣吃得肥嘟嚕的貓,畢竟是舉世罕見喲!
人們把貓捉的老鼠都搶了去送給警察。警察哪里知道是誰抓的?不是說送一只老鼠五分錢嗎?多虧我,我家主人已經賺了差不多一元五角錢呢。可他輕易不給我改善伙食。哎呀呀,人哪,全是些體面的小偷喲!”這不正是那些忍氣吞聲被資本家剝削的還未開化的工人階級真實的心理寫照嗎?這“體面的小偷”正是那些榨取剩余價值的卻表面光鮮的資產階級的最佳稱謂。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9
六一兒童節,陪女兒去買書,淘了本《我是貓》,拜讀了夏目漱石大作。
《我是貓》是夏目漱石于大上個世紀初完成的。當時日本政府意氣風發,傲氣十足。狹隘的日本人開始以強國的上等人自居。在這時,一些冷靜的日本知識分子開始思索日本的前途和未來。一方面他們看不到出路,另一方面他們又無能為力,這些社會現狀導致他們感到無奈、無助、甚至絕望。在這種心情下,夏目漱石完成了這篇作品,也是被世人公認的一篇可以與《悲慘世界》、《呼嘯山莊》、《戰爭與和平》、《飄》等齊名的著作。
小說形式別具一格,寫的是一只貓的一生,(從“我”出生流落苦沙彌家始,到“我”誤飲啤酒掉進水缸淹死止)作者借此貓的眼睛來觀察、議論及評說當時的日本,大到社會現狀,小到人情冷暖。觀察細致入微,筆法刁鉆犀利。,作者對人的心理描寫更是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絕,也使我不得不折服于夏老的文字功夫。無論是社會名流、販夫走卒,還是市井無賴、學者大儒,總之社會上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夏老對他們的心理刻畫,簡直無法形容。
夏老還借著貓的嘴說出了不少自己的奇談怪論,乍聽荒誕有趣,可細細品味,無一不是至理真言。比方說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大致如下:“世間人就是這樣,總是做些沒有道理的事情。從前無知時與自然和諧相處……可這樣下去,土地、空氣、水、天空……都歸了人類,也就是說自然屬于了人類,更可笑的是這些甚至可以劃分到具體某個人的名下……大逆不道,荒誕不經,這就是人類!比起我們貓……”寫的不錯。雖然有點像瘋人囈語,可這句句都直指人類本性的缺陷及陰暗,針對丑陋的人性,無盡的欲望。克制住了這些,你就成了完人。可這世上沒有完人,所以你就會到處看見丑陋的人性和無盡的欲望。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10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作,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并被它的書名吸引住。
這部作品是以一位窮教師家中的貓為主人公,以這只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心理。這是一只善思索、有見識、富于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到老鼠的貓兒。
文章富有擬人化的情節和敘述性的故事很好的描寫了夏目漱石所身處的二十世紀初的“現代文明”。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道德價值的背離使得貓兒不解,在小說中調侃揶揄的背后也帶著當時日本知識分子的凄苦自嘲。
其中對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小說的開頭:“我是一只貓。名字嘛……還沒有。哪里出生?一直就搞不清楚,只恍惚記得好像是在一個陰濕的地方。”“只是被他放在掌心上,‘嗖’的一下子高高舉起,喵喵,在半空中總覺得有點六神無主”“聽說就在第三天,那家書童竟把那四只貓崽兒拎到房后的池塘,一股腦兒扔進池水之中。”這一句句都寫出了人類的殘忍,把一個個生命都當成是娛樂的對象,而從不曾想過它們的感受。《我是貓》就很好的寫出了這些被人們忽略的感受。
也許人們應該反省,好好思過對待生命的態度。是應該與生命和平共存,還是要做生命的“主宰者”;是要在大自然中有個朋友,還是要孤獨的生存下去。
貓雖然體形渺小,但是卻也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生命之間的溝通,應友好相處,而不是互相欺凌。這本書也很好的再現了二十世紀初的世界。一方面從西方文化中汲取了理性的思維方法和豐富的學識教養,另一方面又從中國文化中吸取了狷介自守、憤世嫉俗的文人氣質,經過夏目漱石的攝取與消化,它們混合在一起,成就了這部經典的傳世作品。
《我是貓》中的描寫雖然有些夸張的成分,但是確實對針砭現實生活中的市儈哲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是貓》這本書不在于描寫故事情節,它更著重于刻畫小說中心人物的特定心理。它不是一部以單一敘述情節取勝的作品,而是將無數妙趣橫生的對話連綴起來,猶如一串串珍珠。作品對于貓類習性的刻畫與人類弱點的刻畫并重,頗具漫畫色彩,其詼諧文風能讓人一氣呵成地閱完全書,書中的每一篇章都會讓你發出由衷的快樂的笑聲……
我是貓讀后感感悟篇11
我非常喜歡看小說,今天我走進書店就看到了一本書,叫做《我是貓》。
《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于1905年創作的第一本小說。說是小說,其實并沒有什么情節。這是一只窮教師家里的貓。這只貓剛出生的時候因為長得太丑,被人拋棄,后來被貧困的好心的窮教師收養。它沒有名字,在家里還經常受到主人家女仆的氣。
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有一天有一個人到那個把窮老師家里的東西偷了。事后,教師和他的老婆吵了起來。他們列出貴重物品清單,相互指責對方。而這時對于這只貓來說感覺非常不屑。小偷固然可恨,但是事后兩人卻沒有靜下心來。這種感覺和我們現實生活是多么像。
據說寫這部小說是日本的明治時期,當時,資本主義思潮興起,日本全面學習西方。但是,東方固有的價值觀、文化觀與風俗尚存。主人公是貓,以一只貓的眼光看人。當時的日本面對新的思潮,既順應,又嘲笑;既排斥,又無奈。
小貓看了那么多的人,它觀察人類,品評人類的生活。直到后來,落入酒缸中被淹死了。這只貓很富于哲理,精干辭辯,對人類的弱點諷喻得十分透骨。
《我是貓》是一本很好的書,它以犀利的筆鋒,強烈的諷刺了日本當時的腐敗社會。今天我們同樣處于變化的時代,我們應該怎么面對社會的發展呢?我覺得《我是貓》給了我們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