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后感免費
寫讀后感可以讓自己更好地理解書中的人物和情節,從而增強自己的情感體驗。如何寫出優秀的三字經讀后感免費?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三字經讀后感免費,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度纸洝芬唤泦柺?,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
三字經植根于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把《三字經》列入了《世界兒童道德叢書》,那都說明《三字經》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
《三字經》采用敘事和論理并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深動而又言簡賅。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 民”。
《三字經》中還例舉了許多意義匪淺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黃香溫席、孔融讓梨等,其中蘇洵二十七方才學習的故事讓我受到一些啟發,說的是北宋著名散文家蘇洵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
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為文見解精辟,語言鋒利,縱橫捭闔,很有戰國縱橫家的風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蘇洵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是現代的我們所缺乏的,由此我們更應向他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
再如孟母教子的一些故事,“昔孟母,擇鄰處?!敝v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孟子正是因為受到了母親的教育,從此以后,專心致志一心向學,后來成為了一代亞圣,成為中國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這是父母對我們的良苦用心,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及以后能成為有用的人,父母為我們不辭勞苦地奔波卻沒絲毫怨言,所以懂事后的我們更該為父母著想,孝敬父母,努力學習,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
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獲是提高自我的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小精悍、膾炙人口的《三字經》,可謂是家喻戶曉。這里面蘊含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這個暑假,我對它可謂是頂禮膜拜。
其中,最令我映象深刻的是“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得就是孫敬和蘇秦刻苦學習的事。孫敬年少好學,讀書時,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于是,他每次讀書時都會找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發,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會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時刻刻都牢記在心,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不該犯的錯誤,自己的學習不能放松。同樣,在做人、行事方面,《三字經》中用精簡的語言涵括的深刻道理同樣使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3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感覺十分有趣。它講了人性的趨向。人性本善,但人性受環境的影響。它還講了“五行”相生相克,以及從伏羲開始到現代的文明發展和歷史動態,還有四書五經。因此,當你具備了里面的各種要求時,你就會成為一個文質彬彬的人,受到人們的愛戴、歡迎。
開始讀《三字經》,看不懂它在講什么,猶如置身云霧之中,看不清前方??僧斘覞u漸深入《三字經》、漸漸懂得《三字經》的意思時,卻靈光一閃,一下子有了辦法,才發現《三字經》的高深精湛,才發現書不是你想的那樣只是用文字和標點符號跟空格組成的一壘厚厚的白紙那么簡單。當你真正知道它的意思時,你才看到面前的龐然大物。
讀了《三字經》,我知道了很多。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4
寒假中我讀了國學經典《三字經》這本書,感受頗多,下面和大家說說。
我覺得古人很聰明,別看那一組組句子只有三個字,可卻包含了很多做人的大道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話告訴我們要趁著年少時用功學習,不要等老了無所作為而后悔。“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樣的句子和道理還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边@句話。它講述的是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令家長們驚訝的故事,這么小的年紀就已經知道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知道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再想想自己以前都是只想著選最好的吃,感到很是慚愧,媽媽對我說:“你現在能體會這個道理也不遲,相信你也會慢慢改變進步?!蔽倚睦锵耄骸耙院笪乙蚩兹趯W習,更加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朋友;好東西要和別人分享?!?。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的收獲真不小,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我感覺自己長大了。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5
同學們,你們猜一猜:我小時候最熟悉的順口溜是什么嗎?告訴你吧:那就是《三字經》。也許你會問:《三字經》是順口溜嗎?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你:它不僅是一本賦予我豐富知識的順口溜,還是一個鞭策我學習和教育我做人的“好老師”。
《三字經》這本書充滿著童趣,就連作者的名字——宋儒王應麟也讓我覺得好奇。它是我國古代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兒童啟蒙讀物之一,流傳已達千年之久。其中有許多經典的語句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被譽為“千古一奇書”。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三字成句,和諧押韻,朗朗上口。每當我讀它的時候,不禁感嘆:應麟爺爺,你是多么聰明,多么有才華!能洞察一切事物,一定是個非常認真而細心的人。我要向你學習!
《三字經》的內容豐富,不僅使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明白了許多道理。譬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句告訴我們,年輕時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到老的時候,就什么作為也沒有?!盀槿俗樱缴贂r。親師友,習禮儀?!庇肿屛颐靼琢耍何覀冏鲎优模瑥男【蛻摱米鹁蠢蠋熀团笥眩⒕蠢先诉@些禮儀常識。
《三字經》是我生活中的一盞明燈,給我指明了方向。記得,媽媽去桃源學習了,沒人帶我回家。上課時,我的思緒早已飛到窗外,老師叫了我一聲,我才回過神來,我羞愧得無地自容。這時,我突然想起:“人不學,不知義?!蔽以僖膊桓疑险n走神了。
《三字經》是永不退色的經典,是文學的寶藏。它用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它是一片蔚藍的大海,而我是一條小魚,我自由自在的在里面遨游。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6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了《三字經》里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十分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教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教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將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必須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后回報自我的父母與教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泵献拥哪赣H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那里我們能夠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經》不可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著大家。快和我一齊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7
《三字經》里,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知識呢!我知道了五岳,有岱山,華山,嵩山,恒山,衡山。啊,我還知道我的老家湖南的衡山居然還是五岳之一呢。
我知道了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記得以前我才知道四個天干呢,現在,我哪個都知道了。
我還知道了唐代有個神童,叫劉晏。他才七歲呢,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兒童。相對起來,我比他笨多了?!度纸洝防锩媸沁@么說的:“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后幾句的意思是“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只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后世。”我一定會把這句話牢記在心。
我還知道了人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辯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咸,這五種味道。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我以前還不知道有腐朽味哩!
我還知道了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梁,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這些動物和六谷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后來被人們漸漸馴化后,才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我還知道了我國古代傳統的五種顏色。它們分別是:“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原來如此啊。
我知道了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從今天開始,我要把《三字經》看完。我喜歡《三字經》,因為它好有趣,因為它里面有太多知識了。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里面的知識應有盡有。如果你有空的話,請你也來看看吧!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8
《三字經》人人都會背,可大家背了而做到了嗎?而我就承認我只做到了一點,而另一大半都沒有做到。
就像《三字經》里寫的“惜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可同學做到了嗎?沒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講的是孟子的母親孟母第一次把家安在了墓地附近,孟子學人掘土筑墳;孟母第二次把家遷到離屠宰場不遠的地方,孟子學人殺豬宰羊;第三次把家遷到了學宮旁邊,孟子才開始好好學習。沒想到有一天孟子覺得學不進去了,就逃學回家,孟母看見孟子逃學回來,就拿把剪刀剪斷了織布機上的線,孟母告訴了孟子一些道理,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會,就發奮篤志勤奮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大人們和老師是多么不容易,我們不要在和大人們斗嘴,我們要認真聽取他們的勸告,認真學習,不讓他們生氣,認真對待你做過的每一件事,當然,我們做事之前,先考慮大人們會不會同意,這件事會不會給特人帶來損失,如果有什么對自己他人都不好就千萬不要去做,現在,我們好好學習就很開心了。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9
今天,我讀完了三字經這本書,書中有很多吸引我的故事。如:岳母刺字重報國,岳飛的母親從型在岳飛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告訴岳飛什么事都要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師文拜師,師文想拜師襄為師,可師襄待人嚴厲,從不輕易收徒弟。于是,師文就說:“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絕不半途而廢?!睅熛褰K于被他的誠意打動了,收下了這個徒弟。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愛看的就是鐵杵磨針這個故事了。書中說詩圣李白,小時候很貪玩,不怎么喜歡讀書,很愛玩。有一天,他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石頭邊磨什么東西,便走過去問:“老婆婆,您磨鐵棒干什么啊?”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崩畎渍f:“它這么粗,怎么會成為繡花針呢?”老婆婆說:“只要我下定決心,天天磨,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得到了啟示,刻苦學習,終于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0
去年,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認真地讀了起來,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它講述的是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十分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獲。
《三字經》里我最喜歡這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這兩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明白了這兩個故事后,覺得十分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僅要自我的事情自我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并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朋友們一齊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有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躺在床上睡著了,我忽然想起媽媽昨晚上夜班,天亮了才回來?!笆俏掖箫@身手的時候了!”我把書包輕輕地放下,躡手躡腳走到廚房,學著媽媽的樣貌,系上圍裙、淘米、洗菜……
當我把飯菜端到桌子上時,爸爸回來了,一臉驚訝地看著我:“我們家的小公主什么時候學會做飯了?”“我不知做得好不好吃,請你先嘗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必須是最好吃的!”媽媽不知什么時候也湊了過來,滿眼淚花地對我說。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又大聲地讀起了《三字經》?!度纸洝?,我人生的路燈,它將照亮我前進的征途。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1
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三字經》里的“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它告訴我“成事貴在堅持!”“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資料講的是:宋朝有個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一個人光有才華還不夠,還要有對自己夢想,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堅持才能取得勝利。正如梁灝一樣,多次科舉都未果。但是,他在沒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時候,并沒有從此一跌不振,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而是,重整旗鼓,再度參加科舉,直到考中狀元。正是他那份夢想的力量和那份堅定執著的精神,最終才有考中科舉,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的場面。
梁灝的對夢想執著追求的精神使我想起了愛迪生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尋找適合做燈泡的材料時,一次一次地試驗,一次一次地失敗,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沒找到適宜的材料。應對失敗、挫折、他人的冷嘲熱諷他仍不放棄,之后,找到了適宜的材料即鎢絲做燈絲,成功發明了燈泡。讓燈泡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愛迪生和梁灝一樣,對夢想總是那樣堅持追求。讓我再度相信“成事貴在堅持!”
《三字經》里的“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給了我這樣的一個啟示: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志愿,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去做,是務必會成功的。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2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國學經典,名字叫巜三字經》
這本書的作者是宋朝的王應麟等寫成的。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化,其中中國傳統國學是我國輝煌燦爛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其中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釋義是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所處的環境和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壞的差別。
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兩個兄弟,他們剛出生,一個哭了,另一個也哭了可是,他們辦滿月酒算卦的時候,一個孩子是狀元命,另一個是乞丐命。那個乞丐命的媽媽不信這命,努力教育孩子,最終變成了狀元。而另一個算卦是狀元命的孩子,媽媽忽視教育,結果則成了乞丐。他哥倆相遇的時,哥哥感到很羞愧。
我想根本沒有命中注定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不一樣,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孩子從小都是一樣的,都是善良的好孩子。只可是是在他們長大的過程中,由于受到了不一樣的教育,才使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贬屃x是戰國時期,孟子母親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斷織機的布來教子。我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孟子在治學方面有許多格言。學問之道,最貴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獲,不然就不會有所得。
這本書讓我懂了許多道理:比如一個人不能認命,要改變環境,主動找人學習,我以后學習會持之以恒,而不能一步登天。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3
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學習《三字經》。《三字經》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給我以啟迪,其中“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還幫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個滑板。我真是太高興了。寫完作業就拉著爸爸陪我去學滑滑板??墒请m然我的學習熱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聽我的話。爸爸讓我先學習滑行,可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傾翻,就是不讓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學會后踏在滑板上那種飛翔的感覺,我還是一遍一遍地嘗試,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我想:“我原以為學這個很容易,沒想到這么不容易?!本瓦@樣練習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聽我的話。爸爸看到我沮喪的樣子,鼓勵我說:“天天,你不要灰心,剛開始學,的確需要努力,但學會后你就可以自由地滑行了!再堅持,你一定可以成功!”我聽后想:“好,我再堅持,我就不相信我學不會。”
可是,在以后的幾天中,雖然我也不停地嘗試,我依然沒有感覺,仍然需要爸爸扶著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體拼命地扭動,滑板好像不認識我一樣,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這幾天的努力竟然換來這樣的結果,我對爸爸說:“我累了,不學了?!卑职终f:“天天,你不是剛剛讀過‘孟母斷織’的故事?”我氣呼呼地說:“是,可是和我有什么關系!”爸爸說:“孟子怎樣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對學習感到了厭倦,便逃學回家,他的母親為了教育他,就氣憤地把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了。是啊,如果中途放棄,半途而廢,不就像織布機上的線剪斷一樣嗎?我要是現在放棄了,還能體會飛翔的感覺嗎?,我對爸爸說:“爸,走,開始!”
堅持就是勝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動的我突然有了輕松的感覺,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好像學會了!”
《三字經》真是幫了我的大忙啊!我一定要認真地讀讀這經典!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4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后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里面講的是古圣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領導”“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于后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么累這么認真地學習,可以留著一些知識以后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著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只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并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里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后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后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嘗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5
今天,我讀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字經》,有人說我真是百看不厭,我想,大概是這樣吧。因為,這里的每一句都有著它深刻的道理。比如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杵;融四歲,能讓梨;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我很喜歡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杵。并且,我還知道關于這句話的一個故事。
孟子小時候,很是調皮,由于住的比較偏僻,有很多的人都從這條路上送去世的人,孟子和他的小伙伴,就學著這些人的樣子,堆一個小土堆,立上一塊小石頭,放一些小石子在旁邊,然后不停的哭。孟母看了,便搬了家,搬到了一個靠近菜市場的地方,可孟子很快和這里的小孩子成了好朋友,他們學著賣肉的,也吆喝起來,孟母搖了搖頭,便又搬家,這次,孟母住在了一個靠近學堂的地方,他本想這下孟子應該好好學,沒想到,孟子卻逃課,回到家中,見媽媽正在織布,孟母看到后,心很痛,拿起剪刀就把織好的布剪斷了,孟子不理解的看著媽媽,孟母對孟子說:“你就像這布,我織到一半就把它剪斷,我不就是半途而廢嗎!你也是一樣的?!泵献勇犃耍瑴I流滿面,說:“媽媽,我一定會好好學的?!北闩芑亓藢W堂。
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做什么事,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除了干一些壞事)還告訴了我們,不要學一些不適合我們的東西,一定要學一些好的東西,做一個好的自己,一定要學會約束自己。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6
我是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山娃子,從小沒有機會接觸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心中一直充滿了期待和幻想。上學后第一次聽老師讀《三字經》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告訴我許多關于歷史、天文、地理、道德方面的知識。古人常說:“熟讀三字經,便可以知天下事、通圣人禮”,對此我感觸比較深。
《三字經》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它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比如:“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從小要尊重兄長,會謙讓他人。學會謙讓說來容易,要做到卻有些困難。
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讓我對謙讓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學校是個缺水比較嚴重的地方,平時喝的水都是我們早上用瓶子從家里背來的,因此水對每個孩子來說都很珍貴。記得一次上體育課后,同學們口喝了來教室喝水,同桌小科的水被他不小心全灑到地上。他當時急得大哭起來,轉身向旁邊的同學求助,大家雖然都表示同情,卻沒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天我因為上廁所來晚了,小科看到我像見到救星一樣,用懇求的語氣問我:“能讓我喝點水解解渴嗎?我只喝一點就好!”看著瓶子里僅有的一點水,心想兩個人喝真的是太少了。我剛想拒絕,看到小科在不停地抿著干干的嘴唇,又有點不忍心。正當我猶豫不決時,腦海中聯想到三字經里孔融讓梨的故事,是?。∥覟槭裁床荒芟蚩兹谝粯影炎约盒枰臇|西謙讓給別人?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他人,還可以從中體會到分享的快樂,何樂不為呢。隨后我和小科一起喝光了瓶里的水,雖意猶未盡但心里美滋滋的。
《三字經》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博學多才的老師時刻指導著我,并將伴隨我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7
《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我五歲生日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套國學小叢書作為禮物。從那以后,只要一有時間,爸爸、媽媽就會給我講讀,教我背誦。其中的《三字經》是我最早學習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國學經典?!叭酥?,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
從《三字經》中,我知道了三才、三光和三綱,知道了四時、四書和四方,知道了五行、五常,知道了六谷、六畜,知道了七情、八音。從“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我明白了環境對人的成長固然重要,但自身的努力更重要,做什么事情都要專心致志和持之以恒;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懂得了一個人天生資質雖然是基礎,但后天學習和努力不可忽視,我們應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峰;從九歲溫席的黃香身上我學會了感恩;從四歲讓梨的孔融身上我懂得了謙讓;看到孫敬的“頭懸梁”、蘇秦的“錐刺股”,我知道學習應該自覺勤奮,努力刻苦;讀到“犬守夜,雞司晨”和“蠶吐絲,蜂釀蜜”,我明白了做人更應該通過學習,以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來實現人生價值……
通過幾年來《三字經》的學習和誦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這些知識和道理將會讓我受益匪淺,使我終身受用。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8
我剛讀一年級不久,就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陳老師說,它能將我們步入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殿堂,讀了它,能夠讓我們做博學兒童,它就是我的啟蒙經典——《三字經》。從此,我對《三字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是,《三字經》讀起來并不那么簡單,平時很長的課文我都能倒背如流,而《三字經》卻讓我焦頭爛額,雖然字數少,卻很不容易背。和藹可親的陳老師對我說:“孩子,咱們應該先弄清楚它的意思,明白古人給我們講了什么道理后才會更容易背誦,因為古語跟我們今天的語言有區別哦!”這一招果然很靈,我能背誦很多則《三字經》了。
一天,我放學回到家里,書包一放,搖控板一按,就與我親愛的喜羊羊見面了,媽媽說:“孩子,你能背一下《三字經》的第三十二則嗎?”“能!”我一聽,來了精神,流利地背著:“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它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它告訴我們要勤奮刻苦學習。”哦,我明白了,媽媽是在告訴我要先做完作業才能看電視,這就是老師說的要“學以致用”呀,看來這《三字經》做起來比讀起來更難。
所以,《三字經》不僅會讀,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行動。通過學習《三字經》,我明白了“人之初,性本善”;從“孔融讓梨”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謙讓;從“孟母教子”中我明白了學習要持之以恒。怎么樣,小朋友們,我學得還不錯吧?你想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嗎?那塊來讀《三字經》吧!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19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禮貌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經典的語句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晌矣X得他只可是是一個順應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于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么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后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后,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此刻身處這個完美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激秦始皇嗎?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禮貌中的精華,也為中國古代禮貌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日,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耙槐竞脮褪且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齊來愛書,讀書吧!
三字經讀后感免費篇20
我讀過很多書,有童話書,有漫畫書,有歷史書,有科幻書等等。這些書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視野,還使我從中懂得了許多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經》這本書。每一次讀它,都能引起我的思考,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這本書中的每一句雖然很簡短,卻蘊含著一個個深刻的道理?!叭酥酰员旧?,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這樣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不一樣,品行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坝癫蛔粒怀善鳎瞬粚W,不知義”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白硬粚W,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更是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從小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有“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薄ⅰ梆B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等許多通俗易懂的哲理。《三字經》真是中華文化知識的寶庫、思想的寶庫,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每當我讀起《三字經》時,便會陶醉在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一句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這句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孩子,九歲的時候就非常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席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時,自己先躺下,用體溫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媽媽告訴我,這個故事講的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
黃香的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對我的愛,也想到了我對父母的點點滴滴。為了我,爸爸媽媽總是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呵護我,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著吃,很少主動幫爸爸媽媽干家務活……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反思、去學習、去努力做好!
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孝順,什么是學習,什么是愛!這本書給了我智慧的結晶和學習的精神,讓我在成長的路途中不斷成長、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