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讀后感600字初中
《紅與黑》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就是書名。這里的“紅”代表了什么,“黑”又象征了哪些事物?強烈的好奇心使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看了起來。
讀完《紅與黑》以后,我終于明白了"紅“代表流血和犧牲,而“黑”則意味著黑袍和教會。小說的主人公于連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他既真誠又虛偽,既痛恨貴族,又漸漸同流合污,他喜歡坦率自然,但背地里又耍盡花招……作者不惜筆墨,通過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詳細描寫,把變化莫測的人心展現得淋漓盡致,寫出了一人千面的真實;打破了傳統小說中的人格設定: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善惡分明。相反,于連卻亦善亦惡,亦真亦假,時好時壞,而且還有一顆敏感的自尊心。這跟他的家庭背景和當時的年代有著緊密的不可分割的關系。于連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中,飽受父親的摧殘,何況他還置身于那個復辟當局統治的腐朽和黑暗之中,導致他擁有了極其敏感的自尊心,從小產生的自卑感造就了他的高傲,高傲到不愿受別人一丁點兒責備。他的高傲和不可一世使得他的野心越發不可收拾。他的野心和自尊心某種程度上也為他贏得了一定的好處,但是過于追求自尊心和面子,最后踏上了一條與反動當局同流合污的道路,與自己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直到最后被送上斷頭臺才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自己的過錯,也有機會被放出來,但他始終不肯向“黑”低頭,最終慘死在了斷頭臺下。不過我想于連應該不后悔,因為他在生命最后的時刻說出了戰斗的宣言;這一次,他站在了普通大眾這邊,控訴了階級不平等,控訴了庭上所有的貴族,更控訴了當時的統治階級;這一次,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黑”色的道路,選擇了“紅”色的道路,用自我犧牲做出了最后的反抗,吐露出了普通大眾的心聲。
《紅與黑》是一本享譽世界、傳世百年的文學名著。
紅與黑讀后感600字初中(精選篇2)
漫漫寒假到來,本是忙忙碌碌的上學時光一下子變得輕快、悠閑,時間老人睡著了嗎?可是漸漸地,無聊也開始蔓上心頭。偶爾間,翻開書頁,一下子被《紅與黑》抓住了心扉。這本書講的雖然是一個愛情故事,但卻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感觸。
它的作者是法國的司湯達。小說主人公于連雖然出身貧民,但天資聰穎。一個意外的機遇讓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因此見識到了上流社會的浮華生活。因為要面對復雜的環境,所以于連非常矛盾:一方面他通過自己堅持不謝的努力得以躋身上流社會,無疑給他帶來了非常大的成就感,也因此激起了他的野心;另一方面他又有很重的自尊心,他經常稱自己“出身低微,但并不卑賤”。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曾經遇到的那一幕:一天下午,我照常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見了一堆人圍在一起,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好奇心立刻驅使我跑了過去。一看,只見一位穿得流里流氣的中年大叔正在搶一個乞丐碗里的錢,驚奇的是,四周圍觀的人竟然沒有一個去阻攔他,只是津津有味地看著這場景或膽小地躲在人群之后。中年大叔仿佛料到沒人會出來主持正義,便更加兇狠地與乞丐爭斗起了破碗。眼見著乞丐越來越吃虧了,終于一位老奶奶站了出來:“孩子,你有手有腳的,干嘛拿人家乞丐的錢呢?這不是在丟自己的臉嗎?”可是,中年人不理睬老奶奶的話,繼續搶奪乞丐的錢。或許是老奶奶的沖鋒在前,人群開始一起指責大叔的錯誤行為。終究是理虧,大叔漸漸抵擋不住眾人的指責,灰溜溜地停止了霸道行為。沒想到這時乞丐說了一句話:“我雖然很窮,但是我并不卑賤,我也有我的尊嚴,我們都是平等的,你不能這樣欺負我。”圍觀的人聽到了他的話,瞬間響起了歡呼聲。
而這,也正是于連的“理想自我”:絕對不許一個未來英雄被輕視,所以當他自己也做錯事情,當他的內心深處意識到自己的不道德行為時,他會為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懺悔,他會大徹大悟,恢復自己善良的一面。
同樣,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在邪惡與正義的較量中,即使邪惡會暫時占上上風,但正義終究會勝利。所以我要在以后的生活里,以真心待人,不虛情假意地對身邊人偽善,因為,如果這樣做了,那么回報我們的,必定是別人的冷落。
紅與黑讀后感600字初中(精選篇3)
在我看過的所有外國名著中?!都t與黑》是我最喜歡的一部。
主人公于連是小業主的兒子,英俊且聰明好學。19歲那年,憑借聰明才智,于連到市長家做一名家庭教師,并與市長夫人有了一段溫情,事情敗露后被迫離開小城,去神學院學習。后經舉薦,來到巴黎拉莫爾侯爵家里當秘書。于連出眾的才華不僅得到了侯爵的賞識與重用,還博得了侯爵女兒瑪蒂爾德的好感。就在于連將和馬蒂爾德結婚的時候,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的揭發信使他飛黃騰達的美夢成了泡影。于連在憤怒之下,開槍擊傷了市長夫人。事后不為自己辯訴,被送上了斷頭臺。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生動的再現了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的畫卷。一個知識青年,帶著拿破侖式的夢想融入上流社會,卻不得不把夢想掩藏起來。于連拒絕了朋友富凱為他設計的一條發財的道路,他不想過平庸的生活。于連在亂石林立的上流社會尋求一條飛黃騰達的道路,結果碰的頭破血流,敗下陣來,失敗的結果就是死亡。
于連的一生就像蜉蝣一樣的短暫,又像抹過夜空的流星一樣璀璨,他人生的高潮是兩次悲劇似的愛情,結尾是一場近乎悲壯的覆滅,光榮與夢想,幻滅與死亡同樣幻化成紅與黑兩種色彩。于連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他狡猾而誠實,卑怯而勇敢。
于連是個有魅力的人。任家教時,使一向有貞潔名聲的市長夫人為他心動;在木爾侯爵家時,又贏得了冷漠的瑪蒂爾徳的心。他死后,市長夫人隨他而去,瑪蒂爾德高價買下他的頭顱,并親手埋葬。
他是個愛憎分明的人。當得知市長夫人的信是被迫寫的后,他后悔不已;當他得知市長夫人為改善他在監獄里的生活花很多錢的時候痛哭流涕。
他為自己的理想不惜獻出生命。在審判時他大可向自己所仇視的那個階級低頭以求自保,但他沒有,他寧死也沒有向自己所仇視的階級低下頭顱,因為即使他保住了生命,但他的靈魂已經死了。
相信每一位讀過《紅與黑》的人都不會忘記與連這個經典的人物形象,盡管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并不漫長,他也存在不小的缺點,但我們都不會忘記他,以及本書偉大的作者。
紅與黑讀后感600字初中(精選篇4)
《紅與黑》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自1830年問世以來,贏得了世界各國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這部小說很有影響力,它不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于連·索黑爾這個極富時代色彩,又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而且通過主人公的經歷,展示了法國復辟王朝時期廣闊的時代畫卷,觸及到當時許多尖銳的社會問題。
小說主人公名叫于連,他的經歷和遭遇使我們明白了很多事情。
于連立志要像拿破侖那樣靠個人才智建立功勛,飛黃騰達。為了博取大家用賞識,明知毫無價值,卻還把拉丁文的《新約全書》背得滾瓜爛熟。他那驚人的背誦能力讓他跨進了維立葉爾市長家,當起家庭教師來。
于連進入陰森恐怖的神學院后,親眼目睹了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丑惡內幕,于是他便耍起了兩面派手法,這種表里不一的行為居然得到院長的青睞和寵幸。
神學院的生活進一步扭曲了于連的性格,強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虛偽的作風。于連給木爾侯爵當秘書后雖然還不時流露出平民階級的思想意識,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瑪特爾小姐后,于連的“平民階級叛逆心”已消失。他成了復辟王朝的忠實走卒。正當于連一步步走向他所向往的“光明”時,因槍擊德·瑞那夫人而徹底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作為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紅與黑》并沒有從概念出發,將主人公于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功利的符號。相反,作者卻給予了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欲念的執著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
紅與黑讀后感600字初中(精選篇5)
怎樣,于連就在那里遇見了他初踏上社會以后的最初兩個女人:女仆愛麗絲和女主人德萊納夫人。這可是他的意外收獲。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除了教拉丁文,他還會有意外之喜。
這樣一副俊美面孔的年輕家庭教師,懵懂而一塵不染的樣子,在充滿風塵味的上流社會當中,當然就像是刮來一陣清新的風。這個可是市長大人的疏忽。以他的閱歷,他早該料到往自己家中雇來這樣一個美男子當家庭教師,登堂入室,接近內眷,會對家中的母雞們帶來什么樣的災難。他卻這樣做了,只能說他確實愚笨,別無他法。與此相比,《蝴蝶夢》中的女人有先見之明的多。
女仆愛麗絲盡管很可愛,很純真,但是和德萊納夫人相比自然無法相提并論了。就好像紅娘和崔鶯鶯,兩個美女,張生眼里自然只會有崔鶯鶯。
德萊納夫人真的是一個可人兒。16歲情竇未開就嫁人了,又是富家女兒,娘家的錢財、地位都在當年的市長之上,她當初也算是下嫁了。偏偏她不僅僅有良好的教育,很高的素養,天生的美貌,更兼之有溫柔善良的個性,和養在深閨未諳世事的純真。這樣的女人,實屬人間尤物。就是女人見了都要忍不住愛她,喜歡她,更何況男人呢?!我見了都會神魂顛倒,不用說于連這樣一個俊美的家伙。
和市長這樣一個半老頭子相比,于連無疑是新鮮的血液,天使一般的清新。不僅愛麗絲抗拒不了,德萊納夫人也無法抗拒。差不多第一眼就已經喜歡上了他,隨后就不由自主的愛上了他。沒辦法,誰說女人不好色呢?!
很喜歡司湯達對德萊納夫人的描寫,十足的可愛。當德萊納夫人感覺女仆愛麗絲打算和于連戀愛的時候,這個女人已經禁不住內心的煎熬,茶飯不思,患上了相思病。當病怏怏歪倒在床的德萊納夫人聽到女仆愛麗絲說于連拒絕了愛麗絲以后,這個可愛的夫人竟然不藥而愈,馬上有了胃口,想要好好的美餐一頓了!
而后,她懷著內心的那點私心被迫答應再為自己的情敵:女仆愛麗絲,去向于連游說的時候,天都知道她內心是多么不愿意。她只是應付差事,其實內心只想聽到的就是于連對愛麗絲再次拒絕這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