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讀后感600字
讀完《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第四章:先秦重要歷史紀事,不得不動容于中國古代的文明與發(fā)展,以及那時古人的高尚品德,當然,還有對于昏君的那種無奈與氣憤。
你可以想像早在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能用獸牙,魚骨,石珠……制成漂亮的裝飾品嗎?你能想像的到原始藝術其實也是豐富多彩,歌舞樂器在氏族部落簡直就是一應俱全嗎?恐怕你們連做夢都不可能知道我們的老祖先,其實也有愛美的觀念和習俗。不要把他們想成全是一幫形似猿的,還沒進化完善的“大老粗”。你瞧!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只紅底白花的彩陶盆。盆中畫著人頭像,兩旁繪有魚紋圖案。人像胖胖的圓臉,雙眼瞇成一條細縫,“瞇瞇眼”,咧著嘴巴笑瞇瞇的樣子,足以叫你愛不釋手,非常惹人喜歡。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始藝術,叫人大開眼界,叫我們對原始人群佩服得五體投地。它折射出我們祖先的無窮智慧,凝聚著中國史前社會的精神文明。
大禹治水,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對它再是熟悉不過了吧!傳說堯舜時,黃河泛濫,洪水沖毀了房屋,淹沒了稻田,拔倒了大樹,卷走了人畜。叫老百姓們苦不堪言,活不下去了。于是,在舜主持的議事會上,人們一致選舉禹領導治水。禹不敢稍有一點怠慢,努力工作,勘察山川地勢。終于,禹不負眾望,用了十三年的時間,終于把洪水馴服,治理得地平天升了。從這個說小也小,說大也不過分的故事來看,我們可以深刻的體會到禹的品德是怎樣一種的高尚,“三顧家門而不入”傳進千家萬戶的俗語。依次禹經(jīng)過家門口,妻子剛生了兒子不到十天,鄰里鄉(xiāng)親的去看看兒子,可他此時卻倔得像頭牛,說現(xiàn)在治水剛開始,沒有工夫回去看。這是怎樣的一種對自己工作負責的態(tài)度啊!我們也說,禹回去看一眼也費不了他多少時間,自個兒的親生兒子親骨肉啊!可禹為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寧愿放棄去看兒子的機會,還要惜時如金的去治水,不辜負老百姓對他的期望。
上下五千年的讀后感600字【篇2】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xiàn)在大約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通常把這段歷史叫做“上下五千年”。這期間,在華夏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xiàn)一個個叱咤風云的人物,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我最近有幸精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感慨萬千。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曲折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教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比如:《盤古開天地》、《臥薪嘗膽》、《火燒赤壁》、《鄭和下西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數(shù)《臥薪嘗膽》了。《臥薪嘗膽》講的是越王勾踐興越滅吳,報仇雪恨的故事。春秋時期,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又被抓去當人質(zhì)。于是,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zhí)禮極恭。就這樣,勾踐在吳國屈辱地度過了三年,最終博得了吳王夫差的歡心,放勾踐歸越。勾踐歸國后,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還在房間內(nèi)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嘗一嘗。后來又在范蠡和文和的輔佐下,勵精圖治、富民興國。并使用了許多辦法麻痹吳國,其中就有大家都熟悉的“美人計”。最終,勾踐滅掉了吳國。學習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失敗并不可怕,只要不屈服于命運,不斷警醒自己,不斷磨礪自己,就能獲得新生的機會。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不僅故事扣人心弦,更讓我們積累了許多歷史、文化知識。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許多“中國歷史之最”。比如: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理書——《三海經(jīng)》,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郭守敬,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像這樣有趣的文化歷史知識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我為這些“中國歷史之最”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學習了許多歷史故事,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還讓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這真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的好書啊!
上下五千年的讀后感600字【篇3】
暑假里我在家里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它是完整記載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五千年對于宇宙只僅僅是一瞬間,但對于人類來說,卻是一段悠久的歷史。遠古時期,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等許多故事深深感動著我們。古時,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行為,一直都為后人痛恨,岳飛精忠報國卻慘死奸人之手一直令人們所痛心。
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忠臣、明君。成吉思汗就是明君,他愛國愛民。他懂得生命都是寶貴的,所以不會隨意錯殺好人、平民。
看完這本書,我知道了炎帝和黃帝原來是近親,后來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常常把自己稱為炎黃子孫。我還知道原始人一開始不知道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
我還了解到為世界醫(yī)學做出貢獻的李時珍,公正的宰相狄仁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
中華上下五千年,英雄千千萬萬,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著稱于世。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代表,杰出的思想家孔子、改革家鄧小平、軍事家諸葛亮、科學家竺可楨。
我們是炎黃子孫感到自豪。今天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不懈努力。
上下五千年的讀后感600字【篇4】
這是一個周末,我泡了一杯奶茶,放置于桌上,又搬了把椅子放在陽臺。邊喝沁人馨香的奶茶,邊看一本賞心悅目的書,這豈不是一種享受,豈不是一種養(yǎng)生之道?
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的第一頁,便是此書的前言。細細瀏覽一遍,發(fā)現(xiàn)其中并沒有太多的修飾詞,也沒有什么夸張之處,但句句屬實樸素,字字鏗鏘有力,剛勁端莊。從中我也獲取了不少信息,“前言”這位老師也教予我不少知識——原來,中國是一塊約960萬平方公里的形似雄雞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有世界最高的山峰,有最深的峽谷,最長城池……更是生活著團結友愛的56個民族。這片土地位于亞洲大陸的東部,西倚帕米爾高原,東臨太平洋,這便是中國。中國已有五千年的蒼桑歷史,我們的中華母親也已有太多的經(jīng)歷,太多的故事了。
我又翻開另一頁,來到了“目錄”。粗略地看一遍,這本書目是把五千年的歷史分為了十大塊。一是“遠古傳說時代”,二是“夏商西”,三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四是“秦朝漢代”,五是“三國西東晉南北朝”,六是“隋唐五代十國”,七是“兩寧遼金”,八是“元朝”,九是“大明王朝”,十是“大清帝國”。
看完目錄,我便一面一面地看,一頁一頁地翻,在看到“三國西東晉南北朝時,我至甚喜愛。其中的原因是這版塊,讓我更深刻了解三國時期人物的不同一面,和平常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人物個性的獨特之處。
比如說“曹操”這個人物吧。以往,在我個人的印象中,他“挾天子而令諸候”這是一種多么卑鄙、骯臟的手段,也可見他是多么的狡詐,心懷不詭。但見“一代梟雄曹操”這篇文章后,我對曹操這個人物又有了新的認識。我突然才發(fā)現(xiàn)曹操這個人物撇開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說,但還是充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的。況且,他在平時也十分喜愛題詩吟曲,著名之作《觀蒼海》、《龜雖壽》等。這些詩詞被后人廣為流傳,堪稱佳作,為此,也可見他才華橫溢。再看,當曹操刺殺董卓失敗時,他便鎮(zhèn)定自若地謊稱自己是獻劍的。在此節(jié),也可看出曹操隨機應變的本領。而且,曹操對于有才之人,更是禮賢納士,珍惜良才。對于曹操這人,用“奸雄”這詞來形容,的確有偏離史實。
而蜀國之首——劉備,在我平常思維中是位仁德之君,幾乎沒有太大的缺點。我覺得他最大的優(yōu)點便是重情重義,而這優(yōu)點,到頭來卻成了他致命的弱點。關羽麥城被殺后,劉備便決心攻打東吳。而諸葛亮、趙云百般勸解之下,并告訴了他種種的害處,但他還是義氣用事,攻打東吳。結果打敗而歸,劉備這時才悔悟過來。從這件事中,也可知劉備把情意看之太重,有些不顧大局,以致他的兵力大減,得不償失。從劉備做得種種事中,我可以體會到劉備雖為一代仁德之君,但也有些不顧大局,常常義氣用事,這便是他之不足。
又是一個周末,陽光照耀在身上,是那么愜意,我看完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最后一頁,合上了整本書。那紅色的封面在陽光下格外的注目。
上下五千年的讀后感600字【篇5】
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古國,為民族的歷史畫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顧五千年的歷史,每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每一首澎湃激昂的歌曲,每一位叱詫風云的人物,都令我回味無窮,百看不厭。
翻開史冊,在歷史長河中,我從許多圣人身上看到了人類的閃光點。有深明大義的藺相如、有三顧茅廬的劉備、還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這一代代風流人物在人們的心中生根,留下了不朽的傳奇色彩。
在這么多故事中,我最敬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的男子漢氣概。文章中主要講述了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忍辱求和,服役了三年。之后,勾踐替夫差治好了病,被放回到越國。回國后,他一日都沒有忘記過自己曾收到過的屈辱,將苦膽吊在床頭,每天吃飯前、睡覺起來,都要先嘗一嘗苦膽的味道,激勵自己不忘在吳國受苦的日子。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和成語的來歷。
讀完了這則故事,我五味雜陳,心中有許多的感想。想要成功就要學會忍耐,要有足夠的毅力,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人生常會有坎坷,即使生活的帆船被打翻,也不能絕望消沉,而應在逆境中奮起,竭盡全力向著希望的彼岸游去。
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在總結自己一生的經(jīng)驗時這樣說:“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當我們面對一切不幸時,不能猶豫不決,不能畏縮不前,不能自甘墮落。而應該持之以恒,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用流傳千古的經(jīng)典故事、千回百轉(zhuǎn)的歷史傳奇,豐富了我們的文史知識,培養(yǎng)了我們的鑒賞能力。在漫漫五千年的歷史變遷中,讓我感受到了古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