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基督山伯爵有感初中600字
覺得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幾乎完成了從人到神的蛻變過程。因為掌握巨大財富的支配權,基督山伯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似乎整個社會都在圍著他轉。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社會現象的積極意義的一面,但從文學創作角度出發,塑造這樣一個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說是作品的一個敗筆所在。
翻看全書,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布局謀篇的編故事才能。在這部將近一百多萬字的小說里,既有節奏緊張、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節奏相對舒緩、充滿浪漫傳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馬在小說中還不時穿插一些典故傳說、奇聞軼事、異域風情和大海、島嶼的景色描寫。所有這些,也許就構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的“大仲馬情趣”吧!如果單純以故事情節論,我以為《基督山伯爵》確實是難得一覓的好書,并且讓人大開眼界、回味無窮。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初中600字【篇2】
這本書還沒有讀完,但對于主人公在最開始的遭遇還是想說兩句。
唐泰斯的人生如果沒有遇到這些,無疑是成功的,年紀輕輕就將成為一船之長,帶領無數的優秀水手在廣闊的海洋中闖出一片嶄新的天地,無論走多遠,家中都會有美麗的加泰羅尼亞姑娘和年邁的父親在等他,這是多美好的事情。
但不幸的是,人生總會經歷許多的曲折,不然怎么會是完整的人生呢?人的貪婪和嫉妒確是這世上最可怕的東西,為了自己心中所想,可以不擇手段,把一個年輕的生命送向無盡的黑暗。人心是如此,社會亦是如此,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在哪里都一樣,權力可以掌控一切,隨心所欲的在幕后當操盤手,然而所有的丑惡污穢都只是為了一個名譽而已,為了一己私利,可以斷送別人的生命,實在是件可怕的事情。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罪惡的源頭,讓人不忍直視,可你就只能當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動彈不得,身處險境也只能聽天由命。在那個時代,真相就是達官顯貴所說的話,不管正確與否。這樣的一個黑暗社會,又有何公平與美好可言。
我感慨,可我終究也只是這一場鬧劇的看客,無能為力;我悲憤,可我終究也只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一員,坐以待斃;我憐憫,可我終究也只是無權無力的凡人,無可奈何。
這些事情都是我們無法阻止,也無法避免的,只是可憐了這親愛的年輕人,在前途光明的時候卻只能選擇接受這悲慘人生,從巔峰跌落到谷底。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初中600字【篇3】
有這么一個人,他一直是一個樸實的水手,有和藹的上司,美麗的未婚妻和美好的前程。但因為兩個人的誣告和法官的“讓這個人做我父親的替罪羊”心理,他被打入了死牢。
在明白了真相后,他的心里升起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情緒——復仇。這種情緒如毒蛇般啃噬著他的心靈。他越獄了,通過隔壁牢房的難友給他的地址,他得到了一大筆財富,從此踏上了慢慢復仇長路。
十四年,很長,很長。重見天日的他,已從25歲的壯小伙,變成了39歲的中年人。自己的父親在極度的饑餓中死去,未婚妻嫁給了那個差點害死自己的人。那顆被名為復仇的苦水浸沒的心,讓他淡漠地看著自己的仇人在自己的揭露下死的死,瘋的瘋。
但是,他依舊不快樂。他已經回不去了。他甚至忘記了,當初當水手時,那份得到20埃居的小費都很滿足的快樂。
復仇是一灘苦水,浸進去,發現什么都是苦的;你傾盡一切,最后發現除了一時的快感之外兩手空空。
故事的最后,他離開了,和自己心愛的女人一起,沒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沒人知道他什么時候回來。他要去找回,最原始的快樂與幸福。
其實,很多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嗎?為了一段不幸的過去,放棄自己的未來。自暴自棄。放眼網絡和身邊,多少花季少年開始混社會,抽煙、打架,更有甚者,犯下一生都難以挽回的錯誤:“沒錯,我這樣就是為了報復那個人,讓他后悔!”可是,難道這值得嗎?將本應美好的未來盛滿過去的苦痛與仇恨,又有什么意義呢?
復仇是一灘苦水,你浸進去,是滿目瘡痍的世界;你跳出來,幸福在前方等待。是的,不是有人說“在傷害處長出一朵花,傷害就變成了上天的饋贈”嗎?
活在過去的人,注定沒有未來。既然自己的過去是不幸的,那就不要為了一個不幸的過去而使自己的未來也變得不幸。過去的事既然已經過去,那就讓它過去吧。或許,人類的全部智慧真的可以用五個字概括——等待和希望。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初中范文600字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初中600字【篇4】
有一顆愿意等待的心,說明你對未來抱有希望;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題記
在雜亂的閣樓中,我偶然發現兩本布滿灰塵的“磚頭”——《基督山伯爵》。翻開扉頁,“大仲馬”的名字映入眼簾。一向鐘情外國文學的我毫不猶豫地把它像寶貝似的捧回房間。
故事大致講一名叫愛德蒙。唐泰斯的水手因受人陷害,被冤枉,囚禁在地下監獄十九年。一名神甫與他成為朋友。神甫臨死前,告訴他在一座名叫基督山的島嶼上有很多寶藏。經過九死一生,愛德蒙越獄來到基督山島探得寶物,成了億萬富翁。但他并沒有忘記曾經傷害過他的卑鄙小人們——唐格拉,費爾南和檢察官維爾福,決定化名基督山去復仇。
看完這本書,我為愛德蒙悲慘的遭遇而憤懣,為他不可計數的財富而咋舌。但,令我最欽佩的是他超人的毅力。在生不如死的監獄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他都樂觀地勇敢面對。越獄后,愛德蒙不忘他無辜受難的十九年,千里迢迢地趕到繁華的巴黎復仇。正如大仲馬說過:“我愛愛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這句話就是對基督山最好的概括。他愛人,愛馬克西姆尼如親生兒子,愛埃黛如女兒;他恨人,恨唐格拉如眼中釘,恨維爾福想把他一口吞下去。他敢恨,更敢愛。
中國有句俗語:“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是需要養精蓄銳的,并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而基督山,是以自己的行動來闡釋這句話。在噩夢般的十九年后,他對曾經有恩于他的船主一家,竭其所能,默默報恩。報起仇來則是兇殘無比,毫不手軟。
但在他的復仇記中,有許多無辜的人被牽連,造成新的悲劇。費爾南自殺了,阿爾貝和梅塞苔絲成了可憐的流浪者,維爾福家中陸續失去了三個與此事毫無關系的人;唐格拉小姐離家出走……基督山彷徨了,猶豫了,他不知是否該繼續。“夠了,夠了,已經夠了,一個死了,一個瘋了,我是不是做的太過分了呢?”他,不再那么堅決地復仇,在給唐格拉一個嚴厲的教訓后,放了他一條性命。愛德蒙畢竟不是天生的儈子手,他也是善良的化身。
最終,他的仇人:
死了,一了百了,死不瞑目;
瘋了,痛苦欲絕,神智解脫;
活著,生不如死,永遠悲痛。
他的復仇,成功了,也失敗了。當復仇的劍轉為寬恕的犁,一個人才懂得幸福。因為不拋棄復仇的人,最終頁寬恕不了自己!
復仇使我們不幸,寬恕使我們落淚。直面人生,要學會寬恕,勇往直前,要放棄痛苦。正如基督山所說:“人類的全部只能用兩個詞形容:等待和希望!”
讀基督山伯爵有感初中600字【篇5】
當一個人從原本的幸福中突然跌落,失去了朋友和親人,失去了萬般努力才登上的船長的位子,失去了所有的榮譽和地位,甚至于自己心愛的未婚妻;而迎接他的確實長達十四年的,不見天日的牢獄生活。被迫害至此的人會做些什么?
這大概是無法想象的,但又生動而那樣真實的呈現在張張紙頁上——《基督山伯爵》。這是一個講述復仇的故事,是說不盡的險惡與絕望,但卻于字里行間閃爍著仁慈的光芒,如夜空的星點般璀璨發光。唐泰斯是個不幸者,歷經浸洗使他變得冷酷無情,他在詐騙和謊言間成長,變得仇恨一切。他是如此不幸,卻又何其有幸;蛻變后的經歷終于迫使他放棄了復仇,而當這時他才發現歡樂的人生其實并不遙遠。
匆匆路上總會有幾個人,幾件事,因為幾種原因打動你,再寒冷的夜晚也會有破曉之時。就像故事中埃黛的出現與陪伴,是海岸上的燈塔,給未迎來黎明的晚上一點溫暖。
這本書給我的印象是相當深刻的,它沒有太過復雜的陰謀圈套,但給人的感覺無比真實。好像真有那么一段澎湃有輝煌的傳奇,演繹這一場場不落的劇目,一遍遍述說著人生最粗淺又最難懂的道理;只是被塵封在了歷史的長河里罷了。
仇恨或許可以支持著一個人在危難絕境中掙扎著活下來,但卻絕不能支撐他在幸福的陽光里活下去。人不是機器,更不是復仇的機器。被仇恨的欲望所控制了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了的,只會在渺茫的不歸路上漸行漸遠。有光的東西是美好的,而每個人都應用有活在陽光下的權利。基督山伯爵,也就是重生的唐泰森,終是在一次次微笑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放手。
不再設計謀害誰,不再咬牙切齒的痛恨誰,不再覬覦什么,不再利用什么。單論一場數年計劃的復仇他無疑是失敗了,但放眼看向整個生命,他贏得如此徹底。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滿足。最終伯爵和埃黛乘著小舟遠去,留下了他無與倫比的財富,他什么都沒有帶走,因為他已經不需要這些了,他有一個回歸的干凈圣潔的靈魂同行。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一個人的人生或許就是這樣,可能沒有書中所寫得那么跌宕起伏,沒有那么多顛沛流離的往事,沒有那么多起起落落。但終歸是好事干過,壞事也干過,抱怨過,憤怒過,瘋狂過,冷靜過……也許有恨過,有愛過;大概只有當人生如夢般走向結束,一片繁華落盡,喧囂不再,才能體會到人生的味道吧。
讀一本書,就像品一杯酒,而《基督山伯爵》就像一杯年份久遠的美酒,總叫人回味無窮。每每像是經歷了一場新的人生,于生生死死間不斷追尋,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