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的讀書筆記
基督山伯爵的讀書筆記篇1
《基督山伯爵》這本書是全世界流傳最廣、影響的名著之一。一直以來沒有去看,只因嫌它太長,沒耐心,而這次放假,終于下決心要讀完它。原以為會和其他的名著一樣有枯燥的開頭和與現在時代合不上的對白,沒想到一讀便再也放不下了,欲罷不能。
總的來說,我是喜歡基督山這個人物的,很真實的感覺。設身處地地想,如果我遭遇到他的遭遇,我也會進行復仇,但那不是上帝的手,而是復仇天使,是死神的手。
他的心路歷程是赤裸地袒露在讀者眼前的。我看著他從天堂掉入地獄,看著他從云端掉入地底,看著他從充滿希望到徹底絕望,看著他從一個充滿朝氣的青年變成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復仇天使。我陪著他幸福,陪著他失落,陪著他遭遇絕望,陪著他從墳墓中爬出來,陪著他復仇,也陪著他最終放下仇恨終于釋懷,找到幸福。
快樂對他來說是多么短暫,十四年的牢獄之災,使他的外貌、聲音,乃至心性、性格也都發生巨大變化。他從墳墓中爬出來,恩怨分明,對莫雷爾等幫過他的人進行報恩,對那些對不起他的人,施以報復。
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最終終于看透世事,正如他對莫雷爾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既沒有幸福也沒有不幸,只有一種處境和另一種處境的比較。必須想到過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樂。“那時怎樣的豁達、怎樣的胸襟啊!那時歷經磨難后得出的人生感悟。
人們總是不滿足語言現狀,不滿足于既得的幸福,可只有當失去時,才發現那份幸福是多么的麋足珍貴。
我們總是埋怨學習的辛苦,父母的嘮叨,而我們卻不知道,學校是這社會上僅剩的凈土,父母的愛是世上最無私的情感。
在我們遭遇危難、困苦是,基督山告訴我們,要”等待“和保持”希望“。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抱持著希望,等待黎明的到來。基督山就是這樣熬了十四年。
也許有人不齒他的復仇行為,但我要說,這是人之常情。沒有人能在那樣的情況下還維持著”以德抱怨“的高尚品德的,至少我不能。善惡到頭終有報,不管是上帝之手,還是惡魔之手,都是正義之手。以德抱怨這種蠢事,不是常人能做到的,畢竟只是普通人,自然無法逃脫七情六欲。重要的是要適可而止,當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危害到無辜的人時,他懊悔了。我只能說,沒有人能一輩子沒一樁令自己后悔的事,只要及時收手,應該為時未晚。
書,是精神糧食,是靈魂的伴侶。在無奈、失落、困苦、無助是,心靈的旁邊有個人相伴,那個人叫:埃德蒙·唐代斯,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的讀書筆記篇2
《基督山伯爵》讀來壓抑復雜,源于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命運坎坷,角色顛覆轉換。讀罷,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小說敘述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是個活力四射的年輕水手。他有慈愛的父親、甜蜜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樂觀的天性,使得他對周遭的每個人都以禮相待,并且真摯熱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寫滿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神往。可就在他的結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時間失去了一切,伴隨他的只有伊夫堡陰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折磨。可與此同時,有人正把快樂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們害死了唐泰斯的父親,奪走了他的愛人。在他最無助絕望想要自殺的時候,法里亞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識傳授給他,告訴他基督山島寶藏的所在,并幫他成功越獄。此時,唐泰斯入獄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個懵懂青澀的青年變成一個家資巨萬的伯爵。他開始報恩亦開始報仇。昔日的船主莫雷爾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這位瀕臨破產的好人從絕望的路上救了回來。此后又始終照顧他的兒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島的寶窟送給他們。對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三個分別代表法國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顯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個個擊破。最后,這三個人破產的破產、自殺的自殺、發瘋的發瘋,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在小說中,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幾近完美。在與仇人面對面復仇時,他沒有被仇恨沖昏了頭腦,他的良知從未泯滅,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終保留高貴善良的心。當他幫助莫雷爾一家擺脫困境的時候,當他從一個該詛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個女兒的時候,當他答應梅爾塞苔絲不殺仇人之子的時候,這個高貴的心靈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輝。基督山性格里貫穿始終的節制,即面對財富、美色、仇恨的不貪婪,亦讓我印象深刻。在達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棄了原有的財富,只身遠走他鄉。
掩卷思索,感慨于主人公幾乎完成了從人到神的蛻變過程。因為掌握巨大財富的支配權,基督山伯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仿佛整個社會都在圍著他轉。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社會現象的積極意義的一面,但從文學創作角度出發,塑造這樣一個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說是作品的一個敗筆所在,因為它大大削弱了作品現實主義的批判力量。在大仲馬筆下,時時吐露出金錢可愛、金錢萬能的觀點,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義”思想觀念。大仲馬曾經直言不諱地說過:“在文學上我不承認什么體系,也不屑于什么學派,更不樹什么旗幟;娛樂和趣味,這就是惟一的原則。”大仲馬之所以在法國文學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究其根源,我想這恐怕就是主要原因所在。
翻看全書,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布局謀篇的編故事才能。在這部將近一百多萬字的小說里,既有節奏緊張、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節奏相對舒緩、充滿浪漫傳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馬在小說中還不時穿插一些典故傳說、奇聞軼事、異域風情和大海、島嶼的景色描寫。所有這些,也許就構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的“大仲馬情趣”吧!如果單純以故事情節論,我以為《基督山伯爵》確實是難得一覓的好書,并且讓人大開眼界、回味無窮。
基督山伯爵的讀書筆記篇3
“有一顆愿意等待的心,說明你對未來抱有希望;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題記
《基督山伯爵》的作者是法國作家大仲馬,《基督山伯爵》發表于1844年,描寫復辟時期遭到陷害而坐了十四年牢的水手尋找寶藏,最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復仇的故事。小說是以情節取勝的通俗小說,間接暴露了當時法國的社會的黑暗。
《基督山伯爵》主要情節跌宕起伏,迂回曲折,從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節,小插曲緊湊精彩,卻不喧賓奪主,情節離奇卻不違反生活真實。就結構來說,小說開卷就引出幾個主要人物,前面四分之一寫主人公被陷害的經過,后面四分之三寫如何復仇,脈絡清楚,復仇的三條線索交叉而不凌亂,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之后才匯合在一起。因此,《基督山伯爵》被公認為通俗小說中的典范。這部小說出版后,很快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100多年以來,這本書擁有了難以計數的讀者。
說了那么多,現在讓我們伴隨著故事的發展,一起回味感悟吧。
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是個活力四射的年輕水手。他有慈愛的父親、甜蜜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樂觀的天性,使得他對周遭的每個人都以禮相待,并且真摯熱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寫滿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神往。182019年2月底,埃及王號遠洋貨船年輕的代理船長愛德蒙·唐泰斯回到馬塞港。老船長病死在途中,他曾托唐泰斯把船開到一個小島上去見囚禁中的拿破侖。拿破侖委托鄧肯斯帶一封密信給在巴黎的親信。唐泰斯這次回國可以說是春風得意:他已經準備好要和相愛多年的女友結婚,然后一同前往巴黎。
但他沒有想到,一場厄運正在等著他。在貨船上當押運員的鄧格拉斯一心要取代唐泰斯的船長地位,唐泰斯的情敵--費爾南對他又嫉又恨。結果兩個人勾結到一起,費爾南把鄧肯拉斯的一張告密條送到了當局的手中。
5月,正當唐泰斯舉行婚禮之際,他被捕了。審理這個案子的是代理檢察官維爾弗,他發現密信的收信人就是自己的父親。為了確保自己的前途,他宣判唐泰斯為極度危險的政治犯,將其投入了孤島上的死牢。
故事的開頭,就預示著一個悲劇的發生,那么多的合情合理的條件,導致了一個天大的冤案產成的必然性,同時也揭露了當時法國整個社會的黑暗面。
基督山伯爵的讀書筆記篇4
《基督山恩仇記》看完了,其中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是應該有時間再細細品味的,怎么說,這次看得是有些倉促。兩千多頁的厚厚兩本。這次的感悟并不像《一生》那么具體。這或許就是名著帶給人的因人而異,因時間空間而異的感受吧!只是感覺,一個人的意志力和能力是可以大大超出自己的預想。另外,在未來,在你還沒計劃的未來的某天,將發生什么,你不會知道,意外和驚喜,死亡或是重生或是復活,大喜或是大悲。有了這兩點,外在的和內在的算是平等了,外在可以有很大變數,內在也可以有堅強的承受力。其實,我們不需要畏懼。只是,一直和環境作斗爭,會讓人疲憊不堪。所以,便有了愛,愛能填充心靈的空洞。
原來,在人類,并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哪怕是驚天的愛情親情,本因為,基督山伯爵會再次選擇和美茜蒂斯在一起的,可是卻沒有。有了另一個海蒂。我們不可以說他是變心了,只是,在那兩個人之間有太多的變數和阻攔。所以,不要相信會存在絕對永恒的東西,永恒的存在需要有條件,或者應該說,事物的存在需要有條件的保證。不要認定,更不應該絕望。你擁有的,你沒有擁有的,都不會是永遠。愛情中的愛,可以大膽勇敢無畏無怨,可以用盡心靈生命,用最珍貴的一切去愛。只要兩顆心是真誠的,是熾熱的。這有何不可?為什么要小心翼翼,要有所保留?要害怕不能自拔?愛,請深愛!!像摩萊爾和凡蒂斯一樣。愛,也可以獻身與藝術音樂,那個愛的對象,不一點就非得是人。只要快樂,只要滿足,只要在愛中有了價值!像鄧特蒂斯小姐。
在漫長的歲月里,在折磨人的無聊寂寞絕望的年月里。在黑暗看不到生命美好時,誰都想到了自殺。那是被逼上了絕路。但是因為信仰,因為相信上帝,相信善惡有報,相信和悔改懺悔得救,他平安度過。長長的看人生,不得不承認有所謂的命運,有所謂的上帝。上帝先是仁慈,再是公義。
基督山伯爵中,在各個方面都有所啟發,親情、愛情、友情、金錢、信仰、生命的品質。
在書的最后,有這么一句話,“人類的所以智慧都蘊含在這四個字之中:‘等待’和‘希望’。”我想是的吧,我會慢慢體會這四個字,在愛情里更是需要!這本書像是我的福音!希望也能帶給你福音!
基督山伯爵的讀書筆記篇5
寒假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開始讀起了讀基督山伯爵,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長,不想讀下去。正因如此,我沒讀過幾本完整的書,所以那次我下決心把基督山伯爵讀完。沒讀完時,心情特別沉重,讀完后如釋重負。
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是個充滿活力,充滿陽光的年輕水手。他有慈愛的父親、體貼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他善良樂觀,對周圍的人都以禮相待,并且真摯熱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寫滿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神往。而這一切美好卻招來小人的妒忌,使他陷入無底的深淵。結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時間失去了一切,伴隨他的只有伊夫堡陰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折磨。
在整個故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唐泰斯遭遇不幸后仍能堅強的活下來,在伊夫堡陰森地牢里忍受精神和肉體的折磨仍能從神甫身上學習多種語言,使自己不斷完善,強大,這不得不讓我佩服他的毅力,他的忍耐力。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并不是憑著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成功逃獄獲得一大筆財富后,他以基督山伯爵名義一步一步地實現他的復仇大計。令我感動的一幕是美賽苔斯去求唐泰斯別把她的兒子殺死時,唐泰斯明明知道在決斗中不殺死她的兒子就等同于要自己去死,然而他卻答應了。那句”怎么!難道這座準備了那么久,花了那么多心血建造起來的大夏,就這么毀于一旦“使我不得不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下。
唐泰斯處心積慮的那一切,以及他的生命,竟然能為了一個已經與仇人結婚的舊情人的請求而放棄,我覺得他好偉大。我思考著,他是多么艱辛的走到今天的這一步,就算他殺死阿爾貝也不為過,然而他沒這樣做。
除了復仇,伯爵也有他的另一面,那就是報恩。他暗中對那在以前幫助他的人,一一進行報答。當然印象最深刻的是莫雷爾,在他幾乎自殺的時候,伯爵救了他,然而在二十四年后,莫雷爾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準備自殺時,也是伯爵救了他。與其說這是巧合,倒不如說這是命中注定的。這正正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道理,好人有好報。
”世上本來就沒有幸福和不幸,只有相比較的境遇。只有經歷過苦難才知道幸福的滋味,只有曾經想過將要死去才知道活著的快樂,等待和希望“。在唐泰斯的經歷中,原原本本把這句話體現了出來。他經歷了十四年的不幸,然而就在這種苦難的等待后,他才有了希望,他才有了他后來的一切。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著不少的挫折﹑磨難,我們能做的不是哀傷,而是堅持,是等待,只有我們堅持下去,等待下去,才有希望,才有那美好的明天。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挫折與打擊,都要勇敢的活下來,不要放棄上天給予你的寶貴生命,只要你活著,那就有機會,只要你能等待,希望最終有機會成為現實。”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五個字里:等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