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讀后感600字
一個朋友的網名叫"荊棘鳥",我知道這是一本書的名字,但不知道這代表什么意義。這幾天,在找工作的焦慮中終于把這本小說看完了。一起來看看《荊棘鳥》讀后感600字,歡迎閱讀!
《荊棘鳥》讀后感600字精選篇1
最近,無緣無故迷上了《荊棘鳥》。我無法理解梅吉對拉爾夫的癡迷,他是那么的自私。
其實,這個世上有很多只孤獨的荊棘鳥,不知幸福在何方,只能在迷茫中尋尋覓覓,無數次尋找,無數次等待,卻一直沒有等來屬于自己的幸福,終以傷心度日。
至于其中到底有什么意義,我也無法言表。只是覺得這樣很美,很美。
可旭旭不太喜歡這本書,她總是愛看一些雜志。所以,當她興致勃勃地拿走,又愁眉苦臉地還給我,還抱怨到:“全是寫景的,再說,實在太厚了!”我一點也不驚訝。旭旭就是這樣,做事不能堅持到底,半途而廢,但這也正是她的可愛之處,我喜歡她的天真與活潑,不像我,總是看起來很孤僻似的,也只有旭旭懂,這也是我和她成為朋友的原因。其實我只是無法融入班級,把自己與同學們用一層薄膜隔離開了,這是旭旭對我的評價。
或許我是該考慮考慮自身存在的這種他人不易接近的性格了。畢竟,有時,我也會感到孤獨、無助。
旭旭的其他朋友,還悄悄跟她說:“你沒事別跟顏荀伊在一起了,看她有點陰暗。”可旭旭總是搖搖頭說道:“你不懂她。”
旭旭果然是我的好朋友,永遠不會因為別人的流言蜚語而拋棄我這個好朋友。
《荊棘鳥》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荊棘鳥》的暢銷不衰證明了它的確是一部富有魅力的小說。這魅力首先來自它的主題:愛和命運。它講述的是克利里家族傳奇式的家世史。故事開始于20世紀初葉,結束于半個世紀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考琳·麥卡洛試圖通過克利里家的滄桑和感情歷程揭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
考琳·麥卡洛的開卷語是這么寫的:在南半球有一種鳥,它的歌聲比世界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美好動聽,但是它只有找到一種荊棘樹,落在長滿荊棘的樹枝上,讓荊棘刺進自己的肉體,才能夠歌唱。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開始了尋找荊棘樹的旅程,直到如愿以償,找到那種長滿如針一樣鋒利荊棘的荊棘樹。這個時候,它就落下來,而且要選擇最尖、最鋒利、扎進肉體最長的荊棘。它的身體被鋒利的荊棘刺得血流如注,疼痛難忍,生命就要奄奄一息了,它開始了讓所有會歌唱的鳥自慚形穢的歌唱。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鶯,在它的歌聲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荊棘鳥的血流盡了,一去最美妙的歌聲也戛然而止。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著。所有聽到歌聲的人和鳥兒都在向荊棘鳥致最后的敬意,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用深痛巨創換取的最美好的東西。
荊棘鳥一邊忍受著疼痛一邊唱著,使上帝微笑的歌,其實生活本身就是這樣:假如你不如忍受,那么你就無法生存,而在你忍受的同時生活也繼續殘酷了下來。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訴自己,這是非常值得的。最幸福的時候,也是痛苦將至的時候。
梅吉就是這只荊棘鳥,為了這段美麗的感情,承受一生的痛苦。雖然從上帝那里偷來的戴恩帶給她希望,可最終上帝還是將他召了回去。直到這時候,梅吉才殘忍地將秘密向拉爾夫和盤托出。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從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結局。
《荊棘鳥》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傳說中有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里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當我第一次看到《荊棘鳥》一書的前引時,我的心就被震撼了。帶給我心靈震撼的書有很多,震撼我的不僅是作者那精妙的語言、巧妙的結構、精致的故事,更是作者對哲理人生的深刻思考,像上初中時閱讀的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英國女作家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等,然而這次的震撼只是在我看到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的前引時就產生了。以至于多年后當我申請qq時就毫不猶豫的給自己取了荊棘鳥的網名,在主頁說明中也用的是《荊棘鳥》一書的開篇引子。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為紅衣主教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個作為普通人的權利,他不能談愛情,他也以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歲月中,他就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盡管那時的梅吉只是一個9歲的女孩,卻照亮了拉爾夫的內心。在梅吉長大成人之前,兩人有過一段溫馨美好的時光,因為那時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隨著梅吉的長大,痛苦和矛盾也就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事業,他的上帝,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來和幸福。但是,誰能想到,梅吉選擇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為他酷似拉爾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這樣的境況之下重逢,終于情感戰勝了理智,拉爾夫屈從于梅吉的愿望,梅吉也如愿地從上帝那兒偷來了拉爾夫——一個屬于他們的兒子。因為她知道拉爾夫永遠也不屬于他,那么得到他的兒子,就已經是上帝的恩賜了。從此,梅吉離開了她的丈夫,守著一雙兒女回到了家鄉。結局,偷來的東西自然要還回去的,當他們唯一的兒子也永遠離開他們的時候,他們覺得也卸下了心頭的包袱。拉爾夫在臨終的一剎那,他的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將要面對的是往后更加孤獨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個堅強的人。
初中時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不可能太理會那字里行間透出的深沉的滄桑。無論是帕迪的含蓄溫雅,或是菲奧娜的冷漠脆弱;無論是暴烈渴望的弗蘭克,或是驕橫尖酸的卡森夫人;無論是單純執著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絲婷。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交替出現,我卻無法真正地感覺到他們的愛恨糾纏中所蘊涵的復雜的思想。直至現在,我依舊是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家族的命運。而我所最鐘愛也是最癡迷的,只有梅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曾經有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為對比。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繹在最后的絕唱中,雖然短暫卻是絢爛萬分;枯葉蝶,在單調寧靜中渡過它的一生,雖然單調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縮短了生命,只為了瞬間燦爛;一個,放棄了華麗,只為了延長生命。而這本書,正是說明了荊棘鳥存在的意義,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所夢想的一切。
作者考琳.麥卡洛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從20世紀初葉到半個多世紀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亞廣闊恢弘的畫面,充斥著克利里家族傳奇式的家世歷史。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曲折優美的情節發展,刻骨銘心的愛情歷程,都深深地把我帶入了那個傳奇的時代,那片美麗的土地。而到現在,當我重啟記憶,當初的那份熱情早已冷卻,少了些稚氣,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漸漸能從人生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曾經深深吸引我的小說,最終發現的,也是猶如新大陸般豐盈的感受。這,的確是一本值得讀的充滿魅力和生命精華的書。
《荊棘鳥》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去年暑假的時候,朋友介紹了考琳。麥卡洛寫的《荊棘鳥》這本書讓我看,斷斷續續的看了很久,直到最近幾天才把它看完。
世界上有這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歌,它用它畢生的時間去尋找一根最漂亮,最茁壯的荊棘,等到它找到了,就把自己重重的壓上去,讓荊棘刺穿它寬闊的胸膛,在那一霎,它放聲高歌,伴著自己的痛苦與歡樂,和著自己的幸福和滿足,慢慢的,慢慢的,鳥兒開始流血,但它卻絲毫沒有停止唱歌的意思,歌聲反而更加的凄婉動聽……。
這只鳥兒就叫做荊棘鳥。
它的歌聲讓所有會歌唱的鳥自慚形穢,一向自比歌王的云雀和夜鶯,在它的歌聲面前也黯然失色。不久,鳥兒的血流盡了,一曲最美妙的歌聲也戛然而止。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著。所有聽到歌聲的人和鳥兒都在向荊棘鳥致最后的敬意,因為大家都知道,最美好的東西,只有用深痛巨創才能換取
讀完這個故事,我一直都在沉思:荊棘鳥是知道的,它尋找荊棘樹,就意味著尋找死亡,就意味著生命的結束,就意味著承受連生命都承受不了的痛苦。但是,它還知道,只有承受經歷這個無比巨大的痛苦,才能唱出最美妙的歌聲。
我在想,我愿意做那個荊棘鳥嗎?我如果是那個荊棘鳥,我肯去尋找荊棘樹嗎?找到了荊棘樹,我肯落在最尖最長的荊棘樹上嗎?
我不敢說,但是,我知道有人愿意做荊棘鳥,而且像荊棘鳥一樣給我們留下了最美好的歌聲。
《荊棘鳥》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
這是這本書的開頭。當我看到這個開頭的時候,我就知道,它已深深的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
這本書的卻是一個悲劇,但卻也凄美。這本書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
他們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因為權力么,地位么?男人總是想要得更多,但是當愛情與榮譽不能兼得,便義無反顧的選擇榮譽,而無奈舍棄愛的人,即使內心會痛苦,但他們無法做到放棄理想。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讓我平靜的心情突然泛起漣漪:“回憶就是這樣的:即使是那些充滿深情厚愛的回憶也概莫能外,好像腦子里有一種無意識的愈合過程,盡管我們曾痛下決心永勿忘,但它依然能使創傷彌合。”每個人心中都會有這樣一個人吧,也許是受了傷害離開,也許是生離死別。曾經以為的天長地久,曾經一輩子的約定,曾經覺得終生難忘的人兒,曾經在心中生生割開的深深溝壑。卻都在時間的遷移中,沖刷得干凈,即使再努力的鐫刻,也會被時間沖淡,再深的溝壑,也會由時間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