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讀后感600字
《青春》讀后感600字精選篇1
今夜無眠,看了韓寒的新書《青春》,字眼還是那么犀利直接,字字句句都是現實,真正的現實!我覺得了解現實并不是打擊人的,而是一種“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憤青,不滿社會,不滿制度,各種不滿,各種吐槽,但我認為這些都是可以理解但不可利用的。道家有一種八卦圖用本人淺薄的知識來理解就是陰陽平衡,萬事有利必有弊。類似韓寒這樣“冒大不韙“寫作的作家不是少數,他們的存在是讓我們平常老百姓更清楚的了解社會現實,知道自己身處的是一個怎樣的環境,但很多人讀他們的作品帶入更多的是極其負面的感情色彩,對世事進行無限的吐槽、無限的不滿,但吐槽不滿后還是一樣的不思進取,保持現狀,循環反復,人生在眾多不快抱怨中結束。世界上之所以沒有”大同世界“,就是因為大同世界本就是一個不平衡的世界。認識現實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了解他、適應他、改變他,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和吐槽。之前看過一本叫做”secret“的書,大致說的是只要你有一個美好的目標、并且堅定不移的實現他,宇宙中的某種磁場就能感應之,并且輸送正能量幫你實現目標,用中國的一句俗語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反之,如果你每天都是活在抱怨當中,那相應的宇宙就會傳輸負面能量給你。如果能把”憤青“都改為”奮青“我覺得社會比我們想象中更美好,開心活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那就選擇開心的活吧。
我覺得西方的感恩節是個很好的節日,感謝如韓寒一樣敢于揭露現實的作家,也感謝社會國家所給予我們的磨煉,更感謝父母對我們的無私奉獻。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閱讀時感到不適的癥狀,請自動屏蔽。
《青春》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韓寒的'《青春》,雖是新書,多是舊文。無奈,依然心甘情愿的很喜歡,就當是免費讀他博文的小小“代價”吧!
書名為《青春》,內容實在青春不起來,難道我們的青春注定殘酷?開篇即為韓寒寫他朋友的,感覺如同寫的是自己。苦逼的青春,活的一點都不瀟灑。在被美化的“青春雨季花季”里,有誰在乎過自己的青春?懵懂的青春在弱智的教育中流逝,回憶起來只有殘渣余孽。人如同蝸牛,生下來,就背上了重重的殼,開始殼里放著課本,后來殼里放著工作,再后來,老婆、孩子、房子都裝進了殼里,真夠痛苦的。
末尾一篇,是寫韓寒母校的。就算母校是一個惡毒的“后媽”,在鍍上歲月的金光后,也會找到媽的溫暖的。記得某次回初中母校,雖然是物是人非,依然情緒滿懷。竟然懷念起那個收了我黃書,罰我寫檢查的叫劉冰的老師來,懷念起那個拿著板凳腿把手打腫的小野來,懷念起那個長得好看有小孩的英語老師來,真賤。老師打你罵你,總有一個共同的理由,為了你好。多年后,發現這個理由竟然是定律,哎!
讀韓寒的文章,有個不好的習慣,老想拿支筆畫來畫去。看到所謂的警句就畫下來,以示強調。關燈合書,一覺醒來什么都不記得了。忘的總是比記的快。好像在那里看到過,說我們是一個健忘的民族。說的很有道理,不是故意要忘記,而是真的忘記了。就像韓寒在這本《青春》一樣,里面的文章在博客上看過了,有的還保存下來了。但再看,感覺還是挺新的。
青春,多么誘人的一個詞啊!可惜,那輛校車上死去的18個小孩,再也沒有了他們的青春。我懷念我的青春,那些記憶的零碎片段:遠遠地望著女老師曬在外面的粉紅色內褲隨風飄蕩,卻不敢走過去幫她撿起來掛在晾衣架上……
青春,有過多少懦弱,就有過多少瘋狂。
《青春》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十年,韓寒的青春,你我的青春。
這是一本韓寒-的博客選編。前半本主要是一些針砭時弊的內容,其中十年前的很多問題,在現在依舊存在,甚至更加嚴重了。經過這十年,我們似乎過渡到了一個更加不自由的時代,今天可能已經不允許這樣的博文出現了。
韓寒的對這些事的意見都非常平鋪直敘,既然不好為什么不改呢,是純粹的少年心性。我甚至懷疑,在當年的韓寒眼中,是有著好人和壞人的區分的。因為如今的我也還是這樣。讀了這本書,發現韓寒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和我是類似的,這并不是一種巧合,而是他竟然對我產生了這么深的影響,而我直至今日才發現。那些一直強調這個世界的復雜性,所有事情背后都有盤根錯節,任何小事都有龐大的體系支撐的人,他們真的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嗎,還是給自己的無奈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借口呢。真正在努力的,到底是單純幼稚的我們,還是成熟世故的他們呢。
這本書的后半本寫的都是賽車場上的事。那篇《致徐浪:生活像跳樓一樣往下延續》和書里其他文章的風格都不一樣,語言非常有重量,短短一頁寫盡了遺憾。看韓寒寫他的職業生涯,我想起了我小學初中高中對F1的狂熱,不愿意錯過任何一場分站賽,哪怕第二天要期末考了我還是會凌晨起來看直播,沒有什么能阻擋我對這項賽事的喜愛。然后到了大學我終于有了自由的周末,然而我卻不看F1了。
這十年我很少讀韓寒了,他似乎變成了一個當年他討厭的人。只有奔跑的時候,我們才能再見到他十六歲的時候那個體育特長生的影子。而我的算法已經寫得稀爛,我已經做不好我十六歲的時候最擅長的事了。這本書的名字起得很有意思,看開篇,韓寒給書起這個名字似乎是因為想要發泄自己的一腔熱血。而十年過去,看當年的韓寒,看當年的你我,我們看著真正的青春,然后淚流滿面。
《青春》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隨著韓寒與方舟子論戰的落幕,我開始關注了韓寒的博客并買了他的新書《青春》。當初,我本只想買本《小窗幽記》,但是還是買了《青春》。
說實話,我一直都比較喜歡畢淑敏畢阿姨的書。對于韓寒的書,我也只是偶爾看一看。大家都說,他是80后的精神領袖。我不知道他是不是80后的精神領袖。但是最近我每天睡前都要翻一會這本《青春》,現在看了1/2。我不得不說,他的語言的確犀利,敢言敢怒。我從中也看到了“憤青”的影子。當然,我不是反感“憤青青年”。相反,我很佩服他。我是學理工科的,向來比較理性,也沒怎么干過文藝的事情,只是喜歡寫點東西發發牢騷。
至于韓大哥的此類文章,我也看過一些。但是我認為人只有在滿足自己的物質條件后才能有能力憤青。記得本科時,我們班很多憤青青年,當然這也包括我。但是我們對一切的不滿都只是用嘴發泄出來。或許我們大學同學從學校的一些不合理的改革等等就已經被轉型了,由“憤青青年”變成“社會青年”了。雖然我還沒踏入社會,還在學校讀研,但是從讀研期間導師、研究生、學校等等也感受到了一些社會現實。我不確定現在的我是“憤青青年”還是“社會青年”。我有不滿依舊采用“牢騷”方式發泄,如果有哪位網友看到了這篇博文,我就是在發牢騷了。
倘若韓大哥是憤青青年,那我應該算是躲在實驗室里埋怨“外面的花花世界雖好,但是壞人那么多”,但最后還是到外面花花世界的小龍女型憤青吧!因為頂多和未來的“楊過”說,世間怎么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