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石灰吟讀后感600字
初一石灰吟讀后感600字(精選篇1)
《石灰吟》是明朝愛國將領作者于謙寫的一首詩,我讀了這首詩后,感受很深。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边@句詩的意思是經過千錘萬鑿后,從深山開采出來的石火,對烈火燃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世上,粉身碎骨也全不怕。全詩表現出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我們也應該學習作者的這種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古代官吏多為文人雅士,用當今的話講,是那種有文化、明事理、善詩詞,學歷大都在本科以上的人士。估計那時候還沒有我們今天官場時興的就職演說、大會演講、廉政報告這一套,所以當時的達官賢人就只好借詩做詞來表達個人思想了。據說,祠堂、廳堂是古代社會最神圣莊嚴的地方,把表達個人志向的詞句公布于這里的門柱上,就很有些告知先輩、昭示后人,讓社會監督的意味了,因此在這些地方我們常能讀到一些比較嚴肅的文字。我也經常從電視上看到一些電視劇里演的一些高級官員用國家的錢去自己花銷,現代社會不知什么原因,那些越是喜歡講馬列,越是喜歡教育別人,越是喜歡在大會及其它公共場合把革命口號喊得震天響的人,好象越會出大問題。他們的“臉面”全靠利益和虛偽勉強撐著。利益喪失,臉面似乎就無所謂了。這和要留清白在人間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說明作者不愿跟別人同流合污,堅決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
我們也應該學習于謙這種高潔自身,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小學階段正是世界觀形成時期,應當樹立崇高的理想,勇于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言一行要符合小學生的行為規范,努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初一石灰吟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今天我讀了古詩《石灰吟》。
這首詩的詩句是: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大家都知道《石灰吟》這首古詩吧,它是明代的軍事家、詩人于謙在17歲時寫下的千古絕唱。這首詩中,一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背浞直憩F出詩人面對強大的黑暗勢力毫不畏懼,不貪身外之物,只想做一個清白之人的高尚品格。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表面是寫石灰被千錘萬擊后才出了深山,接著又被烈火無情的焚燒,可它卻把這一切當作平常事。實際上詩人用石灰來喻指自己會不怕千難萬險,即使粉骨隨碎身也不會屈服于惡勢力,永保自己的清白。
讀了這首詩,我深有感觸。于謙17歲就能寫出這么浩氣磅礴的詩來,說明他從小就敢于和不平抗爭。致使他長大做官后能做到清正不阿,為人民奉獻了畢生的精力。
像于謙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如宋朝的包青天一向鐵面無私,無論罪犯是朝廷重臣還是皇親國戚,他從不包庇。看現代社會,卻有許多不正之風,什么事都靠關系,走后門,這都是一些國家干部不清正廉潔而產生的惡果。我們小學生,要像于謙那樣從小立下遠大的志向,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同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做斗爭,讓清正廉潔風永遠流行。
蘊藏著不畏艱險、不怕磨難高尚的品格。它要經過“千錘萬擊”才能自深山采出,經過“烈火焚燒”變成石灰后,雖已“粉身碎骨”,卻欣然以自己的清白,來服務于人們的生活。詩意之大概只有自身高潔的人,才能獨具慧眼,在尋常之物中發現其中的不尋常。
縱觀于謙的一生,他確實以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實踐了自己的偉大志向。他御強敵,扶社稷,嚴操守,淡名利,有大功于國。被害后,他的家也隨之被抄,但抄出來的只有書和生活日用品,此外就別無長物了。堂堂的一品大員竟是這樣廉潔,連抄家的人也不敢相信。
蓋棺論定,于謙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跡驚天地、泣鬼神,為后世留下了一股浩然正氣。在以德治國的今天重讀這首小詩,也許仍有其現實意義吧。
初一石灰吟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膾炙人口的托物言志詩是由于謙所作。
于謙是我國明代有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和清官。他是一個廉潔正直的人,雖然多次受排擠,但從未屈服過,依然剛正不阿,光明磊落,一心為國。這首詩是對他崇高人格的真實寫照。詩中借詠石灰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高潔、不怕艱難、不惜犧牲、堅守清白、為國盡忠。從“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這兩句話我們可以知道石灰一出世就要燒煉,通過“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石灰,還寫出了詩人雖然經歷了種種磨練和種種嚴酷的考驗,都從容自若,處之泰然。從“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兩句,我們可以看出詩人不怕犧牲,愿為大眾利益奉獻一切的崇高精神。
于謙的這種廉潔正直、不屈不撓、為國盡忠的精神,至今還值得我們贊揚學習。我們現在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只有學習好了,才能為祖國盡自己的一份力。我們的祖國也曾被一些國家侵略過,但是,我們要不忘國恥,努力學習。以后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要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不半途而廢,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寫作業時要一心一意,玩的時候開心的玩,做的時候用心的做。爭取長大了也能成為和于謙一樣不怕困難,一心為國的人!
石灰看似尋常,卻蘊藏著不畏艱辛,不怕磨難的高尚品德。于謙不怕磨難,一心為國,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我也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時時刻刻為國著想,為國爭光!
初一石灰吟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讀了這首詩,我有很多感觸,這首是講了可以燒成石灰的.石頭是經過很多次開鑿敲打才從深山中開采出來的,它把烈火燒解自己看作是平常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石灰也不畏懼,還要把潔白干凈的石灰留在人世間。作者用這首詩來贊揚石灰清白和無私奉獻等精神,其實詩人是言志,通過對石頭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寫,在贊頌石灰會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的同時,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讀這首詩,我可以想象到詩人當時的處境,詩人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愛國主義詩人和清官。他為人正直、清正廉潔,多次遭受排擠,但從未屈服過,依然剛正不阿,光明磊落,就像他詩中的石灰一樣,寧愿“粉骨碎身”也要留著清白在人間。由此,我聯想到了我國歷史上許多類似的人,如戰國時期的屈原,他有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偉大情懷;我聯想到了明代的海瑞,人稱“海青天”,他是百姓的父母官,流芳百世;我聯想到了宋朝的包拯,人稱包青天。他同樣清正廉潔,名垂千古;我還聯想到了我們上任總理朱镕基,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多么愛國,愛人民,為人民做了很多事的好總理啊!這些人都有著石灰一樣的精神。古往今來這樣的偉人其實非常非常的多,值得我們后人贊揚和學習。我也希望我長大后也能夠成為這樣的人,有石灰一樣的精神。
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有著這種精神的人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上多一些不是更好嗎?
初一石灰吟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边@一句話是明代的于謙在《石灰吟》中的一句話,這兩句寫出了于謙的清正廉明。他愿和石灰一樣粉身碎骨也不怕,只要能為國效力,為后人留下一面清白的墻,他死也愿意。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名人事跡。
于謙(1398-1457),字延益,錢塘(今浙江人)。明成時進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謙為御史。奏對的時候,他聲音洪亮,語言流暢,使皇帝很用心聽。顧佐任都御使,對下屬很嚴厲,只有對于謙客氣,認為他的才能勝過自己。護從皇帝駐扎在樂安時,高煦出來投降,皇帝讓于謙口頭數說他的罪行。于謙義正詞嚴,聲色俱厲。高煦伏在地上戰保,自稱罪該萬死。皇帝很高興。班師回朝北京,給于謙賞賜和各大臣一樣。
十四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
讀完了這首詩后,我覺得如果世上能多一點兒像于謙這樣的人的話,以前的百姓會少一點兒痛苦,世間將會更加美好。所以我也要學習于謙那種高尚的品德,從小做起,成為一位造福百姓的人,而不是一個禍害國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