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讀后感600字
《范進中舉》讀后感600字精選篇1
誰不想永遠只當父母襁褓中沉睡的乖寶寶,人人疼愛;誰不想永遠只活在童年中,無憂無慮;誰不想在仕途中,一帆風順,一路晉升;誰不想當個童話里面的公主,終會遇到自己的王子。但童話固然美好,卻是那么虛幻。而這樣的生活又是那么的遙不可及。
現實又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把我們往崩潰的邊緣推去。如果人人一日三餐有著落,還有閑錢存銀行,又會有誰會去當小偷。如果人人家庭幸福美滿,又會有誰會因為抑郁癥而死去。有頭發,真的不會有人想要去當癩痢。一切都可以說是生活所逼。
《儒林外史》主要描寫了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和官紳的活動與和精神。充滿諷刺意味的《范進中舉》中,主人公范進在經過三十四年的科舉考試后才中了個秀才,緊接著中舉人后還喜極而瘋,引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劇。
在我看來,范進是可憐的也是值得我們所學習的。
34年,一個人一生中最多只能擁有三次。把那么漫長的時間都花在同一件事上,鍥而不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范進。雖然他虛偽狡猾,熱衷于功名利祿,但有頭發,誰又會想當癩痢;同樣是人,誰又甘愿只能看著別人過著“視錢財如糞土”的生活;同樣是人,誰又愿意一輩子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碌碌無為過完余生。范進的行為還是很符合人性常理的,他的身上還是有著許多可與之處,不是嗎?一次的失敗,我們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去修補受傷的心靈。兩次失敗,我們惆悵,我們痛惜,但仍然有勇氣爬起來,重拾信心,再上戰場!但多次的失敗,仍能夠堅持下去,仍能夠不斷的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這需要有多么強大的毅力才的做到的事情。而這位被無數人唾棄的可憐兒卻做到了!在面對胡屠戶的惡言相對;眾鄉鄰的冷漠勢利、嫌貧愛富,我對范進的敬佩盡不在言中。如果我生活在當代,如果我也受當年的社會風氣所沾染,我必死無疑。
幾十年來,我們只會站在一旁訕笑范進的懦弱,不自量力和瘋癲,但我們是否又有把我們的生活和他進行對比。人生漫漫長路中,我們有二十多年必須在學校中度過。中國的應試教育為的只是應付考試,拿去文憑。這和科舉制度又有什么區別。我們出來社會后,努力工作,生兒育女,再重復這可怕的輪回。我們的這一生都只是為了功名利祿,都只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為了給身邊的人帶來幸福。這樣的范進和我們錯了嗎?我曾多次想過,如果我奮斗多年的夢想,在我想要說放棄的時候,又得到了一個如此讓人震撼的消息,我也會瘋掉。這樣的我們又錯了嗎?
有頭發,你和我都不會愿意去當癩痢。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或許當太陽再次升起的時候,我們的命運也也許能展開新的篇章……
《范進中舉》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范進就是這樣一個被八股文殘害的人。他聽聞自己中舉,卻發了瘋了,拍手、大笑,頭發散亂,滿臉污泥,一身的水,想像起他那副狼狽的樣子,忽然覺得他有點可憐。家境貧寒,寒窗苦讀幾十年,只為中舉,現在中了舉之后,難免受不了刺激。這都怨那罪惡的封建制度,它深深地毒害了知識分子,給知識分子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
范進在中舉前后人們對待他的態度真是不能相比較。起初,范進向老丈人借盤費去鄉試時,被老丈人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可當范進中舉的消息一得知,這對待范進的態度就像是由一只兇猛殘忍的老虎一下子變成了乖巧聽話的小綿羊一樣,不僅送給范進銀子,在起初時還說范進一無是處,而在中舉之后卻大為贊賞。鄰居也紛紛送給他東西,這些都真切地反映了人們趨炎附勢的丑陋嘴臉。
張鄉紳來恭賀范進中舉時,倆人彼此間不斷說客套話,張鄉紳還給范進送銀子,說甚么“年誼世好”實際是為了拉攏和范進的關系。從他假惺惺的語言便可看出他的虛偽。除了虛偽,我覺得他還是個道貌岸然之輩范進沒中舉之前,他家人“已是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也不見張鄉紳派人問候、送米甚么的。而當這天早上,范進中舉后,才過了多久,張鄉紳便得知了消息,火速趕來套關系,又送房子又送銀兩。也許張鄉紳本來就空著這么一所房子,就等著童生中舉,然后馬上去拉攏親近。所以在恭賀范進時,才會馬上提出讓他們搬進自家空房。可見他的奸猾勢利。
《范進中舉》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范進中舉》之后。看完之后不覺驚異于作者的獨具匠心,卻沒有領略導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開《儒林外史》瀏覽了整個故事之后。
《范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終于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并不是那么簡單。
中舉從范進身上來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終于出頭,從他發瘋來看足以看出那時的讀書人對功名癡情一片,像周進哭號著為秀才名分磕頭撞板。但他們的癡情并不是為了道德理論上的治國之經,而是純粹的個人升官發財。還有范進中舉前后判若兩人,中舉前萎縮地向老丈人低頭稱事,中舉后便有了老爺大人們的官腔。甚至在為母親守喪時,在打秋風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僅僅是中舉,不出兩個月,什么房產、田地、金銀、奴役,不請自來。范進是千萬得中讀書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們的榮華為不得中的讀書人做榜樣,加深科舉對他們的毒害。
中舉對胡屠戶來說,也是意義非凡。對范進中舉前要打要罵由著性子來,一旦中舉后,因范進發瘋讓他打范進一巴掌,他卻說:“(范進)雖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個勢利小人的嘴臉清晰的勾畫了出來,胡屠戶就是那些滿腦子也是功名,中了科舉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還有那些鄉紳,都在第一時間忙不迭的為范進送金送銀,正是他們為政府傳播科舉毒推波助瀾。跳出范進的故事,作者詳細描寫了臨死伸著兩指頭,唯恐兩個燈芯廢油的嚴監生和強搶人豬,用云片糕當藥訛詐船家的嚴貢生兄弟倆作為代表。
綜上所述的人物,無一不受科舉的毒害。事實上不只這些人。還有舉著科舉飯碗的名士們,還有科場屢屢落敗的如看西湖風景都要擠出幾句經典的馬二先生之類的人。還有佛門弟子,一聽胡屠戶為女婿范進母親做法師,屁滾尿流地馬上安排起來。甚至是賈寶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魯小姐受其父影響只認八股文,什么都以八股文馬首是瞻,自己終日練習八股,后來因為丈夫對科舉毫無興趣,終日長嘆。書中充斥著諷刺味,辛辣尖刻,這與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聯系。
作者吳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敗家子。他后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幾次三番找他參加科舉,他都不應。他的書桌下有八股細繩,每根下都有一個臭蟲,一個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為貧困無法取暖,他常邀請朋友繞成行走還“歌吟嘯呼,相與應和”,并稱其為“暖足”。這樣的背景下,無怪乎書中描寫如此地耐人尋味了。
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生活的時代很少有人提及科舉這類的話,也沒有了書中迂腐的現象。但是,我們常常看見家中老人為了讓下下代的認凌晨排隊報課外班,諸多考生因為中考高考日以繼夜讀書,有些考上的扔書慶賀,有些考不上的跳樓自殺。沒有人為了什么“秀才”、“舉人”磕頭撞板,卻有人為“碩士”、“博士”不擇手段。很多人拿著文憑大吃大喝。不知以后是否還會有一本“儒林次史”來諷刺這個時代的制度。
《范進中舉》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有人說《范進中舉》是一部喜劇。
當然,文中人物滑稽的動作、表情、神態都刻畫的惟妙惟肖,也確實會讓人不禁大笑,再加上最后大團圓的結局,就更證明了這是一部徹徹底底的喜劇但大笑之后,卻也不得不去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更深奧的意味。范進在中舉之后就瘋了。從這一點看來,他又是那么可悲,可悲的不是那讓人不堪入目的外表,而是他早就失去了的靈魂。寒窗苦讀幾十年,只為中舉,現在中了舉之后,難免受不了刺激。
但這個科舉制度除了改變了讀書人還改變了周圍的事物:起初,范進向老丈人借盤費去鄉試時,被老丈人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可當范進中舉的消息一得知,這對待范進的態度就像是由一只兇猛殘忍的老虎一下子變成了乖巧聽話的小綿羊一樣,不僅送給范進銀子,在起初時還說范進一無是處,而在中舉之后卻大為贊賞。鄰居也紛紛送給他東西,這些都真切地反映了人們趨炎附勢的丑陋嘴臉。可見,封建腐朽的科舉制度深深地毒害了知識分子,給知識分子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所以我審視今天的社會,也要從社會現象來看,要改革這些落后的制度。要推陳出新,制定出適宜人民安居樂業,人民生活會蒸蒸日上的法規。
黛玉教詩,香菱學詩最終有所成,就是香菱有了廣泛的閱讀,有了“這些人做了底子”,腹有詩書,才讓香菱在才女蕓集的菊花詩社占得一席之地。作為新時代的廣大教師、學生更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讓讀書積淀底氣,打造靈氣,讓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讓書籍以歡樂的激情來充實我們的心靈。
《范進中舉》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我今天看了《范進中舉》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范進年年考舉人,到54歲時,才考到舉人。
范進本來就家境貧寒,所以因為他堅持要每年去考,所以家里變得越來越窮。當聽到范進決定要考舉人時,他的丈人就罵了他一頓,范進就悄悄的去考了,回去之后他丈人知道就又罵了他一頓。
當范進考上舉人時,家里人的態度對他轉化了,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丈人不敢打罵他了。說他是天上的星宿。相鄰們說他是新貴人,還從說叫他范進到叫他范老爺。他我看到范進高興瘋了的那一點,我覺得很好玩。范進是個虛偽的人,當張鄉紳給他銀子時,他再三推辭,最后還是收了,然后立即叫渾家打開看看,可見剛才的再三推辭是假的。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封建社會對讀書人的毒害。我對范進丈人的評價是他對范進毒害一開始還罵他現世寶,可當范進中上舉人時,對他態度就不一樣了。我突然想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道理,它的字面意思就是一個人出名,連他家的雞和狗都會出名。就像孔乙己那樣,偷了丁舉人家的書,被打折了腿。丁舉人家的書,在那個社會是不同的。
范進和孔乙己的命運是一樣的,都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犧牲品。我們目前的社會比那好多了,那時考試叫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都是寫一篇文章。現在考試都是語數英、物理化等。這就是社會的進步,這就是考試科舉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