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只在西雙版納的抗日戰爭中活下來的唯一頭象,在臨死前的情景。
這只戰象名叫嗄羧,當作者見到這只戰象時,它已經五十多歲了。因為它是戰象,它是功臣,所以受到了村民的照顧。從不讓它搬運東西,整天悠哉悠哉,自由自在地生活。
有一天,它感覺到了自己在世界的時間不多了,于是他要回了自己的象鞍,慢悠悠的走到了它戰友的墓地----百象冢,它給自己挖了一個洞埋了自己。就這樣,這只光榮的戰象隊伍從此消失了。
這個短篇小說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因為嗄羧對戰友的感情。他是唯一活下來的戰象,所以死了也要和戰友在一起。但是有些人卻連一只大象也不如。他們跟在象后面盜取象牙。雖然作者也這么干過,但最終良心發現,保護了象牙。我們不應該連大象也不如,沒有一點情感,只知道掠取財富,應該拒絕象牙飾品,保護大象。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篇2
這是一頭在抗日戰爭中辛存活下來的戰象,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披上了它的象鞍——那個曾經和它并肩作戰的象鞍;那個沾有“戰塵”和鮮血的象鞍!并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后變來到了打落江畔,憑吊戰場,最后在埋葬這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了一個坑,莊嚴而安靜的把自己掩埋。它就是最后一頭戰象——
嘎羧,一個擁有不平凡人生的戰象。
嘎羧,多么勇敢!你在戰場上那奮力戰斗,不顧自己的生命,令人贊揚;嘎羧,多么平靜!那么安靜、那么平穩的把自己埋葬于地下;嘎羧,多么豪邁!你那么偉大的和村民告別,他們不舍得你的離去,你知道嗎?;嘎羧,多么偉大!你是最后一頭戰象,偉大的戰象!你的存活,令我們欣喜!
象,是一種圣潔,不可侵犯的動物。在我的記憶里,在泰國、印度這些國家里他們的神就是象,象就是他們的吉祥物。就像我們中國的佛一樣,他們佛的塑像就是大象,所以就像作者沈石溪所說的,象是有靈氣的,它可以預測自己的死期,去給自己“造墓”。這種莊嚴,勇敢的精神令我深深的震撼了!
以前,我一直認為象和普通的動物一樣,但是,讀了這篇文章,我改變了這樣的看法,并讓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大象這個動物。
這是最后一頭戰象——嘎羧,擁有這一種不平凡的象魂!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篇3
勇敢,是在困難之前勇敢的前進;是在碧波蕩漾的海面之上乘風破浪;是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獲得最終的勝利。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最后一頭戰象》讓我明白了勇敢的奧秘。
戰象,它們在敵人的攻擊之下毫不退縮,它們前赴后繼,為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們如同一位位敢死隊隊員,向著敵人的防御塔發起勇敢的沖擊。它們揮舞著長鼻子,如同一根根鞭子,把敵人卷落于馬下。
我讀到這里,心里思潮起伏,我們在學習之中不也正是需要這份勇敢。在一道道聰明題之中,我們也應該如同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寫上去,并仔細地驗證。
最后一頭戰象活了下來,它的大象戰友在敵人猛烈的回擊之中倒了,雖然戰象最后取得了勝利,但如同長途跋涉后的鳥兒一般,元氣大傷。最后一頭戰象永不放棄,又努力地建設起家園,勇敢地挑起了扛木頭……的任務!戰象的這種勇敢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
在我的心中,對戰象又多了一份尊敬,在它們的勇敢之下,我如同一個無力的嬰兒,羞愧之至。想到在家干家務,我也推三阻四,不肯接受,而戰象卻毫不猶豫地挑起了建設家園的重任,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過了幾年以后,戰象老了,它背起那副已銹跡斑斑的戰甲,毅然來到被象血染紅的土地上,用象牙掘了一個坑,與戰友死在了一起。
讀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這不是一種普通的勇敢,戰象到最后也與戰友們同生共死,共患難,真讓我佩服。
看完整本書,向窗外望去,和煦的春風撫摸著我的臉頰。在這個早晨,我了解到了勇敢之中不同的奧秘,連窗外那只色彩斑斕的鳥兒也唱著優美的歌,仿佛在慶祝我懂得了勇敢真正的奧秘!啊!這真是一個美好的早晨!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篇4
讀了《最后一頭戰象》后,我覺得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這個故事講了一九四三年日寇占了緬甸,象兵保護家園的時候,八十一頭大象只有一頭活了下來,好心腸的村民幫它包扎傷口、喂食、喂水。幾十年過去了,在寨子里它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安靜的活著。有一天,村民救活的大象背著它的鞍去了象冢,并永遠死在那里。
讀完了這個故事以后,我覺得大象很神奇,因為它從來沒有去過象冢,可是到了鄰近死亡時卻通過氣味找到了象冢。因為它不想死在別處,那里有它的親人、朋友、一起并肩作戰的戰友,它們生死與共的情誼是誰也打不破,誰也不能改變的,象冢就是它的魂魄,它背上它的鞍,就像一位將軍穿上盔甲去作戰,它要永遠的陪著戰友。所以,哪里也比不上它們的象冢。
想完了大象,我又恨起了日本的那些壞蛋,要不是他們有強大的野心,那些大象還生活在森林里,過著悠閑安寧的生活,都怪那些十足的大壞蛋在一九四三年侵略它們的家園,打破了他們安寧的生活,使原來快樂的大象,變成了作戰的戰士,留給大地上的是一片象冢,那些日本人真是壞透了。
這篇小說使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功臣》。這個故事中的大象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功臣,它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它像每一個村民的家人,可是它始終是象戰士。象冢是它的歸宿,它是那個英雄集體的一員。
最后,我也和那些村民一樣,為大象的離去難過。我多希望沒有戰爭,所有的動物和人們能幸福快樂的在一起。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篇5
今天我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它把動物寫出了像人類一樣有情感。在我們眼里,動物不過是一種被人類吃掉的生物罷了,可讀完他的小說后,我重新認識了動物。
沈石溪手下的動物都像人類一樣,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心理想法,像人類一樣,會思考,會唱歌,會跳舞,而不是像現在的動物一樣,只會單一的活動。
這一本書分為三個部分,有大象、豬和熊,而我最喜歡野豬王這一篇。
這一篇是講沈石溪救了一個小女孩,他的父親為了獎勵他,送給了他一頭野豬作為禮物。沈石溪用心地把它撫養,長大后,那頭豬變成了野豬王,帶領全村的豬造反,向人類宣戰,而他的主人沈石溪卻被獨眼龍關進了監獄。
而野豬王對主人有著感激之情,就在地下挖隧道,準備把主人救出。它挖呀挖,終于挖到了監獄那里,它跟主人說出了實情。當沈石溪得知自己可以逃跑時,他猶豫了,心想:要是被關到監獄里,可能要被關十年以上,但只要十年或二十年,他就可以獲得自由了;但如果他逃跑了,只能當野人,而這樣的話,一輩子都只能生活在森林里面。于是沈石溪拒絕了野豬王的好意。野豬王生氣了,在諷刺主人是個膽小鬼。這時,沈石溪開始罵野豬王是個;豬精、豬仙、豬么、豬魔、豬神、豬圣、豬鬼。野豬王好像聽懂了主人的話,理解了他的苦衷,第二天就把60頭豬還給了村莊。
讀了這本書后,我有幾個問題?
為什么豬就一定沒有自由呢?每個生命都是自由的,如果先把它們放回森林面,快樂地活幾年,再把它們抓來殺了也不遲啊!為什么一定要把它們圈養在豬圈里面呢?難道豬圈里面的豬就一定比山里的豬好吃嗎?
沈石溪筆下的動物小說如此生動的原因是:他的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的種種虛偽的表現,可以毫無遮掩地將動物和美麗融為一體的原生態生命。人類文明和文明社會,會不斷隨著時代的更新而改變,但是動物之間的殘忍競爭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因此,動物小說更容易獲得讀者的青睞,讓讀者們追隨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