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最后一頭戰象》。作者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里面講了三種動物,分別是象、豬、熊,其中,我最喜歡里面的一篇小說是“棕熊的故事”,深有感受。
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沈石溪和強巴在小山溝發現一只熊崽,附近有一只金貓。為了避免金貓吃掉小熊崽,他們從金貓爪下抱走了小熊崽。這只熊崽是雌性的,沈石溪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麗麗。小麗麗睜開眼睛第一個看見的是沈石溪,這也給小麗麗日后的生活帶來了麻煩。過了幾天,母熊找到了沈石溪,沈石溪把熊崽就還給了母熊,但小熊崽卻不舍得走。過了兩個月,小麗麗還是從母熊身邊逃出來,又回到了沈石溪身邊,最后又被母熊帶走。有一次,母熊為了保護小麗麗,與雪豹搏斗,最后它的肚子被雪豹咬破,腸子一直往外涌。母熊為了小麗麗以后的生活,一邊捂住肚子,一邊去找沈石溪,把小莉莉永久的托付給了他。而它卻在一棵樹下,奄奄一息。
讀到這時,我被那偉大的母愛感動了,并且想起了我的媽媽對我的愛。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睡覺,忽然,我被尿憋醒了。我穿上衣服去上廁所,在回來的半路上,從我房間的窗戶外刮來了一陣寒風,凍得我直發抖。我剛上床,媽媽就過來了,看我還沒睡,說:“你怎么還沒睡?”“剛才上了個廁所——你怎么來了?”“我剛才感受到一陣冷風,就來看看你被子蓋好了沒——既然沒事,我就回去了?!鳖D時,我鼻子酸了下,鉆進被窩,眼淚止不住的嘩嘩流出來……因為我被媽媽的關心感動了!
從“棕熊的故事”這篇小說中,母熊為了保護小熊,被雪豹咬破了肚子,與雪豹同歸于盡。這母愛多么地偉大啊!在生活中,我經常被偉大的母愛感動。難怪我經常聽人們說:“母愛似海,母愛無邊!”我認為,確實是這樣的!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篇2
暑期間,我看了好多書,特別是近期看的沈石溪的《最后一頭戰象》,使我印像深刻,腦海中經常浮現出書中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主要講的是二戰時期,人們和大象一起上陣,英勇的抗戰殺敵,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在戰爭中,其它戰象都戰死殺場,最后只剩下一頭叫嘎唆的戰象。在時隔許多年后,它并沒有忘記自己曾經一起并肩作戰的同伴。由于濃濃戰友情意的牽掛,一天,它用粗大的鼻子卷起自己的舊戰鞍,邁著沉重的腳步,緩緩的出了村。人們以為它快要死了,要去神秘的象冢;但它卻走向埋葬自己“戰友們”的地方,想和永遠的它們在一起。這個故事讓我很驚訝,象是多么有靈氣的一種生物啊!它并不像我們人類高級,卻有著比我們人類還要高尚的情感,臨死前不去老祖宗的象冢,反而去埋葬“戰友”的地方安葬自己。
我們人類之間的親情卻比不上象之間的兄弟、朋友的情誼,有些人類平時和別人稱兄道弟的,在朋友遇到困難時,跑的比兔子還快。像這種在朋友落難時,避而不見、撒手不管,只會在平時一起吃喝玩樂的關系能算得上朋友?真正的朋友就算天塌下來,也不會拋棄對方,會在朋友落難時拉朋友一把,一起面對及解決困難。
我們人類真應該向嘎唆好好學學重感情、忠誠、永不拋棄同伴的高尚品德。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篇3
暑期,我讀了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最后一頭戰象》。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原以為,大象只是普通的動物,性格溫順,是人們的朋友。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后卻讓我深深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濃烈而深厚的感情。
這本書說的是:在1943年,一場征戰后,故事的主人公——嘎羧,成為了象群中唯一存活的大象。好心的村民治好了它的傷,并收養了它。幾十年后的一個早晨,嘎羧好像自知生命大限將至,便四處尋找它在戰爭中披過的象鞍,奮力披上,并跋山涉水,來到了昔日埋葬自己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一個坑洞,把自己埋在了昔日戰友的身邊。在蒼茫的暮色中,老戰象用盡生命中最后一點力量,與同伴們會合,與這片曾經灑滿熱血的土地會合,還與這里的一切事物會合……
讀到這里,我合上書,頓時對嘎羧肅然起敬。它雖然只是一頭象,一頭戰象。但它在生命快要終結時,沒有選擇回歸祖宗留下的那古老而神秘的象冢,而是選擇了和從前并肩戰斗過的戰友們待在一起。此刻,我們所能體會到的就是它和戰友們真摯的感情。嘎羧是一頭重情重義、有靈性的大象,它深深地打動了我。
讀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動物也是有感情的,有尊嚴的。動物都能如此,何況我們人類呢?忠誠的小狗、可愛的貓咪、忙碌的小鳥、敦厚的老牛、辛勤的貓頭鷹……一個個多么可愛的生靈??墒?,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們,一直都不愛護它們呢?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動物們的不幸遭遇。它們被任意捕殺、殘害,在利益面前,人類迷失了自己。
我要大聲呼吁: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請別傷害它們。動物的瀕臨滅絕會造成生態的不平衡,從而使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關愛動物,保護動物朋友,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篇4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她的名字叫做最后一頭戰象,它的作者是沈石溪。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就是最后一頭戰象,它的主人公是一頭抗日戰爭中的戰象,也是唯一,一只活下來的戰象,故事發生在1969年的春天,作者在西雙版納認識了50歲的嗄羧,作者漸漸的和他成為了好友。
可在兩年后的一個早晨,她突然非常精神起來,向收養它的農夫要回了他的象鞍,在和村里人告別后,他獨自一人走上了“死亡之路”作者和那個農民以為他要去百象豖這是一個,埋葬著祖祖輩輩的大象墳墓,里面有很多大象的尸骨,就算小象在沒有父母的指引下,在他已經要死的時候,他也會獨自一人來到百象豖,作者和農民,想要找一點象牙來賺錢,所以也跟著他去了,沒想到他沒有去那邊,而是來到了當年的抗日的戰場上,望望著那紅紅的鮮血地面,他又想起了當年的戰爭,最后他來到了埋葬他的戰友的墳墓前,自己挖了一個坑,走了下去,就這樣子,安祥在了這個地方,他就這樣子,和他的戰友團聚了。
讀過這本書后,我被深深打動了,特別是里面的他沒有去祖輩的墳墓,而是去了當年隊友死去埋葬的墳墓,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對當年的戰友的感情之深厚,甚至,都沒有去家族的墳墓,而是去了戰友坑,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大象。
大自然真的是奇妙又偉大,讓我們可以從,其中學習到做人的道理。
我們應該善待動物,不應該有貪婪的想法,像這次的疫情,也是因為人們的貪婪亂殺野生動物,亂吃野生動物才釀成的大錯,我希望我們不應該貪一時的口欲,而拖累了眾人,也害了野生動物。
這就是我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你讀什么書?有感可以告訴我嗎?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600字篇5
午后的陽光散散地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合上手中的書,靠在椅背上,微微瞇起雙眼,回憶每一字每一句。
印象最深的不是那只垂暮的老英雄大象——嘎羧,而是那頭竭盡全力保護孩子的棕熊。
我暫且還原這一部分的內容,讓我們共同分享:一只小棕熊崽被一位動物學家救了以后,和動物學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且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小麗麗”。當母棕熊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小麗麗時,小麗麗卻忘了媽媽,不愿和它回去。母棕熊強行將小麗麗帶走,可是小麗麗又想方設法逃回了動物學家的身邊,因此母棕熊把動物學家當成了破壞它們母子感情的敵人,總會找機會攻擊他。最后的最后,母棕熊為了保護小麗麗而身受重傷,它不顧個人安危,拖著自己裂開的腹部找到動物學家,并把小麗麗托付給動物學家后,才放心地閉上眼睛。
作為母親的母熊是那么的呵護自己的孩子,它寧肯遍體鱗傷也不愿小熊崽受到傷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想方設法地保護自己的孩子。母愛何其偉大,母愛,催人淚下!
我想,我們的母親也不就是那頭母熊嗎?是她在我們背后默默地支持;是她忍受著我們對她的抱怨;是她事無巨細的料理著我們的生活;這世間唯有她——無怨無悔。
猶記得風雨交加的夜晚,我的媽媽深一腳淺一腳的趟過雨水背我上醫院;猶記得每晚的作業時間,陪在我身邊耐心輔導的總是她;猶記得那年鞭炮炸開之際,將我擋在身后的瞬間……漸漸地,淚眼氤氳中,我竟然感覺書中的母棕熊和媽媽疊加在一起了。
“?!?,是碗勺相碰的聲響,驚醒了發愣中的我,該是母親在廚房忙碌,又是在為我不厭其煩地熬制祛咳的川貝檸檬膏吧!
房門被靜靜推開,碗里的汁液像是流動的琥珀,暖暖地直入人心?!皩殞?,看書累了吧,喝杯水吧,入口不苦!”看著笑意盈盈推門進來的媽媽,我輕輕的說:“媽媽,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