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精選5篇)
這是一個專屬于年輕人的故事,叛逆、放蕩、殘酷的故事,來自少年對社會的認知。也許因為我自身的年齡、經(jīng)歷的事情,也許我沒有主人公如此的憤世嫉俗, 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精選篇1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的職務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就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得了”。
這樣一個“守望者”,卻是一個叛逆的壞孩子。他吸煙喝酒,爭斗打架,滿是臟話,憤世嫉俗,言語犀利,思想偏激。他說“我想,他們應該不會羞愧,也不會后悔。青春的日子,總是要破壞一些東西,才會收獲一些東西。”你瞧,他便是這樣的充滿破壞性。他討厭一切的虛情假意,討厭那個現(xiàn)實、丑惡的社會,討厭成人的 虛與委蛇——或許這便是成人的游戲。他討厭這世道,看不慣身邊的一切,卻不得不與這些人打交道,于是他迷惘、苦悶、彷徨,這樣的他又如何能不墮落?
但他的內(nèi)心卻又是善良的。他為自己早逝的弟弟感到無比心痛,時常懷念著他“不會有人比他再聰明了”。他疼愛自己的妹妹,即使在自己最落魄的時候,也不忘買給妹妹她最喜愛的唱片。他比大多數(shù)人——包括成年人——都要清醒。“我現(xiàn)在只是在過年輕人的一關(guān),誰都有一些關(guān)要過的,是不是呢?” “你不管做什么事,如果做得太好了,一不警惕,就會在無意中賣弄起來。那樣的話,你就不再那么好了。”試問有多少人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些?
霍爾頓,他是一個守望者,守望著自己的那份迷惘中的純潔,守望著自己的美好,守望著這世界缺失的那一片“麥田”——金色的、蓬勃的希望。愿他在這道懸崖邊上盡享他的那片藍天,那片麥田,就這樣孤獨而又不孤單的成長。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高曉松在某期《曉說》中提到過這部作品,好像是在第二十三期“大師照亮八十年代”中,說他很喜歡這部小說,還說他的唱片公司“太合麥田”起名就源于此,于是滿懷期待的開始看。
如果以前沒聽說過這部小說,可能真不會認為它是經(jīng)典之作,其實直到現(xiàn)在我還不明白這部小說為什么會得到這么多人的推崇。
看完我最大的感受有兩點:
一是主人公的俚語太多了,動輒就“混賬玩意”,不管提到什么東西,前面總加上“混賬的”。
二是主人公的心里描寫比較出色,聯(lián)想的很豐富,豐富到有時候都覺得不著邊際。而且主人公情緒變化很大,動輒就“沮喪”“膩煩”。
主人公霍爾頓和多數(shù)青春期的少年一樣,內(nèi)心很矛盾,不知道未來該怎么走,思想單純的干傻事。在別人眼中是個壞孩子,但他內(nèi)心卻是善良的,從好多方面都能體現(xiàn)出來。他為了不使舍友難堪,不把自己嶄新的手提箱和舍友的放在一起;在餐廳里,自己吃著烤肉咸蛋看到有兩個修女只吃面包片和咖啡就感到難過,非得捐錢給他們;他自己想離家出走但看到妹妹非要跟著自己,就放棄出走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做的某些事情是錯的,他會阻止別人去做,但自己卻停不下來。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干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象話。”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精選5篇600字范文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讀一本好書,就像一位老師,把你帶入浩瀚的天地;讀一本好書,就像一雙眼睛,帶你瀏覽廣闊的世界。
我十分喜愛讀書,其中很欣賞的就有這部《麥田里的守望者》。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霍爾頓看不慣周圍的一切,無心讀書,只能被開除,又想離家出走,遠離塵囂,過田園般的純樸生活,可是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他的理想一一破滅,后來在他天真可愛的妹妹的話中,他最后還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起初,我在讀的時候?qū)λ挠∠蟛⒉簧睿钡胶髞砦伊私獾搅?0年代美國情況后再讀這本書時感覺就不一樣了,這也讓我知道了越讀越懂的道理。
我喜愛這本書不僅在于它生動的情節(jié)與細致的描寫,更在于它所包括的豐富內(nèi)涵。
就比如說乘火車這一章中,我見到的人和事就告訴了我們,母愛是一種本能,那應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是全然的、不求回報的付出、陪伴與支持。以及兄妹情中,我為妹妹買唱片中的一處,可以深刻感觸到這樣一點是:那些為我們默默付出與支持的人,時刻溫暖著我們的心,使我們走得更遠更精彩。
而這本小說卻正是剖析了從主人公的憎惡虛偽到最終屈從社會現(xiàn)實的心路歷程。雖然霍爾頓的結(jié)局并不佳,可是他有理想,只是無法實現(xiàn)。而有些人呢?只是碌碌無為,漫無目的生活,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
理想是一盞明燈,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理想,生活和學習才會有動力,讓我們大家都來做一個真正有理想有目標的人吧!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雨點打在淺灰的水泥地上,染出一個黑色的小斑。雨聲幾乎沒過了木馬轉(zhuǎn)臺放著的爵士音樂。為了避開這突如其來的傾盆大雨,所有的父母都躲在了轉(zhuǎn)臺的屋檐下。而你,霍爾頓,卻仍然坐在旋轉(zhuǎn)木馬前的長椅上。這就是孤獨、叛逆的你——霍爾頓,美國作家J.D.塞林格的著作《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
《麥田里的守望者》講述了主人公霍爾頓的叛逆生活。他因為五門功課只及格了一門,所以被潘西開除,卻又不敢回家,在街頭過了兩個星期游手好閑的生活。但卻在這兩個星期中,他認識了自己,也更了解身邊的真實生活。
合上這本書,一個個問號從我腦子里跳了出來:為什么這本書里那么多臟話?這樣的書為什么成為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
我和媽媽討論了一下,其實這只是以主人公霍爾頓的視角去看:他發(fā)現(xiàn)人與人關(guān)系、社會現(xiàn)象的腐朽之處,強烈表達其不滿,加些臟字是有利于情感表達從而升華主題的。
看到第17章,我都沒有看見一片麥田,更別說有守望者的影子了。那這本書為什么叫《麥田里的守望者》?直到我看見霍爾頓對他親愛的妹妹說的一段話:“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玩。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原來“麥田里的守望者”是霍爾頓的一個夢想。當然,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反差,你的夢想,往往就是你在現(xiàn)實中無法得到卻又渴望得到的東西,現(xiàn)實越糟糕,夢想就更美好。而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夠得到實現(xiàn)。霍爾頓看似叛逆,但是他有一個純真的夢想:他要守護孩子們,“懸崖”只是一個比喻,他真正守護的是孩子們一顆顆純潔而天真的心。不要跌入腐朽現(xiàn)實的懸崖。小說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對于他來說,依然是很難實現(xiàn)的。所以最后霍爾頓還是回到了家。
如果我有機會能鉆到書中去,我一定會變成霍爾頓,嘗試追夢,嘗試堅持夢想,嘗試雖然在現(xiàn)實中碰壁依然堅持自我!
所以,霍爾頓,無論你是在麥田里還是在風雨中,請你繼續(xù)守望。守望那沒有被虛假溺死的真摯,守望那沒有被虛榮刺傷的質(zhì)樸,守望那沒有被金錢名利包裹的夢想,守望所有純潔而天真的孩子們,守護自己的夢想!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干的就是這個。我知道這不象話。”
長長的小說到了尾聲才第一次出現(xiàn)了與主題相關(guān)的描述,要命的是描述得還這么詩意溫暖。是啊,原本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充滿詩意的。荷爾德林說:“人生充滿勞績,但詩意地生活在這大地上。”一個十六的孩子用自己疼痛的成長經(jīng)歷洞悉了成人世界的一切虛偽,包括師長、室友、女友,甚至父母,唯一留在記憶力的美好就是逝去的十歲的弟弟艾里和他現(xiàn)在努力想要去保護的同樣十歲的妹妹菲苾的種種言行。可誰又知道他們在這個充滿虛偽的世界里終會變成何種顏色呢?所以有一方凈土,有一個守護者就成了一個愿望了。小說最后讓菲苾坐在旋轉(zhuǎn)的木馬上,那么單純無邪,而守護在旁邊的“我”連下雨了也不在乎,只有一種充實的快樂。此時的“霍爾頓·考爾菲德”是哥哥,更由先前的理想者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行動者。他勇敢地擔負起了守護的責任。
所以整個小說從邏輯層次上來講,就形象地探討了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麥田的守望者)的問題。“為什么”當然是重點,這是整部小說的價值所在。小說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的成長是一個由純真到虛偽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孩子或者我們的童年就成了寶貝,變得稀貴。真是莫大的諷刺,卻又如此真實,生生地刺得人心疼。
《麥田的守望者》于我是一本老書,多年前就讀過。年少時有點輕狂,似乎不買老塞林格的賬,不喜他筆底下人物的玩世不恭、放蕩不羈,便連帶的不愿去細想文字底下的那份深沉與溫情。昨晚一口氣讀完,夜不能寐,只為感動,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我們的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容易,都值得讓人放下一切的偽飾來呵護。但我們做得似乎遠遠不夠,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 感謝老塞林格,讓我們自慚自省,更讓我們學會擔當,擔當起原本就應該屬于我們的那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