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的表現手法
《短歌行》表達了他求賢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業的宏圖大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短歌行的表現手法,以供大家閱讀。
短歌行的表現手法: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
情調慷慨悲憤,曹操的詩無論反映時代亂離,還是抒發壯懷,其情調風格都是悲涼慷慨,沉郁雄健的。《短歌行》,抒寫了作者渴望招納賢才以統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現了作者寬廣的胸懷。作者的遠大抱負和開闊胸襟奠定了本詩激越高昂的基調,但他是在對人生短暫的感傷和不得賢才的憂思中來表現自己的抱負和胸襟的,所以筆調顯得沉郁頓挫,形成了慷慨悲涼的風格。全詩在深沉憂郁的氣氛中激蕩著一種慷慨昂揚的情緒。既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浩嘆,又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廣納賢才,統一國家的決心。感情低昂回旋,淋漓盡致,使人感到在戰亂年代中建功立業的艱難和詩人積極堅定的進取精神。
短歌行的表現手法:曲折跌宕、反復詠嘆的情感表現
在謀篇構思上獨具匠心。詩人一面飲酒聽歌,一面憑空作想,想出詩中這許多曲曲折折,絮叨說來,似連貫,似不連貫,卻圍繞著一個中心——思得賢才。先寫人生短暫的憂思,為什么憂思,因為沒有賢才的輔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統一天下。次寫思賢若渴的心情,反復抒寫不得的憂思和即得的歡樂。最后寫延攬人才的態度,還是思賢。一條線索,貫穿全詩,所以作者思緒的流動看似隨意而毫不散亂。
短歌行的表現手法:比興手法
繼承《詩經》的優良傳統,使用比興手法相當成功。以明月比喻賢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賢才難得。以烏鵲擇木而棲比喻賢才的徘徊歧路,表達對他們前途的關切。以“山不厭高,還不厭深。”比喻自己廣納天下賢才的寬闊胸襟。起興恰當,比喻貼切,使詩人思賢若渴的心情的表達更加曲折婉轉,更有藝術感染力。
短歌行的表現手法:語言形式特點
引用《詩經》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現女子對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渴望;引《鹿鳴》中描寫歡宴賓客的句子,表達詩人對賢才的期待和禮遇.
短歌行的表現手法:言志與抒情相結合
詩歌抒發了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愿。言志的同時也抒發了詩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憂嘆之情,有對賢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賢才的欣喜之情,有對猶豫徘徊的賢才的勸慰之情,有堅信自己禮賢下士,天下賢才定會歸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詩人把這些復雜的感情,通過似斷似續,低廻沉郁的筆調表現了出來。
短歌行的表現手法:用典
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虛心待賢,使天下賢士歸心。
總的說來,這首詩雖然充滿了深沉的憂嘆,但是其中洋溢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激蕩著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全詩氣格高遠,感情豐富,是詩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中,詩人以感人的真誠和慷慨悲涼的情感詠嘆了生命的憂患、生命的悲劇。以貌似頹放的意態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心憂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詩以感慨開始,繼之以慷慨、沉吟,再繼之以憂愁、開朗。一憂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傾訴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懷。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