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的講課稿
朱自清的《背影》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背影的講課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背影的講課稿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掌握讀讀寫寫和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匯。
2. 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二)能力目標
1. 掌握關鍵語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蘊含的情感。
2.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樸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三)情感目標
1. 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 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里行間的人間至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學習抓住人物特征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fā)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識記字詞寫法。
交( )卸( ) 奔( )喪( ) 狼( )藉( ) 簌( )簌( ) 典( )質( ) 賦( )閑( ) 頹( )唐( ) 瑣( )屑( ) 差( )使( ) 虧( )空( ) 勾( )留( ) 揀( ) 攙( ) 蹣( )跚( )
2. 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創(chuàng)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于樸素中見豐腴、洋溢著一股清新氣息。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清貧而有氣節(jié),寧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是毛澤東同志稱頌的“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我們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上課之前,欣賞一首動聽的歌曲《父親》。以歌曲和下面一段獨白導入:
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們一天天地長大,但是,父母卻一天天的老去,同學們,你是否注意到:皺紋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額頭;銀發(fā)也在不經意間從父母頭上冒了出來;他們的腰身已變得不再挺拔……有人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可當我們面對著蒼老而可敬的父親時,他的眼神、他的手勢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著他對我們的愛,我們也不由得而升騰起一種尊重之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普通的父親,認識父親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濃濃的父子親情。
(2)請學生分段有感情的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分出段落,并了解段落大意。
1、第1自然段 :問:為什么父親的背影“最不能忘記”呢?
問:課文題目是背影,而這里第一段就提到了背影,這種寫作手法叫做什么呢?
2、第2~3自然段
問:“禍不單行”指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fā)生,那作者這里指的是哪些事情,請在課文中找出來?
問:第3段寫的是什么?
3、第4~5自然段
問:在第4自然段中,寫了父親的心理變化過程,由不送我到決定送我,作者為何刻意寫這個環(huán)節(jié)?
問:這一段共出現過幾次“聰明”?請找出原文。
問:在第4、第5這兩段中,作者幾次提到我的年紀?請找出來。
四、本課時小結
五、作業(yè):課堂中的生字詞每個5遍,課后考試。
背影的講課稿二
【學習目標】
1 、識記課文重點字詞2、梳理課文主要內容和結構3、文中所表現得感情
【資料鏈接】
作者介紹: 朱自清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年到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隨校內遷,任西南聯大教授。勝利回京后繼續(xù)在清華大學任教,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群眾運動和學生運動。他在貧病交加的處境下不買美國“救濟糧”,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主義精神,為國人所尊敬。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chuàng)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 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感情真摯自然,語言樸素簡潔,結構嚴謹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雋永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品有《春》《綠》《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煉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語,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動人的情致。
寫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憶八年前的事。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念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書,父子在浦口惜別。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著一層不散的愁云。采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關于父親的名言
依慈父悲母長養(yǎng)之恩,一切男女皆安樂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釋迦牟尼佛說心地觀經)
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于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體會。——香港著名作家梁鳳儀
擁有思想的瞬間,是幸福的;擁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擁有父愛也是幸福的。——臺灣著名作家瓊瑤
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國家溫家寶
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 ——冰心
父愛是水 ——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背影的講課稿三
一、說教材
1、新大綱對初中語文閱讀的要求
新大綱對現代文閱讀教學的要求中強調“用普通話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從課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賞課文中優(yōu)美精辟的語句”等。這些要求是展開本課教學的依據。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記實的手法,通過特定角度——背影去寫父子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下的相憐相愛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課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本文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第二單元都是以愛為中心話題的,五篇課文都從不同角度去贊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選入第二課,更有利于后面幾篇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他們對真善美的學習和鑒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2)本文描寫人物特征細致,中心與段落的關系很典型,學習本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整體應用語文的能力。
(3)本文語言樸實,飽含情感,而且貼近生活,有利于學生學習與借鑒。
3、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大綱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結合實際,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①理解并積累詞語。
②品味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
③體會作者新穎獨特的描寫角度與樸素感人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目標:①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
②學習本文獨具匠心的傳情藝術和精巧的構思。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4、教學重點:
(1) 閱讀重點文段,體會作者新穎獨特的描寫角度,學習文中的細致描寫,體會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 理解文中關鍵句的含義,體會樸實語言中飽含的深情。
首先,本文的表現角度新穎獨特。一般寫人物較多從正面著筆,或寫面部肖像,或寫姿態(tài)服飾,而《背影》另辟蹊徑,選擇背向的特定角度來表現父愛,令人耳目一新。其次,“背影”這一角度不僅表現父親的形,而且能集中反映出父親的內在精神,父親的慈愛、艱難、努力都聚焦在這一點上。再有,“背影”這一角度給人以馳騁想象的藝術空間,從背影中,人們會聯想到父親當時吃力的神態(tài),聯想到他家道中落的過去,老境頹唐的未來,文章的藝術容量較大。
本文準確地運用形容詞、動詞對父親的外貌、動作進行細節(jié)的描寫,語言樸素自然,感情真摯。
定以上兩點為教學重點,旨在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散文寫作的可貴經驗和有益的啟示。
5、教學難點:
學習中心與段落的關系,理解本文精巧的構思。
文中第六段才點到那次難忘的背影,而文章2-5段講回家奔喪、父親決定為我送行、以及送行時的一些瑣事,看上去與背影沒有直接關系,學生可能會覺得這些內容很沒必要,文章顯得松散。而實際上這真是作者精巧構思的體現。這個開頭為整個作品設置了黯淡的氣氛,悲涼的環(huán)境,與父親的溫情形成對照,顯出父愛的崇高。在這些段落中,父親的語言那么樸實,行為是那么認真自然,他在千難萬苦中為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更可貴,這種情況下的背影更是飽含深意的。這些段落中還寫到兒子對父親的不理解,為背影的出現,兒子的感動做鋪墊,使文章起伏有致,也顯示出父親背影的感人力量。
6、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主要思路:抓住重點,連綴兩頭。即直接從中間兩處“背影”入手,抓住精彩部分賞析體味,突出重點。然后再將開頭和結尾串連起來,解決難點。
第一課時:聽讀、朗讀訓練、語匯積累、整體感知、重點文段的閱讀、關鍵語句 的品味。
第二課時:多角度品味父子深情,中心與段落的關系、德育教育。
二、說教法及手段
本文的一大特點是以情動人。情之動人不在老師的講,而在學生的悟。初二學生受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的限制,不大容易體會出細節(jié)描寫背后蘊涵的深切感情,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自我體驗中感悟和體驗。
本課教學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 朗讀法。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整體感知作品,獲得心靈上的溝通和共鳴,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研討探究法。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研討文中關鍵性語句的表達作用。同時結合生活體驗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發(fā)愛心。
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
三、說學法
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我打算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1、能用正確流利的普通話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2、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點評優(yōu)美詞句,積累語文知識;
3、根據間接經驗學習和感受生活的方法,進行人生積累。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主要內容:聽讀、朗讀訓練、語匯積累、整體感知、重點文段的閱讀、關鍵語句的品味。
主要步驟:情景導入、整體感知、重點賞析、布置作業(yè)四個步驟。
一、情景導入
提問:
1、在你的生活中誰最令你感動,最令你感動的是什么?
2、而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朱自清的《背影》中誰是令他最感動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動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問的設計體現語文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由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出發(fā);第二問旨在激起學生的閱讀需要,同時,也體現了對預習的要求)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投影)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并積累詞語。)
2、聽朗讀錄音
要求思考:①課文中幾次提到了背影,分別在課文的哪一段?將相關的句子在文中用直線標注出來。
②試給每一次的背影之前加一個恰當的修飾成分(_______的背影)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訓練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以及對學生進行“聽有所知”的聽力訓練,學習批注法,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深入研習做好鋪墊。)
三、重點賞析
這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逐層展開,引導學生從作者獨特的描寫角度中感受父愛的質樸深沉。
個性化處理:
(1) 先讓學生抓住文眼“難忘”,直接切入重點段落(第六段)。
(2) 接著重點賞析父親過月臺買橘子時的背影。
外貌描寫 。 兩個“黑”、三個“布”體現父親的樸素和心情沉重。 “我”用父親為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座位,可見平時父親總是把好的留給我。
動作描寫。 蹣跚地走、慢慢探身、 攀、縮、傾 體現父親年邁,爬月臺艱難。 “我”年輕,動作利索,但父親卻不讓我去。 可見父親寧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兒子受累。這是艱難的背影。體現父親深愛兒子的感情。
通過對形容詞、動詞的賞析,突出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使學生體會父親那難能可貴的精神;通過對比,學生更能進入角色,真切地體會父親災禍勞累自己一個人扛,把安逸幸福留給兒子的愛子深情,并能達到自我反省的效果。
然后針對本課難點設計問題:平時也多次見到父親的背影,為何這次的背影最難忘?因為這是在家庭遭變故、家中光景很是慘淡、父子分別的特殊情況下的背影,更能體現父親把苦留給自己,把愛都給兒子的深沉偉大的父愛。
通過結合2、3兩段,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生既能對父愛有更深的理解,又能明白2、3兩段對表現中心的作用。
(3)父親買橘回來,作者仍是抓住了他的動作進行刻畫。讓學生圈出動詞,進行換位思考,體會“一股腦兒放”、“撲撲”、“輕松”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父親買橘回來時作者看到的是他的正面,為何不對他的正面形象進行描寫呢?本題讓學生理解本文角度獨特,構思精巧,主題突出的特點,從而對他們的寫作有所幫助。
四、布置作業(yè)
回憶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捕捉生活的細節(jié),如:媽媽的手、爸爸的旅行箱……,寫一篇作文。
(讓學生從文本回到生活,有所悟,有所得。)
第二課時
主要內容:多角度品味父子深情,中心與段落的關系、德育教育。
主要步驟:復習導入、深入研讀、細處品味、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五個步驟。
一、復習導入
二、深入研讀
研讀第三、四次提到的背影,體會作者的感情。特別是第四次提到的背影不只是月臺買橘的背影,而是父親形象的縮影,更是父愛的縮影。它在文中不僅照應開頭,總結全文,而且升華了主題。
三、細處品味
1、讓學生把目光投向4、5兩段和最后一段,理解父親的語言樸實中見真情,父親的行為平常中見真愛,理解段落與中心的關系,再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感悟作者的孝子形象。
①四次流淚:傷心之淚、感動之淚、惜別之淚、思念之淚。
②對自己曾經不理解父親而感到自責。
③理解父親的苦處,對父親的老境頹唐、身體不佳感到心疼。
在對父愛進行濃墨重彩的分析后,分析作者作為兒子的孝心,體現父慈子孝的中華美德,對學生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
四、課堂總結
父愛如山,偉岸而堅強;父愛如海,深沉而博大。有詩贊曰:“舔犢情深數背影,一聲長嘆淚沾襟。人間自有真善美,玉壺冰心堪晶瑩。”讓我們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讀懂父親,用生活的點點滴滴回報父親。
(投影詩句,播放歌曲《懂你》,營造深情氛圍。)
五、布置作業(yè)
回家后為工作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媽媽做點事,遞上一杯熱茶,或是端來一盆暖暖的洗腳水,表達你對他們的愛與感激。不能回家或是爸爸媽媽出差在外的同學,就打一個電話問候他們,或是給他們寫一封信、或寄一張明信片,讓青春勃發(fā)的我們與父母之間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理解。讓愛你的爸爸媽媽更疼你,讓你愛的爸爸媽媽更懂你!
(體現“語文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