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什么作文800字
敬畏什么作文800字篇1
近些年來社會上出現一些怪象,一些學生動不動就粗口成章與人吵罵,還約在一起打群架、下毒、動刀子甚至殺人。這些人基本都是學校不學無術、游手好閑、不尊敬師長的人,他們都沒有一顆敬畏之心。
那么敬畏是什么呢?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敬”是嚴肅,認真的意思,還指做事嚴肅,免犯錯誤;“畏”是謹慎,不懈怠。敬畏是在面對權威,莊嚴或崇高事物時所產生的情緒,帶有恐懼,尊敬及驚奇的感覺,是一種對事物的態度。“敬畏來源于本心”這是王懌同學在詩中寫到的,這句話也深深影響了我,讓我感觸的同時也在反省我自己,我有敬畏之心嗎?
我想,我是有的,在學校我敬畏我的老師及那些管理我們、教導我們的人包括學校領導,門衛,食堂管理人員等;我有尊敬我的同學,不與他們發生矛盾,團結友愛;我也敬畏校規,不去觸犯其中任何一條,安安分分做好自己……
但轉念一想,我在家就沒有敬畏之心。我回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手機,然后就聊qq,玩游戲,根本沒有關心我的家人們,更沒有幫助他們捶捶背,捏捏肩,聊一聊天,他們每次叫我出去幫忙干些什么的時候,我總是不耐煩的答應,然后放下手機,意沖沖地跑去幫忙,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急于求成,然而總是把事情搞砸,最后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干完,然后急忙跑回房間玩手機。家人們見我急沖沖的跑回房間玩手機,總是嘆氣的搖了搖頭;有時他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來苦口婆心的給我講道理,說什么“要想到學習,不要總想到手機,手機有什么好,我看著你都要鉆到手機里去了……”我聽得不耐煩了,我當時超級委屈,一連幾天都不理他們。現在想起來,我當時太迷戀手機了,忽略了身邊的親人,對他們冷冷淡淡,還大喊大叫,一點敬畏之心都沒有。我今后要合理安排時間,多多關心我的家人,對他們要有一顆敬畏之心。
同學們無知者無畏很可怕,比這更可怕的是無知者還無所謂。人無所謂不僅遠離了神圣,同時也靠近了罪惡;正所謂,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望我們大家人人懷有敬畏之心,做最好的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敬畏什么作文800字篇2
閑暇時讀書,最愛川端康成一句:“凌晨四點,看海棠花未眠。”一位老人靜靜端詳著睡眠中的花朵,沒有采擷,只是帶著尊重來呵護自然的美,提醒我們,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皆是倔強而美好的生靈,懷著尊重和珍視,去欣賞,去“遷就”她們,才能領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動。是以,面對自然,我們應該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圍爐夜話》有言:“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南宋大學者朱熹在《中庸注》亦云:“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告誡人們應當常存敬畏之心。我們生活在繁華都市,城市的霓虹燈令我們忘卻明月的寧靜,城市發展的鐵蹄一次次地踏破自然的防線,而自然也冥冥之中提醒我們我們應該懷有敬畏之心待之。在自然災害面前人們如滄海一粟,面對地震、洪水、颶風等面前人們無力反抗。而且人們需要自然,而自然不需要人類。曾國藩在《戒子書》中有言:“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誠然,我們要敬畏自然。
心靈與自然相結合,才能產生智慧,才能產生想象力——梭羅。我們的衣物、建筑、文化等都取之于自然。依筆者之見,既然受恩于自然,就應該敬畏它。然而,聽聞人們因吃野味,而導致肺炎病毒的傳播,令我尤為錯愕。
去年的今天,我應該在操場上奔跑,在陽光下沐浴,在校園中漫步,在教室中讀書;而今天我只能在封閉的屋子中盼望疫情的消散,不能感受最純正的大地氣息,不能感受親切而芬芳的花香,不能感受沒有隔離時的自由......歸跟到底,這是因為人們的僥幸心理和獵奇心理。人們愛吃野味這是來自蠻荒時代人類的本能,人們不滿足于足以飽腹的牲畜,使欲望不斷膨脹,最終將矛頭指向野味。結果可想而知,引發了這場浩大的病毒侵襲。“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方孝儒如是說。
平者內保之而不外蕩。
作為自然的受惠者,我們應該珍視自然的饋贈,敬畏自然,行有所止;而不能變本加厲向自然登門檻式地對自然索取,不能任由欲望膨脹。
沒有不可治愈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期待疫情的結束。
張曉風在《我在》中有言:“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敬畏什么作文800字篇3
“轟隆,轟隆,轟隆隆隆……”駭人的雷聲震耳欲聾,急促熾亮的閃電劃破了以往的寂靜。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愈來愈猛,愈來愈大,憤怒地猛捶著大地,它的聲音絲毫不遜于那驚天雷鳴。此時的天空并非是一如既往的安靜。它變得狂躁,暴烈。那一聲聲低沉卻又足以令人毛骨悚然的雷聲,是它醞釀了數天,壓抑了數天后的爆發!
“轟隆!”響徹天際,“轟隆!”震撼人心。銀白色的閃電也隨即而至,從空中疾速地閃下,停滯在半空中,又迅速收回。似乎它不想讓人瞧見它的模樣,從而保持自己的神秘感。一顆顆不遜于豆大般的雨滴,在地面狂舞起來。水花四處迸濺,灑落在半空中,即后,又一次向大地沖去,狠狠的撞向地面。天空在此時,顯得無比的低沉,神秘,而又狂躁。
突然,一個閃電附和著雷聲從天劈下,它的速度驚人,使我想看清它的樣貌,也束手無策。然而,不但沒有看見,我的雙眼還受到了莫大的驚嚇。過了許久,那白色的幻影還在我的眼睛里徘徊,我再也不敢往天空中看。
閃電的性格是十分狂躁且易怒的,它在你的面前一閃而過,容不得你去看清它的樣貌,若是你硬要與它對抗,頑固的去揭開它的面紗,那么最終受傷的人必定會是你。
我想,大自然的力量是我們無法抗衡的。它創造了一切生物,同樣也是偉大的。若是我們一如既往的傷害它所創造的生命,它將會憤怒,它會怒吼,他會狂躁,最終以像雷聲,閃電,傾盆大雨的駭人的而又無法抗拒、一發不可收拾的宏偉氣勢來與人類斗爭。最后的結局難免淪為:兩敗俱傷。只是從此,某些生物,便不復存在!
雷聲變得小了,但卻是同樣的低沉。閃電的氣勢弱了,漸漸不再出現。雨點開始在空中旋轉,隨后輕快地跳落在地。此時的交響曲變得低沉,深遠……天空漸漸地露出它善意的面容,但卻是同樣的深邃,神秘……回想起剛才的畫面,我依然久久無法釋懷。
一聲低沉卻又深遠的雷聲再一次響徹天際,但它卻在宣布著交響奏的謝幕。我再一次感嘆道: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如此駭人,如此值得敬畏!
很久,很久,那一聲聲低沉卻又深遠的雷聲依舊在我心里回蕩,動人心魄。令我,思緒萬千……
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人類無法抗衡。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敬畏大自然!
敬畏什么作文800字篇4
敬畏,是人性當中最杰出的胸懷。心懷敬畏,才會在人世間不卑不亢,自在淡然,讓靈魂慢慢舒展,使美麗緩緩綻放。
雖談敬畏,我們卻常常對于某些事物只存畏,何來敬意。誠懷敬意,重視一切事物的價值與意義,本來就是一項難能可貴的事情,更何況在這個人生浮沉皆變數的時代。于是我們在大多數時候,毫無敬意理所應當地享用著事物的一切,這怎么不叫人痛心流淚。甚至于無敬無畏,只有憑人亂說的滿紙諾言。敬不是空談,不是氣概;畏不是軟弱,不是害怕。敬畏是敬仰,是膜拜,心懷敬畏是勇者的特質。李白勸慰友人,高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是敬畏自然的神奇;蘇子嘆滄海一粟,是敬畏生命的浩渺。博觀約取,由此觀之,敬畏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只有心懷敬畏的人,才會得到身邊人的認可以及某種機緣的垂青。
敬畏自然,是世間生靈共存,人類社會長久發展的必需;敬畏經典,是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記憶的文化傳承,對人類文明的固守;敬畏才能,是在社會競爭中贏得人才與事業的資本。年輕意氣風發的漢武帝對天下才士的以禮相待,正是一種敬畏的體現。敬畏,使得天下賢才感受到武帝渴望才士的胸懷,使得王朝之外的廣大國家反敬畏于這個王朝的氣量,能讓天下歸心,萬朝來服。這是一個君主的敬畏,是一個民族內部永不磨滅的光芒。
相反,當失去敬畏之心時,也意味著生存亦不久矣。始皇一統天下不久,便大興土木,肆意揮霍,到了二世是更加殘x奢侈,卻還想著千秋萬載,世代延續,不顧蒼生疾苦,以至于水覆行舟,這是沒有敬畏之心的悲劇。孔子仁愛,老子無為,墨子尚賢,萬鋼畏法度,他們都不曾否定敬畏的重要性。歷史以泣血的事實為我們鐫刻下敬畏的必要。古時如此,今朝亦矣。現代社會的競爭愈發殘酷,時代的特征積累著其的血腥,將和善淹沒在殷紅之中。所以和善才更彌足珍貴。而和善的本質是敬畏。
敬畏是一朵綻放在心間的花,搖曳著一莖恬然淡泊;敬畏,是一首云淡風輕的小詩,點染著一段厚重平實。敬畏,更是一種智慧,它能夠讓一個開放多元的對于一個渺小的靈魂產生令人驚嘆的敬意,甚至于改變一種行業或者整個世界的走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敬畏什么作文800字篇5
最近在無聊時看了一下語文教科書里的《敬畏自然》這一篇文章,主旨是作者呼吁人類應該平等對待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但在閱讀之后,對作者的某些觀點感到不可理喻。
作者寫到“在自然看來,人類上下翻飛的這片巨大空間,不過是咫尺之間而已,就如同鯤鵬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間罷了。”誠然,斥鴳所生活的空間確實無法與鯤鵬相比,但是,斥鴳和鯤鵬一樣,都在生活中盡自己的全力去追求,盡管斥鴳的理想在鯤鵬面前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是其不屑一顧的,但是對于斥鴳來說,這就是它的最大的能力:它們的能力不同,所追求的的理想當然也不同——如果讓鯤鵬的靈魂寄居在斥鴳上,難道這只斥鴳還會遨游整個天空嗎?——如此說來,鯤鵬又有什么理由來嘲笑斥鴳呢?
另外作者還提到“我們的科學觀念完全錯了,我們的航天器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個非常簡單的兒童玩具。”那么請問,我們的科學觀念認為地球近似球體、是立體的,難道在未來人們會認為地球是方的、是平面的嗎?再者說來,也許我們的航天器在未來會顯得非常簡單,但也決不至于淪落到兒童玩具的地步——你見過哪個兒童把萬里長城當玩具?
而且作者還說“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誰能斷言我們不是在走著一條通向死亡的路呢?”這些物質本來就是用來運用的,就算人類不碰它們,它們也會在太陽“死亡”時被摧毀,或者被地外生命所掠奪。與其如此,那還不如就讓人類來使用,畢竟人類還是地球的產物。況且作者在文中提到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資源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么不就是大自然用大自然的資源——或者說人類與資源進行著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最后的勝者是人類,那么資源就理應被人類淘汰,這是大自然自己定下的法則——這么說來,人類破壞大自然,豈不是大自然在自作自受?
最后,我認為,我們應該“敬重自然”,而不是“敬畏自然”,作者說過“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那么“敬”自己還可理解,為什么我們要“畏”自己呢?我只能說:“作者的思維已經超越了我的理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