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張愛玲描寫造人的散文
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于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下面是小編帶來關于張愛玲描寫造人的散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造人》原文:
我一向是對于年紀大一點的人感到親切,對于和自己差不多歲數的人稍微有點看不起,對于小孩則是尊重與恐懼,完全敬而遠之。倒不是因為"后生可畏"。多半他們長大成人之后也都是很平凡的,還不如我們這一代也說不定。
小孩是從生命的泉源里分出來的一點新的力量,所以可敬,可怖。
小孩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為人。我記得很清楚,小時候怎樣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來,把長輩們大大的嚇唬一下。
青年的特點是善忘,才過了兒童時代便把兒童心理忘得干干凈凈,直到老年,又漸漸和兒童接近起來,中間隔了一個時期,俗障最深,與孩子們完全失去接觸——剛巧這便是生孩子的時候。
無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他們把小孩看做有趣的小傻子,可笑又可愛的累贅。他們不覺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么認真的眼睛,像末日審判的時候,天使的眼睛。
憑空制造出這樣一雙眼睛,這樣的有評判力的腦子,這樣的身體,知道最細致的痛苦也知道快樂,憑空制造了一個人,然后半饑半飽半明半昧地養大他……造人是危險的工作,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被迫處于神的地位。即使你慎重從事,生孩子以前把一切都給他籌備好了,還保不定他會成為何等樣的人物。若是他還沒下地之前,一切的環境就是于他不利的,那他是絕少成功的機會——注定了。
當然哪,環境越艱難,越顯出父母之愛的偉大。父母子女之間,處處需要犧牲,因而養成了克已的美德。
自我犧牲的母愛是美德,可是這種美德是我們的獸祖先遺傳下來的,我們的家畜也同樣具有的——我們似乎不能引以自傲。本能的仁愛只是獸性的善。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并不在此。人之所以為人,全在乎高一等的知覺,高一等的理解力。此種論調或者會被認為過于理智化,過于冷淡,總之,缺乏"人性"——其實倒是比較"人性"的,因為是對于獸性的善的標準表示不滿。
獸類有天生的慈愛,也有天生的殘酷,于是在血肉淋漓的生存競爭中一代一代活了下來。"自然"這東西是神秘偉大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不能"止于自然"。自然的作風是驚人的浪費——一條魚產下幾百萬魚子,被其他的水族吞噬之下,單剩下不多的幾個僥幸孵成小魚。為什么我們也要這樣地浪費我們的骨血呢?文明人是相當值錢的動物,喂養,教養,在需要巨大的耗費。我們的精力有限,在世的時間也有限,可做,該做的事又有那么多——憑什么我們要大量制造一批遲早要被淘汰的廢物?
我們的天性是要人種滋長繁殖,多多的生,生了又生。我們自己是要死的,可是我們的種子遍布于大地。然而,是什么樣的不幸的種子,仇恨的種子!
有關張愛玲語錄推薦:
1) 如果你的婚姻不幸福,那就回來找我吧,哪怕我已經老得走不動了,我也會帶你一起私奔的。
2) 昨天,我賣身給學業,所以今天我無所事事;而明天,我將嫁身于生計。
3)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沒回來過,所以,等待和猶豫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
4) 不愛的愛情,永遠不會變壞。所以,我們調情,我們曖昧,卻永遠不要相愛。
5) 守一顆心,別像守一只貓。它冷了,來偎依你;它餓了,來叫你;它癢了,來摩你;它厭了,便偷偷地走掉。守一顆心,多么希望像守一只狗,不是你守它,而是它守你!
6) 在人群中偷看你的笑臉,恍惚間仿佛回到從前。會不會有一天我們再一次地偶然相遇,一見鐘情,然后彼此相戀?
7) 諾言的"諾"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無心的。
8) 好想來一次安靜的認真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單戀。
9) 人一輩子也無法心心相印,他們孤獨的只剩下肉體和金錢的交換了。所以,請等待那個對你生命有特殊意義的人。
10) 在我的世界里,你依舊純潔,臟了的只是這個世界。
11) 以后你會不經意地想起我,請別忘記我曾那樣深深地愛過你。
12) 陽光擦干了我思念你的淚水。
13) 踮起腳尖,我們就能離幸福更近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