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月刊精選雜文
雜文月刊里有不少精品,你們想看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雜文月刊精選雜文篇,希望大家喜歡。
雜文月刊精選雜文篇1:做一回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美麗的天地間,天地間給予我們以無窮的力量。那力量的魅力是無止境的,但就要看我們怎樣去開拓,怎樣去進取,把這種力量化成一種動力,讓我們成為這世上最有用的人。
其實,人的視力范圍,只有兩種功能:一種向外看,另一種是向內看。向外看,你能看到這個大千世界多么的寬廣,向內看,你能看出人的心境和無限挖掘的潛力。我們每個人的眼睛,總是看外界的東西太多,看到自己內心的太少。不是嗎?從古到今,有多少人都是這樣,看到外面的東西太多,就忽略了內心的潛藏和修養,被外面花紅柳綠所感染,就不去看自己的內心潛藏。近爾,有的已經達到了貪欲的境界,不可自拔。就把心的道德倫理修養忘得一干二凈,致使走上犯罪的道路。這真是令我們所思的一件事情。可是,相反之,有的不僅安于自己的貧賤,把自己就當成普通通的一員,從來也不去對誰獻媚,做事清清亮亮的。自己不羨慕那些富貴豪華的生活,只要平淡就行,即使住小茅草屋,也不感到貧賤,反而感到快樂。自己的內心世界,總是那么寬敞明亮的,只因自己看清自己的內心世界,所以就很快樂。這是多么高的驕傲啊?一個人不能夠被富足的生活蠱惑,能在貧賤中保持著那種快樂的心境,真是難能可貴的。
所以,我們在做每件事之前,要做好自己。同時,也要想到別人。不要都那么的自私,只想到自己,不想別人,那是要不得的。
只要你給出一份熱,別人就會給你一片陽光。
做事都是做己,如果你自己做到了,別人就會跟著你一起做。哪怕做錯了,也會從中吸取到一定的教訓,你說是吧?
就象一個名人曾說過這樣的話:“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我們都要做這樣樸素的人,要講真理的人。不要被外界一些腐朽糜爛的東西給腐化,要把自己的眼睛擦亮,看清這個世界和每個人的心。
孔子是圣人,而是他生活在這片土地是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我們做不上圣人,但最起碼也要做好一個樸實的人。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考慮好才去做。不要盲目的行事,那有時會事得其反,你說是吧?
人都有好壞之分,做事也是一樣,要深思熟慮才行。
往往有時做事,就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你說是吧?
這個人做事干凈,利索,坦坦蕩蕩就被受人尊重,這個人做事唯唯諾諾,小里小氣就不被人信服。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坎坷,困難和一些家庭不順心的事情發生,這時就要看我們自己的心態,這時心態是最重要的,這就看我們怎樣去把握。
雜文月刊精選雜文篇2:我對錢的認識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常常聽到大人們叨念這句話,現在我也明白了它的含義。沒有一個人可以說:“錢,我不需要你”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也是今年我才學到的。
下面就給你講一個我的故事吧。一個炎炎夏日暑假的夜晚,我和小伙伴們準備攢錢買冰棒吃,幾天下來都沒有攢夠,于是,我開始打起鬼主意來。媽媽有午休的習慣,見媽媽睡熟了,我躡手躡腳,鬼鬼祟祟溜進媽媽的房間,小心翼翼地打開抽屜,翻出一張嶄新的10元,裝進褲包里。”嗯---!文文你在干嘛呀?“媽媽問道。
”我,我在----看看~~~“我支支唔唔說著,我急忙退出屋去,手心里全是汗,心里‘咚咚”直跳,像裝了一只小白兔似的亂蹦亂跳。還好,還好,沒有被媽媽發現,我不由的松了一口氣,想著晚上可以吃冰棍,涼快極了,舒服極了,心里暗暗高興。
到了晚上伙伴們一個個在樹下集合,“這是媽媽給我的”。“我打掃了衛生媽媽獎勵給我的。“大家七嘴八舌的說錢的來歷,只有我卻癡癡的看著自己手中的錢,腦里一片空白,突然,何小妹問我:”你的錢是怎么來的?“我爺~~爺,爺爺給的!”我紅著臉吞吞吐吐地說。但心里卻悔恨自己的行為。大家高興地吃著冰棒,而我卻不知道是啥味,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樣,酸,甜,苦,辣,咸。樣樣都有~~
回到家,把手里剩余的錢,還給媽媽向她道歉認錯,誰知媽媽并沒有打,罵我,而是撫摸著我的頭說:“傻孩子!媽媽早已知道了就看你誠不誠實。”我撲進媽媽懷里說:“你原諒我了嗎?”媽媽沒有回答我,只是甜甜的笑了~~。
通過這件事,告訴我了一個道理:錢能買到藥品卻買不到健康,錢能買到美麗卻買不到自然。當然,錢可以很多東西卻買不到誠實,你們明白了嗎?這就是我對錢的認識。
雜文月刊精選雜文篇3:讀書無用論真的成了現實嗎
這個年代看到很多人低學歷成為打工皇帝,創業者,公司老板。很多孩子便開始討厭讀書,甚至過早的輟學,最后扛不住生活的無奈。記得我在四年前看過一部短片,叫做《出路---讀書讀書致貧》。片中唯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并不是說他是對的,也沒有說他是錯的,
只是讀書無用論也已經也被玩壞了。
我經常會遇到一些人跟我抱怨“我真的應該早點出社會,現在早就不是這樣了”。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的早出社會了,你還不如這樣,你或許還沒有這樣的生活;哪怕是你早了社會,你沒有習得能力,沒有沉淀思想,沒有關系,你依然要走這條路。”。
記得在我15歲那年,我村里的同齡人紛紛選擇了輟學,去工廠打工。那個時候我依稀記得我圍著他們轉,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比我有錢,他們是有工資的人了,而我還是一名學生。現在6年過去了,混的最好的工資不到5K,混的最差的已經消失了。我畢業一年多,開過兩家公司,現在坐在電腦旁寫文章,打算出書,做營銷策劃方案稿,偶爾受邀去參加創業者大會做分析。
2010年我的高考分數275分,我也想過輟學,我也想過不去讀那個破大專。當我在13年畢業的時候我對我老爸說了這樣一句話“要這個破文憑有什么用?”到現在我都沒有用到這個文憑。后來當我創業之后我打了一個電話給我的老爸“感謝您當初讓我上了大學,真的!”。
我曾說過“讀書跟掙錢沒有關系,但是讀書肯定是有用的!”讀書無用論壓根就是錯的,很多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會說“我讀了這么多年書,工資還不如農民工”。然后我跟他們說“你看的到底是現在還是以后?”
不是每個人都是打工皇帝,也不是每個人都是乞丐。大家總是被一些光鮮的外表所迷惑,認為自己出社會早就一定是好事,殊不知你也只是普通人罷了。
再跟大家說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
三個人在砌一堵墻,有個人問他們:你們在干什么?
第一個人說:沒看見嗎?我在砌墻。
第二個人說:我在蓋一座高樓。
第三個人說:我在建造一座美麗的城市。
若干年后,第一個人還在砌墻,第二個人成為了工程師,第三個人成為了,這就是一個過渡。同樣的道理,讀書無用論對你來說也是一個過渡,你選擇過與不過罷了。
現在我經常聽到的也有這樣一句話“我是自學成才,我有電腦”。我承認這句話沒有錯,我也是自學,我也有電腦。可是大家拿起實體書和電子書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不是嗎?
這里的讀書不是你的學歷,而是你對知識的掌握;這里的讀書不是你的文憑,而是你對學習的態度;這里的讀書不是你的裝逼資本,而是你對自身的提高。
讀書無用論,如果你是為了現在,那你是對的!讀書無用論,如果你是為了以后,那你是錯的。所以我經常告訴我的朋友,讓他們多讀書,讓他們去感覺實體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