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生的雜文
自從人具有了生命,便有了自己的人生。關于人生的雜文探討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人生的雜文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人生的雜文篇1:戲曲人生
鬧哄哄的一出戲,是悲歡離合人生的濃縮,人世袖珍的舞臺。那些似水流年里殘了燕子樓,淡的人煙,抹了荒涼,流沙似握不住的人生,在小小的舞臺上卻是攏不住的春光,乍射了人的眼,臺上的公子和小姐的裊娜風流,臺下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人頭攢動著湊熱鬧。一出戲是人生幾十年的滄桑變化的映射,小姐一聲嬌啼如鶯出谷,情真真意切切,游人夢里幾回回故鄉的感慨,妾婦的悲切的相思是濡濕的衰敗的花兒,在古城墻頭,在秋天的哀鴻聲里。年輕女子哀婉著青春的流逝,如燕過湖面泛起了漣漪,魚兒吐出的小水泡,很快不見了蹤跡。悵惘,憤懣,得意都濃縮在時間的行程里,它是人世路途的歸納。哪幾個妙手回春,哪幾個眉眼傳遞,便悄無聲息,恍惚之間完成,然而放在人生中,期間煎熬痛楚又有誰知道呢?生命輾轉蹤跡圈點,戲里戲外人生混為一體。
我吃過晚飯后坐在禮堂里,不大的空間已經挨挨擠擠都是人,大有排山倒海之勢,我能聞得到汗黏在皮膚上的咸味,也能聽的出人擠在一起皮膚摩擦的聲音,小孩的哭鬧聲,遠處鞭炮聲,空氣彌漫著清涼油的嗆鼻的味道,那些挽著頭發,汲著拖鞋,磕著瓜子,腆著肚子,慌亂中喊著孩子,站在通風處還沒落座的人群,只等戲一開演。周圍是海浪般的人群,他們愿意將就自己喜悅和快樂,在這夜里同綻放。我也愿意湊近這熱鬧了去。
我愛戲曲,戲曲是熱鬧的,它有著特有的美麗,積累和沉淀里成功和不如意,化成一折折的韻律,引起的共鳴,夜晚終于拉下了黑色的帷幕,戲開演了,仙山云霧飄渺,紅燈籠模糊了半邊天,臺上鑼鼓喧天,依依呀呀,個個涂脂抹粉,穿著水袖的衣服,裊裊娜娜,頭上的珠鬟玉翠熠熠生輝。燈光下瑩瑩煌煌,彩帶飄飄。他們有時候看到忘情處,老淚縱橫,掏出隨身帶的白紙巾,按住了口鼻,唏噓作氣。門外是各式各樣的小販,地面上和拐角處攏在自己小物品,隔著昏暗的燈光,吆五喝六,大聲的叫賣,能夠喝上一碗藕粉對于小孩來說,也是一份驚喜吧。
戲曲在夏夜里成了獨特的風景線。那些沉淀下來的東西在過去靜靜,荒涼的歲月中開著濃郁的花香,也像日常我們喜歡吃的粉嫩細膩的糕點,在舌尖上慢慢品來,香濃中回味久久不能遺忘。
除此以外,鄉間的夏天不值得懷念的,七月酷暑難當,白亮太陽光四處潑灑。熱烘烘人如同在屜籠里的,那些濃密的樹枝,藤蔓瘋長,潮濕悶熱的空氣彌漫每一個角落。知了躲在樹叢沒完沒了的聒噪,太陽總是依依不舍地落山了,空氣總是有一股熱流在躁動。
七月流火季節里,一出戲一個人生,暫且忘記了前塵往事,凝神端坐在歲月一端,好好享受人生吧。
關于人生的雜文篇2:我的音樂人生
“風風雨雨匯入歲月的長河,回眸昨日的自我,品味明天的生活,流淌的音樂演繹出人生之歌——音樂人生”。
我想說的是,關于音樂,關于人生,關于我們的生活。
人生如同一杯熱咖啡,醇香氤氳,自然也少不了牛奶或是糖的調濟,味道方能濃厚。嘗遍人生百態,品啜千般滋味,人活一世也無非這般體會,讓生活里充滿情調,音樂是必不可少的滋養品。
一個熱愛音樂的人往往也熱愛生活,音樂人的才能在于能將生活里的點點滴滴所見所知所想融入由音符組成的旋律里。他們的音樂往往都是自身的真實體現,然后通過音樂將情感傳遞給群眾,音樂則成為了媒介,將人們的心緊緊相連;在萬千群眾中會有人的心與他們產生共鳴,在音樂的淋洗下產生羈絆;人們脆弱的心靈不再無處傾訴,他們也可以通過音樂通過放聲地歌唱抒發內心的真實,迸發情感,把淤塞在心田的種種不堪攘除干凈,洗滌靈魂,給予心靈一片清明。
有些歌手聲音不算動聽,甚至有些沙啞卻仍有大批粉絲傳唱他們的歌曲,因為他們唱出了大家的心聲;譬如今年春晚上的農民工兄弟組合,顯然他們沒有經過訓練而不具有動人的歌喉,卻依舊感染了大多數人的心,就是因為他們唱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憧憬,和廣大農民工子弟的愿望;他們把自己的情感灌入歌中盡情地咆哮,嘶吼著淚流滿面。我相信時至如今依舊有人默默地聆聽這樣充滿激情的歌聲而熱淚盈眶,然后為了自己的理想和心愿不懈奮斗。
有了音樂的滋潤,生活將會無限美好,早晨醒來耳邊播放一些充滿熱情的曲子,隨著旋律的跌宕,迷蒙的心靈也會不自覺地激情躍動起來,撥開困倦的烏云,拉開窗簾,在馝馞清新的空氣里感受新鮮的活力,艷陽破曉而出,仿佛與旋律同調,心情雀躍不已,投入之后的學習或是工作中去,必然事半功倍。
我曾幻想過當我工作之后的情景。正午時分,茶余飯后一杯濃郁的咖啡,熱氣撲面而來,溢香四散,似乎將自己團團包裹,然后適當地放些抒情曲,在這種朦朧的環境里人總會飄飄然而不自覺,心神悠悠地在時空里游蕩,然后一不小心觸碰到了某個掩藏著的情愫,在音樂的氛圍中迷失自我;周圍的人像看神經病一樣看著我詭異的舉止,我絲毫不理,嘴角微微上揚,只為他們未能享受到生活而暗嘆不已。難道不是嗎?這樣惹人昏沉的陽光底下,為什么要耐著性子去工作?生活不必太急促,節奏適當即可,宛如小提琴的旋律,悠揚舒緩。
關于人生的雜文篇3:人生如橋
有人說,人生如蠟燭,點燃的那一霎那,終會燃盡,只是在燃燒的過程中,留下了強弱不同的亮點,有著長短不同的閃爍。
有人說,人生如夢,無論你此生取得怎樣的輝煌,在你離開人世間的時候,所有的金錢、名利、美色你絲毫不能帶走,曾經眼見著實的寶物,最終如幻似夢。
有人說,人生如戲,我們不過扮演著戲中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快樂和痛苦,無論幸福與悲傷,謝幕的時候,一切都將結束。
我說,人生如橋。當我們降生在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你只是站在了橋的開端;當你離開人世的時候,也是你走完了這一世人生,渡過了人生之橋,選擇了下一步的路。
人生之旅,就是從橋頭走向橋尾的過程。上天很公平,讓我們從宇宙不同的世界齊聚在了橋頭,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決定的權力,就在我們從橋頭走向橋尾的過程中,各自演繹著自己的人生,各自的表現也決定了自己走下橋時要走的方向。
渡橋的過程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為去一個美好的世界,才是人來在這個世界的真正目的。可是人來世間,忘記了自己的做人的真正目的,被現實的物質利益所迷惑,為蠅頭小利而樂而憂,最終被名利所毀,枉費了人生。
人是有肉身物質的人,同時也是具有思想精神的人。老百姓常說,人是有靈魂的。讓道家講,靈魂就是指人的元神。元神是肉眼看不見的物質,因為受絕對唯物主義的影響,現代人很難接受。他們認為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認為活著就是該玩樂、享受。這樣的人一生只為物質利益而奮斗,視一切精神的信仰為迷信。
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由看得見的物質研究到了看不見的原子、質子、夸克到中微子。現在又發現了比中微子更小物質——超弦。科學家說,人類的靈魂就是超弦。現在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物質世界是由超弦的震動產生的。超弦是宇宙具有獨立生命意識的最微小的生命體。人類的靈魂其實就是其中一種超弦。科技界終于觸及到了靈魂的環節。
人的靈魂存在于肉眼看不見的空間里。人生如橋,人的肉身就如載著靈魂的橋一樣。靈魂借助于人的肉身來到這個迷的世界中,人之所言所行,決定著所得到的善果和惡果,無一遺漏地會附著在靈魂之上。上天國還是下地獄,善惡的標準決定了靈魂最終的歸宿。
常聽老人說,積德積德的,現在的人不講這些了,也聽不進去了。德同樣是肉眼看不見的,存在于另外的空間中。還有一種和德相對立的物質,在佛家講叫業力。做好事得到德,做壞事得到業力。德與業會隨著人的靈魂轉世,德就是未來的福分,德大的人有福氣,業力大的人就沒福,遭的罪也大。如果人做的壞事太多太大的話,業力積攢多了,就是毀滅了,靈魂被永遠地銷毀了,入無生之門,永遠沒有來生了。
人生如橋,在過橋的這段時間中,多行善,多積德,吃虧受罪不是什么壞事,最終帶著修來的大德,有個美好的未來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