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jīng)典中國寓言故事
最經(jīng)典中國寓言故事篇1:碰運氣的工匠
有一次,工匠出門去辦點事,在郊外碰到一大群人正鳴鑼開道、前呼后擁地過來,路上的行人都不準隨便走動。原來這會兒正趕上皇帝出巡,工匠便和其他人一起站在路邊迎候。
皇帝出來郊游,正高高興興地四顧欣賞風景,忽然覺得頭上什么東西不對勁,伸手一摸:糟了,頭上戴的平天冠壞了。現(xiàn)在離宮又這么遠,回去也來不及,這豈不是有損皇帝的威儀嗎?急中生智,他只得叫貼身的侍臣問一下路上的百姓有沒有會修補平天冠的。聽了侍臣的問話,工匠馬上從人群里鉆出來,恭恭敬敬地說:“小人會修。”這到底是自己的本行,工匠很熟練地三下兩下就把平天冠給修好了。皇帝非常高興,馬上叫左右賞賜給了工匠十分豐厚的財物,比他一年賺的錢還多得多。
在回家的路上,工匠要經(jīng)過一座山。在山里他遇到了一只大老虎,嚇得他轉身就想逃。可是他聽到老虎的叫聲中充滿了痛苦,像是在呻吟,就大著膽子仔細去瞧了一瞧。只見老虎眼里都是淚水,躺在地上,伸出爪子給工匠看,原來虎爪上扎了一根大竹刺,鮮血直流。工匠說了句:“這個好辦。”就取出隨身攜帶的工具干起來,不一會兒,就把竹刺給拔出來了。老虎用嘴扯了扯工匠的衣角,示意他不要走開,就跑不見了。不一會兒,老虎回來了,它銜來一頭鹿放在工匠面前,好像是要作為給他的酬謝。工匠高興地收下了。
回到家里,工匠趕緊叫來妻子說:“我們要發(fā)財了,我有兩個技術,可以馬上致富。”說完他將大門上那塊“打制金屬裝飾品”的牌子取下,換上一塊“專修平天冠兼拔虎刺”的牌子掛了上去。
皇帝只有一個,他的平天冠能壞幾次呢?給老虎拔刺更是偶然中的偶然,這種碰運氣的事,一輩子大概也只能遇到一回,怎么能作為謀生的手段呢?如果我們都這樣憑僥幸行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最經(jīng)典中國寓言故事篇2:暑天戴氈帽
從前有個人,辦事情很糊涂,從不動腦筋想一想,常做出些可笑的事情來。
有一次在暑天里,天氣熱得厲害,太陽掛在天上,毒毒地炙烤著大地,一刻也不肯停息。知了扯開嗓子拼命地叫喚:“熱啊!熱啊!”給人們心中又添一分燥熱。這個糊涂人出門去辦事,這么熱的天,他卻在頭上扣了一頂氈帽。
走在半道上,這個人熱得簡直不行了。渾身上下的衣服讓汗給浸了個透濕,頭上更是不停地往下滾豆大的汗珠,連眼睛都睜不開。這人一邊擦汗,一邊四下里看,看有沒有可以坐下來歇歇腳、乘乘涼的地方。忽然他遇到一棵大樹,趕忙過去在樹陰下乘涼。他想找樣東西扇扇風,摘了片樹葉,太小,不行;又抖抖衣服,衣服早濕透了,扇不起來。他一下子想起了什么,一把摘下頭上的氈帽扇了起來,風果然大多了。
一個過路人問他說:“大熱天的,你戴頂氈帽,難道不覺得熱嗎?”他聽了,跟人家翻了一個白眼說道:“你懂什么!今天如果沒有這頂帽子,我一定會熱死了!”
戴著氈帽才是感到熱的原因,這個人只知道氈帽可以當扇子扇風解暑,卻沒想到不戴氈帽就用不著要扇子了。我們可不能學他弄不清事物的因果關系,否則就會顛倒對于利弊的判斷,做出蠢事。
最經(jīng)典中國寓言故事篇3:惠施與船家
惠施的學問很淵博,那是沒得說的了,魏王經(jīng)常聽惠施講學,十分贊賞惠施的博學。而且,惠施對魏王也很忠誠。
那一年,魏國的宰相死了,魏王急召惠施。惠施接到詔令,立即起身,日夜兼程直奔魏國都城大梁,準備接替宰相的職務。惠施一個隨從也不曾帶上,他走了一程又一程,途中,一條大河擋住去路。惠施心里記掛著魏王和魏國的事情,心急火燎,結果,過河時,他一失腳跌落水中。由于惠施水性不好,他一個勁地在水里撲騰著,眼看就要沉入水底,情況十分危急。正在這時,幸虧有個船家趕來,將惠施從水中救起,才保住了惠施的性命。船家請惠施上了船,問道:“既然你不會水,為什么不等船來呢?”
惠施回答說:“時間緊迫,我等不及。”
船家又問:“什么事這么急,讓你連安全也來不及考慮呀?”
惠施說:“我要去做魏國的宰相。”
船家一聽,覺得十分好笑,再瞧瞧惠施落湯雞似的失魂落魄的樣子,臉上露出了鄙視的神情。他恥笑惠施說:“看你剛才落水的樣子,可憐巴巴的只會喊救命,如果不是我趕來,恐怕連性命都保不住。像你這樣連鳧(fu)水都不會的人,還能去做宰相嗎?真是太可笑了。”
惠施聽了船家這番話,十分氣惱,他很不客氣地對船家說:“要說劃船、鳧水,我當然比不上你;可是要論治理國家、安定社會,你同我比起來,大概只能算個連眼睛都沒睜開的小狗。鬼水能與治國相提并論嗎?”
一番話,說得船家目瞪口呆。
船家哪里懂得,這世間萬事萬物各有各的規(guī)律,各有各的辦法與學問,這鳧水與治國之間也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怎么可以用不會鳧水就判斷人家不會治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