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題目
《魚我所欲也》文章行文流暢,論證嚴密,設喻生動,氣勢恢弘,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魚我所欲也題目,歡迎閱讀參考。
魚我所欲也題目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魚我所欲也題目譯文
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呼喝著給人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在(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在(有人)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在(有人)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魚我所欲也題目題目
6.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爾而與之 蹴:
(3)鄉為身死而不受 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7. 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婦拍而嗚之(《口技》)B. 此之謂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C.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至于負者歌于途(《醉翁亭記》
D.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8.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譯: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翻譯:
9. 文反復論證了一個什么觀點?主要用了哪些論證方法?(3分)
魚我所欲也題目答案
6.(4分)患—禍患,災難 蹴—用腳踢 鄉—通“向”,從前 已—停止(一詞1分)
7.(3分)C(C項均譯為代詞“……的人”;A項分別為轉折關系連詞、并列關系連詞;B項分別譯為“他的”、“恐怕”;D項分別譯為“卻”、“就”)
8.(6分)(1)(3分)如果人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甚于生”1分,“得生者”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
(2)(3分)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每個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非獨”1分,“是心”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
9.(3分)人在“生”與“義”不能兼顧時,應該舍生取義(1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答到任意2點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