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嗣成《元曲作品選》題解注釋鑒賞
鐘嗣成(1279?—1360),元代著名曲家,戲曲史家。字繼先,號丑齋,原籍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后寄居杭州,師友多是杭州人。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不第,故閉門讀書,從事戲曲著述。善音律、能隱語,“德業輝光,文行溫潤,人莫能及”(《錄鬼簿續編》),為時人所稱道。著有雜劇7種,今俱不傳。散曲存世有小令〔正宮·醉太平〕、〔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四時佳興》等數十首。作品多為描繪自然景物、抒寫胸臆之作,雖然語多諧謔、嬉嘲,但不存玩世不恭之態,而是寓嚴肅、沉思于嬉怒笑罵之中,“以文章為戲玩者,誠絕無而又僅有也”(《錄鬼簿·后志》),道出了他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所撰《錄鬼簿》一書,是重要的戲曲史著作。全書記載元代的書會才人、“名公士夫”的戲曲、散曲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目錄,包括作家小傳152人、作品名目400余種,是于今研究古典戲曲與金元文學的寶貴材料。
【正宮】醉太平原文
風流貧最好①,村沙富難交②。拾灰泥補砌了舊磚窯③,開一個教乞兒市學④。裹一頂半新不舊烏紗帽⑤,穿一領半長不短黃麻罩⑥,系一條半聯不斷皂環絳⑦:做一個窮風月訓導⑧。
鐘嗣成《元曲作品選》【題解】
這首小令以詼諧的語言,抒寫了作者“風流貧最好,村沙富難交”的思想和他喜歡不受拘束、安貧自適的生活準則。全曲生動地表現了當時落魄文人玩世不恭、蔑視禮法的政治態度和憤懣不平的內心情緒。曲詞質樸自然,后面三個排比句的應用,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主人公的外貌,令人忍俊不禁,增強了調侃的氣氛。
鐘嗣成《元曲作品選》【注釋】
①風流貧——雖然貧窮,但生活隨便,無拘無束的人。
②村沙富——粗俗蠢笨但卻富有的人。
③補砌——修補。舊磚窯,舊的磚砌的窯洞,窮人的住處。
④乞兒——此指窮人家子弟。市學,私塾。
⑤烏紗帽——表明官級的帽子。
⑥黃麻罩——麻布縫制的短衣。窮人、乞丐常穿。
⑦皂環絳(tāo)——黑色腰帶。
⑧窮風月——窮開心,自得其樂。訓導,古代負責州縣學政的教官。此指教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