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傾聽演講稿
我聽過一個故事:一個14歲的小女孩,站在父母離婚的法庭上,左右為難,無法選擇和誰生活在一起。媽媽在澳大利亞有一份很棒的工作,繼承了外公留下的巨額財產,過著奢侈的生活。爸爸在中國,有份普通的工作,拿著不太高的工資,過著精打細算的日子。
面對兩個最親的人,在艱難擇決的時候,女孩閉上眼睛,雙手放在胸前,靜下來,聆聽心的抉擇。10分鐘過去了,女孩緩緩地睜開雙眼,因為她已找到答案。她選擇陪著,細心、憨厚、純樸的爸爸,因為她明白自己就是爸爸最珍貴的財富。只有她才能聽懂爸爸的心聲。
聆聽是世界上最美的詞。聆聽父母的喃喃細語,讓我學會怎樣與人相處和做事的原則。聆聽心靈的點點鐘聲,讓我能在黑夜里不孤單。聆聽大自然中鳥語蟲鳴,宛如人間仙境一般,讓人如癡如醉。在人生的大舞臺上,聆聽是最美好旋律。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2
陽光鉆過窗簾的縫隙,將點點亮光灑進房間,天亮了。
又是一個寧靜的上學早晨,當陽光照進房間的一剎那,我醒了,靜靜看著被陽光染成金色的窗簾,傾聽著陽光的呢喃。
廚房里響起熟悉的聲響,媽媽已經起來了,努力壓抑的鍋灶碰撞聲,筷子在竹筒里清脆的響聲,聲音都不大,聽得出,是努力抑制著,在寧靜的早晨,顯得新鮮而動聽,時候還早。
我不說話,閉上眼,用心細細傾聽。是在淘米吧,籃子的米粒,在水中的沖刷下,發出“沙沙”響聲,在水的沖刷下,米一定變得更加晶瑩透亮。水聲停了,又響起碰撞聲,是雞蛋吧,“咔嗒”一聲,蛋破了,晶亮的蛋液流入了碗中,只聽見筷子的攪拌聲,蛋被調好了。隨即,廚房里又響起塑料包裝嘩嘩的響聲,是什么呢?是紫菜,還是香腸?嚓嚓腳步響起,水聲蕩漾,是紫菜吧,餅狀的紫菜在水池中被清洗著,可以想像,一定像河中水草,池中荷葉。聲音停了,嚓嚓腳步向房間走來,睜開眼,看到媽媽明媚的笑臉:“起床了,要上學了。”我跳下床,向水池走去。
鍋灶響起來了,嘩嘩水聲,碗筷碰撞聲,東西的摩擦聲響成一片,我仿佛置身于一片繁忙的集市,每個人都忙碌著,顯得緊張卻有條有理,好像一條生生不斷的流水線,連續而又有節奏。又傳來媽媽輕輕哼歌的聲音,《女人花》,在我眼里,媽媽就是一朵盛開不敗的花。輕柔歌聲與器具的響聲融成一片,在狹小而溫馨的廚房里回響著,生機勃勃,在寧靜的早晨,朝氣蓬勃。
我坐到了桌邊,剛剛突突冒氣的鍋已經不響了,打開鍋,果然是紫菜蛋花粥,媽媽輕輕的囑咐又在耳邊響起:“快吃吧,窗臺上已經放了一碗待涼。”我端來碗,回想起坐在床上想像的一片圖景,仿佛真在眼前發生,我喝著粥,只覺得天地間閃亮一片。
喝完粥,我背起書包走出家門,聽到媽媽背后喊道:“小心車輛!”我微微笑了。
傾聽一首歌,很多遍后就會厭煩,但只有愛的響聲,百聽不厭,在人間永遠傳唱。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3
我喜歡獨處,我獨愛于春暖花開的時候,尋得一個好去處,靜靜的傾聽,傾聽花中的聲音。
在紛繁多變的紅尖中,在世俗的枷鎖中,我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來找尋瞬間的永恒,甩掉所有的思緒,讓大自然的美麗,來化解自己心靈的疲憊,從中得到那瞬間的快樂。
曇花是生命短暫的代表,她的輝煌只是匆匆一瞬,但是卻很真實,畢竟所有的生活最終都將化做尖埃隨風而去,短暫的真實如同流星匆匆而過,卻又在旅途中刻下一道道輕輕的痕跡,隨即掩埋在時間的洪流中,每一個生命,都渴盼哪怕只是瞬間的注目,于是我知道了,生命不在乎有多長,而在乎有意思,碌碌無為的百年,還不如輝煌的一瞬,因為這瞬間的快樂,可以影響一個人整整的一生。
在烈日下,太陽花獨自一個在熾熱的盛開,她似火一般燃燒,燃燒著她心中的____,從不因為這惡毒的環境而抱怨一氣餒,而是越照越烈,她用花瓣的水滴,給這個難熱的午后帶來兒許清涼,她不在乎有多少人為她駐足,她只是在獨立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為開放而快樂。
花開有情,花落亦有情,傾聽花開花落的聲音,正如傾聽生命的永恒,人生是美麗的花朵,蕩漾視線上的美麗亦是傾聽的美麗,綻放美麗,有時無須太多言語的修飾,花開,花語;花落,無語,那份炫目的美麗從未有誰忽略過,那份悲壯的快樂,從未被人遺忘過。
花開無語,不變的邏輯,而心中真正的美麗卻鮮為人知,當我們注視街頭的櫥窗,我們看到的是麻木,蒼白與殘酷的臉,在金錢與權力的角逐中,我們失去了佇立傾聽的美麗,也在迷亂中放棄了自己內心的一片凈土,實際上是放棄了追求快樂的幸福。
學會傾聽,在花開花落之聲中得到快樂!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4
常常坐在黛色屋檐邊晃蕩著兩條細細長長的腿,有時候會聽到石瓦相碰清脆的聲響,注視那鋪滿青色石瓦的屋頂。
“丫頭,上面好玩呢吧?咋這么野哈!快下來,甭讓你外婆瞅著了,我給你講故事嘞!”剛從田里干完活兒的拐子爺爺笑著說。暖金色的陽光在他臉上跳舞,把他滿臉的“溝壑”染成了漂亮的橘黃色,那雙格外明亮的眼睛,總是堆滿了盈盈的笑意。
“好嘞,爺爺,你今天講什么呀?”我像猴子一樣,立刻跳了下來,拍拍屁股上的灰,一蹦一跳的拉著“拐子爺爺”到他家。“拐子爺爺”同往常一樣,拿出晾好的山芋干給我吃,我心里樂開了花,放在以前的話,小伙伴們早就搶光了。
“拐子爺爺”從皺皺的棉襖口袋里掏出一盒“大豐收”,用被煙熏黃的粗糙手指夾起一支煙,火柴哎盒子上“滋啦”劃出火花。煙點燃一星紅色亮點,一縷青色煙圈,緩緩漾開,如同他迷離恍惚的眼。
轉眼間,刮起了北風,冷得徹骨。“這天氣,唉!永遠都不會是好天氣!丫頭,‘拐子爺爺’我也曾與你一樣調皮、天真,覺得日子好好的,就快娶媳婦了,可偏偏碰上了打仗,你說國難當前,能不挺身而出么?”停了一下,吸了一口煙,“打殘了一條腿,原先說的媳婦娘家本來就嫌我窮,又殘廢了,更不愿意嫁了,我只能一個人過,不過,也挺了過來啊。這人一生啊,哪能沒有磕磕絆絆呀?這一年四季的天兒啊,又哪能沒有陰雨連綿?可是,咱盼著,咱盼著!”他的眼睛里似乎含著一團渾濁的液體。
盡管,這故事已經聽過了若干遍,但總是忘不了那山芋干,那雖然干癟癟,但有嚼勁兒的干,總是甜甜的。
后來,才知道,那腿是抗美援朝那會兒被打殘的,但總是改不了口兒的叫著“拐子爺爺”。
這些老人,經過年輪的輾轉,歲月的沉淀,累積下的智慧比霸氣的秦,大氣的漢,英氣的唐更令人震撼!
多少年過去了,在傾聽“拐子爺爺”的故事中長大,那不再清澈的雙眸中裝著歷史的長河,戰爭的悔悟。“誰祝福,誰念咒,誰挽起了袖口,青冥劍向左,悲傷向右;誰挽弓,誰舞劍,誰攤開了港口,握亮劍向前,年華向后……”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5
守望大海,或濃光粼粼,或洶涌澍湃,傾聽大海,或溫柔細膩或震撼人心。不再觀望,閉上眼睛,用心傾聽大海的聲音……
小海龜驚慌失措地尖叫,經歷了一場不負殊死的冒險。僅只是那距離海灘并不長的距離,卻面臨著生死的抉擇。離開窩時的猶豫不決,小腳不斷拍打著同一塊海沙時的忐忑,不敢游離家半步,哪怕只是半步!最終,它們卻都選擇了面對,也只能面對,中途的驚慌或鎮定,那不敢一刻停在沙灘上的小腳,使勁地劃著,劃著,淺淺的沙灘上留下一條條來不及被海浪沖洗的生的痕跡,盡管它們不一事實上綿延到底,留下的路程,則是生命的遺憾。我們不能選擇生活,命運,只能“逆來順受”罷了,只能勇敢面對罷了,要知道,也許年老時,再聆聽大海的聲音,回首往昔,一路伴隨著我們的,一定不是幸運,而是坎坷,在艱難中成長,在苦難前生存……
海豹在沙灘上笨拙地翻身,想用沙砂沾滿全身。甚至有時候,我認為它們的夢想就是裹成一個沙球,只露出圓滑猶如黑珍珠般的兩只眼睛,充滿著夢想的光,五彩斑瀾。親昵地依偎在母親身旁,身體微微蹭著母親身上的沙,在溫暖的陽光沐浴下,將頭不斷地扭著,在母親的身邊,找了一塊舒服的地方,慢慢 ,傾聽著大海的聲音,就那樣睡下。時光沙漏里的泛著金光的沙砂,慢慢地流逝著,呼吸依然十分均勻,在母親身邊,也許哪怕一輩子都好……
悲傷的長嚎打破了這片和諧,更是將它打得如同玻璃一般,碎成了兩半。鯊魚的伏擊,飛快的速度,強大的身軀,鋒利的牙齒,輕而易舉就將還末來得及上岸的小海豹們慘死在倘不布滿了鮮血的尖利牙齒上。站在一塊巖石上,將頭高高仰起,充滿了憂慮的眼睛凝視遠方,一動不動,像是哀奠著那些消失在大海的同伴。大海依然波濤洶涌,海浪依然狠狠地沖擊著沙灘,但在那神秘充滿了誘惑的海里,又有多少生物舉足歡慶,而又有很少生物悲傷欲絕,默默嘆息……
我聽見了大海的聲音,這里充滿了誘惑的聲音。
我聽見了大海的聲音,這是悲喜交加的聲音。
我聽見了大海的聲音,這是震撼天地的聲音……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6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聽,海哭的聲音,那片海蔚然如歌,將你我環在心里。
聽,山搖的聲音,那座山青翠欲滴,將你我融入胸懷。
聽,海浪涌起山間的聲音。傾聽這自然中山與水協奏的聲音。
傾聽水,傾聽出杜甫“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慘淡。呵,那是怎樣的一波清水啊,蕩滌著遷客騷人的心。我聽到了張繼在水中撒下的愁思,那是他拾不起的功名;我聽到了易安在水中播種的情思,仿似那是去摯愛的痛楚;我聽到白居易與那琵琶女在水中的交談唱奏,也莫名的有那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哀。我從來都不是那樣一個感時傷逝的文人,卻在他們心中,透過這斑駁的水影,傾聽到了這燎原般的星火。
傾聽山,傾聽出“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壯闊氣勢。呵,那又是怎樣巍峨的一座高山啊,“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一樣”,霧鎖煙籠的迷茫中有著渾然天成的銳氣。我聽到了僧人在山間與友人下棋的聲音,仿佛寂靜的山林中傳來的幾聲不知名的鳴叫;我聽到了山間樹木迎風招搖的聲音,那么深,那么靜謐,似有一老者俄而咳嗽;我甚至聽到了一聲又一聲的鳥鳴,在那新雨后的空山中顯得格外嘹亮,格外清脆。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善于傾聽的人,此刻,卻從這山間聽到了久別的安寧。
山剛,水柔;山靜,水動;山高,水長。山和水都有著他們各自的特質。傾聽山,我聽到的是它的傲然昂首;傾聽水,我聽到的是它的多情纏綿;然而傾聽山水,我聽到的卻是一種共鳴,一種來自伯牙與子期的琴瑟之和!指間不經意流淌的,是那無法抹斷的情誼,心間不經意滑過的,是那歷經千辛后堅貞不催的意念,即使丟失了好多年,依然也能夠拾起。傾聽心跳的聲音,傾聽呼吸的聲音,傾聽到的是這山環繞水,水囊括山時的點點情愫。“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樓空江自流”,“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就算是李白,這樣一個豪放的詩人,也會遙想友人的離去啊!
傾聽,傾聽巍巍高山,傾聽潺潺流水,傾聽山水交織間那不變的情誼。在憂愁的水和豪邁的山中,感受這人生不變的真諦!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春來溪流潺潺,泉水叮咚;夏至雨打芭蕉,蟬鳴啾啾;秋天落葉紛飛,涼風颯颯。每當四季交替,斗轉星移之時,世界間仿佛有一雙看不見的手,用萬物作音符,奏出最美的樂章。
而這一切,鄰家的那個男孩,都聽不到。我見過他幾次,在花叢和草地間玩鬧,每當他展顏一笑時,雙眸如皓月。聽幾家長輩說,他是先天性聾啞人。不知有多少人,經過他身邊時,總扼腕一嘆道:“可憐,可憐!”而他,甚至連這份同情,也一并無法接收。
那是一個雨后初霽的午后,連下了三天的暴雨將院子里的樹木摧殘得枝折花落。一如往常,當我轉過樓房的拐角,能夠遠遠地望見那棵玉蘭樹時,樹下那個男孩的身影,再度出此刻我的視野里。
我不免心中又升起幾許憐憫之意,往前走了幾步,卻見他好像在彎腰察看著什么東西,一動不動,聚精會神的。這不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快走幾步,見他怔怔地望著那鋪滿枯枝落葉的草地,盯著些什么。
我上前一看,吃了一驚,只見一根粗壯的落木下,正壓著一個鳥窩,窩中是一只羽毛濕漉漉失去亮色的雛鳥,它的父母可能早已拋棄它離去。它半邊身子被壓在樹枝下,可憐而無助地注視著我們。
我看向身邊的男孩,他的眼中充溢著焦急的神色,指了指自我,又指了指那根樹枝,仿佛在訴說著什么。見我愣在原地,他的眼中竟然突然充滿了淚光。
我頓時明白了,伸出手用力掀開了那根樹枝,雙手捧著小鳥將它細心翼翼地拿了出來。小鳥在我手心里,蔚藍的羽毛,煞是可愛,眼里閃著靈動。它看著我,啾啾地叫著。
我什么也沒說,只靜靜地聆聽著這生命的樂章,而那個男孩,必須也聽得見。
我看向他,他眼角還掛著淚痕,似乎感覺到了什么,轉過臉來,沖我展顏一笑,這時,雙眸如皓月。
我明白,我無意間聆聽到了上帝為生命譜寫的最優美動人的歌謠。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8
一首優美的歌曲,值得我們去傾聽;一堂有趣的課,值得我們去傾聽;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值得我們去傾聽;一個尊敬別人的人,值得我們去傾聽。
傾聽,就是對別人的尊重,懂得傾聽,自己也會得到尊重。傾聽,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一個懂得傾聽的人,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會變得異常精彩。傾聽,可以洗滌我們的心靈,懂得傾聽,懂得傾聽那些古仁人的心靈,你會感受到他們的偉大,感受到他們的抱負,感受他們心中的不滿,感受他們的自強不息。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中,我聽到了宋朝時梁山好漢的爽朗,俠肝義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高尚情懷,感受到他們的心胸寬廣。從《義勇軍進行曲》中的“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平平淡淡的幾句歌詞,我感受到了當時人們對于封建社會的憤憤不平和不滿,感受到了人們對于封建統治著和侵略者的憎惡,要推翻封建統治和達到侵略者的雄心壯志。
從《童年》中的“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嘰嘰喳喳的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我仿佛聽到了童年時期的那個無知,那個等待著下課鈴的我,誰沒有童年,誰的童年都一定會豐富多彩。
傾聽,可以使一個人的心靈得到凈化,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傾聽音樂,每首歌曲都有它的喜怒哀樂,學會傾聽。
我們在傾聽中成長。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9
成長的旅途,在我們懵懂無知,彷徨失措中已走過13載,13年的花開花謝,已預示著我不再什么都不知道,于是我不禁思索……
“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開"是自然的規律,”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是成長的規律,我想花應該是會遵守對自然許下的諾言,而我們,是否又會遵守對成長許下的誓言呢?走在田間小路上,我曾經這樣想過,也許吧……
我明白,諾言需要遵守,誓言更需要行動;于是我去問花朵:”你們的諾言是什么?"蘭花說:高雅足矣。荷花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才是我。我聽見了菊花的心聲:凌霜開放,與逆境抗爭。臘梅在一旁低聲說道:迎風傲雪,堅貞不屈正是我。
我聽后在心里想到,是啊,花兒們都許下了自己的諾言,而我,從來都是碌碌無為,從不知道,也從不想知道我的諾言是什么,只會一天天玩耍,一天天虛度……不,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那天,我對著風許下自己的誓言:珍惜時間,不浪費,不虛度年華。
自那以后,每當我想要放棄想要退縮的時候,我就去有花的地方,在那里,嗅著向日葵的味道,我明白陽光快樂,樂觀面對;在那里,嗅著玫瑰的味道,我知道迎著困難需要熱情似火;在那里,嗅著百合的味道,我想到再難受也不低下自己的頭顱;在那里,嗅著水仙的味道,我不禁快樂,因為她亭亭玉立,不正像現在的我嗎?
啊!我在傾聽花開的聲音!
每每想起自己成長的經歷,我都會用花來形容,因為在不同時期,我們都會如花般絢麗多姿,且一次比一次美麗。我想,現在的我就是一株素雅的丁香,雖然常常不為人們所注目,但這才是真正的自己吧。
原來花對我的啟示有好多!于是我又一次漫步在田間小路,傾聽花開的聲音……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10
記得有位美國女作家曾講過,溝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靜靜地傾聽。確實,傾聽所表現出來的正是一種寬容、謙虛的人格,也展示了對他人的尊重。
每個人都受自己認知的局限,誰都不敢保證自己比他人知道得更多。因此,學會了傾聽,你便有了第三只眼來看自己和這個世界。?
常言道:“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人都是很難看見自己的背面的,同樣我們的性格中有缺陷的一面在自己的觀察下是極難暴露的。學會傾聽,我們可以用他人的眼光審視自己,以此完善我們的人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傾聽是完善自我審視的途徑。
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在一次公司會議上被一名技術員指摘公司在網絡瀏覽器的開發上落后于對手,蓋茨在沉默了一會兒后承認了他的錯誤,并向其他與會人員道歉,但這也宣告了微軟在經營方向上轉型的開始。蓋茨后來在說起這件事時說道:“我不想在面子這個問題上浪費時間,那是毫無意義的。”“特權確實會讓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進的動力。”蓋茨從當年的毛頭小伙一躍而成為世界首富,這樣的成功并無使他的耳朵被塞住,這是否也能夠算做他成功的緣故之一呢?
傾聽讓我們的判斷多了一條途徑,但傾聽卻不能替代分析和判斷,我們不光要學會去“聽”,還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擇”。塞納克說過,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的錯誤都是相同的。只要我們的判斷建立在充分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它,并堅定地付諸實踐。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自傲不等于自信。它看似自信,事實上只是目光狹窄,包容性差的體現。自傲是在以無知作借口,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我們要在傾聽與自信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我們心里的那桿秤放平。莎士比亞說過:愛所有人,相信一部分人,從不去傷害任何人。確實,當我們用一顆博愛之心去看待世界,我們的心胸就會更為寬廣,從而用一種自信的態度來判斷。
學會自信,學會傾聽,也就學會了一種智慧的態度生活。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11
雙休日,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床上,總能聽到隔壁傳來的鋼琴聲,悠揚動聽。疲憊的身體像揉皺的紙被再次展平,一種難以言說的愜意由心頭滋生,向周身擴散……有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靜靜聆聽,那是困倦之后放松自己的一種極好的方式。
其實,你周圍的一切每時每刻郡在以自己的方式演奏著不一樣的樂響,只要你愿意聆聽便能聽見——春雨過后嫩草萌發的聲音,夏日里樹木蓬勃生長的聲音,秋日里百草凋零的聲音,冬日的午后溫瑗的陽光掉落在地上的聲音……或許那些聲音并不真正存在,但是你愿意聽,用心聽,不就有了嗎?世間萬物,無論什么都應該或多或少地在每個人心里留下些許痕跡。即使是那些極其微小的東西,也會像一滴水滴入水面似的在你的心底蕩起層層漣漪,留下一串串清脆的聲響。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留心生活,愿意聆聽每一種聲音,記錄每一個細節。
不僅該留心我們的周圍,有時我們更該學會聆聽自己。我們其實并不完全了解自己,或者說我們并沒有自己所想象的那樣了解自己。盯著鏡子里的自己久了也會覺得鏡子里的那個人陌生,更何況那不同于雙目可及的外表,而是處在更隱蔽處的內心呢?所以,我們更需要聆聽自己。
偶爾靜下心來,全身心地放松,細細地聆聽自己身體的每個細節的脈動,你會越來越清晰地聽見心臟有力的跳動和血液流經身體各處的聲音。試著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慢慢地回想起以前自己做過的事,客觀地檢討,這時往往才能發現自己是否還存在著不足。這是修繕一個人的靈魂的過程。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完美的,只有在經歷了磨難和自我修復之后,你才能一步步向著正確的目標邁進。聆聽自己,了解自己,進而完善自己。
這個世界并不安靜,也不可能絕對安靜。別以為白云淡淡飄過的藍天是安靜的,也許當我們真的用心聆聽,靜心觀察,便會發現它原來在以一種喧鬧、奔騰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學會聆聽后,那些看似平靜的過去會被點點滴滴地放大起來,豐富起來,記憶開始變得清晰,脈搏的跳動震動著你的耳膜——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便會被你喚醒。
如何傾聽演講稿篇12
傾聽,這個動詞把我們放在了聽眾的位置,正是因為在聚光燈下侃侃而談的主角不是我,才得以機會沉默的去傾聽,去思索。才能從看似寂靜的環境中去傾聽,去感動。
傾聽,我總是把它和慢聯系在一起。
冬天的一個夜晚,我在朋友家玩,倚在沙發上,戴著耳機,放著手機里喜歡的歌,嘴里跟著音樂聲旁若無人哼著:“Oneday,wewillberemembered…”朋友在一旁看書,對于我發出的斷斷續續,各種破音不著調的噪音無比痛苦,擱下手中的書,扯下我的耳機哀嚎到:“姑娘你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一本正經的說:“我在聽歌啊。”“你聽歌就聽歌唄,還唱什么!”
我當時并沒有在意這句看似是抱怨的問題。
從什么時候開始,表現欲讓我們忘記了去傾聽,很少去安靜認真地去聽他們從歌聲,歌詞中傳遞的東西,而是快速地去審視曲調,歌詞來判斷喜愛程度,然后去學著唱,為了獲得一些注視,贊美,或只是自娛自樂的想象。這樣并不是不對,只是,少了傾聽。
少了去撫觸曲調的起伏,少了去深思歌詞的雕琢。傾聽,我想,能獲得的是詞有林夕,心有林夕。在這個節奏急促的速食社會中慢下來去傾聽。主角妄想癥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會擁有,可我們不能因為浮夸而舍棄傾聽。
傾聽,我可以把它和靜聯系在一起。
我挺喜歡旅行的,可我實在不是穿著裸色長裙偏愛鼓浪嶼的文藝女青年,甚至有時,我對在長途車上路程的偏愛超過了目的地。
長途汽車相對于火車要枯燥些,我一開始是這樣的想法。所以去上海的時候,我買了大包的零食來解悶。
但是,當車內的人陸續以睡眠來抵抗無聊,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的時候,寂靜裹著細碎的聲響款款而來。
我放下手中的書,摁滅了明亮頂燈傾聽這寂靜中的聲響。
人們均勻的呼吸聲是底調,偶爾夾雜這夢中的幾聲低笑與呢喃。坐在我前排的兩個女生時不時興奮地交談上一兩句關于游玩的句子的意見,很純粹的快樂,很純粹的青春。而對于我來講,最能挾著感動襲擊我的響聲是:往復之聲。
這是在傾聽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聲響,車輛在高速公路上呼嘯而過往往復復,在夜晚,在寂靜中向著目的地而去。忍不住將視線探出窗口。流動而璀璨的星河、水泥鋼筋的城市中的燈,車流,身處其下時的無視,而現時昏黃兼著刺眼,黯淡裹著灼目。聲勢浩大地將那份莫名的感動讓我來傾聽。
對于我這個俗人來講,這種事情不多有,卻每一次都有著治愈的力量。在寂靜中傾聽有聲,是一種在暗處傾聽光明的感動。
傾聽。
把聲聲檐雨,聽出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