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原文】
九州生氣恃風雷[2],
萬馬齊喑[3]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4],
不拘一格降人才[5]。
《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注釋】
[1]己亥雜詩:道光十九年(1839年),龔自珍因不滿清朝的官場黑暗,辭官回了家鄉杭州,后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作詩315首,統名《己亥雜詩》,其題材廣泛,風格多樣。這是其中一首。
[2]九州:指中國。生氣:煥發生機,生機勃勃。恃:憑借、依靠。
[3]萬馬齊喑:千萬匹馬都沉寂無聲,比喻人們都沉默,不說話,不發表意見,形容局面沉悶。喑(yīn):啞。究:終究、畢竟。哀:讓人感到悲哀。
[4]天公:老天爺。重抖擻:重新振作精神。
[5]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種規格。降:賜予,給予。這里有選用、產生的意思。
《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作者】
龔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號定庵,又名易簡,字伯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進步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的詩歌氣勢磅礴,色彩瑰麗,有屈原、李白詩的風韻,對清末詩壇影響頗大。作品有《定庵文集》。
《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賞析】
清道光己亥年(1831年),龔自珍辭官返鄉,感于清朝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數百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這首詩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這是龔自珍的一首很有名的詩篇,本來是拜祭玉皇大帝和風神、雷神的詩作,但詩人借題發揮,有力地鞭撻了封建專制的統治,反映了詩人改革現狀、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愿望。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詩的開頭兩句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寫出當時死氣沉沉的局面,以及改變這一局面的途徑。后兩句祈求天公打破清規戒律,降下各種有用的人才,因為人才是改變現實的重要條件。這也暗示了當時統治者的昏庸無能。首先,全詩連用兩個比喻,描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其次,指出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寓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至于如何變革,詩人認為變革的力量來源于人才,而朝廷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錄用人才。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拔覄裉旃囟稊\,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廣為傳誦的名句。詩人期待著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辟奇境,別開生面,具有震撼人心的氣勢和力量。
詩人處在鴉片戰爭的前夜,看到社會中種種弊端而希望對社會進行改革,這是先驅者的思想。但現實又告訴他,實施改革非常困難,所以他只能在詩文中表達自己對社會的思考和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