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詩選》作品賞析及??键c總結(jié)
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lǐng)袖。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圣人。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是泰戈爾的詩。維爾弗德·歐文和威廉·勃特勒·葉芝被他的詩深深感動,在葉芝的鼓勵下,泰戈爾親自將他的《吉檀迦利》(意即“朝圣者的歌”)譯成英語,1913年他為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作品簡析
閱讀泰戈爾的詩,要細讀、精讀、用心讀,用情讀,用腦讀。做到“讀,感,悟,通”四位一體。首先要綜合了解泰戈爾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在此基礎(chǔ)上對其詩歌進行逐字逐句“推敲”,揣其情感緣起和起伏波動,毫無保留地把心交到泰戈爾的詩中,把情融進詩中的情里。
閱讀泰戈爾的詩,要學唐朝詩人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碧└隊栐娭械那楦泻驼芾矶季哂袩o窮的可闡釋性,意蘊深厚但層次分明,因此閱讀時要在自己內(nèi)心反復演練泰戈爾的情感起伏發(fā)展過程、文字選擇斟酌過程,以求準確、妥帖地把握泰戈爾詩歌的情感豐富性、意蘊層次感。以《飛鳥集》中的兩句詩為例: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么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里。
這兩句詩中的形象和景象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最常見的,但經(jīng)泰戈爾之手為何成為了經(jīng)典?表面上看,“飛鳥”與“黃葉”一動一靜,一唱一嘆,“飛鳥”靈動自由,“黃葉”靜居寂寞,這種日常生活是靜謐安適的。但旦復旦兮,若單調(diào)的場景還重復性出現(xiàn),似乎表達了作者的無聊和乏味。顯然,對泰戈爾的詩而言,這只是淺層次的閱讀感受。若深入思考,就會覺得這兩句詩還應(yīng)包括幾層意思。
泰戈爾經(jīng)典語句摘抄
飛鳥集:
《飛鳥集》是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大的影響,包括了三百余首清麗的小詩。這些詩歌描寫小草,流螢,落葉,飛鳥,山水,河流。初讀這些小詩,如同在暴風雨過后的初夏清晨,推開臥室的窗戶,看到一個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樣的清新、亮麗,可是其中的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
1.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2.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3.只有經(jīng)歷過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就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響。
4.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的時候,你也要再錯過群星了。
5.我們把世界看錯,反說它欺騙了我們。
6.縱然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為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7.你微微地笑著,不同我說什么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8.長日盡處,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將看到我的疤痕,知道我曾經(jīng)受傷,也曾經(jīng)痊愈。
9.鳥翼系上了黃金,這鳥兒便永遠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10.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jīng)意的時候出現(xiàn)。
11.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時,才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
12.只管走過去,不要逗留著去采了花朵來保存,因為一路上,花朵會繼續(xù)開放的。
13.當你沒胃口時,不要抱怨食物。
14.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于偉大的時候。
15.天空中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經(jīng)飛過。
泰戈爾園丁集
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生命之歌”,它更多地融入了詩人青春時代的體驗,細膩地描敘了愛情的幸福,煩惱與憂傷,詩人在回首往事時吟唱出這些戀歌。閱讀這些詩篇,如同漫步在暴風雨過后的初夏里,一股擋不住的清新與芬芳,仿佛看到一個亮麗而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樣的純凈、美好,使人與不知不覺中體味愛與青春的味道。
16.我的心是曠野的鳥,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
17.我之所以把我的痛苦不當一回事,是因為我怕你會那樣做。
18.我想對你說出我要說的最深的話語;我不敢,我怕你嘲笑。因此我嘲笑自己,把我的秘密在玩笑中打碎。
19.你留下火焰般回憶,留我在記憶的孤燈里。
20.有的人在白天流涌著眼淚,有的人把眼淚藏在幽深的黑暗里。
21.我采了你的花,呵,世界!我把它壓在胸前,花刺傷了我。日光漸暗,我發(fā)現(xiàn)花兒凋謝了,痛苦卻存留著。
泰戈爾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亞洲第一詩人”泰戈爾中期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觀念和藝術(shù)風格的作品。這部宗教抒情詩集,是一份"奉獻給神的祭品"。泰戈爾向神敬獻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輕快、歡暢的筆調(diào)歌唱生命的枯榮、現(xiàn)實生活的歡樂和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前途的關(guān)懷。
22.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
23.離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遠;最簡單的音調(diào),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24.塵世上那些愛我的人,用盡方法拉住我。你的愛就不是那樣,你的愛比他們偉大的多,你讓我自由。
25.只要我仍尚存一息,我就永遠不會把你藏匿。 只要我仍有一絲羈絆,我都會與你的愿望捆綁在一起,你的心愿將在我的生命中實現(xiàn),而這份羈絆便是你的愛。
26.旅客要在每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內(nèi)殿。我的眼睛向空闊處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說:“你原來住在這里?!?/p>
27.不要讓時光在黑暗中逝去。
28.日來年往,就是他永遠以種種名字,種種姿態(tài),種種深悲和極樂,來打動我的心。
29.正如風暴用權(quán)力來沖擊平靜,卻尋求終止于平靜。我的反抗沖擊著你的愛,而它的呼聲也還是,我需要你,我只需要你。
30.如果今生我無法與你相逢,那么,我將感到這是永遠的遺憾—— 讓我時刻不忘,讓我?guī)е@悲哀的痛苦,不管在醒時或夢中。
31.時間還沒有來到,歌詞也未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花蕊還未開放;只有風兒從旁邊嘆息走過。
泰戈爾詩歌習題演練
1.請簡要描述一下泰戈爾的生平。
答: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shù)家和社會活動家,生于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shù)修養(yǎng)家庭,13歲即能創(chuàng)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曾赴英國學習文學和音樂,十余次周游列國。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畢生致力于東西文明的交流和協(xié)調(diào)。泰戈爾以詩人著稱,創(chuàng)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
2.請簡要敘述《園丁集》的主要內(nèi)容。
答:《園丁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詩集,共收詩85首。泰戈爾用簡潔的語言,構(gòu)造了一個真理的殿堂。它融入了詩人對青春的感受,細膩地描述了戀愛中男女的幸福與憂傷,在回味青春的同時,又進行了理性而深刻的思考。
3.請簡要敘述《園丁集》的藝術(shù)特點。
答:園丁集是泰戈爾的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更多地融入了詩人青春時代的體驗,細膩地描敘了愛情的幸福,煩惱與憂傷,可以視為一部青春戀歌。詩人以他那樸實的文字以及象征主義等手法,細膩而又含蓄地表現(xiàn)戀愛中的種種情緒。
4.請簡要敘述《園丁集》的主題。
答:愛是詩歌永恒的主題。在這八十多首詩中,有初戀的羞怯,相思的苦悶,期待的焦急,幽會的顫栗,新婚的快樂,生離死別的痛苦。詩人仿佛引導我們進入了神秘的愛情世界,領(lǐng)略其中的痛苦與歡樂,同時體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
5.請簡要敘述《新月集》的主要內(nèi)容。
答:在《新月集》,詩人生動描繪了兒童們的游戲,巧妙地表現(xiàn)了孩子們的心理,以及他們活潑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雋永的藝術(shù)魅力,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純潔美麗的兒童世界,勾起了我們對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向往。
6.請簡要敘述《園丁集》的藝術(shù)特點。
答:泰戈爾“以我觀物”,以愛觀物的生存態(tài)度使詩集《新月集》中的自然景觀帶上了詩人強烈的主觀色彩?!缎略录返目傮w形式是新穎活潑的散文式,構(gòu)思精巧,富有哲理,又充分表現(xiàn)了童心母愛、自然美,寓理于情,寄情于景:理、情、景達到了緊密和諧的統(tǒng)一。
7.請簡要敘述《新月集》的主題。
答:泰戈爾在《新月集》中采用了三重的敘述視角:孩子,母親,詩人。每一首小詩都是一個純粹視角,或者為母親,或者是孩子,又或者是詩人自己的俯觀的全知視角;純粹視角下的詩歌主人公身份的單一性,排除了作為社會人的個體身份角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進而產(chǎn)生詩歌語言在情節(jié)敘述和情感表達上的單純新奇。
8.請簡要敘述《吉檀迦利》的主要內(nèi)容。
答:泰戈爾獲諾貝爾獎的作品英譯詩集《吉檀迦利》(Gitanjali),是1912-1913年間,泰戈爾本人用英文從孟加拉語詩作《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獻集》里,選擇部分詩作而成。《吉檀迦利》的孟加拉語詩作是韻律詩,而翻譯成英文之后變成自由詩?!都村壤饭?03首,單看均可獨立成篇。
9.請簡要敘述《吉檀迦利》的藝術(shù)特點。
答:①詩歌既充滿哲理又高度感性。② 對理想世界的描繪,帶著泰戈爾式的浪漫情懷。③詩歌語言清新樸素又充滿浪漫想象,顯現(xiàn)了一種奇異的藝術(shù)效果。④詩歌運用了暗中對照、重疊復唱等多種藝術(shù)手法,增強了作品表現(xiàn)力。
10.請簡要敘述《吉檀迦利》的主題。
答:作為泛神論代表作的《吉檀迦利》,描寫了詩人對神的贊頌,對神到來的渴望,與神失之交臂的失望,以及與神合—的狂歡,寄予了詩人對無限世界的向往和沉思。泰戈爾將現(xiàn)代西方人文主義、科學思想與印度傳統(tǒng)宗教相融合,潛心汲取印度各種教義中的積極因意,用西方現(xiàn)代文明與印度古典哲學精神相結(jié)合,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的“詩人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