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詞詩歌鑒賞
薊門逢古老,獨立思氛氳。
一身既零丁,頭鬢白紛紛。
勛庸今已矣,不識霍將軍。
【其二】
漢家能用武,開拓窮異域。
戍卒厭糠核,降胡飽衣食。
關亭試一望,吾欲淚沾臆。
【其三】
邊城十一月,雨雪亂霏霏。
元戎號令嚴,人馬亦輕肥。
羌胡無盡日,征戰幾時歸。
【其四】
幽州多騎射,結發重橫行。
一朝事將軍,出入有聲名。
紛紛獵秋草,相向角弓鳴。
【其五】
黯黯長城外,日沒更煙塵。
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
古樹滿空塞,黃云愁殺人。
《薊門行五首》是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是作者邊塞詩的代表作,分別從老卒、食用、敵軍、勇卒、戰亂五個角度,全面生動地反映了緊張、慘烈的邊塞生活,對士卒的悲慘遭遇寄以深切的同情,歌頌了士兵們的勇敢善戰,同時表達了詩人對邊境安全的深切憂慮。
邊塞詩詞詩歌鑒賞(精選篇2)
朝代:唐朝|作者:戴叔倫
春來耕田遍砂磧,老稚欣欣種禾麥。
麥苗見長天苦晴,土干確確鋤不得。
新禾未熟飛蝗至,青苗食盡余枯莖。
捕蝗歸來守空屋,囊無寸帛瓶無粟。
十月移屯來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驅牛駕車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凍死。
艱辛歷盡誰得知,望斷天南淚如雨。
《屯田詞》寫邊地屯田的人民在極艱苦的險惡的環境下從事勞動和不幸的遭遇,反映了農民無路可走的悲慘命運。屯田是指政府利用軍人、農民或商人墾種荒地,征取收成作為軍餉。本詩描述的是無田的農民應政府征召耕種屯田的情景。前八句寫農民屯田時的險惡環境和遭受旱、蝗等天災,一年歷盡辛苦,卻仍是無衣無食,兩手空空的農民眼望南天,凄然淚下如雨,不言中流露出他們的無限怨憤和詩人對農民的同情。全詩語言樸實明快,對農民不幸遭遇和悲慘命運的同情溢于言表。
邊塞詩詞詩歌鑒賞(精選篇3)
朝代:唐朝|作者:岑參
一從棄魚釣,十載干明王。
無由謁天階,卻欲歸滄浪。
仲秋至東郡,遂見天雨霜。
昨日夢故山,蕙草色已黃。
平明辭鐵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蕭條景,拔剌飛鵝鶬。
四郊陰氣閉,萬里無晶光。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壺贈,置之君子堂。
岑參的詩題材廣泛,除一般感嘆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朓、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參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邊塞詩詞詩歌鑒賞(精選篇4)
朝代:唐朝|作者: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是唐代詩人李賀運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此詩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奇異的畫面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云。首聯寫景又寫事,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并借日光顯示守軍威武雄壯;頷聯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斗的殘酷;頸聯寫部隊夜襲和浴血奮戰的場面;尾聯引用典故寫出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全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魅力。
邊塞詩詞詩歌鑒賞(精選篇5)
朝代:唐朝|作者:張喬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
《書邊事》是唐代詩人張喬的作品。此詩是寫作者游歷邊塞的所見所聞,抒發了詩人美好的愿望。首聯寫邊塞軍旅生活和安寧,征人安閑無事;頷聯虛寫昭君墓秋來依然春風吹拂,梁州邊城一派日麗平和,再次申述民族團結,邊防安定;頸聯極言廣漠邊塞無蕃兵阻擾,游客到這里觀光,反復渲染和平景象。尾聯抒寫作者希望民族團結的心愿。全詩描寫了寧靜的邊塞,一片沒有戰事安寧的景象,意境高闊而深遠,氣韻直貫而又抑揚頓挫,寫景抒情,別具一格。